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3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强化讲义(2)

发表时间:2013/4/23 10:32:20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2013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课程的相关重点,本文特别整理初级经济师考试的重点考点,希望提前掌握,以备迎接2013年考试!!!

公共财政理论

西方国家通常将财政称为公共财政(Public Finance),或公共部门经济、公共经济。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是"公共产品"和"市场失灵"理论。

(一)公共产品及其特征

西方国家通常把经济部门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两部分,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叫做私人产品,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叫做公共产品。

按照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给出的定义,纯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产品一一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公共产品具有如下特征: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产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与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同享有,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个人或社会集团享用。如国防就是公共产品的典型实例。

依据受益范围的大小,可以将公共产品区分为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区性公共产品。

2.受益的非排他性

某个人或集团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并不影响或妨碍其他个人或集团同时消费该公共产品,也不会影响其他个人或集团消费该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如航海中的灯塔。

3.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某一个人或经济组织对公共产品的享用,不排斥和妨碍其他人或组织同时享用,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长,即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

4.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提供公共产品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追求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私人产品的提供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公共产品的上述四个特征是密切联系的,其中核心特征是非进他性和非竞争性。

在实际生活中,除了完全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外,还存在着兼有公共产品特征与私人产品特征的,或不完全的私人产品和不完全的公共产品的"混合产品"。

公共产品的特征决定了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是失灵的,它必须由政府财政来提供,因此,这就决定了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

应当指出,所谓公共产品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概念,(1)它与私人产品的区别主要是消费该产品的不同特征,并不是指产品的所有制性质。同样,(2)它也不同于我们所讲的社会产品。社会产品是由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物质产品,其内涵不包括劳务等非物质产品,而公共产品内涵广阔,它不仅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非物质产品,如各种公共服务、元形产品、精神产品等。

(二)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主体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只有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才有必要由政府介入。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市场失灵"是财政存在的前提,从而也决定了财政的职能范围。

市场失灵表现在许多方面:

1.公共产品

2.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指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之间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非一致性,其关键是指某个人或经济组织的行为活动影响了他人或经济组织,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这些外部效应的存在,决定了带有外部效应的产品在市场上只能是过多或过少,从而导致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3.不完全竞争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与失衡

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的波动与失衡等会周期性地重复出现,这需要政府通过运用财政手段来干预经济的运行,使其健康地发展。

(三)构建我国公共财政理论体系

我们可以借鉴公共财政的理论来构建我国公共财政的框架。

1.以市场经济为前提,正确认识财政的性质

西方财政理论认为,财政是公共部门经济或公共经济,在他们看来,现

代政府不仅是纯消费的单位,也是一个创造价值的生产部门,是同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相对应的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即公共经济部门。这个部门的任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因此,它就不只是一个分配问题,而且还涉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在内的整个经济过程。

2.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范围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主体,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必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居于主导的地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者是市场,而不是政府,这就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国家财政只应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补充和配角的作用。财政所要解决的只能是通过市场不能解决,或者通过市场不能解决得令人满意的事项,诸如提供公共产品、纠正外部效应、维持有效竞争、调节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等等。

3.正确确定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管理体制,科学划分各级财政的权责和收支范围

财政概念的一般表述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即国家的分配。这里讲的分配,包括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两个方面,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这一概念表明,财政与国家有着本质的联系,财政学界称其为"国家分配论"。

财政的职能之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职能是财政的本质反映。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很长时间内,在理论和实践中,一直认为财政具有分配、调节和监督三个职能,并且认为财政的三个职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分配职能是基本职能,调节职能和监督职能是派生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对财政职能的认识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从财政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看,可以把财政职能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的必要性

1、资源配置职能的概念

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方式是不同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配制在整个社会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财政配置是政府配置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起主导作用的是市场配置。但是,市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它需要有财政配置相配合,才能达到整个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2、市场经济财政资源配置的将必要性

( 1)许多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来提供和满足,如行政、国防、司法、公安、外交等;

(2)市场配置有一定的盲目性。

(二)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1.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

要求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其主要手段是通过税收、投资、财政补贴和财政体制中的转移支付等手段和政策来实现。

2.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调整产业结构有两条途径:

( 1)调整投资结构。

(2)改变现有企业的生产方向,即调整资产存量结构,进行资产重组,来调整产业结构。

财政能在这两个方面发挥调节作用:

(1)就调整投资结构来看,首先是调整国家预算支出中的直接投资;其次是利用税收、财政补贴和投资政策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鼓励企业向短线产品投资,限制其向长线产品投资

(2)再次是调整资产存量结构,过去我国主要是依靠对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的行政手段来实现,今后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除了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外,主要应通过市场竞争,实行兼并和横向经济联合来进行。

3.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这体现在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高低。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主要取决于社会公共需要在整个社会需要中所占的比例。应当使政府部门支配使用的资源与其承担的责任相适应,政府支配使用的资源过多或过少都不符合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

相关文章:

中大网校经济师考试辅导专题4.15—4.19

2013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强化讲义汇总

关注:经济师考试成绩查询 合格标准 合格证书领取  招生方案

轻松通过经济师职称评审,可同时参与中大网校举办的职称英语网络辅导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经济师

        [协议护航班-不过退费]

        7大模块 准题库资料 协议退费校方服务

        1400起

        初级 中级

        761人正在学习

      • 经济师

        [冲关畅学班]

        5大模块 准题库资料 协议续学校方支持

        980起

        初级 中级

        545人正在学习

      • 经济师

        [精品乐学班]

        3大模块 题库练习 精品课程

        680起

        初级 中级

        445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