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 >> 申论 >> 申论指导 >> 正文

考生必看:07北京公务员申论六大考点预测

发表时间:2010/2/27 10:46:07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申论热点一:切实推进和加强社区建设

社区是城市的基层组织,是浓缩的社会,也是城市居民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推进和加强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城市基础工作和政权建设的落脚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在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努力解决。为此,我认为:

  一、把创新作为社区建设的动力,建立健全社区的运行和管理体制

一要转变基层政府和部门职能。社区工作归根结底是社区成员自己的事业,群众的参与和自治是社区工作的根本。首先是下放权力,还权于民,改变权力倒置的状态,需要社区协助的工作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其次是重心下移,从管理主导型转变为公共服务主导型,以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服务社区。二要界定社区居委会的职责。明确社区居委会对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负责,有服务、管理和监督的职能,除履行属于自治范畴的职责外,可以协助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工作,社区居民委员会对社区财务、财产管理和使用行使自主权,对不属于社区居委会职责范围内的摊派事项有拒绝权。三要理顺社区的组织机构及其相互关系。在明确基层政府和社区居委会各自职能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基层政府和职能部门设在社区的机构及社区内部机构的职能及其关系,使社区功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二、把党建作为社区建设的核心,有效加强社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实现“三突破”

一是在社区党建工作方式上实现新突破。在管理网络方面,形成社区居委会对社区党总支(支部)负责,社区党总支(支部)对镇党委负责的层层目标责任管理体系,为社区党建提供坚强的政治、组织保证。二是在党员教育与管理上实现新突破。在党员教育管理范围上,要实现从单独社区党员管理转到社区党员、在职党员和流动党员等三类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上来。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上,要进一步完善在册党员学习、流动党员管理、机关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真正用制度管事、管人,使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在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要在进一步提高社区干部工资福利待遇的同时,不断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切实发挥他们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三、把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不断拓展社区为民服务的领域

首先要拓宽服务范围。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四个面向”的原则,将服务的范围向社会救助和福利、部门单位的社会化服务,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拓展。其次要创新服务机制。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为目的,福利性和经营性并举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内部运行机制,推进社区服务向市场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再次要发展社区志愿服务。从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入手,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活动,扩大志愿服务的领域,满足社区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四、把和谐作为社区建设的目标,积极打造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一是合力创建“文明”社区。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文明细胞”工程,倡导文明和谐理念,继续开展文明户、文明楼院、文明社区等评比活动。二是合力创建“绿色”社区。以创造优美、整洁、舒适的环境为目标,引导、带领居民群众齐上阵,并发挥与辖区单位共驻共建的优势,实施“大兵团”的联合作战,进一步美化人居环境。三是合力创建“康乐”社区。有效整合社区艺术团、居民学校、图书室、活动室等多种资源,大力实施“文化素质”工程,经常组织文艺汇演、体育比赛、读书会、座谈交流会等健康、有益的活动,在切实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同时,着力打造学习型、康乐型社区。

切实加强社区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和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要积极探索社区建设的确发展思路和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争取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以取得更大的社区发展成果。

医疗卫生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申论热点二:医疗卫生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疗卫生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如何审视近年来的医疗卫生改革,推进社会保障机制建设,使人人都享有医疗卫生保健,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问题之一:医改不成功,各方不满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接受媒体专访时说:“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据统计,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拥有的床位、设备和医务人员等医疗资源,仍占到全国医疗资源的90%以上,其中30%集中在大医院。官方200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这些人看什么病都得自己掏腰包,而医院为了提高收入和提成,还对病人滥开处方、滥做检查,这使众多患者生病后只能躺在家里“自己扛”。另一方面,县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只有三分之一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另外三分之一处在倒闭的边缘,还有三分之一基本瘫痪。造成农村群众看病难,一旦生病,农村人只能往城市跑,有钱有势的人则往大城市的大医院跑。结果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病人不满意,医院不满意,有钱人不满意,穷人不满意,政府也不满意。

问题之二:医疗收费价格偏高,医患矛盾突出。患者与医院普遍缺乏信任度,由于医疗设备、人员工资以及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患者,其中患者缴纳最多的当属药品支出费用,这无异于加重患者负担。一个感冒花上100多元的普遍现象,使患者对医院产生恐惧,对医生的医德极度的不信任。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患者参照物为以前看病所花费金额来评判现在的花费,快速增长的经济带来物价上涨,导致医疗费用逐年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也增加。据2004年的调查表明,过去的5年,我国城乡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分别增长了8.9%和2.4%,而在年医疗卫生支出上,城乡居民的支出则分别增长了13.5%和11.8%。二是医疗服务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型诊断设备的应用,为医生准确判断病情提供了坚实的依据,然而患者得为此付出更多的医疗费用。普遍的例常性检查虽然提高不少医疗水平,但也因此加重患者负担。三是由于财政投入的减少,使相当多公立医疗机构出现了“以药养医”的现象。上世纪80年代初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财政补贴占30%左右,现在只有6%到8%。事实上,医院已基本上被抛入市场,必须靠从病人那里收取的医药费来养活自己。医生的收入除来自于财政补贴、挂号费用外,其余大部分来自药品收入。药品提成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可能在短时间改变。就像猫偷吃咸鱼,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一样,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规范猫吃鱼的数量,才能既让猫逮耗子,又让猫不至于饿死。

问题之三:药品和医用器材价格虚高,生产流通秩序混乱。据有关部门介绍,国家审计署抽查了一些企业,发现不少生产企业虚报成本,造成政府定价虚高。在抽查的5家药厂46种药品中,有34种药品成本申报不实,平均虚报1倍多。某企业生产的一种注射用针剂,实际制造成本每瓶32.07元,申报却达到266.50元,虚报7倍多。有些医疗器材几经转手,层层加价,其中以进口器材最为严重。抽查的6类35种进口高值器材,卖给医院的价格平均为报关价的3.34倍。某规格的球囊报关价每个496.2元,一级代理商批发给二级代理商的价格达到3600元,二级代理商卖给医院时达到7000元,加价13倍多。??

问题之四:卫生监管不力,导致医疗问题严重。这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不论是医疗行业还是其他行业,腐败现象仍然存在。近年来卫生行政部门,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法制还不够健全、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原因,在行政执法、加强监管等方面还不够有力,致使部分地方、部分医院问题层出不穷,医疗事故不断,人民群众生病后得不到良好的治疗,白衣天使的形象受到影响。

如何完善医疗卫生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我认为,可采取以下对策措施,解决存在问题。

措施一,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医疗卫生改革。医疗卫生改革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我们不能单单说在改革的制度上出现问题。改革不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造成的。老百姓看病难也不是每一个白衣天使的错。我们应该首先认清是在什么环节上出现差错,而不是一棍子打死。我个人认为,医疗卫生在中国走市场化道路,在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是不够现实的。因为医疗卫生属公益性事业,需要国家的投入和支持,其服务内容也包括一些社会贡献,不能完全用金钱来衡量。否则,就容易损害患者利益。因此,要稳步进行,要在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多元化服务能力上下功夫,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

措施二,要善于借鉴和利用国外的成功经验。把别人成功的经验拿过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体制之路。一是分级而治。居民看病必须先到所在社区的卫生站,如医治不好,则根据病情分级转向设备和医生水平较高的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实行“分区”的好处是便于医疗机构随时了解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及时防治传染病和流行病,控制病源,开展健康教育。“分级”的好处是可以合理配置人力和医疗设备,节约开支,避免患者不管大病小病都到大医院就诊。目前,巴西实行的这种医疗体制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