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4年土地估价师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考点一

发表时间:2014/5/12 11:45:18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中国土地估价师考试网帮您备战2014年土地估价师考试,网校结合土地估价师考试大纲,特编辑整理了2014年土地估价师考试科目《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考点,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第一章 土地概念

考点1:土地的定义

1、 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活动结果。

2、 土地的定义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 土地是综合体。土地的性质和用途取决于全部构成要素的综合作用,而不取决于任何一个单独的要素。

(2) 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活动可以引起土地有关组成要素的性质变化,从而影响土地的性质和用途的变化。

(3) 土地是地球表面具有固定位置的空间客体。包括地表、地面,地下。

(4) 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陆地是突出于海洋面上的部分,包括内陆水域、海洋滩涂。

(5) 土地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结果。

3、 土地概念的区分:

(1) 土地与土壤:土壤是指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是肥力,土地的本质是生产力。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土地是由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组成的垂直部面。

(2) 土地与国土: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包括领土、领空和领海。国土包括资源与环境两方面的内容。

(3) 土地与景观:土壤、风化壳、大陆沉积物、潜水和地表水、植被、近地表大气及物理化学作用彼此紧密联系的综合体称为景观。大气候和地理地质条件的统一是景观的基本特征。景观与土地的最大区别主要在于它只考虑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而极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体的影响。

(4) 土地与土地资源:资源,是指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来源。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是指经过人们投入,从土地上得到收益的土地,即产生了价值的土地。

(5) 土地与地产:地产是指作为财产的土地,其中既包括纯自然土地,也包括经过人类开发、改造过的土地,两者都能够被人们当作财产予以占有。从法律上看,地产不仅包括土地自然体,而且包括土地权利。土地不一定完全是地产,而地产必然属于土地。地产最重要特性是其商品属性,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可以像其他商品一样进行交换。

考点2:土地的特征

1、 土地的特征:

(1) 自然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属性;

(2) 经济特性:土地的经济特性则指人们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表现的特性。

2、 土地的自然特性:

(1)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围湖造田,移山填海仅仅是土地用途的转换,并没有增加土地面积。

(2)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最大的特性。这一特性决定了土地的有用性和适用性随着土地位置的不同而有较大变化;决定了土地市场是不完全的市场。

(3) 土地质量的差异性。不同地域,由于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不仅使土地构成的诸要素的自然性状不同,而且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从而使土地的结构和功能各异,最终表现在土地质量的差异上。

(4) 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土地利用的永续性具有两层含义:第一作为自然的产物,它与地球共存亡,具有永不消失性;第二作为人类的活动场所和生产资料,可以永续利用。但是,土地的永续性是相对的。

3、 土地的经济特性:

(1) 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首先,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其次,特定地区不同用途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

(2) 土地用途的多样性。考虑土地的最有效利用原则。

(3) 土地用途变更的困难性。

(4) 土地增值性。

(5) 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6) 此外,土地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属性。人类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总是要反映出一定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某种生产关系,包括占有、使用、支配和收益的关系。

考点3:土地的功能

1、 土地的功能:

(1) 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地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最基本的资源,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无不与土地有关。

(2) 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土地由于其物理特性,具有承载万物的功能,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源泉,是人类生活生产等一切活动的场所,也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劳动对象和生产资料。

考点4: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 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4%,亚洲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属世界第三位。

2、 按地形特征分类:

(1) 平原。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2%,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 盆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9%,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里、柴达木盆地。

(3) 丘陵。10%。江南丘陵、闽浙丘陵、两广丘陵、山东丘陵。

(4) 高原。26%。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

(5) 山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3%。天山、阴山、昆化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横断山、贺兰山、六盘山、喜马拉雅山等。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是世界第一和第二高峰。

3、 按土地用途分类:

(1) 耕地:占全国总面积的14%,占世界耕地面积10%。

(2) 园地。分布于城镇郊区、农民居住地和低丘缓坡区。

(3) 林地。

(4) 牧草地。

(5)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6) 交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1%。

(7) 水域。占国土面积的4%。天然湖泊在1k㎡以上的2800个。

(8) 未利用土地。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包括沙漠、戈壁、荒山秃岭、水土流失地区、盐碱地、沼泽地、滩涂地、荒漠化土地及各种废弃土地。

4、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 土地面积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只有11.7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

(2) 后备土地资源有限。宜农荒地只有5亿亩,可开垦的仅有1亿亩。

(3) 土地类型多样,山地多于平地。全国山地占33%,高原26%,丘陵10%,盆地19%,平原12%。

(4) 农地分布不均匀。

(5) 森林覆盖率低。我国为12.7%,美国为34%,苏联26%,日本68%,瑞典67%,德国为30%,世界平均为22%。

(6) 土地质量较差。

(7) 水土资源不平衡。

相关文章:

2014年土地估价师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考点汇总

2014年土地估价师考试基础与法规辅导资料

2014年土地估价师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复习资料

2014年土地估价师考试管理基础与法规考点解析

更多关注:土地估价师考试培训  土地估价师考试用书   土地估价师考试报名专题

(责任编辑:lqh)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