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4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总结:病因

发表时间:2014/8/19 17:17:44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病因

1.病因分类的发展

(1)《内经》首次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

(2)《金匮要略》指出疾病发生有三个途径;

(3)陈无择提出了“三因学说”。分出了外所因、 内所因、不内外因

(4)巢元方首次提出具有传染性的乖戾之说。

2.中医病因学说的特点:辩证求因

3.六淫治病的特点:

(1)多于季节气候、居处环境有关。

(2)可单独致病,也可相兼致病。

(3)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4)受邪途径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

4.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2)风性善行而数变。

(3)风为百病之长。

5.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

(3)寒性收引。

6.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3)暑多挟实。

(4)易扰心神。

7.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湿性重浊。

(2)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3)湿性粘滞。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8.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2)燥易伤肺。

9.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易耗气伤津。

(3)火易生风动血。

(4)火易致肿疡。

(5)火易扰动心神。

10.疠气:“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11.七情内伤

(1)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2)七情致病的特点:

一是直接伤及内脏;二是影响脏腑气机;三是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

怒则气上:“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

喜则气缓:“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

悲则气消:“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恐则气下:临床见二便失禁。

惊则气乱: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

思则气结:“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12.饮食

(1)饥饱失常:“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高粱之变,足生大丁。”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素问·生气通天论》:“味过于酸……”

《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咸……”

13.劳逸损伤

(1)过劳: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

“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过逸:“久卧伤气”

14.外伤

15.痰饮

(1)基本概念: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无形之痰”

(2)形成:与肺脾肾三脏及三焦关系密切。

(3)病证特点:痰随气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至筋骨皮肉,故有“百病皆有痰作祟”。

饮有“痰饮、眩饮、溢饮、支饮”

16.瘀血

(1)基本概念: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

(2)形成:一是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致血行不畅;二是内外伤、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致血离经脉。

(3)病证特点:疼痛、肿块、出血。

编辑推荐:

2014年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时间

2014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网络课程招生

2014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模拟试题汇总

(责任编辑:lsr)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