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2年广东公务员行测政治常识练习题

发表时间:2011/12/3 0:00:00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2012年广东公务员行测政治常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当代人类面临的两大任务是:( )
  A、战争与和平            B、战争与发展
  C、和平与发展            D、战争与和平发展
  2、处理国家关系的基础应是:( )
  A、社会制度             B、意识形态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利益至上
  3、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应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国家安全第一
  C、利益至上             D、组建政治集团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目标是:(    )
  A、反对霸权主义     B、维护世界和平
  C、增进国际合作     D、建立大国地位      E、促进共同发展
  2、邓小平提出的处理党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A、独立自主       B、互相团结        C、完全平等
  D、互相尊重       E、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3、邓小平提出的我国处理国际问题的策略方针是:(   )
  A、冷静观察       B、稳住阵脚        C、沉着应付
  D、有所作为       E、决不当头
  三、填空题
  1、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________问题与________问题。
  2、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_______________,增进国际全作,_________________。
  3、处理国家关系应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不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划线。
  4、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上,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项原则。
  四、名词解释
  1、 南北对话
  2、 南南合作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 国际秩序
  5、 联合国
  6、 世界贸易组织
  7、 霸权主义
  8、 强权政治请访问中大网校网站/
  9、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10、 全球化
  11、 多极化
  12、 综合国力
  13、 第三世界
  14、 统一战线
  五、判断分析题
  1、 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建立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
  2、 和平与战争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六、简答题
  1、 我国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2、 我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 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4、 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是什么?
  5、 邓小平提出的我国对外关系的策略指导方针是什么?
  七、 论述题
  1、 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2、 试述邓小平外交战略理论的基本内容。

  编辑推荐:
  2012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教材
  2012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教材

2012年广东公务员行测政治常识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ACDE
  3、ABCDE
  三、填空题
  1、和平,发展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社会制度,意识形态
  4、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四、名词解释
  1、 南北对话
  指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就全球性经济交往所进行的国际谈判和会议。1981年10月,首次会议在墨西哥坎昆召开,有22国首脑参加,中心议题是合作与发展。在南北问题上,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贯主张:南方与北方之间,无论是国际经济援助、私人投资、技术转让、贸易和金融,都应当符合公平合理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南北对话,逐步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同时,发达国家的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认识到:没有南方的发展,就没有北方的繁荣。因此,在联合国体制内和在适当机构内积极开展南北对话的呼声日益高涨。
  2、 南南合作
  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发展中国家大多在南半球,通常被称作南方或南方国家,它们之间的相互合作便被称为南南合作。由于南北关系和南北对话长期处于僵持状态,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不利地位。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并使自己在全球性经济联系中处于更主动地位,发展中国家便开始重视相互的团结与合作。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以及各种地域性合作组织在南方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1982年和1983年先后在新德里和北京召开的南南合作会议是南南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3年12月至1954年4月,中国政府代表团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在北京举行谈判。这五项原则是谈判开始时周恩来总理同印度政府代表团的谈话中提出的,后正式写入双方达成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和印度尼赫鲁总理的联合声明以及此后的许多国际性文件都采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法。五项原则作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已在世界上得到广泛的承认和使用。
  4、 国际秩序
  指国际社会中国与国之间发生关系的规则和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国际秩序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变化而产生和发展。它包括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政治秩序。二战后的国际经济秩序以贸易自由化,货币自由兑换为重要内容,主要表现为以不合理的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据支配地位的国际金融体系。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以强权政治为基础,主要表现为组织军事集团、建立军事基地、划分势力范围、组织联盟体系、少数大国垄断国际事务和干涉别国内政等等。二战后的国际秩序的实质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旨在维护垄断资本的国际剥削,维护超级大国的霸权地位。目前,变革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也是世界发展和前进的必由之路。
  5、 联合国
  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根据1945年6月在旧金山会议上签署的《联合国宪章》,于10月24日正式成立。参加宪章签字的51个国家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但由于美国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权利直到1971年10月才得到恢复。根据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成国际合作”等。为实现这些宗旨,宪章规定联合国及会员国应遵循下列原则:各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与联合国宗旨不符的其它方法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联合国不得干涉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部管辖的事件。申请加入联合国的国家,经安全理事会推荐,并由会议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即可以成为会员国。重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秘书处设秘书长一人,为联合国的行政主要负责人。总部设在纽约。
  6、 世界贸易组织
  1995年由“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演变而成。“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于1947年由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1948年1月1日起生效。其宗旨是:在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事务关系上,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其他各种非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达到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生产和交换。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只是一项调整和规范缔约国之间关税水平和贸易关系的临时性多边协议。后来由于拟议的国际贸易组织宪章未能生效,它就成为缔约国之间在贸易政策方面制订共同遵守的原则和规则,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唯一国际多边协定。关贸总协定作为国际公法的一部分,其法律体系由38个基本条款,6个行为准则和若干议定书、决定及谅解组成。总协定在工作上同联合国有联系,但不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其最高权力机构是缔约国大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缔约国大会下设代表理事会,专门委员会以及发展委员会。中国是总协定创始国之一,后来由于某些原因一度中断了与总协定的关系,但自60年代起,我国就派出观察员参与关贸总协定的某些活动,并于1986年正式提出恢复我国缔约国地位的申请,与总协定开始谈判。总协定演变为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仍继续坚持申请,目前,谈判仍在进行过程中。
  7、 霸权主义
  指大国、强国欺侮、压迫和支配小国、弱国,妄图在世界上称王称霸的政策。霸权一词最早出现在希腊历史上,指个别大的城邦(斯巴达)对其他城邦的控制。后泛指大国、强国不尊重他国主权和独立,对他国强行干涉、控制和统治。几个世纪以来,殖民主义大国,帝国主义列强为攫取资源和市场,抢占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曾展开争霸海洋,争霸欧洲和世界的激烈斗争,并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
  8、 强权政治
  指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利用其经济、军事实力,强迫其他国家服从其统治,听从其指挥。如美国发动侵朝战争,苏联1968年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等。目前,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如到处炫耀武力、以武力威胁、动辄以武力打击、把自己的意志、观念强行推广、干涉别国内政等等。
  9、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特指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的新的工业技术革命。它是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海洋工程和宇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为内容,引起整个工业结构发生变革,促使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的技术革命。其主要标志是:1、科学与技术互相渗透和相互依赖,使学科门类出现高度分化和科学技术内容的高度综合比;2、形成一个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如微电子、光导纤维、激光、新材料、生物工程、海洋工程和机器人等;3、能源种类从煤、石油等转向核能、生物能、太阳能等;4、知识和信息成为商品,并进入流通领域;5、在劳动者中,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软件编制人员等脑力劳动工作者占很大比例;6、消费者要求产品多样化,形成多样型的消费结构;7、形成小型化和分散化的体制结构,使集中庞大的、互相牵制的金字塔型的体制向灵活、小型分散的网络式结构体制转化;8、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全球的时空观念大大缩小,经济发展走向全球化。
  10、 全球化
  指人类社会从以往各个地域、民族闭关自守状态走向全球化进程。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进程开始于近代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世界性发展,其发端可远溯至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爆发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以及战后素有“世界政府”之称的联合国的成立等一系列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变,使得人类永远告别了从前那种彼此之间相互隔离的社会状态,宣告了一个全球性社会的初步形成。二战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迅速发展,全球化进程在加快,全球化内容也在多样化。
  11、 多极化
  指世界格局在两极体制瓦解后向多极体制发展的总趋势,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苏联解体是导致两极格局终结和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直接原因,二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发生深刻变化是导致多极化的根本原因。60年代以后,第三世界的形成对两极格局产生了巨大冲击,导致美苏两大集团内部都开始出现独立倾向。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各大战略力量经济实力发生变化,决定了它们在国际政治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日本、西欧的崛起,中国的迅速发展,从根本上动摇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主地位。冷战后的今天,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多种国际力量既斗争又合作、既竞争又协调的新时期,多极化正在加速形成。
  12、 综合国力
  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国防、科技和社会统一发展的综合实力。它是近年来在国防经济学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综合国力不仅包括国家的经济能力、军事能力、科技能力、国土面积和人口等有形因素,也包括国家的战略意图、领导能力和国民意志等无形因素。综合国力理论已成为当今各国制定国防科技战略的指导方针。一个国家,只有提高其综合国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立足,才有可能在世界战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具有应付各种危机的能力。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把目标投向21世纪,纷纷调整自己的战略,制定发展综合国力的长期计划。我国尽年来也开始重视对综合国力的研究,并相应制定了发展综合国力的计划。
  13、 第三世界
  主要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二战中多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战中和二战后觉醒和崛起,并不断壮大。第三世界的形成是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一件大事。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主力军。第三世界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
    14、 统一战线
  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法宝。历史经验证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战胜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基础上的,它已经发展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它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五、判断分析题
  1、 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建立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
  错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主张世界和平的,我国的外交工作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其基本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永远也不称霸。
  2、 和平与战争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错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发生了近代以来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即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空航天等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为历史上所未有,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世界处于大变动的历史时期,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巨大变化表明,争取一个持久的国际和平环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谋求世界经济的更大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是可能的。存在于20世纪上半叶的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发生了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同时,威胁持久和平的因素,防碍共同发展的障碍也是存在的。和平与发展既是当代世界的两大潮流,又是当代人类面临的两大任务。
  六、简答题
  1、 我国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邓小平认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国内条件,一个是国际条件即持久的国际和平环境。要建设,没有和平环境不行;要发展自己,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才有可能;要争取长期的和平环境,就必须同世界上一切和平力量合作。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贯的,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句话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句话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或者叫联合和合作。”针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当代战争根源的实际,以及冷战后世界局势仍然动荡不安,邓小平强调,我国一定要“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世界和平力量一边,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战争,要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作为中国外交的根本目标。
  2、 我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处理国家关系,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邓小平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提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不应成为国与国之间发展关系的障碍,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于重申和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纠正了过去一度存在的“以苏划线”或“以美划线”的偏向,充分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努力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正常关系和互利合作,积极寻找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坚持对话,不搞对抗,推动了我国全面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3、 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邓小平指出:“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现在出现的新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不能长久维持的。少数国家垄断一切,这种形式过去多少年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今后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应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这种新秩序的核心应当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独立自主的,都应当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参与国际事务。这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也适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4、 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是什么?
  在处理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上,邓小平总结了历史经验,提出和确立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四项原则。
  独立自主,是指各国党有权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内部事务,任何党都不得把自己的路线、观点、做法强加给其他党,不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经验模式;
  完全平等,是指任何政党,不论大党小党,历史长的党还是短的党,执政的党还是没有执政的党应该一律平等,不能有尊卑上下之分,不能以大欺小,以老压新;
  互相尊重,是指尊重对方的独立自主权利,对不同的意见分歧,要在对方自愿、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求同存异,协商解决;
  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是指任何政党都要相互尊重对方的选择和经验,对别的党、别的国家的事情不应该随便指手划脚和发号施令。中国共产党按照这四项原则同各国政党广泛地建立和发展了新型的党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也促进了国家关系的新发展。
  5、 邓小平提出的我国对外关系的策略指导方针是什么?
  进入90年代前后,国际风云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两极格局瓦解,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进入新旧格局交替的大变动时期。中国面临西方国家联合施压和制裁的威胁。邓小平综观全局,高瞻远瞩,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作出了精辟的判断,及时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有所作为的应变方针。他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容地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我们要保持警惕,谁也不怕、谁也不得罪,朋友要交、心中有数;要韬光养晦,埋头苦干,不扛大旗不当头,过头的话不说,过头的事不做;要“稳坐钓鱼台”,真正扎扎实实地抓好经济建设,不要耽搁;同时要看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不是无足轻重,而是能够并且应该有所作为的。实践证明,这一战略方针是正确的、英明的、有远见的,它成功地指导了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七、 论述题
  1、 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第一, 谋求发展经济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世界各国,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无论哪一种制度、哪一类国家,也都在谋求更大的经济发展和繁荣,都将经济发展做为自己的基本国策,注重生产关系的改革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千方百计地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以确保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世界经济秩序的不合理,少数发达国家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及其对世界共同繁荣和发展的影响,更使得经济问题或发展问题成为世人瞩目的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第二, 维护持久和平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政治的全球化和多极化发展,成为战后国际社会生活的鲜明特点,这就使各国间日益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国际社会生活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在不断形成和扩大,这是战后世界长期保持相对和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目前和今后制约世界战争的重要因素。而目前世界上动荡不安因素的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依然存在,及其对世界持久和平的威胁,更使得和平问题成为世人瞩目的又一个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2、 试述邓小平外交战略理论的基本内容。
  (1)坚持独立自主,实行真正的不结盟。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对任何国际问题,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确定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2)坚持和平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坚定地站在世界和平力量一边,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战争,要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作为中国外交的根本目标。
  (3)强调中国属于第三世界,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巩固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努力,积极倡导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促进共同发展。
  (4)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处理国家关系,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努力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正常关系和互利合作,积极寻找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坚持对话,不搞对抗,推动了我国全面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5)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对外开放。要始终把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放在首位,要保持清醒头脑,一方面不能全盘西化,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也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做法;另一方面要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腐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
  (6)以“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随着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条件日臻成熟,邓小平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香港、澳门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况,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制定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方针政策。 “一国两制”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成功实践,不仅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现实可行的经验,同时也为国与国之间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7)努力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这种新秩序的核心应当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独立自主的,都应当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参与国际事务。
  (8)重视和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在处理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上,提出和确立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四项原则。

  编辑推荐:
  2012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教材
  2012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教材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