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3年中级出版资格理论与实务讲义第五章2

发表时间:2013/8/9 16:25:23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2013年出版资格考试将于10月13日举行,为帮助考生有效复习出版资格理论与实务考试 ,中大出版资格考试网整理了理论与实务相关辅导资料,希望对您通过考试有所帮助!

 第一节 校对工作的规范和程序

一、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掌握)

(一)责任校对制度:

按《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规定:

1.责任校对须由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2.责校应参与本稿件校对工作,重点是承担稿件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

3.责校承担各校次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并负责付印样的通读工作。

可实行责任校对与集体校对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做法:由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不同专长的校对人员分别进行不同校次的校对,由责校承担文字技术整理、监督检查各校次质量和通读检查等工作;

(二)三校一读制度:

初校、二校、三校和一次通读检查后,书刊才能付印;重点书刊、工具书等,应增加校次;终校必须由出版社具有中级以上具有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二、校对工作的操作工序

(一)基本操作工序(掌握):

包括初校、二校、三校、通读、誊样、核红、文字技术整理、对片八个工序。

1.誊样:又称"过红"、"过录"、"誊录"、"并样",是在结束某次校样的校对之前,将几份校样上确认需作的改动誊抄至一份校样上。

一般由责编负责,但责校必须复核检查,有些出版社由责校誊样;

2.核红:又称"核对"、"对红"、"复红",指检查核对前次校样上色笔批改处在后次校样上是否已经改正,并校正其未改或错改处。分:校次间核红和付印清样核红两种:

1)校次间核红:将排版单位改样后打出新校样与退交改样的前校样进行核对;一般由三校核。

2)付印清样核红:将排版单位根据付印样改样后打出的新校样与付印样进行核对。

一般由专人先核对一次,再由责校复核一次,最后交责编、复审者和终审人员审查认定,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除核对前次校样上修改之处在新校样上是否一一改正之外,还应注意新校样每个页面四周、各行起止文字是否与前次校样一致,如有变化,需找出原因,改正可能的差错;

第二,若付印样存在捅行、捅版情况,对付印清样不能仅仅核对改动之处,还要对牵连到的相关字、行、面作全面核对;

第三,若发现应改未改或不应改而改的地方,必须在上下各三行中检查一遍,以免改错地方;

第四,若页码或版面有变动,应检查目录、书眉、索引中是否已做相应改动;

第五,有时付印样无错,但由于计算机运行中发生错误而出现差错,发现一处应作全面检查。

(二)一般操作模式(了解)

1.基本模式

基本流程为:

初校-改版-核红+二校+誊样-改版-核红+三校+文字技术整理-改版-核红+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版-付印清样核红-付印。

流程环节最多,改版次数多,质量效果好,但周期长、成本高。

2.分校模式:

初校+二校+誊样+文字技术整理-改版-核红+三校+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版-付印清样核红-付印。

流程环节少,周期短。

3.连校模式:

初校+二校+三校+誊样+文字技术整理-改版-核红+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版-付印清样核红-付印。

环节少,周期少,但不利于保证质量。

4.人机结合校对模式:是计算机运用于出版业后所形成的模式。原稿载体不同,具体流程也有所不同,故而一般可再分为纸质原稿方式和电子原稿方式两种。不仅可加快校对速度,还可保证质量。(详见本章第五节)

编辑推荐:

2013年中级出版资格理论与实务讲义第五章

2013年中级出版资格理论与实务讲义汇总

2013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专业实务考点归纳汇总

2013年出版基础知识备考资料汇总

更多关注成绩查询  2013年出版资格考试时间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出版资格

        [VIP通关班-协议退费]

        7大课程模块 2大研发资料 准题库高端服务

        3980起

        初级 中级

        345人正在学习

      • 出版资格

        [VIP通关班-畅学]

        6大课程模块 2大研发资料 准题库高端服务

        3980

        初级 中级

        545人正在学习

      • 出版资格

        [零基础通关班]

        3大课程模块 准题库高端资料 校方服务

        1680

        初级 中级

        465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