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 >> 面试 >> 面试热点 >> 正文

讲解面试政治热点(2)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表时间:2014/1/27 12:06:06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讲解面试政治热点(2)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什么是“又好又快”  中大网校
  “又好又快”,简单地说,就是好中求快,坚持把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在“好”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好”与“快”,是对经济发展一种通俗的说法,“好”讲的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快”讲的是发展的速度 。在过去一个时期,我们曾经强调“又快又好”,现在又把“好”置于“快”之前,这不是简单的文字顺序调整,而是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的重要发展,意义重大。 

二、强调“又好又快”发展的意义
  “又好又快”准确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通俗简明的语言概括地说,就是“又好又快”。“又好又快”,是“好”与“快”的统一,是好中求快,优中求进。“又好又快”,体现了发展主体和目的的统一,体现了发展的质量、效益和速度的统一,体现了经济建设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统一,反映了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协调、均衡发展的要求,反映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要求。

  “又好又快”,在当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如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等。这些问题大都与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和发展观出现偏差有关,往往“快”字当头,把“快”放在第一位。倡导“又好又快”发展,有助于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

  提出“又好又快”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 

三、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条件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使我们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了现实的支撑。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幅提高,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体制性条件;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显著提升,消费结构的升级,为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正是这些方面的成就和变化,使我们有条件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迈出更加稳健的步伐。

四、如何理解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也许,看到这样的数据,我们会感到无比振奋:2006年我国GDP总量达到27000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5.5%左右。但是我们为此消耗了多少能源和资源呢?能源消耗达到了24.6亿吨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钢材消耗量达到了3.88亿吨,大约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水泥消耗了12.4亿吨,大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4%。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涉及诸多方面的工作。就当前来说,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通俗地讲,就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经济发展的问题。过去,我们一般讲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从“增长”到“发展”的改变,更为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又好又快”的要求。

  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了许多举措,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仍然没有摆脱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项目屡禁不止,靠拼土地、拼劳力、拼投资的发展方式,已难以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刻不容缓。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抓紧落实支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广泛应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同时,要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抓手,迈出实质性步伐。“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并将其列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虽然2006年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但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目标。2007年4月27日,国务院专门召开全国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对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的十项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现在关键是真抓实干,把工作落到实处。要切实加强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使各个环节、各类节能减排主体都来自觉主动地推行节能减排,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指标。

  经验表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当前,必须抓住经济运行环境比较宽松、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有利时机,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引导投资方向,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六、如何理解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着力点是深化改革?
  改革,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是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越走越宽广。如今,我国经济实力跻身世界前列,人民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整个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事实证明,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意愿;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日中国的繁荣富强,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步、发展和现在的大好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利益调整的层次较深、力度较大、涉及面广,也产生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实际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人们对一些具体的改革政策产生了不少疑问,也一度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争论。针对这种情况,中央鲜明地提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随着“6?25”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问题上的共识进一步增强。

  从当前来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所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多与我们现行的体制机制不够合理、不够完善有关。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解决这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性矛盾和问题,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七、如何深化改革 来源:考
  第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财税、金融、计划体制改革等,在一些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

  第二,要进一步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体制,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这就要求我们统筹协调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改革,统筹好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形成共同推进改革的整体合力。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第三,要进一步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投身到改革开放事业中来。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总结我国改革的实践经验与吸收国外的有益做法结合起来,把广泛征询群众意见与认真进行专家论证结合起来,努力使改革决策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各地资讯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