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4年土地估价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知识辅导2

发表时间:2014/6/27 9:42:33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中国土地估价师考试网帮您备战2014年土地估价师考试,网校结合土地估价师考试大纲,特编辑整理了2014年土地估价师考试科目《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考点,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第二节:土地实体及特征

一、考试目的和考试大纲要求

本部分的考试目的是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概念、土地的分类及土地实体特征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掌握:土壤类别,地质条件类别,土地基础设施类别。

熟悉:不同类别土壤特征、不同类别地质条件特征、不同类别土地基础设施特征、主要地上物作物种类及特征、地下空间及特征。

了解:土地污染种类及特征。

二、章节框架

1.土地实体的构成

2.土壤类别及特征

3.地质条件类别及特征

4.土地基础设施类型及其特征

5.主要地上物作物种类及特征

6.地下空间及特征

7.土地污染种类及特征

三、内容辅导:

土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以上、以下一定幅度空间范围内的全部环境要素,以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作用于空间的某些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结果。土地具有有用性、稀缺性和社会的有效需求等特点。

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有不同的分类。我国的土地目前大致有三种分类:①按土地的自然属性分类,如按地貌、植被、土壤等进行分类;②按土地的经济属性分类,如按土地的生产水平、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等进行分类;③按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以 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分类,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国家新颁布的《土地管理法》,科学地将我国土地分为三大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在现行制度下,土地分为农用地和非农用地,后者又包括商业用地和非商业用地。

(一)土地实体的构成

《土地基本术语》(GB/T19231—2003)规定,土地(组成)要素是构成土地的各个组成成分,包括近地表气候、地貌、表层地质、水文、土壤、动植物以及人类活动的物质结果。从土地的内涵来看,土地实体的构成种类包括土壤类别、地质条件、土地基础设施状况及地上物、地下空间、土地污染情况等多个方面。从估价的角度看,土地实体包括地上空间、地表、地下空间、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等。

例题:从估价的角度看,土地实体包括地上空间、地表、地下空间、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等。()(2007年试题)

答案:√

解析:基础考核点。从估价的角度看,土地实体包括地上空间、地表、地下空间、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等。

(二)土壤类别及特征(掌握土壤类别)

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地球上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具有自身的发生发展过程,是连接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生物的生长点和营养泉。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土壤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要素,土壤是土地的构成部分中诸多自然因素的一种。不同土壤类别及其特征代表了不同的土地实体。随着地球上生命的出现,土壤也相应形成。土壤由矿物质、有机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和土壤微生物)、水分和空气组成。所以,土壤组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从生态学的观点看,土壤是物质的分解者(主要是土壤微生物)的栖息场所,是物质循环的主要环节。从环境污染的观点看,土壤既是污染的场所,也是缓和和减少污染的场所。从环境工程角度看,防治土壤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壤是在岩石、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①在风化作用下,养分的释放与流失,②在低等生物、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积累,③在高等生物作用下,营养富集(有机质重新合成腐殖质)。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人类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成为永续利用的可更新资源。不合理利用,可使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土壤个体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如果不对土壤群体进行分类,就难以认识土壤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或相似性,也很难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1998年由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办公室为汇总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编撰成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其高级分类自上而下是:土纲、亚纲、土类、亚类;低级分类自上而下是:土属、土种和变种。根据2000年《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GB/T17296—2000),依据科学性、完整性、系统性、可扩展性和兼容性等信息分类基本原则,采用线分类法将土壤分类系统的分类单元划分为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六个层次。其代码结构为:土纲:为第一层,代码为一位大写字母,如铁铝土纲代码为“A”。其分类依据主要是根据主要成土过程产生的或影响主要成土过程的性质划分。共12个土纲,铁铝土纲(A),淋溶土纲(B),半淋溶土纲(C),钙层土纲(D),干旱土纲(E),漠土纲(F),初育土纲(G),半水成土纲(H),水成土纲(J),盐碱土纲(K),人为土纲(L),高山土纲(M)。亚纲:土纲的辅助级别,为第二层,代码为一位阿拉伯数字,如土纲“铁铝土”中的“湿热铁铝土”代码为“A1”。主要根据影响现代成土过程的控制因素所反映的性质。如铁铝土纲(A),分为“湿热铁铝土亚纲”和“湿暖铁铝土亚纲”。土类:亚纲的续分,为第三层。土类类别多反映主要成土过程强度或次要成土过程或次要控制因素的表现性性质划分。如铁铝土纲(A)中的砖红壤土类。亚类:土类的辅助级别,主要根据是否偏离中心概念,是否具有附加过程的特性和是否具有母质残留的特性来划分。如铁铝土纲(A)中的典型砖红壤亚类。土属:土属是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分类单元,主要根据母质,水文等地方性因素以及土壤的残遗特征来划分。如铁铝土纲(A)中的红泥质砖红壤土属。土种:土种是基层分类单元,在土属范围内根据反映发育程度或熟化程度的性状来划分。如铁铝土纲(A)中的景洪砖红壤土种。同时,在未作细分的分类单元中,下位类的编码表达用其上位类代码加0进行表示,其下位类名称不变。

例题:关于土壤和土地的表述,错误的是()。(2006年《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试题)

A.土壤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

B.对于农业用地,土壤的肥力是形成土地生产力的基础

C.土壤的本质和土地的本质是相同的

D.土壤和土地的形态结构相差甚远

答案:C

解析:土壤的本质和土地的本质是不相同的。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包括海、湖浅水区)。

根据《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GB/T17296—2000),我国土地实体的主要自然土壤类别及其特征包括:

铁铝土纲土壤

铁铝土纲土壤主要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四个方面土类。

(1)砖红壤。

代码:A11。

分布地区:我国的砖红壤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省最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0度以南地区。砖红壤一般分布在低山、丘陵和阶地上。母质为各种火成岩、沉积岩的风化物和老的沉积物。因经长期高温高湿的风化,有的已形成厚达几米甚至几十米的红色风化壳。在湿热气候作用下,土壤中铝的富集作用高度发展。这种铝的富集作用,在土壤学上称为富铝化作用。

主要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注:淋溶作用是土壤形成作用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下渗水流通过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等作用,使土壤表层中部分成分进入水中并被带走的作用。

(2)赤红壤。

代码:A12。

赤红壤过去称为砖红壤性红壤,是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带即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 至25度之间。

主要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目前,赤红壤上的天然林大部分已被破坏,成为疏林草地。赤红壤富铝化作用弱于砖红壤。

(3)红壤

代码:A13。

分布地区:红壤在我国分布范围广阔,大体包括湖南、江西、浙江三省的大部分,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五省区的北部,以及湖北、安徽、贵州三省的南部。

主要特征:红壤的地形条件一般为低山丘陵,但在云南为高原,成土母质在低丘陵多为第四纪红色粘土,高丘陵和低山多为千枚岩、花岗岩、砂页岩等。 红壤的富铝化作用与生物积累作用,与赤红壤和砖红壤比较起来相对较弱,但仍以均匀的红色为其主要特征。

(4)黄壤

代码:A21

分布地区:黄壤广泛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的山地和高原,以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和贵州高原为多,广西的十万大山、广东的六万大山也是重点分布区,此外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等省的山地均有分布。

主要特征:大部分黄壤与红壤同属于一个纬度带,生物气候条件也大体相同。惟黄壤区的水湿条件较好,雾日比红壤地区多一半以上,日照比红壤地区少30~40%,干湿季不明显。相对湿度很大,为70~80%。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一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目前,黄壤区原始森林甚少保存,大面积为次生植被,一般为马尾松、杉木、栓皮烁、麻栎等。黄壤除具有热带、亚热带土壤所共有的富铝化作用和生物积累作用外,还有黄化作用,由于成土环境条件相对湿度大,上层经常保持潮湿。

例题:()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A.红壤

B.赤红壤

C.棕壤

D.暗棕壤

答案:B

解析:赤红壤主要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目前,赤红壤上的天然林大部分已被破坏,成为疏林草地。赤红壤富铝化作用弱于砖红壤。淋溶土纲土壤

淋溶土纲土壤主要包括黄棕壤、黄褐土、棕壤、暗棕壤、白浆土、棕色针叶林土六个方面土类。

(1)黄棕壤

代码:B11。

黄棕壤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分布地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主要特征:黄棕壤的形成过程,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2)黄褐土

代码:B12。

分布地区:黄褐土主要分布在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缘以及暖温带南缘的低山丘陵或岗地。其地域范围大致在秦岭-淮河以南至长江中下游沿岸,与黄棕壤处于同一自然地理区域。

主要特征:黄褐土土体深厚,土壤呈黄褐色或黄棕色,质地粘重(粘壤土至粘土),土层紧实,尤以心底土中的粘粒聚积明显,并有铁锰胶膜和结核淀积,土壤呈中性偏微碱性。

(3) 棕壤

代码:B21。

棕壤也称棕色森林士,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干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在褐土地带的垂直带上亦有分布。

主要特征: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4)暗棕壤

代码:B31。

暗棕壤也称暗棕色森林上,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其次在暖温带山地的垂直带。在东北地区,暗棕壤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土类,分布于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主要特征: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5)白浆土

代码:B32。

白浆土是发育于温带和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有周期性滞水淋溶的土壤。

分布地区:白浆土主要分布于半干旱和湿润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世界各地都有存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东部、东北部和吉林东部,以三江平原最为集中。

主要特征:在腐殖质层下有一灰白色的紧实亚表层,即白浆层,厚20~40厘米。

(6)棕色针叶林土

代码:B41。

棕色针叶林土是中国寒温带湿润地区明亮针叶林或暗针叶林下形成的,具有灰白色亚表土的土壤。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段山地垂直带上部。

主要特征:自然植被以针叶林为主,气候条件的主要特点是寒冷而湿润。剖面分化比较明显,自上而下可分为苔藓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漂灰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例题:淋溶土纲土壤主要包括()。

A.黄棕壤

B.黄褐土

C.棕壤

D.红壤

E.暗棕壤

答案:ABCE

解析:淋溶土纲土壤主要包括黄棕壤、黄褐土、棕壤、暗棕壤、白浆土、棕色针叶林土六个方面土类。半淋溶土纲土壤

半淋溶土纲土壤主要包括燥红土、褐土、灰褐土、黑土、灰色森林土五个方面土类。

(1)燥红土

代码:C11。

燥红土是发育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干旱的稀树草原性植被下的土壤。过去曾称为热带稀树草原土、红棕壤等。

分布地区:燥红土分布于我国热带与南亚热带相对干旱地区的主要土壤,如海南岛的西南部及滇南的元江河谷等地,前者主要是由于五指山形成的雨影区,后者主要是由于焚风效应,两者实质上是相似的。

主要特征:燥红土分布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24~25℃,干湿季节明显,一年内旱季长达7个月。燥红土分布区具热量丰富、光照充足,但酷热期长、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干旱季长的气候特点。燥红土土层深厚,具有明显的发生层次。燥红土的淋溶过程和铁质化过程都较砖红壤或赤红壤弱,且受旱季水分蒸发的影响,表层土壤盐基聚积较多。所以土壤兼具盐基饱和(近饱和)及一定富铁铝化特征。

(2)褐土

代码:C21。

褐土也叫褐色森林土,是半淋溶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代表性类型。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山东、河南两省的西部,陕西关中,甘肃东南角,内蒙古东南角,西南地区的金沙江、澜沧江河谷地段也有一部分。

主要特征:淋溶程度不很强烈,有少量碳酸钙淀积。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矿物质、有机质积累较多,腐殖质层较厚,肥力较高。褐土的自然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为主。冬季比较干旱。 褐土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基地,盛产小麦、玉米和棉花。褐土还是苹果、核桃、柿、枣等鲜果品的主要产地。

(3)灰褐土

代码:C31。

灰褐土也可叫灰褐色森林土,是温带山地旱生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灰褐土是我国干旱地区发展林业生产的重要土壤资源。

分布地区:它是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旱生森林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处在褐土地带的更西面。分布在山西的五台山、吕梁山,内蒙古的大青山;宁夏的贺兰山、六盘山,甘肃的祁连山、兴隆山,青海的青石山、唐古拉山,新疆的西部天山,帕米尔、西昆仑山等山地的阴坡、半阴坡部位。海拔高度大体在 1500~3000米之间。灰褐土分布的范围虽广,但实际面积不大。

主要特征:其性状虽与褐土有些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如淋溶作用比褐土弱,粘化作用不如褐土明显,土壤颜色比褐土灰暗,腐殖质积累作用比褐土强一些。灰褐土地区的气候比褐土地区凉爽、干旱,年平均气温2~3℃,年降水量300~600毫米、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类型。灰褐土由于分布在山地上,一方面土层薄,坡度大,石块多,另一方面气温较低,发展农业生产不如褐土地区好。

(4)黑土

代码:C32。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气候、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温带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过渡的一种草原土壤类型,目前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将黑土列入半淋溶土纲中。

分布地区:我国黑土分布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广大平原上。美国黑土分布在中部偏北的湿草原带,故称湿草原土。

主要特征:我国黑土地处温带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为其气候特征。土壤母质粘重,并有季节冻土层。夏秋多雨,土壤常形成上层滞水,草甸草本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土分布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5)灰色森林土

代码:C33。

灰色森林土又叫灰黑土,是温带森林草原地区森林植被下形成的土壤,因具有颜色灰暗的深厚灰色土层而得名。在半淋溶土类型中,它的淋溶程度最弱,分布的面积也最小,属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的过渡类型。

分布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段山地的西坡及南坡山地垂直带上部,在新疆阿尔泰山与准噶尔盆地以西的萨乌尔山和巴尔雷克山,也有部分分布。在相邻关系上,它常与草原植被下的黑钙土组成复区,占有山地的阴坡或半阴坡。在垂直分布上,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别。例如,在大兴安岭,上与漂灰土连接;在新疆地区,上与亚高山或高山草甸土连接。

主要特征:灰黑土肥力相当高,但坡大、土薄、湿润,宜以林为主。灰色森林土的潜在肥力和有效肥力都较高,养分条件不亚于黑钙土。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较高,表层一般为7~15%,最高的可在20%以上;土壤反应呈微酸性,pH值5.5~6.5,酸性向下逐渐增强,却又不同于黑钙土。灰色森林土有淋溶作用,确实是比其它淋溶土壤弱一些。

例题: ()是发育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干旱的稀树草原性植被下的土壤。过去曾称为热带稀树草原土、红棕壤等。

A.褐土

B.灰褐土

C.燥红土

D.灰色森林土

答案: C

解析:燥红土是发育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干旱的稀树草原性植被下的土壤。过去曾称为热带稀树草原土、红棕壤等。钙层土纲土壤

钙层土纲土壤主要包括黑钙土、栗钙土、栗褐土和黑垆土四个方面土类。

(1)黑钙土

代码:D11。

黑钙土是腐殖质钙层土中较湿润的类型,它以土色深暗发黑和富钙而得名,位于草原的最东部。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向西可延伸到河北的燕山北坡和内蒙古阴山山地的上部。在新疆和甘肃、青海地区,多出现在山地上,如天山北坡,阿尔泰山南坡,祁连山东部的北坡等。

主要特征: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

(2)栗钙土

代码:D21。

分布地区: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的广大草原地区,是钙层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

主要特征:腐殖质积累程度比黑钙土弱些,但也相当丰富,厚度也较大,土壤颜色为栗色。土层呈弱碱性反应,局部地区有碱化现象。土壤质地以细沙和粉沙为主,区内沙化现象比较严重。

(3)栗褐土

代码:D31。

分布地区:栗褐土见于褐土区以北、以西的土壤区域。栗褐土主要分布于山西、内蒙古和河北,涉及约35个县,总面积为7228.0万亩。

主要特征:质地轻粗,母质特征较明显,表土层有机质含量低,心、底土层的含量更少。其春季干燥多风、少雨,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雪稀少。年降水量400-500毫米,集中于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2/3。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谷子、春麦、马钤薯、豆类和油料,一年一作,局部二年三作。

(4)黑垆土

代码:D32。

黑垆土是腐殖质钙层土中面积最小的类型。零星散布在侵蚀非常严重的黄绵土中间,以其有灰暗的象垆灰颜色的土层而得名。它也是由黄土母质形成的。

分布地区: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等黄土高原上土壤侵蚀较轻,地形较平坦的黄土源区。

主要特征:绝大部分都已被开垦为农田。腐殖质的积累和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层的颜色上下差别比较大,上半段为黄棕灰色,下半段为灰带褐色,好像黑垆土是被埋在下边的古土壤。

例题:黑钙土的主要特征有()。

A.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

B.腐殖质层厚度小

C.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

D.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

E.土壤肥力高

答案:ACDE

解析:黑钙土的主要特征: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

相关文章:

2014年土地估价师基础与法规章节知识点汇总

2014年土地估价师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考点汇总

2014年土地估价师考试基础与法规辅导资料

2014年土地估价师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复习资料

2014年土地估价师考试管理基础与法规考点解析

更多关注:土地估价师考试培训  土地估价师考试用书   土地估价师考试报名专题

(责任编辑:lqh)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