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 >> 申论 >> 申论范文 >> 正文

国考申论考前必看范文:以“物价调控”为主题

发表时间:2015/2/7 10:38:30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背景材料】

太原居民大多热爱本地小吃。一碗面皮、一个夹肉饼,可能就是一顿午餐或晚餐。几年前,一碗“王萍面皮”卖1元。但2013年5月6日晚,位于双塔西街分店的工作人员表示:“涨价了,4块钱一碗。”短短几年,一碗面皮价格涨了3倍,也许并不能代表CPI的真实情况,但人们强烈的感受却是:支出多了,钱包瘪了。其实,在百姓埋怨声中,面皮并不“孤单”,价格高高在上的还有很多,肉蛋奶、姜葱蒜……谁又会比面皮涨得少呢?

“物价直接关系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负担,老百姓对物价上涨反映强烈,稳定物价是天大的事情。”某职工反映,厂里双职工家庭月收入约2000元,现在每月生活费已经到了1000多元,遇到子女上学、老人看病等大花销时就有困难。物价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国家现在把稳物价放到这么突出的位置,得民心顺民意。

【试题模拟】

背景材料提到:“物价直接关系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负担,老百姓对物价上涨反映强烈,稳定物价是天大的事情。”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素材不必拘泥于背景材料;

3.语言流畅,结构完整;

4.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范文】

着力调控物价 切实惠及民生

物价一直是普通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中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对生活必需品尤其是食品价格波动的感受更是强烈。物价问题一头连着产业发展,一头牵着民生。民生利益无小事,稳定物价是心声。物价调控既是国家之责,更是检验各级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的试金石。

近年来全国物价出现了持续、快速上涨态势,企业投资需求和居民消费需求是内在动因,而外在原因是食品价格上涨,原材料进口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轮番上涨,直接导致农产品价格的上扬,经过价格传导至食品价格。同时,个别企业“搭车涨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也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物价上涨导致城乡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水平下降,民生出现焦虑,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解决当前物价问题,政府需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多管齐下。既要做好稳定物价的“减法”,更要做好补贴低收入群体的“加法”。

要做好稳定物价的“减法”就要用好“有形无形两只手”,需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壮大价格调控基金规模,保证市场稳定供应。尽量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保证农民增收。同时更要完善物价决策听证制度,增强政府定价的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特别要在选择听证代表时扩大中低收入群体席位。对垄断产品要加强发挥“有形之手”的积极作用。在事关民生的、由政府定价的公共产品和垄断行业提供的产品领域,杜绝单方面霸王条款并实施价格限制。在公共财政领域,应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要确立公立机构的主体地位,以便行业内部形成优势资源的共享机制,直接面对广大中低收入群体,考虑财政全额负担。

要做好补贴低收入群体的“加法”,需探索建立最低工资标准与物价涨幅的联动增长机制。建立健全就业与再就业援助制度,采取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办法,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要注重方法,使补贴到位。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不断扩展城乡保障面和提高保障额度,加强“五险一金”的足额缴纳,对困难群体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建立最低工资与物价的联动增长机制。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如天。”只有让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速与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相匹配,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让民众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才能真正对抗物价上涨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对此,应该认识到,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心头装着百姓冷暖,敢于作为、善于作为,才会最终取得物价调控的效果。

【解析】

一、立意结构

1.立意

总论点——解决当前物价问题,政府需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多管齐下。既要做好稳定物价的“减法”,更要做好补贴低收入群体的“加法”。

分论点——要做好稳定物价的“减法”就要用好“有形无形两只手”,需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要做好补贴低收入群体的“加法”,需探索建立最低工资标准与物价涨幅的联动增长机制。

2.结构

解决问题型结构。文章标题采用对仗式结构,开篇之前即一针见血地提出文章论点,可以有效保证文章写作思路的连贯性。

文章第一段“提出问题”。作者一反常态,突破申论文章开头写作套路,直指文章问题所在,简洁明快地提出问题,酣畅淋漓。

文章第二段“分析问题”。作者通过对问题内外因的探究,深刻地分析问题,同时表明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文章总论点。

文章第三、四段“解决问题”。作者根据总论点,从“减法”、“加法”两个角度新颖别致地提出了“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与“探索建立最低工资标准与物价涨幅的联动增长机制”两条对策。

文章第五段,通过引用民谚俗语,着重强调了物价问题对民生的重要意义,同时总结文章分论点,阐释意义。需要考生注意的是在引证文章观点时,不一定要非“文言诗词”不可,近年来,公务员工作更注重“接地气”,考生在写作文章时可以适当引用民谚俗语,反映最底层普通民众的愿望、诉求、利益。

二、知识储备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初步实现了物价趋稳的可喜局面。尽管如此,由于国内外多种因素的作用,今后一个时期引发物价上涨的潜在因素正在形成和强化,长期通胀风险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国际方面,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引发全球流动性充裕。同时,为应对债务危机下财政紧缩政策对欧洲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压力,欧盟也必然会选择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已成为诱发中国通胀的重要基础性因素。

在此背景下,受地缘政治和气候因素导致的供应紧张以及投资者避险情绪的影响,粮食、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将呈上涨趋势,带动我国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国内也有不少可能引发长期通胀风险的因素。

首先,在未来几年内,落实“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决策和推进城镇化进程力度的加强会带动信贷投放与财政支出的较快增长,这对物价整体上涨可能形成潜在压力。

其次,当前物价存在结构性通胀的特点,新鲜蔬菜与水产品等部分价格依旧处于高位运行。与此同时,对未来经济恢复性增长的预期已经阻止了物价持续紧缩的走势并呈现上扬态势,通胀预期已现端倪。

此外,未来几年内,还存在热钱大规模流入我国的可能,这会带来我国房地产、股市、商品现货期货以及民间借贷的投机炒作,诱发资产价格泡沫,助长物价上涨与通胀预期。

随着人口红利趋于下降和与之相伴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产品成本也将上升。推动产品成本上升的因素还有资源税改革。在当前物价水平较低时,开展资源税费改革可能不会带来物价的明显上涨。但是,这种价格机制一旦形成,在经济持续增长和对资源性生产要素需求持续增加的条件下,容易形成加速上升的成本推动型通胀。

最后,收入分配改革加快了非富裕阶层居民财富的增长,这一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通常高于高收入者,居民消费需求随之呈现的长期增长趋势,也将对物价上涨形成长期持续拉升力量。

基于上述判断,调控物价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关系。一是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要以经济增长目标为主,同时兼顾物价稳定目标,力争保证物价涨幅低于经济增速和居民收入增幅。二是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未来稳定物价的重点应从控制需求转向改善供给和完善体制机制。三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要逐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并适时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弥补市场缺陷,运用市场手段调控物价。四是价格改革与物价稳定之间的关系:要选择好价格改革的时机和力度,同时完善配套措施。

三、精彩语句

1.民生利益无小事,稳定物价是心声。

2.物价调控既是国家之责,更是检验各级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的试金石。

3.既要做好稳定物价的“减法”,更要做好补贴低收入群体的“加法”。

4.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心头装着百姓冷暖,敢于作为、善于作为,才会最终取得物价调控的效果。

相关文章:

国考申论考前必看范文:以“文化软实力”为主题

(责任编辑:hbz)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编辑推荐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