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06年注册建造师备考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4]

发表时间:2010/2/27 10:46:07 来源:本站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1B411040  熟悉路基施工测量技术
1B411041  路基施工测量技术
(1)坐标法放样
(2)传统法放样
1)切线支距法
2)偏角法
例:下面属于传统放样法放样的是( )
A 法线法
B 切线支距法
C坐标法
D 直角法
答案:B
1B411050  熟悉公路工程施工综合排水
1B411051  路基地下水排水设置与施工要求
当路基范围内出露地下水或地下水位较高,影响路基、路面强度或边坡稳定时,应设置排水沟、暗沟(管)、渗沟、渗井,检查井等地下排水设施。   
(1)排水沟、暗沟
1)设置:当地下水位较高,潜水层埋藏不深时,可采用排水沟或暗沟截流地下水及降低地下水位,沟底宜埋入不透水层内。沟壁最下一排渗水孔(或裂缝)的底部宜高出沟底不小0.9m。排水沟或暗沟设在路基旁侧时,宜沿路线方向布置,设在低洼地带或天然沟谷处时,宜顺山坡的沟谷走向布置。
排水沟可兼排地表水,在寒冷地区不宜用于排除地下水。
2)施工要求:排水沟或暗沟采用混凝土浇筑或浆砌片石砌筑时,应在沟壁与含水量地层接触面的高度处,设置一排或多排向沟中倾斜的渗水孔。沟壁外侧应填以粗粒透水材料或土工合成材料作反滤层。沿沟槽每隔10~15m或当沟槽通过软硬岩层分界处时应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
(2)渗沟
1)设置:为降低地下水位或拦截地下水,可在地面以下设置渗沟。
渗沟有填石渗沟、管式渗沟和洞式渗沟三种形式,三种渗沟均应设置排水层(或管、洞)、反滤层和封闭层。
2)施工要求:
①填石渗沟的施工要求
填石渗沟通常为矩形或梯形,在渗沟的底部和中间用较大碎石或卵石(粒径3~5cm)填筑,在碎石或卵石的两侧和上部,按一定比例分层(层厚约15em),填较细颗粒的粒料(中砂、粗砂、砾石),作成反滤层,逐层的粒径比例,大致按4:1递减。砂石料颗粒小于0.15mm的含量不应大于5%。用土工合成材料包裹有孔的硬塑管时,管四周填以大于塑管孔径的等粒径碎、砾石,组成渗沟。顶部作封闭层,用双层反铺草皮或其他材料(如土工合成的防渗材料)铺成,并在其上夯填厚度不小于0.5m的黏土防水层。
填石渗沟的埋置深度,应满足渗水材料的顶部(封闭层以下)不得低于原有地下水位的要求。当排除层间水时,渗沟底部应埋于最下面的不透水层上。在冰冻地区,渗沟埋深不得小于当地最小冻结深度。
填石渗沟只宜用于渗流不长的地段,且纵坡不能小于1%,宜采用5%。出水口底面标高,应高出沟外最高水位0.2m。
②管式渗沟的施工要求
管式渗沟适用于地下水引水较长、流量较大的地区。当管式渗沟长度100~300m时,其末端且设横向泄水管分段排除地下水。
管式渗沟的泄水管可用陶瓷管、混凝土、石棉、水泥或塑料等材料制成,管壁应设泄水孔,交错布置,间距不宜大于20cm。渗沟的高度应使填料的顶面高于原地下水位。沟底垫枕材料一般采用干砌片石;如沟底深入到不透水层时宜采用浆砌片石、混凝土或土工合成的防水材料。
③洞式渗沟的施工要求
洞式渗沟适用于地下水流量较大的地段,洞壁宜采用浆砌片石砌筑,洞顶应用盖板覆盖,盖板之间应留有空隙,使地下水流人洞内,洞式渗沟的高度要求同管式渗沟。
(3)渗井
1)设置:当路基附近的地面水或浅层地下水无法排除,影响路基稳定时,可设置渗井,将地面水或地下水经渗井通过下透水层中的钻孔流人下层透水层中排除。
2)施工要求:渗井直径50~60cm,井内填弃材料按层次在下层透水范围内填碎石或卵石,上层不透水层范围内填砂或砾石,填充料应采用筛洗过的不同粒径的材料,应层次分明,不得粗细材料混杂填塞,井壁和填充料之间应设反滤层。
渗井离路堤坡脚不应小于10m,渗水井顶部四周(进口部除外)用黏土筑堤围护,井顶应加筑混凝土盖,严防渗井淤塞。
(4)检查井
1)设置:为检查维修渗沟,每隔30~50m或在平面转折和坡度由陡变缓处宜设置检查井。
2)施工要求:检查井一般采用圆形,内径不小于1.0m,在井壁处的渗沟底应高出进底0.3~0.4m,井底铺一层厚0.1~0.2m的混凝土。井基如遇不良土质,应采取换填、夯实等措施。兼起渗井作用的检查井的井壁,应在含水层范围设置渗水孔和反滤层。深度大于20m的检查井,除设置检查梯外,还应设置安全设备。井口顶部应高出附近地面约0.3~0.5m,并设井盖。
例:下面关于管式渗沟施工要求正确的有( )
A管式渗沟适用于地下水引水较短、流量较小的地区。
B管式渗沟的泄水管壁应设泄水孔,交错布置,间距不宜大于20cm
C当管式渗沟长度100~300m时,其末端且设横向泄水管分段排除地下水
D渗沟的高度应使填料的顶面低于原地下水位。
E管式渗沟的泄水管可用陶瓷管、混凝土、石棉、水泥或塑料等材料制成
答案:B C E[Page]
1B411052  路基地面排水设置与施工要求
路基地面排水可采用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拦水带、蒸发池等设施。
(1)边沟设置:挖方地段和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均应设置边沟。路堤靠山一侧的坡脚应设置不渗水的边沟。
为了防止边沟漫溢或冲刷,在平原区和重丘山岭区,边沟应分段设置出水口,多雨地区梯形边沟每段长度不宜超过300m,三角形边沟不宜超过200m。
2)施工要求:平曲线处边沟施工时,沟底纵坡应与曲线前后沟底纵坡平顺衔接,不允许曲线内侧有积水或外溢现象发生。曲线外侧边沟应适当加深,其增加值等于超高值。
边沟的加固:土质地段当沟底纵坡大于3%时应采取加固措施;采用于砌片石对边沟进行铺砌时,应选用有平整面的片石,各砌缝要用小石子嵌紧;采用浆砌片石铺砌时,砌缝砂浆应饱满,沟身不漏水;若沟底采用抹面时,抹面应平整压光。
(2)截水沟
1)设置:截水沟的位置。在无弃土堆的情况下,截水沟的边缘离开挖方路基坡顶的距离视土质而定,以不影响边坡稳定为原则。如系一般土质至少应离开5m,对黄土地区不应小于10m并应进行防渗加固。截水沟挖出的土,可在路堑与截水沟之间修成土台并进行夯实,台顶应筑成2%倾向截水沟的横坡。
路基上方有弃土堆时,截水沟应离开弃土堆脚1~5m,弃土堆坡脚离开路基挖方坡顶不应小于10m,弃土堆顶部应设2%倾向截水沟的横坡。
山坡上路堤的截水沟离开路堤坡脚至少2.0m,并用挖截水沟的土填在路堤与截水沟之间,修筑向沟倾斜坡度为2%的护坡道或土台,使路堤内侧地面水流人截水沟排出,如图1B411052所示。
2)施工要求:截水沟长度超过500m时应选择适当的地点设出水口,将水引至山坡侧的自然沟中或桥涵进水口,截水沟必须有牢靠的出水口,必要时须设置排水沟、跌水或急流槽。截水沟的出水口必须与其他排水设施平顺衔接。
为防止水流下渗和冲刷,截水沟应进行严密的防渗和加固,地质不良地段和土质松软、透水性较大或裂隙较多的岩石路段,对沟底纵坡较大的土质截水沟及截水沟的出水口,均应采用加固措施防止渗漏和冲刷及沟壁。
(3)排水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排水沟的线形要求平顺,尽可能采用直线形,转弯处宜做成弧线,其半径不宜小于10m,排水沟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而定,通常不宜超过500m。
2)排水沟沿路线布设时,应离路基尽可能远一些,距路基坡脚不宜小于3—4m。当水流的流速大于容许冲刷流速时,沟底、沟壁,应采取排水沟表面加固措施。  
(4)跌水与急流槽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跌水与急流槽必须用浆砌圬工结构,跌水的台阶高度可根据地形、地质等条件决定,多级台阶的各级高度可以不同,其高度与长度应之比与原地面坡度相适应。
2)急流槽的纵坡不宜超过l:1.5,同时应与天然地面坡度相配合。当急流槽较长时,槽底可用几个纵坡,一般是上段较陡,向下逐渐放缓。
3)当急流槽很长时,就分段砌筑,每段不宜超过10m,接头用防水材料填塞,密实无空隙。
4)急流槽的砌筑应使自然水流与涵洞进、出口之间形成一个过渡段,基础应嵌入地面以下,基底要求砌筑光滑平台并设置端护墙。
路堤边坡急流槽的修筑,应能为水流入排水沟提供一个顺畅通道,路缘石开口及流水进入路堤边坡急流槽的过渡段应连接圆顺。
(5)拦水缘石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为避免高路堤边坡被路面水冲毁可在路肩上设拦水缘石,将水流拦截至排水沟或在拦水带开口处设急流槽引离路基,与高路堤急流槽连接处应设喇叭口。
2)拦水缘石必须按设计安置就位。
3)设拦水缘石路段的路肩宜适当加固。
(6)蒸发池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取土坑作蒸发池时与路基坡脚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10m。面积较大的蒸发池至路堤坡脚的距离不得小于20m,坑内水面应低于路基边缘至少0.6m。
2)坑底部应做成两侧边缘向中部倾斜0.5%的横坡。取土坑出人口应与所连接的排水沟或排水通道平顺连接。当出口为天然沟谷时,应妥善导人沟谷内,不得形成漫流,必要时予以加固。
3)蒸发池的容量不宜超过200~300m3,蓄水深度不应大于1.5~2.0m。池周围可用土埂围护,防止其他水流人池中。   
4)蒸发池的设置不应使附近地区泥沼化及影响当地环境卫生。

[Page]1B411053  路基工程施工综合排水设计
 (1)综合排水设计的意义
 1)综合设计的作用:在实际工程中,由于自然条件、路线布置及其他人为因素的不同,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对于某些重点路段需要进行路基排水的综合设计,以提高排水的效果,发挥各类排水设备的优点,降低工程费用。
实践经验证明,排水系统综合设计的好坏,对于路基稳定性的关系很大。特别是在多雨的山区.、黄土高原地区、寒冷潮湿地带、水网密布地基软弱的平原区,以及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等情况下,修建高等级道路时,更应重视路基排水的综合设计。
2)综合设计的含义,应包括地面与地下排水设备的协调配合,路基排水设备与桥涵等泄水结构物的合理布置,路基路面的综合治理,排水工程与防护加固工程的相互配合,以及路基排水与沿线农田水利规划及有关其他基本建设项目之间的联系。但主要目的在于确保路基的强度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一级建造师

        [协议护航班]

        签署协议 不过退费

        1980起

        了解课程

        496人正在学习

      • 一级建造师

        [冲关畅学班]

        5大课程模块 2大研发资料

        980起

        了解课程

        615人正在学习

      • 一级建造师

        [精品乐学班]

        3大课程模块 研发资料

        580起

        了解课程

        682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