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重点考点归纳三

发表时间:2018/10/31 16:45:01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第一节 教学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曾考单选、简答)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1.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 学习间接经验必须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3. 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经验积累的偏向。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 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存在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3.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

4. 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

1.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 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习的推动力

3.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有机结合

第三节 教学实施(重要)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作简答备考)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一) 备课

1. 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和学习活动的指南和出发点,也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依据。

首先,教学目标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其次,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应当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

最后,要全面考虑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2. 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分析是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后面的各个工作环节。

一般来说,教学内容的分析从三个方面进行:

1) 构建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

2) 确定知识点。

3) 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3. 备学生

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基本特征为前提。分析学生特征一般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 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主要是指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

2) 了解学生的起始能力。

3)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

4. 备教师

2 教育教学理念;

2 教育与学习理论知识的储备;

2 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研究能力;

2 媒体应用能力;

2 教学经验与教学风格。

5. 备教学资源

6. 确定教学组织形式

7. 选择适宜的教学媒体

8. 确定教学的操作步骤

(二) 上课

1. 课的类型与结构

1) 课的类型

根据任务: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

根据教学方法: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2) 课的结构

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2. 一堂好课的标准(作简答题备考)

1) 目标明确

2) 重点突出

3) 内容正确

4) 方法得当

5) 表达清晰

6) 组织严密

7) 气氛热烈

(三) 布置和检查作业(了解)

1. 课外作业的形式

课外作业的主要形式包括: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问答,各种书面作业和各种实际作业。

2. 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第一,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第二,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第三,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3. 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四) 课外辅导

辅导的方式:

2 指导学生课外作业;

2 解答学生学习中的疑难;

2 给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和因病缺课的学生补课;

2 给成绩优异的学生个别辅导等。

(五)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 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检查与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分析评价教师上课的效果。

2.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等。

3. 衡量测验目的的质量指标:

信度(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效度(指测验能准确测量到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程度);难度与区分度。

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其应用(重点,必须记忆)(以理解为基础)

1. 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这一原则的提出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中外思想家对直观性原则的描述

荀子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捷]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率先提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他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

[苏]乌申斯基

指出了直观性原则的重要性,他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 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 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3)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 启发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3)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发扬教学民主

体现启发性原则的著名观点:

2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2 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 《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2 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3. 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看,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2 运用要求:

1)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 在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2 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2 夸美纽斯:明确提出“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

2 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

4. 循序渐进原则

该原则又称“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总体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2 运用要求:

1)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4) 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示例:《学记》:“学不躐[逾越]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5. 因材施教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有区别的进行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 运用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知道全班学生的一般特点,如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动机强度等,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如个性特点,认识能力,兴趣爱好等。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是指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传授和学习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学懂会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处理的是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关系。

2 运用要求:

1)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该原则是指教学在授予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这一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2 运用要求:

1) 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 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8. 量力性原则

也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根据这一原则,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 贯彻量力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 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2) 充分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同时,也要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教学原则记忆诗

直观启发巩固性,因材系统又量力。

理论一定联实际,科学思想要统一。

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常以单选考察)

1.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观念,并促进学生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第一,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

第二, 讲授应具有启发性

第三, 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

2. 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

2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第一, 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第二, 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

第三, 要善于启发诱导;

第四, 要做好归纳、小结。

3.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读书指导法包括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等。

2 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

第一, 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第二,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第三, 加强评价和辅导;

第四, 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4. 讨论法(考到的可能比较大)

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其是非真伪,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2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第一, 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第二, 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第三, 做好讨论小结。

5. 演示法(常考点)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制的课件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2 演示的基本要求:

第一, 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第二, 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

第三, 讲究演示的方法。

此外,要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中进行综合分析。

6. 参观法

参观法又称现场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巩固验证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7. 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或解决某类作业与习题,以加深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8. 实验法(常考点)

实验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进行独立操作,引起某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从而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学生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

9. 实习作业法(常考点)

又名实习法,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10. 情境教学法(常考点)

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或创设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方法。

情境包括:生活展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实物演示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言语描述的情境。

11. 发现法(常考点)

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1) 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获得经验和知识;

2)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和解决问题;

3) 教学方法以学生独立研究和作业为主,教师进行必要指导。

教学组织形式(高频考点)

(一) 个别教学制(掌握)

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制。

优点:最显著的优点是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具有针对性。

缺点:教师所教的学生数量有限。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个人的社会化。

(二) 班级授课制(掌握)

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三) 分组教学制(掌握)

分组教学是按学生能力和学生成绩把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外部分组: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

内部分组: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组。

(四) 设计教学法(了解)

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于1918年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五) 道尔顿制(掌握)

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在课上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将学习内容分月安排﹐各科教师与学生按月订立“学习工约”﹐教师根据学生的程度,指定学生做某一个月的作业﹐并把它公布在作业室内。 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地掌握学习的速度和时间﹐并可与教师和同学研究讨论﹐ 学生完成本月的工约﹐须经教师考试﹐及格后才能学习下一个月的工约。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度登记在学习手册上。

(六) 特朗普制(掌握)(考到的可能性较大)

特朗普制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大班上课是所有学生一起上课;

小班研究是把大班的学生分成20人左右的小组,研究和讨论大班授课材料;

个别教学是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七) 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复式教学是由于一定地区的教育条件和经济条件落后或不平衡而产生的。

第四节 教学评价(以单选为主)

教学评价的分类

(一)配置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最可能考的知识点)

1. 配置性评价

配置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通过配置性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状况,确定学生当前的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

2.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通常是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面谈。

3. 总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通常是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是对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评定。

(二)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掌握)

1. 常模参照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即所谓常模),根据学生所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

主要用于选拔或编组、编班,要求试题难度适中,尽量对所有学生都有较强的鉴别力和区分度。目的是为了测得学生所在团体中的相对水平。

2. 标准参照评价

标准参照评价是用来衡量学生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测验。测验将个人分数与特定的标准相比较,评价学生是否合格,而不考虑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故常用绝对评分方式记分。如我国高中会考及老师自编测验。利用它可具体了解学生对某单元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情况。

考生必看: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开通

核心考点,注意突破,用20%的时间拿下80%考点

题库推荐 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题库 免费下载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教师资格

        [笔试书课包]

        考点精讲 配套教材 题库VIP单全科任选

        69起

        幼儿 小学 中学

        505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笔面护航班]

        笔试+面试 一站式服务 协议重学班主任督学

        1980

        幼儿 小学 中学

        505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精品乐学班-科目三]

        精讲课程 题库练习 优选学科

        380

        了解课程

        445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面试特训班]

        升级模块 协议重学 研发资料班主任督学

        1980

        幼儿 小学 中学

        505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