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级造价师《土建》第四章第一节重要考点

发表时间:2019/9/25 9:23:21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3.大跨度结构吊装

大跨度结构的体系分为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两大类。平面结构有桁架、刚架与拱等结构,空间结构有网架、薄壳、悬索等结构。

大跨度结构的特点是跨度大、构件重、安装位置高。因此,合理选择安装方法,是大跨度结构施工的重要环节。现就大跨度结构几种典型的吊装方法简述如下:

(1)大跨度结构整体吊装法施工。整体吊升法是焊接球节点网架吊装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是在地面(单层建筑)或在网架设计位置的下层楼边上(多层建筑)将网架一次拼装成整体,然后采用吊升设备将网架整体吊升到设计位置就位固定。此法不需高的拼装支架,高空作业少,易保证整体焊接质量,但需要大起重量的起重设备,技术较复杂。因此,此法较适合焊接球节点钢管网架。

根据所用设备的不同,整体吊升法可分为多机抬吊法、拔杆提升法。不论哪种方法,都要合理确定网架吊点的位置。

1)多机抬吊法。多机抬吊法是利用两台以上的起重机联合作业,即将地面错位拼装(指拼装位置与安装轴线错开一定距离)好的屋盖,整体吊过柱顶后,在空中进行移位,降落就位安装固定。如网架重量较小,或起重机的起重量都满足要求时,宜将起重机布置在网架两侧。

多机抬吊法的特点是准备工作简单,吊装比较方便,但只适用于重量和高度不大的中小型网架结构(多在40m×40m以内)。

2)桅杆吊升法。桅杆吊升法是将网架结构在地面上错位拼装后,用多根单柱桅杆(或称独角拔杆)将其整体提升到柱顶以上,进行空中移位或旋转,然后落位安装。采用此法时柱和桅杆应在网架拼装前竖立。

采用多根桅杆吊升法的优点是吊装设备较一般,且桅杆可以自制,起重量可达100?200t,桅杆高可达50?60m,能适合于吊装高、重、大的屋盖结构,特别是网架。但由于此法所需设备数量大,劳动力耗用多,所以一般中小型网架可利用自行式起重机吊装时,尽量不采用桅杆吊升要经济合理得多。

(2)大跨度结构滑移法施工。滑移法是先用起重机将网架的分块(榀)单元吊到屋盖一端搭设的拼装支架上,然后利用牵引设备将其逐步水平滑移到设计位置,就位后拼装成整体。按滑移顺序有逐条滑移和累计滑移。逐条滑移是起吊一个单元,即将其滑移到设计位置,此法所需的牵引力小(采用滚动摩擦更为有利),且安装方便,但当高空拼装地点分散,常需要搭设较多的脚手架。累计滑移(见图4.1.38)是吊装一网架单元,就与前一单元进行拼接,一起平移一段距离,然后再吊装拼接一个单元,如此依次顺序进行;每滑移一次再拼装组合上一个单元,直到远端滑移到设计位置为止。

滑移法所需的牵引力较大,但高空拼装作业地点集中在起点一端,搭设脚手架较少。滑移法可采用一般土建单位常用的施工机械,同时还有利于室内土建施工平行作业,特别是场地狭窄,起重机械无法出人时更为有效。故这种新工艺在大跨度桁架结构和网架结构安装中常常采用。由于在起吊和平移过程中,网架单向受力,与设计时的受力状态不同,因此,网架结构形式宜采用上下弦正放类型,以减少临时加固。当网架安装跨度大于50m时,为减少网架平移时的挠度,宜在跨中增设支点。

(3)大跨度结构高空拼装法施工。高空拼装法是先在设计位置搭设满堂或部分拼装支架,然后直接将网架杆件和节点吊运到拼装支架上进行拼装;或先将网架杆件和节点预拼成小拼单元,再将其吊运到拼装支架上进行整体拼装。

高空拼装法对施工场地,起重设备的能力要求不高,但要搭设满堂或部分拼装支架,高空作业量大,且网架几何尺寸的总调整较麻烦,特别是拼装支架发生移动、沉降时,校正困难,影响网架的安装精度。

采用焊接节点的网架(如焊接球节点钢管网架)时,对安全防火应充分重视。故此法用于螺栓连接(包括螺栓球、高强螺栓)的非焊接节点的各种类型网架较为适宜。此方法目前多用于钢网架结构的吊装。

(4)大跨度结构整体顶升法施工。整体顶升法是将网架结构在地面上就位拼装或现浇后,利用千斤顶的顶升及柱块的轮番填塞,将其顶升到设计标高的一种垂直吊装方法。此法所需设备简单,顶升能力大,容易掌握。但为满足顶升需要,柱的截面尺寸一般较大。目前此法在国内还只适用于净空不高和尺寸不大的薄壳结构吊装中。

根据千斤顶安放位置的不同,顶升法可分为上顶升法和下顶升法两种。

上顶升法也称为柱块法,它是将千斤顶倒置固定于柱帽(柱帽为支托屋面结构的支座)下,在顶升屋盖过程中,同时配合砌筑柱块,从而逐步将屋盖顶升至设计位置。上顶升法的稳定性好,但高空作业较多。

下顶升法的特点是千斤顶在顶升过程中始终位于柱基上,每次顶升循环即在千斤顶上面填筑一个柱块,无须临时垫块,屋盖随柱徐徐上升,直至设计标高为止。下顶升的高空作业少,但在顶升时稳定性较差,所以工程中一般较少采用。

4.升板法施工

升板法施工是指楼板用提升法施工的板柱框架结构工程。升板法施工的方法是利用柱子作为导杆,配备相应的提升设备,将预制在地面上的各层楼板,提升到设计标高,然后加以固定。其施工顺序是:先将预制柱吊装好,再浇筑室内地坪,然后以地坪作为胎膜,就地叠层浇筑各层楼板和屋面板,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利用沿柱自升的提升机,将柱作为提升支承和导杆,把各层板逐一提升到设计标高,并加以固定。

升板结构及其施工特点:柱网布置灵活,设计结构单一;各层板叠浇制作,节约大量模板;提升设备简单,不用大型机械;高空作业减少,施工较为安全;劳动强度减轻,机械化程度提高;节省施工用地,适宜狭窄场地施工;但用钢量较大,造价偏高。

四、建筑工程防水和保温工程施工技术

(一)屋面防水工程施工

屋面防水工程根据防水材料的不同又可分为卷材防水层屋面(柔性防水层屋面)、涂膜防水屋面、刚性防水屋面等。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卷材防水屋面。

1.屋面防水的基本要求

(1)混凝土结构层宜采用结构找坡,坡度不应小于3%;当采用材料找坡时,宜采用质量轻、吸水率低和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坡度宜为2%。

(2)保温层上的找平层应在水泥初凝前压实抹平,并应留设分格缝,缝宽宜为5?20mm,纵横缝的间距不宜大于6m。水泥终凝前完成收水后应二次压光,并应及时取出分格条。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3)找平层设置的分格缝可兼作排汽道,排汽道的宽度宜为40mm,排汽道应纵横贯通,并应与大气连通的排汽孔相通,排汽孔可设在檐口下或纵横排汽道的交叉处;排汽道纵横间距宜为6m,屋面面积每36m2宜设置一个排汽孔,排汽孔应做防水处理;在保温层下也可铺设带支点的塑料板。

(4)涂膜防水层的胎体增强材料宜采用无纺布或化纤无纺布;胎体增强材料长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70mm;上下层胎体增强材料的长边搭接缝应错开,且不得小于幅宽的1/3;上下层胎体增强材料不得相互垂直铺设。

2.卷材防水屋面施工

卷材防水层应采用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1)铺贴方法。卷材防水屋面铺贴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屋面基层的结构类型、干湿程度等实际情况来确定。卷材防水层一般用满粘法、点粘法、条粘法和空铺法等来进行铺贴。当卷材防水层上有重物覆盖或基层变形较大时,应优先采用空铺法、点粘法、条粘法或机械固定法,但距屋面周边800mm内以及叠层铺贴的各层之间应满粘;当防水层采取满粘法施工时,找平层的分隔缝处宜空铺,空铺的宽度宜为100mm。立面或大坡面铺贴卷材时,应采用满粘法,并宜减少卷材短边搭接。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施工方法一般有热熔法、冷粘法和自粘法等。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施工方法一般有冷粘法、自粘法、焊接法和机械固定法。

(2)铺贴顺序与卷材接缝。卷材防水层施工时,应先进行细部构造处理,然后由屋面最低标高向上铺贴;檐沟、天沟卷材施工时,宜顺檐沟、天沟方向铺贴,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卷材宜平行屋脊铺贴,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铺贴卷材应采用搭接法卷材搭接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行屋脊的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搭接缝宽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的规定。

2)同一层相邻两幅卷材短边搭接缝错开不应小于500mm。

3)上下层卷材长边搭接缝应错开,且不应小于幅宽的1/3。

4)叠层铺贴的各层卷材,在天沟与屋面的交接处,应采用叉接法搭接,搭接缝应错开;搭接缝宜留在屋面与天沟侧面,不宜留在沟底。

(3)卷材防水层的施工环境温度。热熔法和焊接法不宜低于-10℃;冷粘法和热粘法不宜低于5℃;自粘法不宜低于10℃。

(4)卷材防水屋面施工的注意事项。为了保证防水层的施工质量,所选用的基层处理剂、接缝胶粘剂、密封材料等配套材料应与铺贴的卷材性能相容。铺贴卷材前,应根据屋面特征及面积大小,合理划分施工流水段并在屋面基层上放出每幅卷材的铺贴位置,弹上标记。卷材在铺贴前应保持干燥。通常采用浇油法或刷油法在干燥的基层上涂满沥青玛琦脂,应随浇(涂)随铺卷材。铺贴时,卷材要展平压实,使之与下层紧密黏结,卷材的接缝应用沥青玛谛脂赶平压实。对容易渗漏的薄弱部位(如檐沟、檐口、天沟、变形缝、水落口、泛水、管道根部、天窗根部、女儿墙根部、烟囱根部等屋面阴阳角转角部位)用附加卷材或防水材料、密封材料做附加增强处理,然后才能铺贴防水层,防水层施工至末尾还应做收头处理。

3.涂膜防水屋面施工

涂膜防水屋面是在屋面基层上涂刷防水涂料,经固化后形成一层有一定厚度和弹性的整体结膜,从而达到防水的目的。

(1)涂膜防水层施工工艺和方法。涂膜防水层施工的工艺流程为:清理、修理基层表面→喷涂基层处理剂(底涂料)→特殊部位附加增强处理→涂布防水涂料及铺贴胎体增强材料→清理与检查修整→保护层施工。

1)涂膜防水层施工的一般要求。

①涂膜防水层的施工应按“先高后低,先远后近的原则进行。遇高低跨屋面时,一般先涂高跨屋面,后涂低跨屋面;对相同高度犀面,要合理安排施工段,先涂布距离上料点远的部位,后涂布近处;对同一屋面上,先涂布排水较集中的水落口、天沟、檐沟、檐口等节点部位,在进行大面积涂布。

②涂膜应根据防水涂料的品种分层分遍涂布,待先涂的涂层干燥成膜后,方可涂后一遍涂料,且前后两遍涂料的涂布方向应相互垂直。涂膜施工应先做好细部处理,再进行大面积涂布;屋面转角及立面的涂膜应薄涂多遍,不得流淌和堆积。

③需铺设胎体增强材料时,屋面坡度小于15%时,可平行屋脊铺设,屋面坡度大于15%时应垂直于屋脊铺设。胎体长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70mm。采用二层胎体增强材料时,上下层不得相互垂直铺设,搭接缝应错开,其间距不应小于幅宽的1/3。涂膜间夹铺胎体增强材料时,宜边涂布边铺胎体;胎体应铺贴平整,应排除气泡,并应与涂料黏结牢固。在胎体上涂布涂料时,应使涂料浸透胎体,并应覆盖完全,不得有胎体外露现象。最上面的涂膜厚度不应小于1.0mm。

④涂膜防水层应沿找平层分隔缝增设带有胎体增强材料的空铺附加层,其空铺宽度宜为100mm。天沟、檐沟、檐口、泛水和立面涂膜防水层的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严。涂膜防水层上应设置保护层,以提高防水层的使用年限。

2)涂膜防水层施工方法。

①涂刷基层处理剂。基层处理剂有水乳型防水涂料、溶剂型防水涂料和高聚物改性沥青三种。水乳型防水涂料可用掺0.2%?0.5%乳化剂的水溶液或软化水将涂料稀释;溶剂型防水涂料,由于其渗透能力较强,可直接薄涂一层涂料作为基层处理,如涂料较稠,可用相应的溶剂稀释后使用;高聚物改性沥青或沥青基防水涂料也可用沥青溶液(即冷底子油)作为基层处理剂。

基层处理剂应配比准确,充分搅拌;涂刷时应用刷子用力涂薄,使其尽量刷入基层表面的毛孔中,并涂刷均匀,覆盖完全;基层处理剂干燥后方可进行涂抹施工。

②涂布防水涂料。涂布防水涂料时,厚质涂料宜采用铁抹子或胶皮板涂刮施工;薄质涂料可采用棕刷、长柄刷、圆滚刷等进行人工涂布,也可采用机械喷涂,用刷子涂刷一般采用蘸刷法,也可边倒涂料边用刷子刷勻。

涂料涂布时应先涂立面,后涂平面,涂立面最好采用蘸刷法。屋面转角及立面的涂膜应薄涂多遍,不得有流淌和堆积现象。平面涂布应分条或按顺序进行,分条进行时,每条宽度应与胎体增强材料宽度相一致。

涂膜层致密是保证防水的关键。涂布涂料时应按规定的涂层厚度(控制涂料的单方用量)分遍涂刷。每层涂刷的厚薄应均匀、不漏底、无气泡、表面平整,然后待其干燥。涂布后遍涂料前应检查前遍涂层是否有缺陷,如有缺陷应先进行修补。各道涂层之间的涂刷方向应相互垂直,以提高防水层的整体性和均匀性。涂层之间的接槎,在每遍涂刷时应退槎50?100mm,接槎时应超过50?100mm,避免在搭接处发生渗漏。

③铺设胎体增强材料。在第二遍涂料涂刷时或第三遍涂料涂刷前,即可加铺胎体增强材料。胎体增强材料可采用干铺法或湿铺法铺贴。湿铺法施工时,先在已干燥的涂层上,用刷子或刮板将涂料仔细涂布均匀,然后将成卷的胎体增强材料平放在屋面上,逐步推滚铺贴并用滚刷滚压一遍,使全部布眼浸满涂料,以保证上下两层涂料能良好结合。干铺法施工是在上道涂层干燥后,边干铺胎体增强材料,边在已展平的表面上用刮板均匀满刮一道涂料,应使涂料浸透胎体到已固化的涂膜上并覆盖完全,不得有胎体外露现象。

胎体増强材料铺设后,应严格检查其质量,胎体应铺贴平整,排除气泡,并与涂料粘贴牢固。最上面的涂层厚度:高聚物改性沥青涂料不应小于1.0mm,合成高分子涂料不应小于0. 5mm。

④收头处理。为了防止收头部位出现翘边现象,所有收头处应用密封材料压边,压边宽度不小于10mm。收头处的胎体增强材料应剪裁整齐,如有凹槽时应压入凹槽内,不得出现翘边、皱折、露白现象。

⑤涂抹保护层施工。涂膜防水层施工完毕经质量检查合格后,应进行保护层的施工。采用细砂、云母或蛭石等撒布材料做保护层时,应边涂布边撒布均匀,不得露底,然后进行辊压粘牢,待干燥后将多余的撒布材料清除。当采用浅色反射涂料做保护层时,应在涂膜固化后进行。当采用预置块体材料、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做保护层时,其施工方法与卷材防水层保护层相同。

(二)地下防水工程施工

地下工程防水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结构自防水。它是以地下结构本身的密实性(即防水混凝土)实现防水功能,使结构承重和防水合为一体。二是表面防水层防水,即在结构的外表面加设防水层,以达到防水的目的。常用的防水层有水泥砂浆防水层、卷材防水层、涂膜防水层等。三是防排结合,即采用防水加排水措施,排水方案可采用盲沟排水、渗排水、内排水等。地下工程防水等级分为4级,地下防水工程不得在雨天、雪天和五级风及其以上时施工。

1.防水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是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或掺外加剂的方法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抗渗性、抗蚀性,满足设计对地下工程的抗渗要求,达到防水的目的。防水混凝土结构具有取材容易、施工简便、工期短、造价低、耐久性好等优点,因此,在地下工程防水中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防水混凝土有普通防水混凝土、外加剂或掺和料防水混凝土和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

普通防水混凝土是通过控制材料选择、混凝土拌制、浇筑、振捣的施工质量,以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空隙和消除空隙间的连通,最后达到防水要求。外加剂防水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的有机或无机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结构组成,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从而达到防水目的。常用的外加剂防水混凝土有:三乙醇胺防水混凝土、加气剂防水混凝土、减水剂防水混凝土、氯化铁防水混凝土。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是利用膨胀水泥在水化硬化过程中形成大量体积增大的结晶,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1)防水混凝土在施工中应注意事项。

1)保持施工环境干燥,避免带水施工。

2)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20?140mm,坍落度每小时损失不应大于20mm,班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40mm。

3)防水混凝土浇筑时的自落高度不得大于1.5m;防水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并保证振捣密实。

4)防水混凝土应自然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5)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采取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当气温低于5℃时,不得喷水养护。

6)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防水构造处理。

1)施工缝处理。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当留设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拱(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300mm处。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②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③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后铺设净浆、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再铺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2)贯穿铁件处理。地下建筑施工中墙体模板的穿墙螺栓,穿过底板的基坑围护结构等,均是贯穿防水混凝土的铁件。由于材质差异,地下水分较易沿铁件与混凝土的界面向地下建筑内渗透。为保证地下建筑的防水要求,可在铁件上加焊一道或数道止水铁片,延长渗水路径、减小渗水压力,达到防水目的。埋设件端部或预留孔、槽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少于250mm;当混凝土厚度小于250mm时,应局部加厚或采取其他防水措施。

2.表面防水层防水

表面防水层防水有刚性、柔性两种。

(1)水泥砂浆防水层。水泥砂浆防水层是一种刚性防水层,它是依靠提高砂浆层的密实性来达到防水要求。这种防水层取材容易,施工方便,防水效果较,成本较低,适用于地下砖石结构的防水层或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加强层。但水泥砂浆防水层抵抗变形的能力较差,当结构产生不均勻下沉或受较强烈振动荷载时,易产生裂缝或剥落。对于受腐蚀、高温及反复冻融的砖砌体工程不宜采用。水泥砂浆防水层又可分为:

1)刚性多层法防水层。利用素灰(即较稠的纯水泥浆)和水泥砂浆分层交叉抹面而构成的防水层,具有较高的抗渗能力。

2)刚性外加剂法防水层。在普通水泥砂浆中掺入防水剂,使水泥砂浆内的毛细孔填充、胀实、堵塞,获得较高的密实度,提高抗渗能力。常用的外加剂有氯化铁防水剂、铝粉膨胀剂、减水剂等。

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水泥砂浆的配制、应按所掺材料的技术要求准确计量。

②分层铺抹或喷涂,铺抹时应压实、抹平,最后一层表面应提浆压光。

③防水层各层应紧密黏合,每层宜连续施工;必须留设施工缝时,应采用阶梯坡形槎,但与阴阳角的距离不得小于200mm。

④水泥砂浆终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温度不宜低于5℃,并应保持砂浆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⑤聚合物水泥砂浆防水层厚度单层施工宜为6?8mm,双层施工宜为10?12mm,掺外加剂、掺和料等的水泥砂浆防水层厚度宜为18?20mm。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未达到硬化状态时,不得浇水养护或直接受雨水冲刷,硬化后应采用干湿交替的养护方法。潮湿环境中,可在自然条件下养护。

(2)涂膜防水施工。涂膜防水层施工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无论是形状复杂的基面,还是面积狭小的节点,凡是能涂刷到的部位,均可做涂抹防水层,因此在地下工程中广泛应用。地下工程涂膜防水层的设置有内防水、外防水和内外结合防水。

1)涂膜防水层施工工艺和方法。

地下工程涂膜防水层施工的一般程序为清理、修理基层→涂刷基层处理剂→节点部位附加增强处理→涂布防水涂料及铺贴胎体增强材料→清理及检查修理→平面部位铺贴油毡保护隔离层→平面部位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立面部位粘贴聚乙烯泡沫塑料保护层→基坑回填。

2)涂料防水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多组分涂料应按配合比准确计量,搅拌均匀,并应根据有效时间确定每次配制的用量。

②涂料应分层涂刷或喷涂,涂层应均匀,涂刷应待前遍涂层干燥成膜后进行;每遍涂刷时应交替改变涂层的涂刷方向,同层涂膜的先后搭接宽度宜为30?50mm。

③涂料防水层的甩槎处接缝宽度不应小于100mm,接涂前应将其甩槎表面处理干净。

④采用有机防水涂料时,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应增加胎体增强材料和增涂防水涂料,宽度不应小于50mm。

⑤胎体增强材料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胎体的接缝应错开1/3幅宽,且上下两层胎体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⑥涂料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低于设计厚度的90%。

3)涂料防水层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做保护层。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顶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防水层之间宜设置隔离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机械回填时不宜小于70mm,人工回填时不宜小于50mm。

②底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③侧墙宜采用软质保护材料或铺抹20mm厚1:2.5水泥砂浆。

(3)卷材防水层。卷材防水层是用沥青胶结材料粘贴油毡而成的一种防水层,属于柔性防水层。这种防水层具有良好的軔性和延伸性,可以适应一定的结构振动和微小变形,防水效果较好,目前仍作为地下工程的一种防水方案而被较广泛采用。其缺点是:枥青油毡吸水率大,耐久性差,机械强度低,直接影响防水层质量,而且材料成本高,施工工序多,操作条件差,工期较长,发生渗漏后修补困难。

卷材防水层施工的铺贴方法,按其与地下防水结构施工的先后顺序分为外贴法和内贴法两种。

1)外贴法。外贴法是指在地下建筑墙体做好后,直接将卷材防水层铺贴墙上,然后砌筑保护墙(图4.1.39)。外贴法的优点是构筑物与保护墙有不均匀沉降时,对防水层影响较小;防水层做好后即可进行漏水试验,修补方便。缺点是工期较长,占地面积较大;底板与墙身接头处卷材易受损。

2)内贴法。内贴法施工是指在地下建筑墙体施工前,先砌筑保护墙,然后将卷材防水层铺贴在保护墙上,最后进行地下建筑墙体浇筑(图4.1.40)。内贴法的优点是防水层的施工比较便,不必留接头;施工占地面积小。缺点是构筑物与保护墙有不均匀沉降时,对防水层影响较大;保护墙稳定性差;竣工后如发现漏水较难修补。

卷材防水层可为一层或二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厚度不应小于3mm,单层使用时,厚度不应小于4mm,双层使用时,总厚度不应小于6mm;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单层使用时,厚度不应小于1.5mm,双层使用时,总厚度不应小于2.4mm。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或45°(135°)折角,其尺寸视卷材品质确定。在转角处、阴阳角等特殊部位,应增贴1?2层相同的卷材,宽度不宜小于500mm。卷材防水层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做保护层。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顶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防水层之间宜设置隔离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机械回填时不宜小于70mm,人工回填时不宜小于50mm;②底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③侧墙宜采用软质保护材料或铺抹20mm厚1:2.5水泥砂浆。

3.止水带防水

为适应建筑结构沉降、温度伸缩等因素产生的变形,在地下建筑的变形缝(沉降缝或伸缩缝)、地下通道的连接口等处,两侧的基础结构之间留有20?30mm的空隙,两侧的基础是分别浇筑的,这是防水结构的薄弱环节,如果这些部位产生渗漏时,抗渗堵漏较难实施。为防止变形缝处的渗漏水现象,除在构造设计中考虑防水的能力外,通常还采用止水带防水。

目前,常见的止水带材料有橡胶止水带、塑料止水带、氯丁橡胶板止水带和金属止水带等。其中,橡胶及塑料止水带均为柔性材料,抗渗、适应变形能力强,是常用的止水带材料;氯丁橡胶止水板是一种新的止水材料,具有施工简便、防水效果好、造价低且易修补的特点;金属止水带一般仅用于高温环境条件下,而无法采用橡胶止水带或塑料止水带时。

止水带构造形式有:粘贴式、可卸式和埋人式等。目前较多采用的是埋人式。根据防水设计的要求,有时在同一变形缝处,可采用数层、数种止水带的构造形式。

(三)楼层、厕浴间、厨房间防水

住宅和公共建筑中穿过楼地面或墙体的上下水管道,供热、燃气管道一般都集中明敷在厕浴间和厨房间,其防水方法应用柔性涂膜防水层和刚性防水砂浆防水层,或两者复合的防水层防水。防水涂料涂布于复杂的细部构造部位,能形成没有接缝的、完整的涂膜防水层。由于防水涂膜的延伸性较好,基本能适应基层变形的需要。防水砂浆则以补偿收缩水泥砂浆较为理想,其微膨胀的特性,能防止或减少砂浆收缩开裂,使砂浆致密化,提高其抗裂性和抗渗性。

1.涂膜防水

涂膜防水的材料,可以用合成的高分子防水涂料和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该防水层必须在管道安装完毕,管孔四周堵填密实后,做地面工程之前,做一道柔性防水层。防水层必须翻至墙面并做到离地面150mm处,施工中应按规定要求操作,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楼层间防渗漏作用。

2.刚性防水

其理想材料是具有微胀性能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和补偿收缩水泥砂浆。厕浴间、厨房间中的穿楼板管道、地漏口、蹲便器下水管等节点是重点防水部位。

(四)保温工程

1.外墙外保温工程

外墙外保温工程是将外墙外保温系统通过组合、组装、施工或安装,固定在外墙外表面上所形成的建筑物实体。施工的基本要求如下:

(1)基层应坚实、平整。保温层施工前,应进行基层处理。除EPS板现浇混凝土外保温系统和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保温系统外,外保温工程的施工应在基层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

(2)除EPS板现浇混凝土外保温系统和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保温系统外,外保温工程施工前,外门窗洞口应通过验收,洞口尺寸、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要求,门窗框或辅框应安装完毕。伸出墙面的消防梯、水落管、各种进户管线和空调器等的预埋件、联结件应安装完毕,并按外保温系统厚度留出间隙。

(3)外保温工程施工期间以及完工后24h内,基层及环境空气温度应不低于5℃。夏季应避免阳光曝晒。在5级以上大风天气和雨天不得施工。

(4)外保温工程应做好系统在檐口、勒脚处的包边处理。装饰缝、门窗四角和阴阳角等处应做好局部加强网施工。基层墙体变形缝处应做好防水和保温构造处理。

(5)泡沫塑料保温板表面不得长期裸露,安装上墙后应及时做抹面层。

(6)现场取样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干密度不应大于250kg/m3,并且不应小于180kg/m3。现场检验保温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负偏差。

(7)粘贴饰面砖工程应进行专项设计,编制施工方案,当外保温系统的饰面层采用粘贴饰面砖做法时,系统供应商应提供包括饰面砖拉伸黏结强度内容的耐候性检验报告,对于粘贴饰面砖的建筑物高度,严寒、寒冷地区不宜超过20m,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不宜超过40m。

(8)外保温工程完工后应做好成品保护。

2.屋面保温工程

屋面保温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如下:

(1)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表观备度或干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板状材料保温层采用干铺法施工时,保温材料应紧靠在基层表面上,应铺平垫稳;分层铺设的板块上下层接缝应相互错开,板间缝隙应采用同类材料的碎屑嵌填密实。

(3)纤维材料保温层的纤维材料填充后,不得上人踩踏。装配式骨架纤维保温材料施工时,先在基层上铺设保温龙骨或金属龙骨,龙骨间填充纤维保温材料,再在龙骨上铺钉水泥纤维板。金属龙骨和固定件应经防锈处理,金属龙骨与基层间采取隔热断桥措施。

(4)喷涂硬泡聚氨酯保温层施工,喷涂时喷嘴与施工基面的间距应由试验确定。一个作业面应分遍喷涂完成,每遍厚度不宜大于15mm;当日的作业面应当日连续喷涂施工完毕。硬泡聚氨酯喷涂后20min内严禁上人,喷涂完成后,应及时做保护层。

(5)在浇筑泡沫混凝土前,应将基层上的杂物和油污清理干净。基层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在浇筑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泡沫混凝土的湿密度。

(6)种植隔热层与防水层之间宜设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种植隔热层的屋面坡度大于20%时,其排水层、种植土层应采取防滑措施。排水层应与排水系统连通,挡墙或挡板泄水孔的留设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得堵塞。

编辑推荐:

造价工程师考试免费提醒平台

2019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准考证打印信息汇总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