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 >> 申论 >> 申论指导 >> 正文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必备:《求是》观点集锦(95)

发表时间:2011/11/17 14:01:16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中大网校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复习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课程,中大公务员考试网的小编特别编辑汇总了有关于公务员考试资料的相关内容,以供广大考友参考借鉴,祝大家考试顺利!

坚持走中国特色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之路

(刘 宁)

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全面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3月1日实施的新《水土保持法》,确立了地方政府目标责任制和水土保持规划的法律地位,强化了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和监测管理,规定了水土保持补偿制度。这必将对实现水土保持新跨越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探索并坚持走中国特色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之路,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水土流失是中国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一是面积大、分布广。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高达35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2%。二是强度大、侵蚀重。全国年均土壤侵蚀总量45.2亿吨,约占全球土壤侵蚀总量的1/5,其中侵蚀量大于每年每平方公里5000吨的面积达112万平方公里。三是类型多、差异大。全国主要水土流失类型区包括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黄土高原区、北方农牧交错区、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西南岩溶区、南方红壤区、西部草原区等八大区域,其中水蚀主要集中在长江和黄河流域,风蚀主要分布在西北、内蒙古草原及东北地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主要来自沟道,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荒山荒坡和坡耕地。四是危害重、影响深。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和生态恶化的主要形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全局性的和深远的,甚至是不可逆的。水土流失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约相当于GDP总量的3.5%。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万平方公里。但全国亟待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有180多万平方公里,尤其是3.6亿亩坡耕地和44.2万条侵蚀沟急需治理,东北黑土地保护、西南石漠化地区土地资源抢救的任务迫切。

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保护耕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我国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平均每年约100万亩。按现在的流失速度,50年后东北黑土区将有1400多万亩坡耕地的黑土层流失掉。若侵蚀继续发展,35年后西南石灰岩地区的石漠化面积将在目前8.8万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增加1倍。

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保护江河湖库、保障国家防洪安全的迫切需要。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进入河流、湖泊和水库,削弱河道行洪和湖库调蓄能力。1950年—1999年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泥沙92亿吨,河床普遍抬高2—4米;长江每年约有3.5亿吨泥沙淤积在水库和河道内;全国8万多座水库年均淤积泥沙16.24亿立方米。同时,由于水土流失使上游地区土层变薄,土壤蓄水能力降低,增加了山洪发生的频率和洪峰流量,增加了一些地区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机会。

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保护农民权益、保障山丘区全面小康的迫切需要。我国76%的贫困县和74%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区。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降低耕地生产力,不断恶化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制约经济发展,加剧贫困程度,不少山丘区出现“种地难、吃水难、增收难”。没有水土流失区农民的小康,也不可能实现全国农民的小康。

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是森林、草原、湿地和湖泊等集中分布区,生态地位极其重要,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同时,西部地区又是生态脆弱区,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石漠化严重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的83.1%。西部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关乎我国可持续发展。

二、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之路

我国特殊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土流失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并坚持走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内涵发展,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中国特色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道路。

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完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思路。按照中央1号文件的战略部署,坚持中国特色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防治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更加注重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更加注重遵循自然规律和发挥自然修复能力;在防治方针上,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更加注重事前预防保护,更加注重工程、植物和农业技术三大措施综合运用;在组织实施上,坚持改革创新和多元化投入,更加注重政府主导作用,更加注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坚持预防为主,坚决遏制人为因素造成水土流失。水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恢复难度很大,有些甚至不可逆转。因此,遏制人为水土流失极其重要。一要加强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资源保护,严格控制在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和山地灾害易发区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二要依法监管,对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认真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加强跟踪检查,落实处罚措施。三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重要作用,大力营造防治水土流失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四要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政府补助和市场机制补偿相结合、多层次补偿相结合、保护地区与受益地区共同发展等原则,抓紧建立和完善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

坚持统筹兼顾,推进重点领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按照“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加大中央和地方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投入,优先对水土流失严重、人口密集、对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区域进行综合整治。结合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西南石漠化地区、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及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水土流失防治,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耕地改造为突破口,配合沟道整治工程和适当的小型蓄水保土工程,力争用10年时间优先在山区建设1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从源头上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的基本生产条件,为守住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做出贡献,保障粮食安全,改善人居环境,保障饮水安全。

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分区分类治理有效途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东北黑土区,治理措施以改变耕作方式、控制沟道侵蚀为重点。北方土石山区,治理措施以梯田、条田建设为突破口,改造坡耕地,同时有针对性地推行节水型水土保持耕作措施。黄土高原区,应将多沙粗沙区作为重中之重,治理措施以梯田、坝地建设为主,大力促进生态自然修复,积极开展沟壑区沟道治理。北方农牧交错区,应以恢复植被为主,建设生态屏障,保护涵养水源,重点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还草,有计划地建设人工草场。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重点是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大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形成综合防治体系。西南岩溶区,重点是抢救土地资源,应紧紧抓住基本农田建设这个关键,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水土资源,提高环境承载力。南方红壤区,应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积极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自然修复,加强崩岗治理。西北草原区,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合理利用,控制地下水位的下降,重点治理主要风沙源区。

坚持尊重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的自然修复能力。在人口密度小、降雨条件适宜、水土流失比较轻微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西北草原区、南方雨热条件适宜的山丘区及其他人口压力较小的地区,通过采取封育保护、封山禁牧、轮牧轮封,推广沼气池、省柴灶、节能灶,以电代柴、以煤代柴、以气代柴等人工辅助措施,减轻生态压力,促进大范围生态自然恢复和改善。在人口密度相对较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也要把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小治理、大封禁”,“小开发、大保护、以小促大”。在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生态极端恶化的地区,应大力推进生态移民,减小生态压力,使生态得以休养生息。

三、大力推进“十二五”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已批准通过,水利改革发展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新《水土保持法》正在深入贯彻,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切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强化政府责任。要全面落实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切实发挥政府在水土保持规划的制定和执行、资金投入保障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建立有效的水土保持协调机制,加强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水保搭台、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协作机制。

加大投入力度。要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框架,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水土保持投融资机制,综合运用财政转移支付、水利建设基金、金融信贷、税收调节、收益提取等办法,推动水土保持投入多元化。以水电、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为重点行业,逐步建立国家层面的水土保持补偿机制。

夯实规划基础。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的原则,科学编制好规划。以各地水土保持规划为基础,加快编制全国水土保持规划,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紧密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科学确定水土保持发展目标、总体布局、防治方略、重点项目和政策保障。

加强执法检查。以新水土保持法实施为契机,尽快启动地方性水土保持法规的修订工作,完善相关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扎实推进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水土保持技术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力度,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狠抓宣传教育。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的集中培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面向各级党政部门和相关重点行业,有针对性地对新法加以解读,保障新法的各项规定、措施和制度落到实处。加强舆论宣传,增强全民保护水土资源的意识和自觉性。

(作者: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

相关文章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资料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辅导资料

更多关注

公务员考试时间 公务员考试试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用书  公务员考试论坛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