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24高级统计师《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真题练习(一)

发表时间:2024/4/1 16:24:41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第一题:某民营企业在 2020年投资建设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2021年8月3日,市统计局执法检查发现,该企业2020年 1-12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情况》报表中"本年完成投资"指标所提供的数据为4900万元,检查数据为2081万元。检查过程中,该企业提供了多份工程进度单作为证明材料,检查人员查证发现,这些工程进度单有多处篡改痕迹,与实际情况不符。执法检查还发现,县统计局曾于2021年3月25 日收到群众举报,反映该企业涉嫌存在统计违法行为,但考虑到其为市政府重点培植企业而未予办理。8 月11日,市统计局经案件审理,拟对该企业作出行政处罚。结合上述案情,请回答∶

(1)按照统计法律制度规定,本案有哪几个违法主体? 分别存在哪些统计选法行为? 可能因此受到何种处理?

(2)市统计局在案件审理之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履行哪些法定义务?

(3)该企业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可以采取什么方式依法进行自我教济?

解析:

一、本案中违法主体有两个,分别是某民营企业和县统计局。

他们的统计违法行为是:某民营企业虚报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并篡改原始记录和凭证;县统计局包庇、纵容统计违法行为;未依法受理、核实、处理对统计违法行为的举报。

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四十一条,某民营企业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予以通报;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六条,县统计局包庇、纵容统计违法行为,未依法受理、核实、处理对统计违法行为的举报,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通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二、市统计局在案件审理之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有: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事先告知必须以书面的形式作出,应载明以下内容:事先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事先告知当事人享有陈述权、申辩权;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事先告知当事人具有复议权和诉讼权。

三、该企业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可以采取自我教济的方式有:

当事人对市统计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以向市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市级行政机关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复议法》规定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复议法》规定的,但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

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复议部门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

当事人对经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仍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经复议的,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题:GDP 支出法核算中的最终消费项目包括最终消费支出和实际最终消费两个口径。2019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和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分别为387188亿元和165444亿元,居民实际最终消费和政府实际最终消费分别为44658亿元和 106974亿元。

(1)解释最终消费支出和实际最终消费的含义及其差异;

(2)结合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目标,说明核算实际最终消费的意义。

解析:

一、最终消费支出和实际最终消费的含义及其差异。

实际最终消费是指核算期内常住单位实际获得的用于满足个人或公共需求而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分为居民实际最终消费、政府实际最终消费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实际最终消费。居民实际最终消费指常住住户获得的用于消费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它等于居民自身承担的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支出(即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加上广义政府部门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以实物社会转移形式向居民提供的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支出。政府实际最终消费指广义政府部门向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的价值,它等于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减去以实物社会转移形式向居民提供的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支出。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实际最终消费指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向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价值,它等于其自身最终消费支出减去以实物社会转移形式向居民提供的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支出。

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了直接满足个人或公共消费需求而发生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总额。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实际最终消费强调消费主体,而最终消费支出强调的是支出主体。从数据上看两者的差距在于实物社会转移。实物社会转移指政府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免费或以没有显著经济意义的价格向居民提供消费性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政府或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免费或以没有显著经济意义的价格提供给居民的非市场产出,如政府向居民提供的免费义务教育服务;二是政

府或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从市场购买然后再免费或以没有显著经济意义的价格提供给居民的消费性货物和服务,如政府采购药品免费提供给居民。

二、核算实际最终消费的意义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不断扩大内需,建立以最终消费为主导的国内需求体系。其中,要扩大最终消费除了依托不断提高人均收入之外,梦题库版权所有,还需要不断缩小贫富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对于扩大内需进而构建新发展格局十分重要。

核算实际最终消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监测数据。统计部门可以从核算实际最终消费、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普惠度、幸福生活指数等多个维度评价共同富裕度。

一是城乡居民消费指数。采用居民实际最终消费等指标,评价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二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指数,采用人均GDP、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倍差两项指标。

反映地区的收入水平和收入差异,衡量地区富裕度、均衡度,体现地区贫富差距、城乡差距。

三是社会保障普惠度指数,采用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社会组织每万人拥有数和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五项指标。反映地区的住房、养老、医疗和安全保障。

四是城乡居民幸福生活指数,采用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三项指标。反映地区生活现代化、人居环境等, 体现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编辑推荐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统计师

        [协议护航班]

        3大核心课程 4大经典课程深度伴学服务协议退费

        3680起

        初级 中级

        545人正在学习

      • 统计师

        [冲关畅学班]

        10h考点串讲 4大经典课程深度伴学服务协议续学

        1680起

        初级 中级

        753人正在学习

      各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