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 >> 面试 >> 面试指导 >> 正文

2011年公务员面试模块宝典:面试理论素材

发表时间:2014/1/27 11:59:08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2011年公务员面试模块宝典:面试理论素材
  关注国家大事,熟谙国家的政策法规,透析社会热点,知悉民生民意,是每一位公务员最基本的政治素质。公务员这一职业岗位要求的综合性与特殊性,为测查应试者的能力确立了一个量化的标准,在面试的备考中掌握时代最前沿的理论知识,把握时政与管理中的政治基调,形成自身正确而有见地的政治管理及参与的评论能力,这些综合素质的大幅快速提升尤为重要。为高效率、强针对性地解决此问题,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基本理论,供应试者有选择性地参阅。

  第一节时代精神

  一、问题核心

  (一)抗震救灾精神

  2008年6月30日,胡锦涛同志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将汶川抗震救灾中所体现的精神概括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是对自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抗震救灾实践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最新概括、科学阐述和准确定位。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中再次体现了这一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二)劳模精神

  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必须依靠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必须使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用劳模的先进事迹感召人民群众,用劳模的优秀品质引领社会风尚,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氛围。

  二、理论提升

  (一)抗震救灾精神--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靠着这一精神,我们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成果;靠着这一精神,我们一定能夺取灾后恢复重建的胜利。大力弘扬包括抗震救灾精神在内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必能自强自立,我们的国家必能发展进步,我们的党必能兴旺发达。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这次抗震救灾的一面旗帜。灾难面前,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关爱生命、抢救生命,“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的努力”,决不放弃。正是以人为本,让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高度统一;正是以人为本,让中华民族的力量紧紧凝聚。这次抗震救灾之所以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正是由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深得人心。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第一次大规模调集多军种多兵种,全力救灾;第一次启动紧急应急机制,集全国之力支援灾区;第一次设立为期三天的全国哀悼日,举国祭奠遇难平民;第一次以开放的态度,让国际救援队直接进入灾区……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我们国家、民族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文明进步、团结自信、开放透明的中国。

  展现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是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实际行动展现的。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临危不惧、顽强拼搏、抢险救人、互帮互助,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让党的先进性再一次充分展现出来。在巨大灾难面前,基层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老百姓的主心骨;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灾区的共产党员、基层干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英雄本色,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的英勇行为和崇高精神,是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生动诠释。

  丰富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98抗洪精神等,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中国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展现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新的长城。人们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升,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辉煌升华和深刻拓展。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抗震救灾精神的铸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次强有力的推进。抗震救灾斗争让人们进一步坚定了对我们党的无比信任,进一步夯实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进一步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英雄人物,他们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利益而奉献一切;在抗震救灾中,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孕育出的崇高境界和美丽心灵。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劳模精神的价值

  劳动价值体现社会价值,劳模精神引领时代精神。各条战线上的先进模范人物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这些先进模范人物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赞歌,树立了一座座永远的丰碑。他们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人民的楷模。他们以实际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的劳模精神。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尊敬劳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努力形成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支持人们干事业并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表彰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就是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形成尊重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时代新风,使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模范的精神发扬光大,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就是要坚定不移地保护和调动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创造社会财富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包括劳动模范,共同享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成果。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大力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要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导向作用,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努力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

  三、延伸阅读

  (一)玉树抗震救灾,为抗震救灾精神增添丰富内容

  两年前的5月,在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现出了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玉树抗震救灾,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和毅力;玉树抗震救灾,为抗震救灾精神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容。

  在玉树抗震救灾中,党是灾区各族群众的主心骨,各级党组织和无数共产党员所展示出来的精神风貌,成为鼓舞受灾地区各族人民团结抗灾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和人民心心相系的深厚情感,抵御着无情灾害带来的伤痛,温暖着灾区各族群众的心田。玉树地震发生后,远在万里之外访问的胡锦涛总书记果断压缩出访行程提前回国,“在这一困难时刻,我需要尽快赶回国内,同我国人民在一起,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紧急部署下,从中央到灾区一线,各级党组织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灾区一线党组织迅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抢险救人,鲜红的党旗在废墟上飘扬,给了灾区群众巨大的鼓舞和信心。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使命,是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内容。玉树抗震救灾中,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对人民的赤诚和忠心。

  格桑花,藏族人民心中最美丽的花。风愈狂、身愈挺;雨愈打、叶愈翠。在玉树抗震救灾中,民族团结精神如高原上的格桑花一样处处绽放。各族群众手牵手、心连心、肩并肩,在挽救生命、突击抢险中,相依相助,手足亲情默默涌动,危难时刻更见真情。玉树是民族地区,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长期以来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和情感。危难降临之际,各族同胞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我们都是一家人!在玉树灾区,水乳交融的民族亲情,让中华民族大家庭处处充满了温暖和关爱,让民族团结之歌唱得更加嘹亮。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灾中又一次得到空前的展现。玉树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助源源不断地送达玉树灾区,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迅速赶往玉树投入救援,灾区急需的各种物资及时分配到受灾群众的手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玉树地震,给我们的同胞带来了不幸,但是天灾无情、人间有爱,抢险救人让十三亿同胞众志成城。回顾历史,每一次的艰险与挑战,都让顽强的中华儿女更加团结,释放出奋勇向前的伟大力量。团结互助、心心相印,中华儿女共有精神家园的巨大感召力,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

  不畏艰险、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这样的品格支撑着我们民族经历了一次次风雨,战胜了一次次挑战。玉树地震,再次见证了我们民族的脊梁。地震发生后,玉树灾区的各族群众紧急动员,展开最快速、最直接的救援行动,为濒危的同胞争得了更多求生的机会。在抗震抢险中,广大干部群众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宝贵精神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并不断锤炼升华。大灾面前压不垮、大难面前不低头,这就是玉树人的决心和信心,这就是中华儿女的品格和意志。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在这次玉树抗震救灾过程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在挽救生命的紧急时刻,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付出百倍努力。从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到为受灾群众播撒人文关爱;从信息公开,到举国哀悼日活动,处处彰显着文明进步的精神。以全社会的力量去救助生命的壮举,让生命价值获得了最大的尊重。爱人民、爱生命,在抗震救灾中达到了高度统一。生命营救所体现的抗震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交汇。玉树抗震救灾孕育着大爱和真情,谱写了时代的壮美赞歌。

  在玉树抗震救灾中,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救援的效率,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救援的成功。玉树地处高寒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在抢险救援中,按规律办事、尊重科学是关键所在。从救援指挥的及时性、系统性、高效性,到救援过程的科学部署、科学施救;从信息传播方式,到应急管理方式,从灾难救助方式,到群众安置方式……玉树抗震救灾中呈现出许多新理念、新突破,充分体现了科学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这种尊重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必将成为我们开创美好未来的强大力量。

  玉树抗震救灾,进一步深化提炼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进一步催发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巨大力量。玉树抗震救灾不仅历练了中华儿女的顽强意志,更增强了中华民族克服艰难险阻的坚定信心。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沈浩先进事迹报告会于2010年1月1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见沈浩同志的亲属和报告团全体成员,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证书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证书颁发给沈浩同志的亲属。习近平强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要广泛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的活动,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弘扬新风正气,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沈浩2004年2月从安徽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6年间他带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开拓进取,推动小岗村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村民两次在他任期届满时要求他留任,称他是“离不开的好干部”。2009年11月6日,沈浩因积劳成疾倒在工作岗位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就学习宣传沈浩先进事迹作出批示。中央各大媒体连续报道了沈浩先进事迹,在全党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习近平指出,沈浩同志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优秀典型。他以忠诚和大爱,以创新和奋斗,以青春和生命,书写了当代中国农村优秀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诠释了优秀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树立了新时期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像沈浩同志那样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成为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基层的忠实执行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秀带头人;像沈浩同志那样注重党性锻炼和作风养成,把宗旨意识、党性原则、群众观念和优良作风转化为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实际行动,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更好地担当起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崇高使命。

  (三)关爱劳模期待长效机制

  近日,武汉市硚口区5名模范环卫工的大幅肖像,出现在汉口中山大道武胜路闹市区街头,引得行人争相观看。据了解,模范环卫工大幅肖像集体“荣登”闹市区灯箱广告,在全国尚属首创。

  从吃苦耐劳的掏粪工时传祥、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到摘取科学皇冠上的明珠的陈景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再到新世纪技术型工人的代表包起帆、许振超……劳动模范在不同时期鼓舞着全国人民奋发有为,为共和国再创辉煌。可以说,他们不愧为国家的栋梁、人民的楷模。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劳模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然而,当前仍有不少劳模是“苦行僧”。在北京市12117名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中,就有33.6%的在职劳模收入低于北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14.6%的离退休劳模养老金低于北京市平均基本养老金。在全部劳模中,有74.05%的劳模身患疾病或残疾,很多劳模由于收入偏低和医药费支出较大,普遍存在生活困难现象。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新乡医学院教授和瑞芝说,劳模健康状况堪忧,与长期工作负荷过重、生活节奏紧张、精神压力大有直接关系。为此,北京市关阔山等人大代表建议,政府应尽快建立生活困难劳模帮扶长效机制。

  劳模只讲奉献,这反映了他的思想境界;但如果他的奉献和所得到的回报之间长期反差过大,如果人们觉得劳模只是“苦行僧”的代名词,劳模精神的效应就会渐差。所以,各级党委政府不仅要宣传劳模,弘扬劳模精神,更要让劳模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所乐。只有让劳模们实现“体面劳动”,不再为生活担忧,才有利于弘扬劳模精神,激励人们尊敬劳模、争当劳模,以劳模的精神投身经济建设。对劳模的关心不仅是对劳动者的尊重,更是对劳动的尊重,是对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尊重。

  相关推荐: 

   2011年公务员面试模块宝典:面试答题策略

  2011年公务员面试热点汇总

  2011年公务员面试热点预测试题汇总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