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 >> 申论 >> 申论指导 >> 正文

公务员名师讲义:申论概述及其它

发表时间:2010/2/27 10:46:07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公务员名师讲义第一讲:申论概述

一、申论的涵义和特点

1.什么是申论
作为一种应试文体,申论是指针对特定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论述。申论试题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
(1)注意事项,是指针对考生应试作答提出的指导性建议。
(2)资料。
申论所给定的阅读材料,从篇幅来看,一般在1500字左右;从内容来看,大多是一组集中反映社会生活中某一热点问题的带有新闻性质的文字材料。
(3)申论要求。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对给定阅读材料的分析、整理、归纳与概括;
②针对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或具有可行性的解决
方案;
③对提出的对策或方案进行论证。三方面的要求,一般通
过三个题目来体现,有时也可以是两个或四个题目。
申论最早出于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经过几年的实践,以及专家学者们的改进与完善申论现已成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门基本科目,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2.申论试题的特点
(1)给定材料的广泛性与非专业性。
申论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发现问题、阐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本质上属于一种基本素质测试。因此,申论考试所给定的材料多为人们所熟知的、反映社会生活中热点问题的背景材料,可选择的范围较广,一般不会向某种专业性知识特别倾斜,以便保证每个考生都能有论而发。在近年中央机关和各地的命题实践中,有些试题似乎涉及某一专业领域,但考生作答质量的高低与其是否掌握该领域的专业知识无必然的联系。

(2)命题的针对性。
申论命题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即要求考生就一些社会现实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及途径。因此,考生应在充分把握所给定材料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材料中预设的环境和条件,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去分析和论证问题。申论考试中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基本都是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不一定有现成的解决方案,但肯定是能够解决的。
因此,考生应在抓住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解决方法、措施、步骤、时间、人员安排等度,提出具有现实可行性的方案。如提出的方案缺乏可操作性,则作答肯定是失败的。

二、申论的应试技巧

1.仔细阅读“注意事项”与“申论要求”部分的内容在拿到试卷后,考生首先务必要做是快速地阅读一下“注意事项”部分的指导性建议,以便按其要求依次作答,千万不要图事。否则,等到把题都答完了,才发现试卷中的要求与自己平时练习的要求有所不同,就一都完了。
另外,考生在下笔作答前,还应仔细阅读“申论要求”部分的内容,对其中每一个提法都必须认真审视,决不可马虎。如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2000年和2001年申论试卷中的第1题,同是要求准确把握给定资料,但两者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前者要求“概述主要内容”,即要求把给定资料所反映的情况梳理清楚,予以概述;后者要求“概括主要问题”,即要求抓住给定资料反映了什么主要问题。如在审题时不注意这些作答要求上的细微区别,就会把原本并不难的题目答得颠三倒四,甚至离题万里。

2.深入细致地阅读给定资料
审读材料是申论应试的基础环节。只有认真仔细地阅读材料,才能切实把握材料反映的问题并提出切中题意的对策或方案。因此,考生不能在审读材料环节上吝惜时间,认为在审读材料环节花较多时间是浪费的想法是不对的,每个考生都必须用充足的时间去审读材料。一般来说,考试时间为50分钟的话,考生用于审读材料的时间应不少于40分钟,即考试总用时的1/3左右。当然,给定材料字数越多,篇幅越长,内容越复杂,理解难度越大,考生也就要相应地在审读材料环节花费越多的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功”,明白这个道理后,考生就应舍得花时间去阅读材料,为快速准确地答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以往的实际考试中,许多考生只是草草地阅读一遍材料,便仓促地下笔作答,其结果是无法抓住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从而使提出的对策失去了针对性,有时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自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我们应尽量避免这一点。

3.注意试题中设定的“虚拟身份”问题
申论考试着重考核的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身份,处在不同的工作岗位,观察事物的角度会有所不同,其提出问题的侧重点及解决方案也会有很大的区别。为此,申论试题大多为考生设定了一定的虚拟身份,考生在作答时对此务必要特别留意,一旦忽略了,就会所答非所问。
另外,如果申论试题对考生的角色没有作出具体限定,考生在选择自身的定位时要注意扬长避短。例如,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2001年申论试卷中问题二要求考生作为“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提出“处理意见”,与给定阅读材料有关的“职能部门”有许多,如卫生管理部门、药政管理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等等。在这些众多的部门中,你究竟应该选择哪一个?当然是选自己比较熟悉或比较了解的一个部门。

4.紧扣给定资料,用语朴实简明
申论写作完全是以实用为目的,文章的表达方式应以说明、陈述、议论等为主体,以充分表达自己概括、分析的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风力求质朴。抒情、描写的表达方式在申论写作中应少用或不用,不能脱离“材料”和题目要求将论证性的议论文写成抒情、散文或者记叙文。申论写作的语言朴实简明,遣词造句应当准确、简明、规范,戒除一切套话、空话。文章应当条理清晰,理据相谐,时间、地点、人员、范围、性质、程度等数据项目必须表达明确,范围应限定;用语肯定,避免歧义,剔除一切冗余信息;使用的词语符合身份,语出有据,做到庄重得体;语句、段落和篇章结构都要体现合理的逻辑关系。

5.注意字数的限定
字数规定其实是对考生归纳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的要求。一般情况下,申论题目要求中规定:概括问题不超过150字;解决方案不超过350字;论证分析1200字左右。前两部分字数以不少于规定字数的10%为宜。字数再减少则不容易讲清问题。议论部分的字数应在规定字数的上下10%之间。字数少于10%要扣分,超过10%,增加写作量,必然占用有限的时间肯定会影响写作的质量。

6.卷面书写工整,无错别字
这两种情况在阅卷中都是要酌情扣分的。书写质量直接影响到考生思想意图的表达,即使在答卷中有精练的概括、中肯的对策、精彩的论述,潦草的字迹也无法让人了解文中的内容,让阅卷人进行艰苦的“考订”工作,会造成阅卷人视觉和心理上的疲劳,从而产生“质量较差”的先入为主的印象。而错别字更容易使考生思想表达变异,甚至与原意相反。因此字迹工整、规范用字是申论写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公务员名师讲义]第二讲 审读材料 

一、审读材料的要求与基本原则
审读材料,是指对给定材料进行阅读分析,以把握给定材料内容的整个过程。审读材料是申论应试的基础性环节,是概括要点、提出对策和进行论证等环节的前提。只有读通且弄懂全部材料,考生才能把握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并区分所反映的多个问题的主次轻重地位,以便准确概括出主要问题。
1.答题要求
审读材料的基本要求是全面理解和掌握材料的内容:把众多事实材料
分行分门别类,总结归纳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将具体问题上升为反映普遍现象的观点,并联系到给定材料以外的其他事物进行思考与分析。
2.基本原则
审读材料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整体把握给定材料,找出给定材料的隐含信息,扣住给定材料的中心来拟题。
(2)多角度原则。运用“发散性思维”,分析给定材料,列出2~5个观点。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角度去写。这个角度是扣紧给定材料的,但不一定是扣紧给定材料的中心的。多角度的原则还可理解为一种“实效性原则”,就 是说,只要紧扣给定材料,写哪个角度对你有利,能使你发挥得更好,你就写 哪个角度。
(3)筛选性原则。给定材料中很可能包含着许多迷惑信息、多余信息。如果不从总体去概括材料的“寓意”,而只是抓住“只字片语”,常常容易陷入误区,就会跑题。

二、应试技巧
1.充分利用时间审读材料
审读材料,最好在试卷给定的参考时限内完成,不要轻率缩短,当然也不要任意延长。很多考生在考试的时候不注意利用好阅读时间,匆匆看过一遍就急于概括、提出方案,这往往会给答题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
2.从总体上把握材料内容
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至少要先弄清楚给定材料是关于什么问题的。也就是说:
第一,材料的性质是什么;
第二,材料的主要倾向是什么;
第三,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样才能对材料从总体上有个把握,分析出来问题出在哪里,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3.通读、细读与精读相结合
阅读材料不应图快,否则只会囫囵吞枣,对资料一知半解。建议考生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通读,找出哪些是重点段落,哪些是次重点段落,哪些是枝节,哪些是鱼目混珠的段落;
第二步,细读,即细读重点段落与次重点段落,可以在旁边简单记下段落大意,标出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句;第三步,精读,即精读自己圈定的重点段落、关键词句,从这些重点段落、关键词句中分析、归纳出主题。
4.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阅读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例如,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所给定的材料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倘若在阅读材料时只看到居民与印刷公司之间的民事纠纷,就无法深入地分析问题了。
5.要敏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