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21年导游证《导游业务》第八章辅导资料:导游讲解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1/22 9:37:31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二、导游讲解的方法

导游讲解方法是为了加强讲解的力度,增加对游客的感染力和活跃讲解气氛而采用的讲解技巧。它是导游讲解艺术的具体体现。为了使自己成为游客的注意中心并将他们吸引在自己周围,导游人员必须学习和善于运用导游讲解方法,因势利导,对不同层次的游客施加相应的影响,使游客、导游人员之间达到心灵上的默契,使每位游客的需要得到合理的满足,将旅游活动变得轻松愉快。

(一)概述法

概述法是对景点的景物布局、特色等基本情况进行轮廓性介绍的方法。它通常适用于较大的景点游览之前在人口处示意图前进行的讲解,如故宫太和门侧的“平面布局图”、颐和园东宫门内的“示意图”等。导游人员一面在图上指点,一面进行景点概貌的讲述,使游客对景点有一个整体认识,为随后对景点各部分的游览和导游人员对景观的讲述进行铺垫。这种概述通常包括景点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面积、景物布局、主要特色、游览路线、集合地点等。例如:

各位朋友,你们好!欢迎大家来颐和园参观游览。(导游人员站在颐和园示意图前)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距市区10多公里,是我国建筑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它始建于1750年,当时的中国清朝正值盛世时期,执掌朝政的是清王朝第四个皇帝乾隆,他凭借自己对中国园林的理解和至高无上的权力,耗费大量国库银两,以“兴修水利”和“为母祝寿”之名,连续施工15年,建成了这座规模巨大的皇家御园“清漪园”。1860年它与圆明园一起,被侵入北京的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皇太后又将其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占地面积29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总面积的3/4。园内有大小建筑3000余间,约7万平方米。园林布局分为三个部分,即朝政办公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游览区。

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是:从东宫门进,首先进入朝政办公区,然后绕过仁寿殿,游览帝后生活区。从乐寿堂西侧进长廊,到达排云门后上山,到佛香阁、智慧海,再从原路返回。不愿上山的,可在排云殿前等候。全团集合好后,再沿长廊西行,游览昆明湖,从南湖岛上岸,过十七孔桥,到新建宫门。我们的旅游车在新建官门外等候,上车时间为下午2时。

现在请大家随同我一起参观游览,首先是到朝政办公区的仁寿殿……(根据《走遍中国——中国优秀导游词精选·文物古迹篇》,第55~ 56页改写)

这几段导游词运用概述法将颐和园的简况和游览路线讲得明明白白,毫无拖泥带水之感。

(二)突出重点法

突出重点法是指导游讲解中避免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有主有次,有轻有重,以重点为主的讲解方法。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突出大景点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观

一个规模较大的景点往往有众多景观,导游人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各个景观进行详细的介绍,而应选择其中既有特征又有代表性的景观进行重点介绍。如果将景点划分为界限比较清楚的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具有特定的功能,导游人员也应根据此方法着重讲解其中能代表其特定功能的景观,而对其他从属性景观则可少费唇舌,甚至有的可以不讲。为此,导游人员应在讲解之前根据日程安排的时间对景点做好周密的讲解计划,确定重点景观和讲解的内容。例如,游览天坛,由于其面积太大,景观不少,不可能逐一讲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圜丘坛、皇穹宇和祈年殿。前者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地方,中者是供奉祀天大典所供神版的地方,后者则是皇帝举行祈谷大典的地方。它们既是天坛的代表性建筑物,又体现了修建天坛的意图和作用。

2.突出景点中新、奇、特的内容

作为一个景点,往往都具有某方面的特征,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景点,也会有各自的特色,何况不少景点有其新奇的内容。导游人员应注意发现和把握景点的特色,将其作为讲解的重点。这样,不仅能吸引游客,而且会使讲解更加鲜明。例如,天坛的设计与数字9和9的倍数的关系;回音壁、三音石的声学原理;西安小雁塔在明代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关中地震中,垂直纵裂“自顶至足,中裂尺许”,但到正德十六年(1521年)再次地震时,古塔又“一夕如故”的奇迹,等等。

3.突出游客希望了解和有兴趣的内容

导游服务是以满足游客的需要为目标的,导游讲解也必须服从于这一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为此,导游人员的讲解应针对游客的期望和爱好,将其作为讲解的重点。这样的讲解不仅针对性强,而且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导游人员要事先了解游客的期望和爱好,在讲解中投其所好。例如,在游览故宫时,如游客对中国古代建筑感兴趣,导游人员应重点介绍故宫的建筑物及其特征、建筑布局和建筑艺术,并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与民间建筑乃至西方国家的宫殿建筑进行比较;如果游客对中国历史尤其是明、清的历史感兴趣,导游人员应重点讲解故宫的历史沿革和在故宫发生的重大事件,使游客从故宫的介绍中加深对明、清历史的了解。

4.突出“最”字

“最”字是事物或景观某方面突出特征的体现,可反映具有该特征事物或景观在同类事物或景观中所处的地位,又具有代表性,因而能引起游客的关注和兴趣。导游人员在讲解中应突出“最”,如世界(中国、某省、某市)最大(最长、最高、最早、最重、最小等),如第一算不上,第二、第三也值得一提。例如,长城是世界最宏大的古代人类建筑工程之一;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长江是世界上第三条大河等。但是,应注意的是,在运用“最”字时,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否则会弄巧成拙,使导游人员陷入尴尬之地。

突出重点法能使导游人员讲解的主旨鲜明,能给游客留下较深的印象。在游览范围较大的景点,而时间又较紧的情况下,此法能较好地处理时间与景点讲解的关系。

(三)触景生情法

触景生情法是一种借景生情、情景结合的方法。其目的是以景物为依托,通过讲解来营造一定的气氛,以激发游客的想象力,将其思绪和感受导人特定的意境,从而发挥导游讲解的感染力。运用这一方法进行讲解,导游人员必须使讲解的内容与所见景物保持一致,实现情景交融,使游客感觉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例如:

这介广场是太和殿广场,面积达3万平方米。整个广场无一草一木,空旷宁静,给人以森严肃穆的感觉……为什么要建这么大的广场呢?那是为了让人们感觉到太和殿的雄伟壮观。站在下面向前望去:蓝天之下,黄瓦生辉。层层石台,如同白云,加上香烟缭绕,整个太和殿好像天上仙境一样。举行大典时,殿内的珐琅仙鹤盘上点蜡烛,香亭、香炉烧檀香,露台上的铜炉、龟、鹤燃松柏枝,殿前两侧廊香烟缭绕,全场鸦雀无声。皇帝登上宝座时,鼓乐齐鸣,文武大臣按品级跪伏在广场,仰望着云中楼阁山呼万岁,以显示皇帝无上权威和尊严。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1908年底登基时,年仅3岁,由他父亲摄政王载沣把他抱扶到宝座上。当大典开始时,突然鼓乐齐鸣,吓得小皇帝哭闹不止,嚷着要回家去。载沣急得满头大汗,只好哄着小皇帝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快完了!”大臣们认为此话不吉祥,说来也巧,3年后清朝果真就灭亡了,从而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走遍中国——中国优秀导游词精选‘综合篇》,第6~7页)

这段导游词以故宫太和殿广场为背景,叙述了皇帝举行大典和溥仪3岁登基的情况,将当时的情景惟妙惟肖地展示在游客面前,使游客仿佛也置身其中,情景结合所带来的良好的讲解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触景生情法又称情景法或意境法,它可以增加导游讲解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有利于活跃气氛,激发游客的游兴。

(四)由点及面法

由一点及面法是一种由事物的部分引出总体或由一事物引出相关事物的借题发挥的讲解方法。运用这一方法,要求导游人员在导游讲解中不能就事论事,见景物介绍景物,而应利用所讲之事、所见之景进一步引申,扩展讲解的范围和深度。这里,要注意的是扩展的范围必须与所讲之事或所见之景密切相关,扩展的深度必须依据游客文化层次和兴趣而定。否则,会给游客以故意卖弄而又未讲到点上的感觉。例如,当游客离开首都机场,驱车沿机场高速公路到达四元桥时,导游人员除介绍机场高速公路和四元桥外,可以进一步引申,介绍北京市政府为改善首都交通网,在全市修建了多少立交桥、多少高速公路和快速路。又如在参观寺庙进入山门时,导游人员除介绍某寺庙修建年代及两边所供“两大金刚”外,还可引申说明寺庙大门为何叫“山门”。

以上两例运用的都是由点及面的讲解方法,前例属于面上的扩展,后例则属于深度上的延伸。所以由点及面法有时也称为由此及彼法或引申法。对导游人员来说,运用此法可以扩展导游讲解的内容,有利于开展宣传教育,将对外宣传和对内教育与景物的讲解交融在一起;对游客来说,可以增加对目的地的了解,丰富知识。

(五)虚实结合法

虚实结合法是一种将典故、故事、传说等与景物介绍有机结合起来的讲解方法。虚实结合法中的“实”是指景物中的具体实物及其特征、价值以及与景物密切相关的史实等实体,“虚”则是指与景物有关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趣闻逸事等。导游人员运用此法进行讲解时应以“实”为主,以“虚”为辅,做到“虚”为“实”服务,以“虚”来烘托情节,以“虚”来强化“实”的意义。若本末倒置,讲解就会缺乏真实性和科学性,虽然能引起游客的一时兴趣,但游客真实所得甚少。例如:

女士们、先生们!旅游船已驶进巫峡了。巫峡十二峰排列于巫峡两岸,南北各六峰,构成迷雾飘忽的“巫峡画廊”。请往左看,这是“登龙峰”,在巫峡镇下游15公里处,海拔1215米。有峰峦6座,由低而高,蜿蜒而上,如卧龙登天之势。东侧有一景,名“金鸡对石鼓”。往前看,这是“圣泉峰”,海拔1023米,峰顶泉水清莹寒澈,故名“圣泉”。拔地而起的山峦,像一只雄狮蹲于山顶,威震峡江。峰前有一白色方形岩石,像一块银牌系在雄狮的颈部,故又名“狮子挂银牌”。再往前看,这是“朝云峰”,海拔1324米。每当晨曦初露,峰顶云海翻腾,此时确有“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受。继续向前看,这便是巫山十二峰之冠的“神女峰”,上距巫峡镇30公里,与青石村隔江相望,海拔1112米。神女峰是一独立石柱,高约6.4米,娇柔轻盈、亭亭玉立于山巅。楚辞家宋玉的代表作品《高唐赋》《神女赋》给幽深的巫峡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伴有不少的神话流传至今。传说神女是西王母的小女儿瑶姬的化身,帮助大禹征服水患后,毅然留在人间。她露宿风餐,日日夜夜凝视着滚滚长江,为过往船只导航。由于神女晨迎朝霞,晚送夕晖,故又名“望霞峰”。(《走遍中国——中国优秀导游词精选·综合篇》,第291—292页)

这段导游词主要是介绍巫峡十二峰,其中在介绍神女峰时,穿插了有关神女的神话故事既引发了游客的遐想,又展现了巫峡的雄姿。这种讲解方法不仅能避免导游人员单方面讲解的平淡、枯燥,使讲解更加充实,使景物显得更加神奇完美,而且调动了游客的视觉和听觉,令客人浮想联翩,因而能产生较好的艺术效果。

(六)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法是一种在导游讲解中提出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但又引而不发,以激起游客的好奇心理,使其产生求答欲望的讲解方法。设置悬念的方法很多,例如问答法、引而不发法、引人人胜法、分段讲解法等都可能激起游客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引起遐想急于知道结果,从而设置出悬念。例如:

(1)导游人员带领游客游览本溪水洞,介绍了该水洞的地下长河,河水缓缓外流,终年不竭,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达7米,每昼夜最大流量为1.4万立方米后,可设置一个悬念,请游客猜猜看,这洞里怎么会有这么多水?待游客发表意见后,导游人员再说:“待我们游览到源头处时便会自然揭晓。”

(2)在游览明十三陵中的定陵时,导游人员根据布局和参观路线,将导游讲解分为三个部分,即进门前的示意图、门内陈列室和地下宫殿。每一部分都有讲解的重点,并可在结束前一部分讲解之前设下“伏笔”,为下一部分的讲解设置悬念。如在示意图前讲完时,导游人员可先提出“定陵是怎样发掘的”等问题,再说:“要想知道发掘过程,那我们就到陈列室参观。”当陈列室的讲解结束时,又可提出“中国皇帝的坟墓是什么样子”“万历皇帝是怎样安葬的”等问题,然后说:“若要了解详情,那我们就去看看地下宫殿。”这样一环扣一环,“欲知问题所在,且听下一部分分解”,将游客的思绪和兴趣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

以上两例表明,制造悬念的讲解方法运用的是一种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例(1)是由游客发表意见,揣度悬念的结果;例(2)是由导游人员讲述悬念的结果。设置悬念是导游讲解的重要方法,在活跃气氛、制造意境、提高游客游兴、增强导游讲解效果诸方面往往能起到重要作用。并且,采用此法还会使导游人员始终处于游客注视的中心,在导游活动中把握主动权。因此,导游人员应努力掌握好这一方法的运用。但也要注意,该方法不能乱用,悬念的设置不能随心所欲,以免起反作用。

(七)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以熟喻生、达到触类旁通的讲解方法。所谓类比法,是用游客熟悉的事物(景物)与眼前的事物(景物)进行比较,这样,不仅便于游客理解,使其感到亲切,而且能激发游客的兴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类比法分为同类相似类比和同类相异类比两种,不仅可以在物与物之间进行比较,还可在时间上、风俗习惯上等方面进行比较。

1.同类相似类比

同类相似类比,即将性质上相同形态上又相像的两件事物(或人物)进行比较。例如,对法国游客,可将故宫与巴黎凡尔赛宫进行比较,前者在面积上比后者多3万平方米,在建筑年代上早269年;对美国游客,可将其与白宫相比,前者比后者早建成420年;对英国游客,可与白金汉宫相比,前者比后者早建成283年。当然,除了建筑年代和面积的比较之外,导游人员还可从建筑风格上进行比较。此外,同类相似类比还可进行不同年代、不同地方同一事物的比较,如秦代长城和明代长城的比较,八达岭长城和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的比较等。

2.同类相异类比

同类相异类比,即将性质上相同而在形态、规格、质量、水平、风格、价值等方面不同的两件事物(或人物)进行比较。例如,在风格上,将颐和园与凡尔赛官花园进行比较,它们都是皇家园林,都在市郊,但它们在风格上迥然不同;同样,在规模上,将唐代长安城与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相比;在价值上,将秦始皇陵地宫宝藏与古埃及第十八朝法老图坦卡蒙陵墓的宝藏相比;在人物上,将牛郎织女与罗密欧和朱丽叶相比,将康熙皇帝与同时代的路易十四、彼得大帝相比等。

要正确、熟练地运用类比法,导游人员不仅要熟悉和掌握所在地区的事物和景观的知识,而且要具有游客所在地区或国家乃至世界著名的同类事物或景观方面的知识。这样,导游人员的讲解不仅易于为游客所理解,而且可以提高讲解层次。但是,如果类比得不恰当,就可能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结果,成为游客的笑柄。

(八)画龙点睛法

画龙点睛法是一种用精辟的词语概括旅游目的地或游览景点突出特征的讲解方法。一个旅游目的地,一个旅游景点,往往具体景观很多,即使经导游人员详细介绍,游客一时也难以形成总体认识,往往有见树不见林的感觉。此时,导游人员采用画龙点睛的手法,用精辟的词语对其进行概括,将有助于游客了解和认识其主要特征和精华所在。例如:

(1)云南,古老、神秘、富饶、美丽,其省名也许是中国省名中最神秘的一个。她因汉武帝元狩年间(公元前122年)奇遇“彩云见于南中”、瑞气腾腾而得名。彩云下的红土地,是39.4万平方公里的美丽的山茶花的海洋。她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民族、资源、旅游、科技、地缘六大优势。值得一提的是境内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竞相差6600米,浓缩了从南方海南岛到北方黑龙江的所有气候类型,珍藏着奇异的自然景观和奇特的人文景观。她享有众多当之无愧的美誉:“人类的摇篮….天然花园”“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海洋”“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服饰王国”“旅游王国”等。(《走遍中国——中国优秀导游词精选·综合篇》,第363~ 364页)

(2)我们这次游览少林寺,每个人的感觉可能都不同,我们能否总结为四大特征呢?第一,禅宗祖庭,不枉“天下第一刹”美称;第二,武林圣地,中外友谊之花处处盛开;第三,文物荟萃,堪称包罗万象,举不胜举;第四,盛世少林,难怪重换新颜人人齐夸!(同上第269页)

上述两例中,例(1)首先用八个字对旅游目的地——云南省的特色进行了高度概括,然后扼要地进行了叙述;例(2)是在游览完少林寺之后,对其主要特点进行了总结。由此可见,在游览之前运用画龙点睛的讲解方法可对游客起导向作用,如例(1);而在游览之后运用此法则可加深游客对景点特点的领悟,如例(2)。

(九)妙用数字法

妙用数字法是利用数字来精确地说明事物的历史年代、形体特征、功能大小等方面内容的一种手段,可以提高导游讲解中知识传递的效果。导游讲解,尤其是一些历史文化古迹,往往离不开数字,然而平铺直叙地讲数字,常常给人索然无味的感觉。导游讲解毕竟不是课堂讲课,一味地强调多大、多少、多宽、多长,大量的枯燥数字必然会使游客感到厌烦。但是数字对说明事物又很重要,因此巧妙地讲解数字便成为导游讲解的一项技能。在导游讲解中,妙用数字的具体方法有:

1.数字换算

数字换算,即将导游讲解中涉及的数字(如事件发生的年代等)换算成游客比较熟悉的数字,或与同类数字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换算比较导游讲解的内容不仅易于为游客所了解,而且也会给其留下较深的印象。

例如,当导游人员向游客介绍北京故宫的建筑年代时,如果仅将它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对国内游客来说,说到明朝,大家心里还明白,至于永乐十八年就有些稀里糊涂了。若是外国游客,就不知明朝是什么朝代了,更不用说永乐十八年了。这时,导游人员若把它换算成游客所熟悉的数字,游客便会心领神会。如对法国游客讲解时,将其换算成公历年(1420年)后,再加上一句“比巴黎凡尔赛官建成早269年”,效果便大不相同。同样,在向国内游客介绍某市去年GDP多少亿元时,游客印象不深,但是如果将其与游客熟悉的市县进行比较,他们就心中有数了。

2.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的一些古建筑布局结构常常与数字密切相关,其中富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导游人员在向游客讲解时,不能就事论事,只说这里有几间房,那里有几根柱,它们面积多大,高多少等,而应透过数字讲出中国传统文化。

例如,导游人员带领游客参观北京天坛祈年殿,该殿顶周长30丈,内有立柱12根,导游人员除了要将这些数字介绍给游客外,还应讲出这些数字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即周长30丈暗喻一个月30天(农历),12根立柱暗喻一年12个月。

3.数字的科学内涵

数字反映事物数量,但有些数字包含着科学真理。如0.618在数学上称为“黄金分割率”,我国的一些古代建筑和园林的设计有时便运用了这个科学道理。导游人员带领游客参观这类建筑或园林时,应阐明这个科学真理,以充实和提高导游讲解中的科技含量。

例如,导游人员带领游客来到北京故宫太和殿广场时,面对高大雄伟的太和殿,心中便会产生一种宽畅开阔的感觉。原因何在?因为太和殿广场东西宽200米,南北进深130米,两者之间的比值为0.65,接近黄金分割率的比值,从而给人开阔和美的感受。

(十)刨新立意法

创新立意法,顾名思义,就是超出导游讲解的一般常规,给景点景观讲解赋予新意的方法。运用此种方法需要导游人员不仅对景点景观非常熟悉,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按照此法进行的导游讲解常常给游客以启迪,使其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例如:

青岛风光可分为五个层次:碧海、金沙、红瓦、绿树、蓝天,很像乐谱上的五线谱。勤劳、聪明的青岛人民,犹如五线谱上的音符,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谱写出了一曲曲动人的英雄乐章。

你们将离开青岛,几天来游览青岛让你们带走了令人难忘的东西,这东西不能装在行李里,而是在你们身上,请大家想一想,你们带走了什么?……它就是你们被青岛的阳光晒黑的皮肤,你们留下了友谊,而把青岛的夏天带走了……(转引自《导游实务》第3版,旅游教育出版社,第94页)

这两段导游词用词简洁,导游人员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既表达了自己对青岛的热爱,又给旅游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导游讲解是一门艺术。一个好导游,其讲解既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又要因人而异,还要注意讲解方法的运用。其中,广博的知识是做好导游讲解的基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与时俱进。因人而异,要求导游讲解要根据旅游者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等的不同,在重点讲解的内容、运用的语言和讲解方法上有所区别,使自己的讲解合乎不同层次旅游者的胃口。讲解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其运用要根据讲解的内容进行选择,使之合情合理,顺其自然。

案例

某导游员将游客带至故官九龙壁前,先介绍了这道辟邪墙修建的年代与“九”的数字含义之后说:“大家请看,这九条龙神态各异,都是用琉璃瓦做成的,不过其中有一条龙身上的琉璃瓦是假的,现在请大家找一找在哪条龙身上?”于是游客便争先恐后地去找,就在大家一脸茫然的时候,导游员过来指着第三条“龙”的腰部说:“这块琉璃瓦是用木头雕刻的。可是这在当时可是欺君之罪呀!”游客们听到这里,都把期待的目光望着导游员,希望他继续讲下去。于是导游员讲了马德春巧补九龙壁的故事,

资料来源:乔秋蕊.导游语言艺术运用技巧[N].中国旅游报,2007-10-15.(改写)

评析

本例中导游员两次运用了制造悬念的讲解方法。第一次是在九条龙身上找一块假的琉璃瓦,当游客们找不着而感到茫然时,他才告诉游客;第二次用在九龙壁上镶嵌假琉璃瓦是欺君之罪引出了马德春巧补九龙壁的故事。运用此法不仅激发了游客的兴趣,活跃了旅游气氛,而且有效地吸引了游客的注意力,调动了游客参与旅游活动的热情。

编辑推荐:

2021年导游资格考试报考指南

导游资格考试历年真题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导游资格

        [VIP通关班-协议退费]

        课程模块 刷题模块 专享服务

        3680(起)

        了解课程

        596人正在学习

      • 导游资格

        [VIP通关班-畅学]

        课程模块 刷题模块 专享服务

        2580(起)

        了解课程

        615人正在学习

      • 导游资格

        [零基础通关班]

        课程模块 刷题模块 专享服务

        1280(起)

        了解课程

        782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