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9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考点整理

发表时间:2018/12/13 9:58:52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2019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考点整理

一、社会发展政策

(一)医疗卫生

国家介入医疗卫生领域有三个方面的必要性:

一是保证公共卫生服务的供应。

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物品,有助于增进社会成员的福祉。然而,单纯靠市场机制很难使这种公共物品的供应达到最优水平。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人口流动急剧增加,导致各种传染病大面积传播的可能性增大,因此需要由政府来建立有效的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体系。

二是保证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防止国民因病致贫。

商业化的医疗服务会推动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但同时也会导致医疗价格的上升。在缺乏公共资金投入的情况下,高昂的医疗费用会降低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尤其是导致低收入阶层难以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从而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三是纠正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市场失灵。

在公共卫生领域,预防性卫生事业要求所有社会成员都参加,并常常是一种集体行动,因而难以以一种商业化的方式进行。在医疗服务领域,医疗服务的供方和病患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在一种“纯市场”的条件下,病人的权利往往难以得到保障。通过政府干预可以规制这些市场的运作,有效降低医疗服务价格,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从而提高民众的福利水平。

医疗卫生政策有三大目标:

第一,通过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提高国民的健康状况;

第二,保护国民免于因健康问题带来的经济风险;

第三,满足公民的健康需要。

(二)教育政策

各国政府教育政策都面临着一些基本的问题:

接受教育在多大程度上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政府和社会应该如何保障公民的这种基本权利,

国家、社会与家庭在教育活动中各自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教育服务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是一种公共产品,

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中市场机制与福利机制应该有什么样的关系等。

而这些问题的背后则是教育公平、教育活动的效率以及教育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标等基本的价值选择。

教育政策作为一项社会政策,其实质是要通过政府的公共行动维护教育公平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以满足人们受教育的需要,尤其是中下层家庭受教育的需要,并以此提高全社会的人力资本,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

教育政策的内容包括:

国家在教育事业上的公共投入、

建立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促进和规范各类教育机构的发展,

通过各种制度保障人们的受教育权利,

维护合理的教育结构,

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水平。

教育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和完善人。

当代社会中,教育政策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从横向看,教育政策由教育目标、教育对象和教育手段等要素构成。

从纵向看,教育政策包括:

一是某一单项教育政策,如我国的高校扩招政策、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政策、中小学“减负”政策等;

二是某一教育领域政策的集合,如高等教育政策、职业教育政策;

三是一个国家总体的教育政策的总和,它是有关教育发展总的原则性政策,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总要求,规定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与原则;

四是关于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论。

(三)就业政策

各国政府普遍重视劳动就业问题,通过实施就业政策推动就业岗位的增加,合理分配就业岗位,并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就业权利。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也逐步培育起来。然而,在这种转型时期,

我国劳动就业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新增劳动力就业难问题、

传统产业职工下岗和失业问题、

城市农民工问题等。

就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其基本目标是满足劳动者就业的需要,维护与就业有关的各种合法权益,并关系到社会经济活动的稳定有效运行。

一般来说,就业社会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促进就业机会增多的社会政策

许多国家都通过增加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创造就业机会而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

促进就业机会增长的方式有很多,包括:

通过经济政策可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政府通过兴建公共工程而增加就业岗位、

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积极创业、

政府提供就业培训和就业中介服务促进劳动力供求双方的配对等。

(2)合理分配就业机会的政策

政府通过适当的公共行动为比较弱势的个体和群体提供更多的帮助,以优先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例如政府通过公共工程、小额贷款项目以及扶贫开发项目来带动失业者和低收入者就业机会的增多。

(3)增强劳动者利用就业机会能力的政策

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很多劳动者虽有劳动能力,但他们却不能够利用就业机会获得工作岗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缺乏利用就业机会的能力。原因:

一是缺乏求职技巧;

二是劳动能力低下。

针对这种情况各国普遍重视职业培训,并且制定了许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指导职业培训。

(4)对劳动者的就业保护政策

就业活动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而且是他们的一项基本权利。要维持劳动关系,保证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就必须对劳动者的权益进行保护。各国政府往往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劳动权利更具神圣性、权威性,从而更好地保证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就业保护方面的政策包括:

就业权利的保护

劳动获得基本工资和基本福利的权利

在劳动场所基本的安全和健康等方面的保护。

就业保护政策的措施有:

签订劳动合同,为雇员缴纳社会保险金,同时提高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

(四)住房政策

仅靠市场机制难以完全解决城市住房问题。为此,各国普遍采用政府干预的方式来弥补市场机制在满足住房需要方面的不足。住房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而制定的政策。

从广义上看,政府的住房政策涉及与住房有关的所有行动,包括:

调节住房供给与住房价格、

公共住房的建设与分配

与住房有关的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等。

从狭义上看,住房政策重点是政府为解决贫困者和中低收人家庭住房困难,保障他们基本的住房需要而制定的各种政策。

住房政策在满足人们的住房需要、维持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在所有的人类需要中,住房是最基本的需要之一。

第二,虽然市场在住房分配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住房依然属于公共服务,因为如果没有政府的社会政策介入,就难以满足中低收人家庭的住房需要。

政府实施一定的住房政策除了满足人们的住房需要以外,还可以缓解各种社会矛盾,防止形成“贫民窟”,并为增进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

住房政策在内容上一是表现为住房财政政策,二是表现为住房金融政策。

住房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对建房、购房或租房给予财政补贴。

住房财政政策有两种形式:

第一,政府直接介入住房供给并相应投入财政补贴。

首先,政府自己直接建造大量低租公房供住房困难户、低收入户居住;

其次,政府向房地产企业提供财政补贴,同时对建成住房的出租做出限制,获得公共资金补贴而建造的住房必须以“成本租金”出租给低收人家庭。

第二,政府向住房需要者提供财政补贴。

一是用来补贴购买自住住房者的免税减税,

二是用来补贴租房者的现金补贴。

住房金融政策的不同模式:

第一,在国家有效控制之下的私营机构为主体的综合型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

私营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互助储蓄银行、储蓄贷款协会、保险公司等。美国联邦政府的住房金融管理机构对住房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

第二,公私机构互为补充的混合型模式。该模式以日本为代表。

二战后,日本政府设立了住房金融公库、住房金融公司等专门的住房金融机构,与兼营住房金融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混合型模式。

第三,政府全面直接控制的基金型模式。该模式以新加坡最为典型。

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推行中央公积金制度。购房的款项,包括首期付款和从银行得到的贷款,都可以用公积金储蓄偿还。

第四,民间专营机构控制的互助型模式。该模式以英国最为典型。

建房社团是英国住房金融业务的主要经办者,受政府特别保护。作为专营住房金融业务的民间互助机构,英国建房社团所办理的住房金融业务占全国的80%以上。

(五)福利政策

社会福利主要指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具有特殊需求的个人、家庭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既有针对普通居民的服务,也有针对各类群体的专门化服务。

从服务方式上看:既有在社区中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包括对某些特殊困难者的集中服务。

社会福利的第一个特征是其福利性:

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向社会成员提供的服务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福利性的服务,

从服务提供方的目标上看,其提供社会服务是为了实现某种社会性的目标,

从其运行方式上看,它们一般都有一定的公共资金或优惠政策的支持,因此可以免除或降低向服务对象的收费。

社会福利的第二个特征是指针对个人的社会服务,其目标是直接满足个人或家庭对各种服务的需求,如为普通居民提供的便民服务以及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特殊儿童服务等。另外,在基层社区和企事业组织内部有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如各种便民利民的服务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等,直接为了满足个人和家庭的需要,因此一般也将它们包括在福利性服务的领域。

社会福利的第三个特征在于它与社会救助是既相关又不同的服务

从实践模式上看,社会福利服务与社会救助项目有一定的交叉,一些社会福利服务项目包含有社会救济的因素。

例如,我国城市中对社会孤老、孤儿等特殊对象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以及农村“五保户”制度等都既属于社会福利服务,又具有社会救助的特点。

当代各国的福利政策首先主要是基于商业化服务的不足而设立的。商业化服务建立在使用者付费的基础上,它一般只对付费者提供服务,而那些无法付费的低收入人群难以获得基本服务。因此,

仅有商业化服务是不够的,原因:

首先,要保障社会成员获得基本服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公平。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们共同需要的服务项目也不宜通过使用者个人付费的商业化方式来提供,例如绿化、环境、治安等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活动。这些服务往往需要集中的投资,而且常常不宜按照人们每次的使用量来收费,因此也不太适合于采用商业化服务方式。

再次,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服务活动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例如,心理辅导与行为矫治、调节家庭与邻里关系等方面的服务,这些服务也不宜采用商业化的方式。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为了维持社会生活的有序和稳定、保障所有社会成员满足最基本的服务需求,需要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为社会成员提供福利性服务。

社会福利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体系

在当代,各国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都在不同程度地为居民或员工提供一些日常生活方面的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2)满足社会共同生活需要的服务体系

公共产品很难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最优配置,因而应该通过公共行动的方式来提供。政府通过在市政建设、公共交通、治安、环境等方面的公共行动提供这一类服务。

(3)针对特殊困难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贫困者、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以及其他一些在生活中具有特殊困难和特殊需要的个人和家庭。需要政府或其他组织以福利性服务的方式给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以解决他们的困难。

二、社会保障政策

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对没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机会的成员提供物质或服务,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社会保障的特点如下:

①社会保障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同时也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②社会保障需要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施,是现代国家中的重要制度;

③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④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施,目标是化解社会风险,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发展。

(一)社会保障的功能

社会保障作为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在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

(1)保障基本需求的功能。

养老保险的出现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工伤和失业保险为市场经济中的广大劳动者解除了后顾之忧,社会救助保障了弱势群体和劣势群体的基本生存权利,在慈幼安老、助残帮困等方面提供各种社会服务,提高了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

(2)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效地消除或缓解了现代社会中的各种风险,使大多数人能够安居乐业,少数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也能得到保障,从而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被称为社会的稳定器或减震器。

(3)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是通过解除劳动者对未来风险的后顾之忧而调动广大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可能通过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直接促进资本市场的繁荣,推动金融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制度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发挥着社会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作用,为社会成员的安全和福利提供制度支持,从而实现社会生活的良性循环,为其他社会子系统的健康运转和协调发展也提供了保证。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促使遭受不幸事件的社会成员重新认识发展变化中的社会环境,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4)调节利益关系的功能。

社会保障能够有效地调节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社会保障历来被认为是实施社会公平的有效制度,社会保障的水平越高、规模越大,表明国家在维护公平方面的作用越大。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保障的水平越高越好,社会保障水平应维持在一个适当的限度。

社会保障还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主要表现在不同保障对象之间的横向调节,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代际调节高收入和低收入阶层之间的纵向调节。

社会保障还调节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社会保障基金的征集、运营和分配直接调节着国民的储蓄和投资,社会保障支出的多少也调节着国民的有效需求和购买力。

(二)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1.老年社会保障

老年人经济保障的主体是养老保险。表现为职工或雇员的退休制度。

养老保险有三个层次,即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2.失业社会保障

不同的失业保障模式:

一是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

二是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

三是失业救助制度,即政府对低于一定收入标准的失业人员提供补助;

四是双重失业保障制度,即既有强制性的失业保险制度,又有由政府提供资金的失业救助制度。

3.疾病和职业伤残社会保障

疾病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遭遇疾或伤残而需要诊治时,由国家和社会依法向其提供医疗服务和物质帮助的保障制度。

疾病社会保障通常有三种模式:

一是国民健康服务。

由政府出资,并惠及所有国民,目前英国及北欧福利国家实行这种模式。

二是医疗社会保险模式。

费用由雇员、雇主和政府三方负担。目前多数国家采取这种模式。

三是医疗救助,

由政府出资,为某些特殊困难者提供基本医疗费用。如美国为65岁以上老人和贫困线以下的群体办理医疗社会保险。

职业伤残社会保障,又称工伤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事故或职业病伤害的劳动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和经补偿的保障制度。

目前,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职业康复是工伤保险中的三个重要环节。

4.反贫困社会保障

广义上看,所有的社会保障政策都具有反贫困的意义。但其中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政策主要是起预防贫困的作用。

而狭义的反贫困社会保障主要是指直接向贫困者提供物质、服务和帮助。其中包括直接的现金救助和为贫者提供的医疗、教育和住房等方面的特殊补贴。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政府为缓解贫困而实施的各项社会政策还包括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贫困者的就业方面的社会政策行动。

5.针对特殊群体的专门社会保障

当代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除了向一般社会成员和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外,还针对各类群体的特殊需要提供一些专门的社会保障。其中包括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对儿童的社会保障、对女性的社会保障以及优抚安置保障等。

(三)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手段,要求劳动者和雇主共同投保,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在劳动者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等特殊事件而失去生活来源时,由国家和社会对其本人或家属给予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的项目主要有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2.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向弱势群体无偿提供救济的一种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一般包括基本生活救助、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方面。在当代社会中,尽管许多国家社会保险都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社会救助仍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现代社会救助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向公民提供的社会救助是一种职责,公民在需要时接受国家的救助是应当拥有的基本权利。

第二,社会救助不以受益者的贡献为前提,而是以实际需要为基础。公民生活陷入困境时,国家和社会有责任向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第三,社会救助的目标是缓解贫困,目的是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因此社会救助的对象是有选择的,只有那些收入或财产低于法定标准的人才能得到国家和社会相应的救助。

第四,社会救助不是临时性的救急之举,而是经常性、制度化的措施,目的不单纯是维护社会的稳定,更重要的是保障基本民生,缓解贫困,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特别推荐:

2018年注册咨询工程师真题及答案(全)

2019咨询工程师考试早报名早学习早通过


(责任编辑:gx)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咨询工程师

        [智学班]

        6大模块 准题库高端资料 校方服务

        1280起

        了解课程

        3986人正在学习

      • 咨询工程师

        [轻学班]

        3大模块 准题库高端资料 校方服务

        780起

        了解课程

        6105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