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7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教育综合知识—中学》

发表时间:2018/7/4 16:29:27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2017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综合知识·中学》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将其选出并把其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

A.传统文化教育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C.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D.多元传统文化教育

【答案】B

【解析】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规定,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是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2.“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属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基本内容“专业知识”中的()

A.教育知识

B.学科知识

C.学科教学知识

D.通识性知识

【答案】A

【解析】“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属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基本内容“专业知识”中的教育知识。

3.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集中体现在()

A.为人类社会所特有

B.培养人

C.具有历史性

D.起源于劳动

【答案】B

【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培养人划分了教育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

4.我国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实行的是()

A.四四四制

B.五四三制

C.六三三制

D.八四制

【答案】C

【解析】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5.制约教育的性质、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根本因素是()(易混)

A. 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

C.人口数量与质量

D.文化习俗

【答案】A

【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6)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7)教育相对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6.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

B.学校教育

C.家庭条件

D.社会环境

【答案】B

【解析】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中,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7.按呈现状态,课讲课程分为()(常考)

A.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答案】D

【解析】从课程的呈现状态或对学生的影响方式来看,课程可以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8.认为“学校的教学应以活动为核心”的课程论是()

A.学科中心课程论

B.社会中心课程论

C.教师中心课程论

D.学生中心课程论

【答案】D

【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儿童中心课程论的观点。儿童中心课程论,也称学生中心课程论。

9.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并创新,进而解决实际问题,这属于加涅目标分类理论的()

A.动作技能

B.情感技能

C.言语技能

D.智力技能

【答案】D

【解析】智慧技能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智慧技能又可分为五个小类:‘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性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高级规则学习毛题干所述属于高级规则的学习。

10.以纲要形式编制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教案

D.课本

【答案】B

【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内涵。

11.根据著名课程理论家拉尔夫·泰勒的观点,课程开发的四个环节包括()

A.确定课程目标一选择课程内容一组织教育经验一完善实施方案

B.确定课程目标一组织教育经验一实施教育活动一完善实施方案

C.确定课程目标一选择课程内容一组织教育经验一评价实施效果

D.确定课程目标一组织教育经验一实施教育活动一评价实施效果

【答案】C

【解析】泰勒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即泰勒原理。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经验)、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经验)、根据目标评价课程。泰勒认为一个完整的课程编制过程应包括这四项活动。

12.根据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学理论,教学过程可分为()(易错)

A.模仿、理论、练习三个阶段

B.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C.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个阶段

D.激发、感知、理解、巩固、运用、检查六个阶段

【答案】C

【解析】杜威将思维活动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被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又称五步教学法。

13.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为()

A.多样化、个性化、小班化

B.多样化、综合化、个性化

C.小班化、综合化、同一化

D.大班化、综合化、个性化

【答案】B

【解析】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表现为:(1)教学组织形式的多元化;(2)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化;(3)教学组织形式的个别化。

14.不容易发生课堂行为问题的是()

A.开始上课时

B.教学活动转换时

C.正常上课时

D.上课即将结束时

【答案】C

【解析】课堂问题行为的高发期有:(1)在由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的时候。这主要包括三种情况:①开始上课的时候;②从某一类课程转换到另一类课程的时候;③在上课过程中从一种活动转换到另一种活动的时候。(2)课中超出学生耐久力,以及教师分配和解释任务的时候。(3)教师结束一堂课的讲授时。

15.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来划分,选拔性考试属于()

A.绝对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目标参照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B

【解析】相对性评价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故选拔性考试属于相对性评价的内涵。

16.以传授系统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是()

A.传递一接受模式

B.自学一辅导模式

C.引导一探究模式

D.情境一陶冶模式

【答案】A

【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传递一接受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17.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从德育模式上归类,属于()

A.认知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体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答案】A

【解析】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属于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1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讷于言而敏于行”,孑L子的这些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

B.长善救失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答案】A

【解析】“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意思是: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这说明孔子对实践的重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9.班主任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抓好班级管理

B.了解和研究学生

C.组织班级活动

D.指导班委会工作

【答案】B

【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做好各项班级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斑级教育过程中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

20.学习缺乏主动性、易受外部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是()

A.沉思型

B.抽象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答案】D

【解析】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尤其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行为常以社会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

21.教师通过捕捉教育情境的细微变化,积极主动采取应变措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开展。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答案】B

【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的特点。

22.游览黄山时见到一块石头,导游提示其很像一只雄鸡,此景点叫作“金鸡叫天门,,,于是越看越像。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

A.整体性

B.恒常性

C.选择性

D.理解性

【答案】D

【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题干所述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

23.“默写”属于()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有意回忆

D.无意回忆

【答案】C

【解析】有意回忆是有回忆任务、并做一定的意志努力、自觉追忆以往经验的回忆,其目的是要根据当前的需要而回忆起特定的记忆内容。默写属于有意回忆。

24.“咬定青山不放松”主要反映的意志品质是()

A.坚韧性

B.果断性

C.自控性

D.自觉性

【答案】A

【解析】意志的坚韧性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咬定青

山不放松”反映了意志的坚韧性。

25.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下列属于成长性需要的是()(常考)

A.安全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D

【解析】位于需要层次底部的四种需要被称为缺失需要,它们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26·卡特尔基于人的先天禀赋,与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关联更密切、较少受到后天文化教育影响的智力称为()(易错)

A.经验智力

B.情境智力

C.晶体智力

D.流体智力

【答案】D

【解析】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昀认知能力。它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对新奇事物的快速辨认、记忆、理解等。

2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的是()

A.狗熊练习投篮动作

B.吃杨梅时唾液分泌增加

C.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D.服用兴奋剂后比赛取得好成绩

【答案】A

【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B项属于无条件反射,C项属于感觉适应,D项属于由于药物引起的行为改变。

28.学生采用绘制网络关系图或编制提纲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C

【解析】组织策略是指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识结构的信息加工策略。绘制网络关系图和编制提纲属于组织策略。

2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在课程结构方面,强调要体现()

A.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B.均衡性、系统性和发展性

C.科学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系统性和选择性

【答案】A

【解析】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之一为: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0.“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属于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A.爱国守法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终身学习

【答案】C

【解析】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于“教书育人”方面所规定的具体职业行为要求有:(1)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2)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3)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有()

A.为人师表

B.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C.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答案】ACD

【解析】B项为教师应该享有的权利。

32.下列关于班级授课制的运用,正确的说法有()(易混)

A.有利于增强教学的灵活性

B.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C.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D.有利于发挥班集体作用

【答案】BD

班级授课制的不足:(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2)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3)限制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4)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5)不利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6)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故A、C项说法有误。

33.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在教学方面体现的优势有()

A.丰富的教学策略

B.善于吸引学生的注意

C.教学预见性强

D.教学方法多样化

【答案】ABCD

【解析】略。

34.引起无意注意的刺激物具有的特征包括()

A.对比关系

B.活动与变化

C.强度

D.新异性

【答案】ABCD

【解析】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条件包括:(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之间显著的对比关系;(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4)刺激物的新异性。

35.下列能体现情绪情感在对立的两极之间相互转化的是()

A.乐极生悲

B.喜忧参半

C.爱屋及乌

D.破涕为笑

【答案】AD

【解析】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是指每一种情绪和情感都能找到与之对立的情绪和情感。“乐极生悲”“破涕为笑”“喜极而泣”等成语都体现了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6.学生在校的学习以间接经验为基础,以直接经验为主。

【答案】略。

【解析】(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学生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以间接经验为主。①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人类的知识都产生于实践,来自于直接经验;虽然通过直接经验也能不断扩大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但由于个人的活动范围、时间、精力十分有限,仅依靠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必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书本知识,一般表现为概念、定理、原理等,这对学生来说是间接经验。学生要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必须以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和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37.男性与女性的智力在总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答案】略。

【解析】(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智力的性别差异表现在:①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②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其有自己的优势领域。男女在一般智力因素上没有显著差异,其性别差异主要反映在特殊智力因素中,主要包括数学能力、言语能力和空间能力。

38.过大过久的压力会严重伤害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为学生创建一个无压力的学习环境(常考)

【答案】略。

【解析】(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心理学中目前对压力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时,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也称应激状态。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这是适度的心理反应,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但是,过度的压力会带来负面反应,出现消极的情绪,使人思维狭窄、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减弱、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表现消极被动。由此可知,适度的压力是对个体有利的,过度的压力才会伤害人体的身心健康,因此题干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9.简述教育的科技功能。

【答案】略。

【解析】(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40.简述读书指导法及其运用的基本要求。

【答案】略。

【解析】(1)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2)运用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①教师要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②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③帮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的方法;④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

41.简述教育的巩固性原则及其基本要求。(易混)

【答案】略。

【解析】(1)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利用。(2)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②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③通过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来巩固知识。

42.简述性格与能力的关系。

【答案】略。

【解析】(1)区别:性格与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两个不同侧面。①性格与能力不同,能力是决定心理活动的基本因素,活动能否进行,这与能力有关;②性格则表现为人的活动指向什么,采取什么态度,怎样进行。(2)联系:性格与能力是在一个人统一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①性格制约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第一,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水平;第二,优良的性格特征往往能够补偿能力的某种缺陷,“笨鸟先飞早入林”“勤能补拙”就是说性格对能力的补偿作用;②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也会促使相应的性格特征随之发展。③不良的性格特征,也会阻碍能力的发展,甚至使能力衰退。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如果学生没有真实的认识,缺少与外部环境的接触,没有在其中学习、探索和体验的经历,他们的身心发展会受到影响,容易变得孤独、焦躁和易怒,易于形成不良习惯和出现不良行为,道德、审美、情感、智力的成长也会有所缺失。理查德·沃夫说过,学生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样,需要和自然的接触。(摘自《世界博览》2016年第21期,有改动)

(1)分析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5分)

【答案】略。

【解析】(1)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表现在:①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②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③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④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2)如何正确认识学生的全面发展?(5分)

【答案】略。

【解析】(2)全面发展教育主要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表现在:①“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时需要针对某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强调某一方面。学校教育也常会因某一时期任务的不同,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②“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其特定的任务、内容和功能,对其他各育起着影响、促进的作用,各育不能相互代替。③“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紧密相连,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的关系具有在活动中相互渗透的特征。

(3)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分)

【答案】略。

【解析】(3)①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②转变学生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③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为。

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班会上有同学说:“《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的‘顺风耳’就是现在的无线通讯技术;千里眼,就是现在的天文望远镜;‘筋斗云’就是现在各式各样的飞行器。有同学说:“《海底两万里》中在海底行走的船就是现在的潜艇,古人的想象力真丰富!有同学说:“我们现在想到的某种物体或者某种可能性,现在看还只是幻想,几百年后说不定就变成现实了。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所以我们现在要大胆地想象,哪怕是幻想。,有同学说:“想象固然与大胆敢想有关,但不能没有知识积累。”

(l)什么是幻想?幻想与创造性活动有什么关系?(5分)

【答案】略。

【解析】(1)①幻想也是有意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②幻想是人类创造性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在创造性活动中,无论是制作一种新产品,还是编写一篇新作品,或者是进行一种新试验,都必须首先在头脑中预见到活动的结果,形成活动的最终或中间产品的心理模型。幻想的形象是创造性发明的依据,是创造活动的“蓝图”。幻想是创造性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幻想和思维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构成创造性活动最重要的基础;幻想是创造性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

(2)什么是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产生的条件有哪些?(5分)

【答案】略。

【解析】(2)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有:①强烈的创造愿望;②丰富的表象储备;③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④原型启发;⑤积极的思维活动;⑥灵感的作用。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5分)

【答案】略。

【解析】(3)①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③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④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想象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并通过言语来表现的,因此,言语的发展与想象的发展关系密切。只有言语的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学生昀想象才可能从形象水平提高到符号水平,使想象变得更加广阔、深刻,更加概括且富有逻辑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用丰富、优美、清晰、生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事物,这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力,更为他们表现想象力做出榜样,使他们学会如何使用言语来表现想象。这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⑤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幻想不应讽刺讥笑,应该珍视、鼓励、引导,帮助他们把幻想转变成理想,把幻想同创造想象结合起来。

4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技的发展让不少孩子从一出生就与互联网相伴,他们常常看到自己的父母使用手机、电脑在网上购物、交流、娱乐和学习,身边有些同学也成了“低头族”。借助网络的便利,以往难以完成的任务,一些很难克服的困难,如今只需要简单操作便可解决,有许多企业还针对孩子们的学习需要,开发出先进的学习系统和工具,进行在线教育,诸如“名师学堂”“名校网络课程” “MOOC课程”等的出现不仅为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甚至还可以将课堂搬回家。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已经给新时期的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材料二:据中国教育官方微信2016年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52%的教师感到教学压力增大;有30%的教师认为“教学思维仍然是传统的”,还有20%认为“教育信息化技能亟待提升”,这让自己备感压力。

(1)分析网络时代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5分)

【答案】略。

【解析】(1)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先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逐渐转变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可以通过先进的学习系统和工具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选择各种网络工具和资源来进行学习。

(2)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应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10分)

【答案】略。

【解析】(2)①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要学会把握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②教师要从传授学生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灵活性和竞争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不斯创新的精神。

>>>更多中学教师招聘历年真题

(责任编辑:hbz)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各地资讯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