当前位置:

2014年成人高考高起点地理知识点之天气

发表时间:2014/4/2 17:00:00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2014年成人高考高起点地理知识点之天气
 本文导航
  • 第1页:天气、气候、气温
  • 第2页:气压带和风带
  • 第3页:气压带
  • 第4页:风带
  • 第5页:气压带、风带的作用
  • 第6页:气候
  • 第7页:自然界的水循环
  • 第8页:洋流
  • 第9页:陆地水
  • 第10页: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天气和气候:
  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风雨、冷热、阴晴等大气状况。如晴到多云、风和日丽、狂风暴雨等是用来形容天气现象的。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特征。如冬冷夏热、四季如春等都是用来形容气候现象的。气候要素有气温、降水、气压、风等。其中气温、降水、气压是气候的三大要素。
  气温:
  (1)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指一天之中,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通常在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年变化:指一年之中,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就北半球来说,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海洋气温最高值出现在8月,最低值出现在2月。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常用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来表示。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气温年较差指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
  (2)气温的空间分布。气温的空间分布包括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无论是1月还是7月,全球气温都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不同纬度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所致。低纬度地区接收太阳辐射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接收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②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主要是南半球以海洋为主,物理性质单一。
  ③北半球1月各纬度之间气温差异较大,南半球相反。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这表明同一纬度的气温,冬季大陆比海洋低,夏季大陆比海洋高。
  ④近赤道地区有一个高温带,月平均气温无论冬夏都高于24℃,称为热赤道。热赤道的位置,冬夏不同,冬季在北纬50~10°,夏季在北纬20°附近。这是因为夏季太阳直射点位置北移,北半球大陆面积广阔,受热强烈。
  ⑤7月份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热中心。1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大陆上。
  气温的垂直分布:
  从垂直方向来看,整个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递减,海拔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报考指南:2014年成人高考报名时间及入口 报名条件 落榜生的选择

  专题推荐:成考真题、估分、下载 2014年成考模拟题下载

 本文导航

  • 第1页:天气、气候、气温
  • 第2页:气压带和风带
  • 第3页:气压带
  • 第4页:风带
  • 第5页:气压带、风带的作用
  • 第6页:气候
  • 第7页:自然界的水循环
  • 第8页:洋流
  • 第9页:陆地水
  • 第10页: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地球上的气压带有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南北两极地区的极地高气压带7个气压带。风带有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中纬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等6个风带。如图5—1所示。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报考指南:2014年成人高考报名时间及入口 报名条件 落榜生的选择

  专题推荐:成考真题、估分、下载 2014年成考模拟题下载

 本文导航

  • 第1页:天气、气候、气温
  • 第2页:气压带和风带
  • 第3页:气压带
  • 第4页:风带
  • 第5页:气压带、风带的作用
  • 第6页:气候
  • 第7页:自然界的水循环
  • 第8页:洋流
  • 第9页:陆地水
  • 第10页: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赤道低气压带:
  在赤道附近大约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近地面获得的太阳能量最多,气温很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高空后分别流向南北,因而使近地面单位面积承受的大气压力减小,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从赤道上空向南北分流的气流,在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西风,在纬度30°附近上空聚积、下沉,致使近地面单位面积承受的大气压力加大,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来自极地高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在纬度60。附近相遇,暖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上面,形成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到高空后又向四周流散,导致近地面单位面积承受的大气压力减小,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在南、北极附近的极地地区,地面获得太阳能量最少,终年严寒,冷空气收缩下沉,地面气压升高,形成极地高气压带。

  报考指南:2014年成人高考报名时间及入口 报名条件 落榜生的选择

  专题推荐:成考真题、估分、下载 2014年成考模拟题下载

 本文导航

  • 第1页:天气、气候、气温
  • 第2页:气压带和风带
  • 第3页:气压带
  • 第4页:风带
  • 第5页:气压带、风带的作用
  • 第6页:气候
  • 第7页:自然界的水循环
  • 第8页:洋流
  • 第9页:陆地水
  • 第10页: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信风带:
  在赤道低气压带与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由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的一支由北风向右偏转成东北信风,南半球的一支由南风向左偏转成东南信风,形成风向常年不变的信风带。
  西风带:
  在南、北纬40°~60°之间,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的一支由南风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南半球的一支由北风向左偏转成西北风,形成盛行西风带。南半球的西风带几乎全在辽阔的海洋上,畅行无阻,风力较强,故称为“咆哮西风”。
  极地东风带:
  在南、北极圈至南、北极之间,从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气流,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偏东风,形成两个极地东风带。

  报考指南:2014年成人高考报名时间及入口 报名条件 落榜生的选择

  专题推荐:成考真题、估分、下载 2014年成考模拟题下载

 本文导航

  • 第1页:天气、气候、气温
  • 第2页:气压带和风带
  • 第3页:气压带
  • 第4页:风带
  • 第5页:气压带、风带的作用
  • 第6页:气候
  • 第7页:自然界的水循环
  • 第8页:洋流
  • 第9页:陆地水
  • 第10页: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也随季节变化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在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形成赤道多雨带和温带多雨带。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形成副热带少雨带和极地少雨带。
  季风环流: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了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形成近地面的季风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等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例如南亚的西南季风。
  分布: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如图5—2所示。

季风环流


  冬、夏季风:冬季,强大的亚洲高压与赤道低压、太平洋低压之间,形成了势力强大、干燥寒冷的偏北风,这就是冬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加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这就是东亚的东南季风。在南亚和我国西南地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

  报考指南:2014年成人高考报名时间及入口 报名条件 落榜生的选择

  专题推荐:成考真题、估分、下载 2014年成考模拟题下载

 本文导航

  • 第1页:天气、气候、气温
  • 第2页:气压带和风带
  • 第3页:气压带
  • 第4页:风带
  • 第5页:气压带、风带的作用
  • 第6页:气候
  • 第7页:自然界的水循环
  • 第8页:洋流
  • 第9页:陆地水
  • 第10页: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气候
  形成气候的因素:形成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其中太阻辐射是造成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如下表所示:

  气候:

  报考指南:2014年成人高考报名时间及入口 报名条件 落榜生的选择

  专题推荐:成考真题、估分、下载 2014年成考模拟题下载

 本文导航

  • 第1页:天气、气候、气温
  • 第2页:气压带和风带
  • 第3页:气压带
  • 第4页:风带
  • 第5页:气压带、风带的作用
  • 第6页:气候
  • 第7页:自然界的水循环
  • 第8页:洋流
  • 第9页:陆地水
  • 第10页: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分类: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不同,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如图6—1所示。

2014年成人高考<a高起点地理知识点之天气 src="http:///NewsFiles/2014-1/27/chengkao/16.gif">


  海陆间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这是最重要的一种循环运动,又称大循环。降落到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落到大陆上,这就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就是海洋面上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落到海面的过程。

  报考指南:2014年成人高考报名时间及入口 报名条件 落榜生的选择

  专题推荐:成考真题、估分、下载 2014年成考模拟题下载

 本文导航

  • 第1页:天气、气候、气温
  • 第2页:气压带和风带
  • 第3页:气压带
  • 第4页:风带
  • 第5页:气压带、风带的作用
  • 第6页:气候
  • 第7页:自然界的水循环
  • 第8页:洋流
  • 第9页:陆地水
  • 第10页: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洋流
  洋流:海洋表层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又叫海流。
  (1)洋流的形成:大气运动和行星风系(即指地球表面各个气压带之间,包括各个风带在内的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系统)是海洋水体作大规模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吹拂着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动,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风海流。例如,在南北半球西风带海区产生的西风漂流,就是盛行西风作用下形成的风海流。
  根据物理性质的不同,可将洋流分为寒流和暖流。一般来说,从高纬流向低纬,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盐度也比流经海区海水的盐度低的洋流,是寒流;从低纬流向高纬,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高,盐度也比流经海区海水的盐度高的洋流,是暖流。
  (2)分布:从图6—2可以看出,洋流分布有以下规律: 

洋流

   ①在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②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也有大洋环流,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③在南极洲外围,形成西风漂流。
  ④在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②对海洋生物的分布有显著影响。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往往是世界著名渔场,如北海道、纽芬兰渔场;有上升流的海域,也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如秘鲁渔场。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洋流能带走海洋的污染物,加快海水净化速度,同时也污染了别的海域,扩大了污染范围。
  ④对航海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加速,逆流航行减速。

  报考指南:2014年成人高考报名时间及入口 报名条件 落榜生的选择

  专题推荐:成考真题、估分、下载 2014年成考模拟题下载

 本文导航

  • 第1页:天气、气候、气温
  • 第2页:气压带和风带
  • 第3页:气压带
  • 第4页:风带
  • 第5页:气压带、风带的作用
  • 第6页:气候
  • 第7页:自然界的水循环
  • 第8页:洋流
  • 第9页:陆地水
  • 第10页: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陆地水:
  陆地水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类,地表水又包括江河水、湖沼水和冰川等水体。
  1.地表水
  (1)河流的补给
  河水的来源叫做河流的补给。河流的补给形式、时间及主要分布地区如下表所示:

陆地水


  (2)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①河流径流一年内有规律的变化,叫做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影响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的因素主要是气候。
  ②任何一条河流,各年的径流量也不尽相同,有的年份大,有的年份小,这种变化叫做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
  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容易引起旱涝灾害。
  2.地下水
  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表以下岩(土)层空隙中的各种不同形式的水的统称。它具有给水量稳定、洁净、污染少等特点。
  根据岩层赋留地下水的相对状况,岩层可分为含水层和隔水层。
  含水层是指贮存有地下水,并且在自然状态或人为条件下,能够流出地下水来的岩体。由于这类含水的岩体大多呈层状,所以又称为含水层。如沙层、沙砾层。含水层的形成,必须有透水性能良好的岩层,同时又必须有一定的地质构造条件和地形条件,使地下水聚集和贮存起来。此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补给量。
  隔水层是指在常压条件下,几乎不透水或透水能力极弱的岩层。通常,由黏土、亚黏土和页岩、泥灰岩等透水性差的岩石组成的岩层构成隔水层。隔水层对地下水的运动起着阻隔作用。
  含水层和隔水层都是相对而言的。实际上,自然界并不存在绝对的隔水层,隔水层只是其透水性能较弱而已。同时,隔水层与含水层的划分也是相对的。

  报考指南:2014年成人高考报名时间及入口 报名条件 落榜生的选择

  专题推荐:成考真题、估分、下载 2014年成考模拟题下载

 本文导航

  • 第1页:天气、气候、气温
  • 第2页:气压带和风带
  • 第3页:气压带
  • 第4页:风带
  • 第5页:气压带、风带的作用
  • 第6页:气候
  • 第7页:自然界的水循环
  • 第8页:洋流
  • 第9页:陆地水
  • 第10页: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球表面上的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的。这些圈层不是孤立存在,或者简单汇集在一起,或在空问偶然地结合,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即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研究表明,不管是全球尺度的地理环境,还是大洲、大洋尺度的地理环境,以及各个自然地理区域的地理环境,都同样具有整体性。 地理环境整体及其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一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至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叫做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地域分异现象是极为普遍的自然地理现象,以至于地球表层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特征完全相同的区域。
  地域分异的规律性

地域分异的规律性

  1.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指自然地理环境组成成分(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及其共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大体沿纬线方向平行延伸,同时沿纬度方向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这主要是由于地球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随地理纬度的递增而递减,从而引起气候,特别是气温、降水与水文、风化和成土过程、植被等一切自然地理过程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结果。如从图7—1中可以看出,从赤道向两极,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大的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沙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每个自然带的气候、植被和动物都有一定的特点,并且大致与纬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2)干湿度地带陛。也称为经度地带性,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包括气候状况、植物群落、土壤类型等,从沿海向内陆,大体按经度方向呈有规律地更替。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如从图7—1中可以看出,在中纬地区,从大陆滨海地区往内陆方向自然带呈现有规律的更替,由森林带变为草原带、荒漠带。
  (3)垂直地带性。指自然地理综合体及其组成成分在高大山体上呈垂直的带状分异的体现,即自然带大体沿山体的等高线方向延伸,并随山势的高度发生带状更替的规律。形成这种垂直自然带最基本的原因是高大山体的水热状况随其高度发生垂直变化。
  2.非地带性
  在地球内能作用下,地球表面存在着海陆分布、地势高低、地形起伏、地质构造、岩石组成以及洋流寒暖等非地带性差异,这些差异必然导致地球表层的气候条件和其他自然地理组成成分在区域上发生分异。相对于地带性而言,称之为非地带性。

  报考指南:2014年成人高考报名时间及入口 报名条件 落榜生的选择

  专题推荐:成考真题、估分、下载 2014年成考模拟题下载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