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 >> 申论 >> 申论指导 >> 正文

2007年《申论》基础理论辅导讲座(十八)

发表时间:2010/2/27 10:46:07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第四专题应试技巧与解题方法(五)
四、进行论证:申论应试的核心环节 
一、进行论证概述 
进行论证是申论应试的最后一个环节,要求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重点考核应试者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它是一个人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准、思维品质、文字表达的全面展示。它要求应试者充分利用给定资料,切中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证自己的见解。 
论证分析在一定意义上说,才是真正名符其实的"申论",前面三个环节都是为论证部分做铺垫。这一部分字数多、分值高(占总分的60%以上),是"申论"的核心,而且论证是否有力还关系到方案能否被认可。论证部分写作时应在深入思考、运筹帷幄的基础上进行,拟一个简要的提纲,做到论题鲜明、重点突出、线索清晰、详略得当,这样有利于文思畅通、逻辑严密。 
一些应试者在对提出的对策进行论证时,平均分配笔墨,不是对最为熟悉的某项对策进行重点论证,而是把其他的几项对策也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搞"半斤八两",均衡对待。他们这样处理,在千字左右的论述中是非常不当的,无法突出重点。因此,论证部分最好集中笔墨分析论证某一个方面。因为考试既有时间的限制,写作也有字数的限制,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篇幅内,只谈一个方面,就可以思考得比较深入,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处理意见方面可以谈得比较具体一点。涉及面大而范围广,蜻蜓点水,面面俱到,但是无法使论证鞭辟入里,就难免空泛,不易操作。因此,在论证角度选择上要尽量取得小,从小处着眼,有利于在所选的这一"点"上作比较深入的开掘,把意思表达透彻。这正如摄影一样,角度大,摄取的面就大,照片的清晰度就必然相对比较差;而角度小,摄取的面就窄,就可以用近景甚至特写的手法,把有关景物的细微之处乃至精神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例如有一份申论试卷提供的阅读材料是有关我国近几年来沙尘暴的危害、成因和治理的。这个问题涉及面极广,诸如对危害的清醒认识,成因的科学探讨,对防治的建议等等;单就防治而言,又有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经济投入问题,地方职能部门的管理到位和措施落实问题,广大群众的自觉参与和从我做起问题,这些方面又往往既有人与大自然的关系问题,又有人类自身的问题等等。在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中,显然不能谈那么多,所以,只能从一个较小的角度来写。如从材料中过度放牧这一点出发,有的可从"治沙与治穷"的角度写,有的可从"治沙与治愚"的角度写,也有的可从"防沙与防腐"的角度写。选择小的角度就比较容易写好。 
此外,可供立意成文的角度有许多,如何才能选取巧妙的角度,去拨动读者心弦?"巧妙"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又是各不相同、异彩纷呈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颖,不落俗套,有创新;二是贴近现实生活,能为社会所关注,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比如2002年广东省公开选拔党政干部的申论考试中,素材反映了三个主要问题:党群、干群关系总体是好的;党的方针路线确定后干部是决定因素;我们在党群、干部关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些优秀的申论答卷立意高远,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找出规律,如党政群类申论题目要求"从’水·舟·水手’谈起",创新意识强的考生以水与水手的关系切入,如水手要掌好舵,必须识水性、认水情,定泊位,从而准确把握"群众、政权、领导干部"三者的关系,巧妙阐述我们党的执政规律。 
此外,"巧"的角度尽可能通过恰当的文章标题表现出来。标题能够鲜明地表明你所选的角度,能够通过标题吸引读者认识到你所写的角度,而且能够使之产生要迫不及待地看个究竟的强烈愿望。例如一篇就沙尘暴问题撰写的申论文章的标题"治沙与治腐",就比"防治沙尘之我见"要鲜明得多。 

二、拟写标题 
申论中大网校都要求自拟题目。好的标题,可以使自己的文章"先声夺人",引起评卷人阅读的兴趣。一个能恰当反映材料精神实质的好标题,或整齐和谐,简洁明快;或错落有致,风趣生动;或词句华美,文采斑斓,都能令人顿生爱意。题好一半文的说法就是明证!若题目草率拟就,平淡乏味,甚至错字迭现,语病百出,就会大煞风景,使阅卷者产生成见:标题如此,内容可想而知。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传达文章的基本思想。好的标题,既能以"目"传神,也能以"目"传情,在让读者对文章的内容或见解一目了然的同时,一下子吸引和打动读者(阅卷者),使他们产生看完整篇文章的欲望;在阅读完之后,反观标题仍感到贴切、精当,回味悠长。 
要拟好的题目,很有必要广读博览,学习借鉴,报刊杂志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典型范例。如"力拔山兮气盖世",副题"中国女子举重队成功的秘诀","力拔山兮"与"举重运动吻合","气盖世"则是对我国女子举重队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奋勇夺冠的生动概括。又,"金鸡奖、百花奖评选揭晓,巩俐左手一只鸡,右手一枝花",此题对河北民歌《回娘家》的化用,既不失雅,更令人捧腹。好题目留意多记,高笔法勤借精取,面对类似申论这样的供材料作文,你一定会点出传神之睛的! 
实践表明,凡是成功的标题,基本上要做到贴切、具体、鲜明、精炼、生动。 
1贴切 
标题贴切有多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题文一致,即标题对论题范围的概括、对中心论点的提炼、对态度倾向的表述应与评论的内容或思想相符。某报曾刊登一篇评论,题为《韩国看不上爱国者》,乍看题目,读者很容易理解为韩国对爱国者不屑一顾,那么韩国今后还会有人愿意爱国吗?细读评论才会发现:文章议论的是韩国不愿在领土上部署美国"爱国者"导弹,导致韩美两国在这一问题上产生严重对立。由于文章的标题在"爱国者"三个字上没有加引号,导致题文不符,使读者产生了误解。 
贴切的第二层含义,是词语的运用准确恰当,即标题制作遣词用字时,不可望文生义,也不可滥用词藻。某报曾刊登一篇评论《法人岂能是法盲》,意思是企业的领导应首先学法、懂法,不可成为法盲。但由于对"法人"和"法人代表"这两个法律术语的混淆,造成了标题的失当。其实,"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而非具体的个人。 
贴切的第三层含义,是题意确切妥帖,不会产生歧解或误解。曾经有一篇专栏小言论,题为《"一错千金"》,说的是某地几家报刊为提高质量、减少差错,决定在编校质量竞查日这一天欢迎读者帮助找错,发现一处,即罚责任者1000元以奖励读者,文章认为此法可取,并对此进行了分析。但仅看标题,难免产生歧义:是出错得奖?还是出错受罚?因"一错千金"是从"一诺千金"变化而来,本意为"价值千金"。"一错"如此值钱,标题是鼓励差错还是惩戒差错,让人有些捉摸不定。 
2具体 
标题并不是越大越好,即使选题重大的作文,标题也应该尽量具体。避免空泛乏味,大而无当。 
某报在植树节那天发表了一篇评论《以科学求质量,以质量求发展》,仅看标题,很难把它与植树造林直接挂钩。《陕西日报》为此而发的社论,题为《你栽的树活了吗》(1983年3月8日),把论题集中于"重视植树造林的成活率",显得相当具体。而《健康报》为此而发的评论,题目是《"栽植"健康》(1992年3月3日),集中议论植树造林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不仅生动贴切,也与该报的主旨相吻合。与第一题相比,后两题不仅拟题方式各有特色,而且都注意将标题具体化,使评论的针对性在标题中体现出来,比第一题的泛泛而论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3鲜明 
标题应当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褒扬什么、针砭什么,都应在题目中有所反映,也就是说,标题应该有立场、有观点、有态度、有倾向,切忌钝刀子割肉,不痛不痒。 
4精炼 
要做到精炼这一点,一是要结构简单,多用单行题;二是要文字简约,要言不烦。 
在近现代时事评论作品中,不乏标题精当的佳作,如王韬的《变法》、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李大钊的《"中日亲善"》、张季鸾的《蒋介石之人生观》、邹韬奋的《肉麻的模仿》、鲁迅的《战士和苍蝇》、毛泽东的《"友谊",还是侵略?》等。这些文章的标题以简短的句式、简洁的文字廓清了论题的范围,表现了中心论点,其中一些还不乏幽默、犀利,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5生动 
标题形象生动非常重要。生动的标题能够"先声夺人",赋予文章以新意和活力,既能抓住受众,又让人过目难忘。使标题生动的方法有多种: 
(1)变换标题句式。通过把陈述句变为假设句、疑问句或感叹句等,使评论标题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2)活用成语、谚语、俗语。把成语、谚语、俗语等引入标题,直接引用或变化引用,既可以使标题言简意赅,还可以使标题别有新意。一是直接引用,即把成语、谚语、俗语等直接引入标题,借助于受众对这些词语的理解,认识评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问题;二是变化引用,即在引用成语、谚语、俗语时,对文字进行一些细微的改动,使词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赋予词语以新的内涵。 
(3)巧用修辞手法。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有多种,常用的有比喻、比拟、借代、双关、对照、连珠等等,这些手法都可以用于评论标题的制作。 

三、立论 
立论是指在议论文中确立中心论点。立论的原则是联系实际,即联系社会现实和考生自己的工作、生活、思想实际,从而提炼出对事实的独特的观点和见解。立论和选题是议论部分写作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选题是立论的基础,立论则是选题的思想升华。如果说选题旨在提出问题,那么,立论正是经过思考酝酿而形成和提出的解决问题的论断和结论,它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 
在《申论》应试中,审题是写作的前提,立论是写作的关键,也是写作的难点。审题和立论是写作中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两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