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管理师考试大纲(第二章 第4节)-人体各系统及功能

发表时间:2019/6/20 14:44:50 来源:网络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健康管理师考试大纲(第二章 第4节)-人体各系统及功能

人体各系统及功能是健康管理师学考试大纲第二章第4节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中大网校整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

(一)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两大部分组成。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它们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外周神经包括与脑和脊髓相连的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由脑发出神经的称脑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称为脊神经。植物性神经是指分布于内脏、心肌、平滑肌、腺体的神经;而支配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的神经又称为躯体神经。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细胞),每个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胞体的大小不同,形态多样,有梭形、星形等等。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调节机构,它与内分泌系统和感觉器官一起,完成对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的调节和控制,从而使人体成为完整的统一体并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具有调节呼吸、心血管、消化等生理功能,这些中枢如受损伤则可危及生命。大脑是意识、思维、运动和感觉的最高中枢,对全身有精细的调节作用。周围神经系统中,嗅觉神经始于鼻腔嗅区粘膜的嗅细胞,经颅前窝进入嗅球,将嗅觉冲动传入大脑;视神经始于视网膜神经细胞,传导视觉冲动入大脑。

(二)循环系统

循环是指各种体液(如血液、淋巴液、脑脊液等)不停地流动和相互交换的过程。循环系统是进行血液循环的动力和管道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动脉将心脏泵出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器官,是离心的管道。静脉则把全身各器官的血液带回心脏,是回心的管道。毛细血管是位于小动脉与小静脉间的微细管道,管壁薄,有通透性,是进行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的场所。

根据血液在心血管系中的循环途径和功能不同,可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大循环)与肺循环(小循环)二部分。

循环系统主要包括血液循环、组织液循环、淋巴循环等。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是不断地将O2、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并将各器官、组织所产生的CO2和其它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如机体血液循环功能一旦停止,则机体所有器官和组织将失去氧及营养供应,新陈代谢将不能正常进行,造成体内一些器官的损害而危及生命。因此,循环系统还具有防御功能。

二、呼吸系统

机体在生命活动中需要能量,能量来源于细胞内的氧化过程。细胞在氧化过程中不断地消耗O2并产生CO2.因此,机体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足够的O2,并将过多的CO2排出体外,进行气体交换,以确保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并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为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即终止。

机体的呼吸过程是通过下列三个环节来完成:

肺呼吸又称外呼吸,是指外界空气与肺泡气之间(肺通气),以及肺泡气与肺毛细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换气)。

气体在血液内的运输,通过血液循环把O2及时地由肺运送到组织细胞;又把组织细胞产生的CO2运送到肺以排出体外。

细胞呼吸又称内呼吸,除血液或内环境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外,还包括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

(一)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肺是外呼吸气体交换的场所,习惯上称为呼吸器官。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其分支所组成。临床通常把鼻、咽、喉叫上呼吸道,把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叫下呼吸道。

呼吸道的内表面衬以粘膜,内有丰富的血管和腺体。其分泌的粘液能附着吸入气中的灰尘、粉末、烟灰等小颗粒,然后随分泌物排出体外。

(二)肺通气

1.肺通气的动力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出入肺是由于肺内外存在着气体的压差。空气被吸入肺内,是由于肺扩张,肺内压低于大气压;而气体被呼出体外,则是由于肺缩小,肺内压高于大气压;肺本身不能主动地扩张和缩小,它的张缩靠胸廓运动。

2.肺通气的阻力

肺通气的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弹性阻力包括肺和胸廓弹性阻力,而非弹性阻力指呼吸过程中气管对气流的阻力和惯性阻力等,其中弹性阻力占总阻力的70%左右。

(三)气体交换和运输

肺泡表面大部分由Ⅰ型上皮细胞封表,厚约0.2μm.电镜下清楚地显示出肺泡上皮下方及肺泡毛细血管内皮外侧各有一层基膜。这清楚地表明肺泡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至少要经过肺泡上皮及基膜、组织间隙、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等数层结构。这几层统称为呼吸膜,总厚度不到1.0μm.

空气进入肺泡后,和循环毛细血管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空气中的O2由肺泡进入血液,CO2则从血液进入肺泡。经交换后,O2随动脉血流运到身体各部组织,在组织与血液之间再一次进行交换,O2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则经细胞间液进入血液,随静脉血液运到肺部,再进行气体交换。

1.气体交换

气体交换包括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叫肺换气;血液与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叫组织换气。气体交换是以扩散的方式进行的。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气体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完成的。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两种,即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血液中O2和CO2绝大部分都是以化学结合形式运输的。虽然物理溶解的量很少,但是气体必须先物理溶解然后才能有化学结合的发生。气体从血液中释出时也必须从化学结合状态解离成溶解状态,才能离开血液。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运动总是有节律性地进行,其频率和深度随机体代谢水平而改变。如运动时,肺通气量增加,以供给机体更多的O2,同时排出CO2,使血液中O2分压、CO2分压及H+浓度保持在正常水平,维持了内环境的相对恒定。这些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而实现的。

三、消化系统与内分泌系统

(一)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直肠。消化腺包括口腔大唾液腺、肝、胰及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如胃腺、肠腺等,属外分泌腺。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消化从外界摄取的食物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供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先在消化管内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食物的成分或其被消化的产物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消化和吸收是两个紧密联系的过程。

消化管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消化管肌肉的运动完成的机械性消化,它仅使食物物理性状变化;二是通过消化腺细胞分泌的消化液完成的化学性消化,它将使食物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这两种消化方式是同时进行、互相配合的。

消化系统除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外,还有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

1.消化道的运动

食物进入口腔内经过咀嚼和唾液的作用后被吞咽推向消化道的下部。吞咽是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在昏迷或麻醉的情况下,吞咽反射不灵敏,容易发生呛咳,甚或引起窒息。

(1)胃的运动

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具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的功能。正常胃呈鱼钩状,胃的主要解剖结构有胃小弯,胃大弯,贲门,幽门等;幽门处的环形肌特别发达,形成幽门括约肌。胃可分为贲门部,胃底部,幽门部和胃体部。

(2)小肠的运动

小肠是消化管最长的一段,上自胃的幽门,下至盲肠;成人的小肠全长约5~7m,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它是一种以环行肌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为主的运动,主要发生在食糜所在的一段肠管上。进食后,有食糜的肠管上若干处的环行肌同时收缩,将肠管内的食糜分割成若干节段。随后,原来收缩处舒张,原来舒张处收缩,使原来每个节段的食糜分为两半,相邻的两半又各自合拢来形成若干新的节段,如此反复进行。分节运动的意义在于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为消化和吸收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分节运动还能挤压肠壁,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回流,有利于吸收。

小肠也有紧张性收缩和蠕动。小肠的蠕动通常重叠在节律性分节运动之上,两者经常并存。蠕动的意义在于使分节运动作用后的食糜向前推进,到达一个新肠段,再开始分节运动。小肠蠕动的速度很慢,约1~2cm/s,每个蠕动波只把食糜推进一段短距离(约数cm)后即消失。此外,小肠还有一种传播速度很快,传播距离较远的蠕动,称为蠕动冲。它可把食糜从小肠始端一直推送到小肠末端。有时还可至大肠,其速度为2~25cm/s.在十二指肠与回肠末端常常出现与蠕动方向相反的逆蠕动。食糜可以在这两段内来回移动,有利于食糜的充分消化和吸收。

(3)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大肠是消化管的末段,包括盲肠、升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大肠内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主要功能是吸收水份和盐类,以及贮食物残渣。经细菌分解作用后的食物残渣、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和大量的细菌一起形成粪便。

2.化学性消化

食物在口腔内受唾液的作用主要发生物理性变化,基本没有化学性消化作用发生。唾液还可以排泄一些重金属物质等。胃和小肠的化学性消化作用是消化的关键环节。

(1)胃液

胃液是胃腺各种细胞分泌的混合物。幽门部的胃腺由粘液细胞组成,能分泌碱性粘液。胃底和胃体部又称泌酸腺区,其面积占全胃的2/3或4/5,此区胃腺主要由三种细胞组成: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能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又称盐酸细胞,主要分泌盐酸,还能产生“内因子”;颈粘液细胞,能分泌粘液。

(2)胰液

胰腺呈长条形,位于胃的后方,横于腹后壁,分头、体、尾三部。胰有许多分泌胰液的腺泡,腺泡的导管汇入一条横贯全腺体的胰管,胰管经胰头穿出,与胆总管汇合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顶端,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肠腔。

(3)胆汁

胆汁由肝细胞不断分泌入毛细胆管,经小叶间胆管流到左右肝管,再经肝总管入胆总管,最后经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流入十二指肠;或由肝总管转经胆囊管入胆囊贮存,进食时再由胆囊排入肠道。

(4)肝脏的功能

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成人的肝重约1500g.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肝脏通过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的异生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保障全身组织,尤其是大脑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肝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合成、分解和运输方面均有重要作用;肝的蛋白质代谢极为活跃。除γ(丙种)球蛋白外,血浆中的蛋白质几乎均由肝细胞合成;肝脏在氨基酸、维生素、激素等的代谢中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泌胆汁:肝炎或肝癌时肝细胞损伤,胆汁的分泌障碍,致使脂肪的消化吸收障碍,病人往往有明显的厌油症状。生物转化作用:非营养性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转变过程叫转化。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等。处理的物质包括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氨、胆红素、激素等等)及外源性物质(药、毒物等等)。

3.吸收

消化管不同部位的吸收能力有很大差异,这主要与消化管各部位的组织结构和食物被分解的程度等因素有关。在正常情况下,口腔和食管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胃仅能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食物中大部分营养成份在小肠内吸收。大肠主要吸收水份和盐类。

4.消化系统功能的调节

消化器官的功能活动与机体的进食情况相适应的。在非消化期,消化液的分泌量和有形成分都少,消化管的运动也较弱;当进食时和进食后,消化液的分泌增多,消化道的运动加强;消化功能活动的这种适应性变化是在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下完成的。

(二)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的经典概念是指一群特殊化的细胞组成的内分泌腺。它们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胰岛、胸腺及松果体等。这些腺体分泌高效能的有机化学物质(激素),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而传递化学信息到其靶细胞产生作用。

内分泌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在生理功能上,紧密联系,密切配合,相互作用,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需要。

1.激素

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激素分泌量甚少,故在体液内含量极低,一般每100ml体液中仅含有毫微克(ng)或微微克(pg),但效能很高。激素在体液内的含量(或浓度)要保持动态平衡以维持正常功能。

按其化学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含氮类激素,又可分为肽、胺、蛋白质等,如胰岛素、甲状腺素等;第二类是类固醇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激素的生理作用非常复杂,主要是调节蛋白质、糖和脂肪三大营养物质和水、盐等代谢。并影响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更新与衰老,控制生殖功能等等。与神经系统密切配合调节机体的功能,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不论哪一种作用,激素只是起着信使作用,它传递某些组织细胞或器官对另外一些细胞生理过程产生影响的信息,对生理过程起着加速或减慢的作用,不能引起任何新的生理活动。

2.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很久以来人们注意到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引起垂体及某些内分泌腺的分泌发生变化。例如情绪紧张可以使妇女月经失调。紧张的考试可以使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

在下丘脑基底部存的神经元分泌的肽类物质,经垂体门脉到达腺垂体,调节它的分泌,统称下丘脑调节肽。主要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生长素释放激素、生长抑素、促黑色素细胞激素释放与抑制释放因子。

3.垂体

垂体悬垂于脑的底面,通过漏斗柄与下丘脑相连。垂体很小,重量不到1g.女性的垂体较男性稍大。垂体大致可以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腺垂体中的前部占腺垂体的绝大部分,在内分泌功能方面起主要作用。

腺垂体是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已知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七种:生长素(GH)催乳素(PRL)促黑素(MSH)TSH,ACTH,GTH(包括FSH和LH)。TSH作用在甲状腺,ACTH作用在肾上腺皮质,GTH作用在男、女性腺(睾丸和卵巢)。

4.甲状腺

人的甲状腺重20~30g,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它位于气管上端两侧,甲状软骨的下方,分为左右两叶。

甲状腺由许多滤泡组成。显微镜下所见:滤泡由单纯的立方腺上皮细胞环绕而成,中心为滤泡腔。腺上皮细胞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部位,滤泡腔内充满均匀的胶性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复合物,也是甲状腺激素的贮存库。

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主要有下列三方面:

(1)促进生长发育

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作用最明显的是在婴儿时期,在出生后头四个月内影响最大。它主要促进骨骼和大脑的生长发育。若没有甲状腺激素,垂体的GH也不能发挥作用;而且,垂体分泌GH也减少。如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发生呆小症。患者的骨生长停滞而身材矮小,脑发育不全而智力低下。患者必须在出生后三个月左右即补充甲状腺激素,迟于此时期,则治疗往往无效。

(2)对代谢的影响

产热效应:甲状腺激素可提高大多数组织的耗氧率,增加产热效应,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基础代谢率可增高80%;而功能低下患者可降低40%左右。

对物质代谢的作用:在正常浓度的甲状腺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特别是使骨、骨骼肌、肝等蛋白质合成明显增加,这对幼年时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反而使蛋白质,特别是骨骼肌的蛋白质大量分解,因而消瘦无力。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糖的吸收,肝糖原分解的作用。同时它还能促进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甲状腺素促进脂肪酸氧化;促进胆固醇氧化的作用大于合成作用。甲状腺功能低下时易出现血脂升高,发生动脉硬化。

此外,它对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重要作用。甲状腺激素可直接作用于心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

5.胰岛

胰岛是散在胰腺腺泡之间的细胞团。人体胰腺中约有数十万到一百多万个胰岛,仅占胰腺总体积的1%~2%.胰岛细胞主要可分为五种。其中最重要的有A和B细胞。A细胞占胰岛细胞总数约25%,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60%,分泌胰岛素。每个胰岛周围都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肽能神经末梢都直接终止于胰岛细胞。

6.肾上腺

肾上腺位于肾脏上方,左右各一。肾上腺分为两部分:外周部分为皮质,占大部分;中心部为髓质,占小部分。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在胚胎发生、组织结构、激素的化学性质与生理功能都不同,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内分泌腺。

四、泌尿系统与生殖功能

(一)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肾脏是此系统的主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尿的生成和排放,使机体完成主要的排泄任务。排泄是指机体将代谢的产物、多余的物质和水、毒物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药物等经过血液循环通过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机体的排泄器官和途径有:①由呼吸器官排出,主要是二氧化碳和一定量的水。②由大肠排泄,主要是肝脏代谢所产生的胆色素以及一些无机盐类。③由皮肤排泄,主要是以汗液的形式由汗腺分泌排出体外。④以尿的形式由肾脏排出。

肾脏通过尿的生成,排泄物质种类最多,量也最大,肾脏是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此外,肾脏是通过生成尿而排除对机体无用或多余、有害的物质,并保留重要的物质,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因此肾脏又是一个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器官;肾脏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分泌某些激素。

尿的生成是通过肾脏的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物理化学过程而完成的,它是持续不断的,而排尿是间断的。尿由肾脏生成后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中贮存到一定量之后,才排出体外。

(二)生殖功能

生殖是生物延续种族的各种生理功能的总称。生殖系统由生殖器官组成,人和高等动物的生殖器官按解剖位置可分为外生殖器和内生殖器,按功能可分为主要性器官(主要生殖器官)和附属性器官(附属生殖器官)两部分。主要性器官又称性腺。女性附属性器官包括子宫、输卵管、阴道、外阴部等,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阴茎、阴囊等器官。两性除了生殖器官不同外,在性成熟期出现的副性特征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五、免疫系统与运动系统

(一)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构成。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系统和胃肠道粘膜。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血液中的单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根据不同的功能分为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中包括辅助性细胞、杀伤性细胞、抑制性细胞、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细胞和记忆细胞;B细胞除释放各种免疫球蛋白外,也会分化出记忆细胞。记忆细胞是长寿的,其功能是保存抗原信息,具备免疫潜力。

(二)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3种器官所组成。他们占人体体重的大部分,并构成人体的轮廓。人的运动相当复杂,包括简单的移位和高级活动,如语言、书写等,都是以神经系统支配下肌肉的收缩而实现的。

以上“健康管理师考试大纲(第二章 第4节)-人体各系统及功能”的内容由中大网校整理,更多健康管理师信息请关注中大网校!

(责任编辑:liushengbao)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健康管理师

        [2021年协议签约班-退费系列]

        名师精讲 高端研发资料

        3680

        了解课程

        6124人正在学习

      • 健康管理师

        [2021年协议签约班-畅学系列]

        名师精讲 高端研发资料

        2980

        了解课程

        6124人正在学习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