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历类 >> 中考 >> 模拟试题 >> 正文

2018年天津中考历史模拟题6

发表时间:2017/11/7 17:29:50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能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主要起源地之一的最有力证据是

A.北京人遗址厚达六米的灰烬 B.河姆渡、半坡遗址的考古发现

C.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传说 D.春秋时期铁器、牛耕出现

2.有学者认为商鞅鼓励百姓通过开荒、购买、继承等渠道获得房屋和耕地,秦国因此迅速富强。该学者认为秦国迅速富强的原因是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重视商业发展 D.承认土地私有

3.有学者说“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恒河、两河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

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这里的“它”是指

A.丝绸之路 B.玄奘西行 C.郑和下西洋 D.张骞通西域

4.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正确评价是

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B.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创造了条件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D.政权分立,形成了分裂割据局面

5.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历史价值在于

A.画幅长达五米,人物众多

B.反映了元代大都城市生活的繁荣景象

C.生动再现了宋代的都市生活

D.是研究明代海外贸易的重要资料

6.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外在表现。图①到图③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①(汉)坐而论道 ②(宋)站议时政 ③(清)跪受笔录

题6图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7.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介绍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时特别强调是从中医学宝库中获得灵感

的。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的医学著作是

A.《资治通鉴》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8.历史学家茅海建在评价鸦片战争后的社会状况时说:“从短期上讲,负面作用大于正面效应,

而从长期来看,负面作用在不断退隐,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据材料“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

主要是指

A.社会性质的改变 B.近代史的开端

C.学习西方近代文明 D.民族危机不断加重

9.下表内容集中体现出

1862年 翻译机构京师同文馆建立

1879年 天津和大沽之间铺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

1884年 初步建立起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

A.新式教育开始出现 B.形成齐全的工业体系

C.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D.收回了国家领海主权

10.“1903—1908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约44家。1912—1921年注册的

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1914年有169家,1915

年增至206家。”该材料说明辛亥革命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结束了封建帝制

C.带来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1.“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语称赞

的是

A.公车上书 B.百日维新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2.1936年12月13日宋美龄在写给蒋介石的信说:“昨日闻□□之变,焦急万分,窃思吾兄生平

以身许国,大公无私,凡所作为,无丝毫为自己个人权利着想。抗日亦是吾兄平日主张,故年

来竭力整顿军备,团结国力,以求贯彻抗日主张。此公忠为国之心,必为全国人民所谅解。”

材料中所缺两字“□□”应为

A.西安 B.上海 C.南京 D.北平

13.小张同学在学习历史时搜集到以下图片,它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题13图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4.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接受侵台日军投降,并举行光复仪式。此举

①标志着中国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②结束了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

③体现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成果

④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②③④

15.毛泽东诗词记载了中国的革命历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描述的军事行动发生在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6.分析以下表格,佛山市2000年后粮食总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佛山市粮食产量统计表(题16表)

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

总产量(万吨)38.5937.8122.7214.119.75

――据佛山市统计局《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A.“大跃进”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B.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责任编辑:gx)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