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8年金融经济师考点:利息与利率

发表时间:2018/1/12 14:43:54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2018年金融经济师考点利息与利率

一、利息的性质

利息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使用贷款的代价,或者说利息是贷款人由于借出货币使用权而从借款人那里获得的报酬。利息是从属于信用的一个经济范畴,信用关系是利息产生的基础。利息来源、服务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是实现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工具。

利息的性质取决于利息的来源。货币在作为商品运动的媒介时并不能增值,单纯的货币运动也不会增加货币。金融交易是资本供给者将货币资本借给资本需求者使用,资本需求者使用借人资本在市场上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从事生产和流通活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获取利润,这样货币就执行了资本的职能,使货币具有了资本的使用价值——生产平均利润。因此,利息是劳动者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利润的一部分,是利润的转化形式,由资本借人者支付给资本贷出者、。所以,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无论何种生产方式,利息都是劳动者创造的利润的一部分,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手段,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西方学者对利息性质有不同的看法,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利息报酬论。这种理论认为利息是一种报酬。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认为,利息是贷款人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一个人不论自己如何需要,在到期之前都不得要求偿还的条件下出借自己的货币,则他对自己所受到的不方便可以索取补偿,这是不成问题的。这种补偿,我们通常称为利息。。”利息是暂时放弃货币使用权而给贷款人带来不便的报酬。约翰·洛克认为,利息是贷款人因承担风险而获得的报酬,所得报酬应与承担风险大小相适应。

(2)资本生产力论。这种理论认为利息的本质是资本自身生产力的产物,法国政治经济学家萨伊认为,借贷资本的利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风险性利息,二是纯利息。风险性利息是贷者借出货币后要承担一定风险的报酬。利息是指纯利息,即“对借用资本所付的代价”。因此,资本具有像自然力一样的生产力。资本的生产力经常与自然力的生产力混在一起,共同产生对生产的贡献。借用劳动力所付出的代价是工资,借用土地所付出的代价是地租,借用资本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利息。

(3)节欲等待论。这种理论认为利息是资本所有者对目前享乐和满足的牺牲,放弃自己的消费欲望、节制消费的报酬。资本所有者要扩大未来生产,需更多的资本,资本来源于储蓄储蓄又来源于“节欲”。英国的西尼尔用“节欲”代替资本,强调资本是储蓄形成的,增加储蓄就要减少目前消费,这就需要资本所有者忍受相应的额外牺牲。工资是工人劳动的报酬,利息是借贷资本家节欲的结果。

(4)利息时差论。利息时差论又称时间偏好论,这种理论认为利息的产生和利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们对同一等量商品在现在和将来的两个不同时间内主观评价的差异。奥地利著名学者庞巴维克把商品分为“现在财货”和“将来财货”,并认为人们对现在财货的评价通常大于对将来财货的评价,这就要求将来财货所有者必须向现在财货所有者支付一定的补偿,这种补偿就是利息。利息水平的高低则是由人们对物品时间差异的评价所决定的。

(5)灵活偏好论。灵活偏好论又称流动偏好论,这种理论认为利息是人们在特定时期内放弃货币周转的灵活性的报酬。凯恩斯认为:“所谓利息,乃是在一特定时期内,放弃周转灵活性的报酬。”灵活偏好是指人们取得收入后,对保有流动性很强的现金的愿望。由于人们对货币这种具有完全流动性的资产有一定偏好,那么,信用需求者要取得一定的货币,就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以诱使信用供给者贷出一部分货币,利息就是资本所有者放弃货币灵活偏好控制权的报酬。

二、利率和利率的种类

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同借贷资金额(本金)的比率。利率是衡量利息高低的指标。用公式表示: 

利率的高低决定着利润在货币所有者和货币使用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在利润一定的条件下,利率越高,贷出者所获得的利润越多,借人者获得的利润越少。所以,利率变动可以调节借贷双方的经济利益,影响人们的借贷行为,影响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进而对社会经济活动具有调节作用。运用利率变动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借贷双方有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追求经济效益。

按照不同的标准,利率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一)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

根据计算利息的时间单位划分利率可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年利率以年为时间单位计息,俗称“分”,年利率以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以月为时间单位计息,俗称“厘”,月利率以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以日为时间单位计息,俗称“毫”,日利率以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我国习惯上将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都以“厘”为单位。(但年利率的1厘是指1%,月利率的1厘是指1‰,日利率的1厘是指1‰;三者不可混淆。

(二)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数量表示的利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即: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判断利率水平高低,必须以实际利率为依据,当遗赞膨胀率高于名义利率时,实际利率为负,称为负利率。

(三)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

市场利率是借贷双方在金融市场上通过竞争而形成的利率。一般说来,资金供大于求时,利率呈下降趋势;资金供小于求时,利率则呈上升趋势。官定利率是政府或货币管理当局(通常为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官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有密切的关系。官定利率的变化表达了中央货币银行的货币政策取向,对资金供求状况和市场利率有重要影响;市场利率随官定利率的变化而变化,但它又受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并不一定与官定利率的变化一致;市场利率的变化反映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是国家确定官定利率的重要依据。

(四)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在借贷业务发生时,由借贷双方确定的,整个借款期内都固定不变的利率。同定利率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便于计算借款成本。一般使用于借款时间短、市场利率变化不大的借贷活动。

浮动利率是在借贷期间可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的利率。调整期限和调整时问作为基础的利率选择,由借贷双方在借款时议定。例如,欧洲货币市场的浮动利率,调整时间一般为3个月或半年,调整时大多采用伦敦市场银行间3个月或半年的拆放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实行浮动利率难以计算借款成本,但借贷双方承担的利率变化的风险小,一般适用于长期借贷,西方国家的中长期贷款多采用浮动利率。

(五)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

短期利率是指融资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率。长期利率是指融资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率。利率高低与金融资产的借贷期限成正比,期限越长利率越高。短期利率一般低于长期利率。这是因为:①长期融资比短期融资风险大,期限越长,市场变化的可能性越大,不确定因素越多,贷款者的风险越大;②融资时间越长,借款人使用借人资金经营取得的利润应该越多,贷款人取得的利息也应该越多;③在纸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是一个普遍现象,融资时间越长,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幅度可能越大,为避免或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融资时间越长,利率应该越高。

(六)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是指客户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款所取得的利息和存款本金的比率。存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存款人的利息收入和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存款利率越高,存款人的利息收入越多,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越高。

贷款利率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所收取的利息与贷款本金的比率。贷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和借款人的筹资成本;贷款利率越高,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越多,借款人的筹资成本越高。

贷款利率一般高于存款利率,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差即为存贷利差。存贷利差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直接决定银行的经营效益,对信贷资金的供求状况和货币流通也具有重要影响。

三、影响利率的因素

(一)平均利润率

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社会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率的基本因素。从整个社会考察,资本量一定时,社会平均利润率越高,利润总额越大,借贷双方可分割的总额越大,则利率越高。同时,平均利润率越高,投人生产和流通的资本量增大,借贷资本需求增大,推动利率上升。利润总量一定时,利率越高,贷出者分割的利润越多,如果利率等于平均利润率,借人者以借人资本从事经营就无利可图。因此,平均利润率是利率水平的上限。

(二)借贷成本

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各项业务,必须以营利为经营目标。银行的借贷成本主要有两部分:①银行吸收存款或发行债券所支付的利息;②业务费用,即银行在经营业务过程中的各项支出。从理论上讲,银行的贷款利息收入必须大于存款利息支出与吸收存款业务费用之和,否则就无利可图。

(三)资金供求状况

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借人者和贷出者之间的竞争决定利率的高低。借贷活动中,贷出者试图在按期收回本金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利率,多分割平均利润;借人者尽可能降低利率,减少筹资成本,以占有更多的平均利润。竞争的结果由借贷资本供求状况决定,借贷资本的供给大于需求,利率下降;借贷资本的需求大于供给,利率上升。

(四)借贷期限

利息是借贷资本使用时间的价格。在一般情况下,借贷期限越长,贷出者所付出的成本越高、风险越大,借人者创造的可分割的利润越多,利率应该越高;反之,就越低。

(五)借贷风险

借贷活动中存在借者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为了弥补借贷风险发生后给贷者造成的损失,贷款人在确定利率时必须考虑风险因素。贷款风险越大,利率越高;反之,则利率越低。

(六)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当前,利率已成为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工具,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利率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中央银行制定基准利率,调节货币供求、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速度,直接影响市场利率和利率总水平;另一方面,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结构、货币供求状况产生直接影响,使其成为影响利率的重要因素。当经济增长过热、物价上涨过快时,中央银行就要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当经济衰退、商品过剩、价格下降时,中央银行就要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

(七)国际利率水平

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有重要影响。①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利率水平。当国内利率水平

高于国际利率水平时,外国资本就会向国内流动;反之,当国内利率水平低于国际利率水平时,国内资本就会流向国外。国际资本流动会引起货币市场上资金供求变化,因而,必然导致国内利率水平的变化。②利率变动会影响国际收支,影响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使本国的对外贸易受到影响。所以,一国政府在调整国内利率时,必须考虑国际利率水平。

四、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

利率体系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利率的总和,主要包括利率结构、利率传导机制和利率监管体系。利率整体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各类利率之间和各类利率内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按利率结构划分,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是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金融机构利率为主体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体系。

(一)中央银行利率

中央银行利率包括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各种存贷款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其中,

存款利率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和一般存款利率;贷款利率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还会形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中央银行利率是国家管理金融活动、反映利率政策意图、调节经济的工具。中央银行利率是整个利率体系中的主导利率,对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率具有调节作用。因此,人们把中央银行利率称为基准利率。

(二)金融机构利率

金融机构利率是金融机构对企业单位和个人的利率。其中,存款利率一般包括企业单位存款利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包括短期贷款利率、中长期贷款利率、贴现贷款利率和优惠贷款利率c金融机构利率反映金融市场的资金“价格”水平,直接作用于社会的经济、金融活动,作用范围广泛。它是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环节。

(三)市场利率

市场利率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商业银行内部资金往来利率、拆借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和票据市场利率等。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是指金融机构(银行、券商、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之间使用的存款利率,与居民和企业的存款利率不同。商业银行内部资金利率往来主要包括调拨资金利率和联行汇差资金利率两个方面。总行、分行根据各自的资金状况,以中央银行公布的标准利率或同业市场利率为基础,分别制定辖内资金划转价格,即通常所说的调拨资金利率和辖内联行利率。拆借市场利率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所使用的利率,我国最典型的拆借市场利率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anghaiInterbankOfferedRate,Shibor)。债券市场利率是指债券利息与债券市场价格的比率。例如,某债券100元,票面利率2%,市场价格95元,则债券市场利率就是2÷95=2.1%。票据市场利率指的是票据的贴现利率。

市场利率是市场经济、金融正常运行的重要机制,在市场筹、融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市场利率变动,灵活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物价变化和融资风险,是国家制定利率政策的重要依据。

五、利率市场化

(一)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利率市场化就是利率由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来决定,由市场配置资金流向和资金价格货币当局则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控和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

利率市场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我国金融间接调控的关键,是完善金融机构自主经营机制、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1.利率市场化并不是指利率百分之百由市场自由决定

利率市场化虽然加大了利率由市场决定的比重,但并不是指利率百分之百由市场自由决定。各国货币当局都掌握一定的控制利率,并对市场利率发生作用。以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为例,它在1986年完全废除“Q条例”后,美联储仍通过它所掌握的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的变动。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始终习惯于把美联储的贴现率当成一个重要指标来看待。

2.利率市场化采取渐进式比较合适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观点,只有一国宏观经济稳定和银行监管充分有效同时存在时才可能迅速实现利率市场化.,否则需要一个创造条件的过程。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实现利率市场化之前通常都不具备上述两个条件,所以必须采用渐进式改革,比如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就是采用渐进的利率改革方式通过在整个改革过程中保持对利率的灵活管理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的步骤是由各种利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本身成熟程度来决定。一些国家的利率市场化都是先从发展货币市场人手,通过增加短期金融工具产品和扩大货币市场规模来完善货币市场,使非贷款类短期金融资产利率自由化,从而产生一个可靠的货币利率信号,形成对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影响,最终形成市场化的利率体系。比如日本是先国债,后其他品种;先银行同业,后银行与客户;先长期利率,后短期利率;先大额交易,后小额交易,最后扩展到所有利率的自由化。

(二)利率市场化的内容

一般而言,利率市场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二是中央银行间接调控利率。

1.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在市场利率制度下,商业银行根据以同业拆借利率为代表的市场利率、本行资金需求、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成本结构和风险结构的匹配情况等因素,灵活调整本行利率政策,达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争取最大盈利的目的。

(1)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确定。存款利率完全是由银行自主决定的,实行盯住同业拆借利率上下浮动的办法。商业银行结合本行在当地市场的位置和竞争优势,根据每天本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匹配情况、成本结构和风险结构,分析本行的资金需求,确定在同业拆借利率基础上的浮动幅度,调整制定本行存款各期限档次的具体利率水平。一般大额、长期存款利率水平接近同业拆借利率水平或相同,特殊时期还高于拆借利率;小额、短期存款利率水平低于同业拆借利率水平。

(2)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确定。商业银行各项贷款利率应在中央银行规定的上下限内,围绕基准利率浮动。商业银行确定浮动幅度,一般根据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化趋势、贷款质量、期限、风险、所投行业的发展前景及与客户的信用关系等因素确定。

2.中央银行间接调控利率

在市场利率制度下,中央银行不是直接管理商业银行的所有利率,面是实行间接调控政策,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本行的利率。但是为了防止比较大的商业银行利用垄断地位而破坏市场利率有序、均衡地运行,中央银行一般保留对存款利率上限、基础贷款利率或最优惠贷款利率的窗口指导权。同时,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业务间接调控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的方式,调控同业拆借利率,并由此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

(三)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产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这个目标明确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三个层面的内容:①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②中央银行要引导、调控市场利率。③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调控市场利率,完善各种利率之间的传导机制。

2003年11月,我国放开了外币小额存款利率下限。(金融机构法人可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为上限)自主确定外币小额存款利率。赋予商业银行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的下浮权。2004年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买断式回购业务管理规定》,进一步丰富了债券回购的业务形式,增加了回购市场价格发现、规避风险等多种功能。200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在调整境内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的同时,决定放开1年期以上外币小额存款利率,商业银行拥有了更大的外币利率决定权。2012年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2012年7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7月6日起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2013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贷款和票据贴现利率完全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2014年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自2014年11月22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1倍扩大至1.2倍。2015年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5年3月1日起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从基准利率的1.2倍上调至1.3倍。同年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宣布,自2015年5月11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2015年8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活期存款以及一年期以下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不变。2015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商业银行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2013年9月24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正式建立。自律机制建立以来,对金融机构自主确定的货币市场、信贷市场等金融市场利率进行自律管理,促进金融机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财务硬约束、提高自主定价能力,推动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发行交易,以及维护金融市场正当竞争秩序、促进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激励约束作用。2015年3月以来,各地区又先后成立了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促进辖内中小金融机构强化利率定价机制建设、提高自主定价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7年2月,自律机制成员已扩大至1556家,包括12家核心成员、873家基础成员和671家观察成员。

二是有序推进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发行交易。2013年12月和201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发布了《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和《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启动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发行交易。此后,通过有序扩大发行主体范围等途径,积极推进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市场发展,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的发行交易日趋活跃。截至2016年末,同业存单、大额存单分别累计发行13.04万亿元和5.3万亿元。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积极推进大额存单二级市场转让交易。大额存单发行交易的有序推进,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有利于培养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

三是有效培育了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02007年1月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正式运行,尝试为金融市场提供1年以内产品的定价基准02012年10月,Shibor报价行由16家扩充至18家,并将每日报价的剔除家数由最高、最低各2家增加至各4家,提高了Shibor报价行的代表性。2013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对外发布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平均利率,为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定价提供重要参考。自2016年6月1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官方网站发布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推动市场主体提高对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关注和使用程度,进一步夯实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基准性。

四是逐步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通过改革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形成机制、存款准备金利率制度、完善公开市场操作体系以及创设常备借贷便利(SLF)和中期借贷便利(MLF)等途径,不断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同时积极疏通中央银行利率传导渠道,增强引导和调节市场利率的有效性。

六、计算利息的基本方法

(一)单利计息

单利计息是指在计算利息时,不论期限长短,仅按原本金和规定利率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的计息方法。计算公式为:

利息=本金×利率×期限

【例2-1】

某人借款1万元,如果月利率3%D,借款期限为10个月,到期时借款人应支付的利息为:10000×3‰×10=300(元)

(二)复利计息

复利计息是指在计算利息时,按一定期限(如一年),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算的计息方法,俗称利滚利。计算公式为:

本利和=本金×(1+利率)期数

利息=本利和-本金

【例2-2】

某人借款1万元,如果年利率5%,两年到期后归还(期数为2),按复利计算,到期时借款人应支付的利息为:

本利和=10000×(1+5070)2=11025(元)

利息=11025-10000=1025(元)

考生必看:

符合这些条件才能报考初中级经济师

不得不看,2018年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

更多经济师报考问题,这里有你要找的答案

经济师备考的良师益友——经济师准题库app

(责任编辑:xy)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经济师

        [协议护航-畅学班]

        10大模块 准题库资料 协议续学校方服务

        1680起

        初级 中级

        561人正在学习

      • 经济师

        [协议护航-精品班]

        12大模块 准题库资料 精品课程校方支持

        1680起

        初级 中级

        505人正在学习

      • 经济师

        [丰羽计划-畅学班]

        4大模块 题库练习 协议续学

        1080起

        初级 中级

        445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