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7年辽宁省锦州市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发表时间:2018/7/4 18:01:59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2017年辽宁省锦州市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的人是( )

A.卢梭

B.洛克

C.培根

D.冯特

【答案】D

【解析】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

2.位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称为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司令部的是( )

A.大脑两半球

B.脊髓

C.脑垂体

D.小脑

【答案】A

【解析】略。

3.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如自然科学中各种定律、定理的学习称为( )(易混)

A.辨别学习

B.概念学习

C.原理学习

D.解决问题学习

【答案】C

【解析】规则或原理学习是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4.当练习达到一定程度是动作技能成绩会出现暂时停顿现象,称放( )(常考)

A.练习曲线

B.高原现象

C.学习曲线

D.遗忘

【答案】B

【解析】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5.人们看电影,电影拷贝上的一幅幅画面是不动的,而人们看到的却是连贯的动作、活动的景物。这运用的心理学原理是( )

A.感觉后像

B.感觉对比

C.感觉适应

D.联觉

【答案】A

【解析】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即感觉后像。在各种感觉中,视觉的后效很显著,又称视觉后像。正是由于视觉后像的存在,人们才能把一幅幅不连贯的画面,看成连贯的动作、景物。

6.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称为( )

A.逻辑记忆

B.运动记忆

C.外显记忆

D.内隐记忆

【答案】D

【解析】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参与或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7.注意的稳定性属于( )

A.时间特性

B.注意广度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答案】A

【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持续时间愈长,注意就愈稳定。它体现的是时间特性。

8.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

A.华生

B.斯金纳

C.马斯洛

D.班杜拉

【答案】C

【解析】略。

9.俗语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属于( )

A.双重趋避式冲突

B.趋避式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趋冲突

【答案】D

【解析】双趋冲突是指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

10.“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中的“禀性”是指(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才能

【答案】B

【解析】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

11.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 )(常考)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中庸》

【答案】B

【解析】《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

12.当代教学观从重视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视( )

A.学科知识

B.特长培养

C.通识知识

D.能力培养

【答案】D

【解析】当代教学观的变革趋势之一就是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13.指导各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 )

A.教材指南

B.课程标准

C.课程指南

D.教学大纲

【答案】B

【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学科展开。题干所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内涵。

1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是( )(易错)

A.包含关系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D.等同关系

【答案】C

【解析】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即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15.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已由课程的接受者转化为课程的( )

A.开发者

B.传承者

C.传递者

D.记录者

【答案】A

【解析】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16.学生可以从政治的、经济的、地理的和历史的角度探讨世界饥饿问题的成因,这样的课程属于( )

A.核心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经验课程

【答案】A

【解析】核心课程要求围绕一个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社会问题课程是核心课程的重要表现形式当代社会问题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它主要针对某个社会问题,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组织教学内容。题干所述为社会问题课程,属于核心课程。

17.我国教育的性质是( )

A.集体主义

B.民族主义

C.社会主义

D.爱国主义

【答案】C

【解析】略。

18.《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指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要求是( )

A.为人师表

B.关爱学生

C.爱国守法

D.终身学习

【答案】D

【解析】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9.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教师提出的议题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弄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演示法

【答案】B

【解析】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的一种方法。题干所述属于讨论法。

20.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是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这句话对应的当代教学原则是( )(常考)

A.启发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C

【解析】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内涵。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品德的心理结构一般包括( )(常考)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判断

E.道德行为

【答案】ABCE

【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相辅相成的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知、情、意、行。

2.知觉的特性包括(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连续性

D.知觉的理解性

E.知觉的恒常性

【答案】ABDE

【解析】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和知觉的恒常性。

3.解释遗忘产生的原因的理论有( )

A.衰退说

B.干扰说

C.压抑说

D.提取失败说

E.整体说

【答案】ABCD

【解析】解释遗忘的原因的理论有:消退说、干扰说、压抑(动机)说、提取失败说、同化说(认知结构说)。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

A.问题情境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定势

E.酝酿效应

【答案】ABCDE

【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动机。其中酝酿效应实际上是产生了顿悟,使人们打破了以往不恰当的思路,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从问题得以解决。

5.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

A.实践性

B.强制性

C.历史性

D.深入性

E.普遍性

【答案】ABCDE

【解析】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义务性)、普及性(普遍性、统一性)、免费性(公益性)、公共性(国民性)和基础。

6.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易错)

A.水平高低的差异

B.表现早晚的差异

C.能力类型的差异

D.特殊能力的差异

E.性别的差异

【答案】ABCDE

【解析】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包括:类型差异、发展水平的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特殊能力的差异和性别异。

7.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包括( )

A.情感学习评价

B.特长等级评价

C.认知学习评价

D.技能学习评价

E.身心状况评价

【答案】ACD

【解析】学习活动主要包含认知活动、技能活动和情感活动三个基本领域,因此,学生的学业评价也从个领域展开。

8.素质教育的特征有( )

A.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B.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C.教育空间的开放性

D.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E.教育价值的多元化

【答案】BCDE

【解析】略。

9.班级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有( )

A.系统性

B.政治性

C.目的性

D.形式多样化

E.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

【答案】ACDE

【解析】班级活动设计和组织的基本原则有:(l)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当具有系统性和目的性;(2)班级内容的多样性决定其形式的多样化;(3)组织班级活动过程中,要处理好教育者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之辩证关系。

10.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 )

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E.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答案】ABCD

【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他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

【答案】对

【解析】略。

2.“性相近,习相远”与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本质上是不一致的。( )

【答案】错

【解析】孔子在春秋末期,面对官学衰落和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的社会现实,从“性相近,习相远”的理论前提出发,极力主张扩大教育的对象,明确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所以二者的思想本质是一致的。

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5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

【答案】错

【解析】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4.1904年,我国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常考)( )

【答案】对

【解析】“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

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

【答案】对

【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答案】略

【解析】(1)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展开的;(2)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3)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4)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的。(参考辽宁中学教师资格用书《教育心理学》)

2.简述影响压力的主要因素。

【答案】略

【解析】(1性格。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对压力的感受不同。

(2环境。一个人的压力来源与他所处的小环境有直接

3.简述班级授课的优点。

【答案】略

【解析】(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2)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3)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5)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6)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4.简述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

【答案】略

【解析】(1)教师方面。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④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⑤发扬教育民主;⑥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⑦正确处理师生矛盾;⑧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⑨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2)学生方面。①正确认识自己;②正确认识老师。(3)环境方面。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②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的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下健康地学习。

5.简述德育的方法。

【答案】略

【解析】(1)说服教育法,又叫说理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德育方法。(2)榜样示范法,即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3)道德叙事法,指依据叙事所具有的育德功能,在德育中运用叙事法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成长、发展的一种方法。叙事所具有的育德功能表现在:陶冶道德情感、促进道德价值的理解与认同、激发道德反思和引导道德行为。(4)交往实践法,就是对学生日常交往予以指导,帮助学生在交往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5)道德讨论法,是指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道德问题展开讨论的方法。它是一种通过学生集体教育学生个体的方法。(参考辽宁中学教师资格用书《教育学》)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并举例说明。

【答案】略

【解析】(l)教师的认知特征。教师是在知识含量高的教育领域从事职业活动的人,职业的成功有赖于教师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一般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专业学科内容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心理学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教育机智等。

(2)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教师的职业信念、教师的性格特点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等。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3)教师的行为特征。①教师的教学行为: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衡量:第一,教师行为的明确性;第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第三,任务取向,即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活动是否围绕教学任务而进行;第四,富有启发性,即教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否启发得当;第五,参与性,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班上的学生是否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第六,及时评估教学效果,即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②教师的期望行为。

2.试述备课的环节并举例说明。

【答案】略

【解析】(1)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①钻研教材:钻研教材包括学习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

②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应当是全面的。首先要考虑学生总体的年龄特征,熟悉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次要了解学生个体的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和兴趣特点。此外,还要了解班级的一般状况,如班纪班风等。

③设计教法:教师要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并促进他们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特点等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此外,还要相应地考虑学生的学法,包括预习、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活动与课外作业等。

(2)写好三种计划,即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①学期教学计划:该计划包括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本学期或学年的教学总要求、教科书的章节或课题、各课题的教学时数和时间的具体安排、各课题所需要运用的教学手段等。

②课题计划:在制定好学年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制订出课题计划。此外,教师还要考虑课题之间的联系,做好协调工作。

③课时计划:即教案,它通常是指教师为某一节课而拟定的上课计划,一般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题、教具。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

1.年,各大媒体报道了多起教师“体罚”“虐待”儿童事件,教师“体罚”“虐待”儿童使其身心受

到伤害,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有人质问:“教师的师德哪里去了?”

请结合这一实际现象论述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及具体体现。

【答案】略

【解析】(l)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业过程中进行道德选择、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和道德行为等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它反映了教师的职业义务,体现了教师所担负的道德责任。

(2)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作用)包括:①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教师职业道德能够通过激发动力、评价优劣、调节行为来处理和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保证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圆满完成,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社会作用。教师“体罚”“虐待”儿童,阻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无益于教师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圆满完成。②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往往从教师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中汲取是非、善恶观念。当教师按照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时,会使道德要求具体化、人格化,从而使学生在富于形象性的榜样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教师所期望学生拥有的良好思想品德,增强教师教育的可信度、吸引力和有效性。教师“体罚”“虐待”儿童,给儿童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教师教育就会缺乏可信度、吸引力,教师的错误示范甚至会给学生树立错误的是非观、善恶观,从而无法实现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③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教师在历代中都是社会道德典范,被认为是社会文化使者、高尚道德的代表,他们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通过三种途径表现出来:一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而影响社会道德;二是通过教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而影响社会道德;三是通过教师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教师“体罚”“虐待”儿童,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严重损害了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④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社会对教师整体素质的要求高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和应有要求。在教师自身修养过程中,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引导功能。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我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真正做到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

>>>更多小学教师招聘历年真题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各地资讯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