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五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范围

发表时间:2010/2/27 10:46:07 来源:本站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1、审计总体目标的演变:

详细审计阶段总体目标:查错防弊;

资产负债表阶段的总体审计目标:审查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余额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判断其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审计的功能从防护性发展到公证性;

会计报表阶段审计总体目标是判断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及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本国的会计准则,并在出具审计报告的同时,提出管理意见。在此阶段增加了“管理审计”的内容。

2、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总体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表示意见。将审计总体目标规定为对会计报表表示意见,是因为注册会计师的主要业务是会计报表审计,发表审计意见的对象是会计报表。

合法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报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

公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

一贯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

3、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发现会计报表中全部错误、舞弊和违法行为,但应以合理确信能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舞弊以及对会计报表有直接影响的重大违法行为。“合理确信”意味着注册会计师不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不存在任何问题的保证人。

认定: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所做的断言或声明。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有以下五类:

1.存在或发生。是指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损益表所列的各项收入和费用在会计期间是否确实发生。该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是否虚计。“存在与发生”主要与会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2.完整性。是指在会计报表中应该列示的所有交易和项目是否都列入了。该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当局是否将报表应当包括的项目遗漏或省略。“完整性”主要与会计报表组成要素的低估有关。

3.权利与义务。是指在某一特定日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公司的权利,各项负债是否确属公司的义务。注意“权利与义务”只与资产负债表有关,而“存在与发生”和“完整性”既与资产负债表有关又与损益表有关。[Page]

4.估价与分摊。是指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要素是否按适当金额列入会计报表中。适当性取决于金额的确定是否遵守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和是否存在数学或文书处理方面的错误。该认定包括三方面内容:总值估价;净值估价;计算精确性;

5.表达与披露。是指会计报表上的特定组成要素是否被适当地加以分类、说明和披露。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它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项目审计均必须达到的目标,项目审计目标则是按每个项目分别确定的目标。在审计实务中,一般审计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合理性。它是指注册会计师须先根据他所掌握的有关被审计单位的全部信息,评价某账户余额的合理性。总体合理性测试的目的,在于帮助注册会计师评价账户余额中是否有重要错报。

2.真实性。即不夸张。由“存在与发生”的认定推论得出。

3.完整性。即不遗漏。由“完整性”的认定推论得出。

4.所有权。即所列金额确为被审计单位所拥有。由“权力和义务”的认定推论得出。

5.估价。所列金额均经正确估价和计量。由“估价或分摊”的认定推论得出。

6.截止,即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已记入恰当的期间。截止测试的目标是确定交易是否记入恰当的期间;由“估价或分摊”认定推论得出。

7.机械准确性。该目标所关心的是有关账表资料、数字、计算、加总及勾稽关系的正确性;由“估价或分摊”认定推论得出。

8.披露。恰当地反映了账户余额和相应的披露要求。由“表达与披露”的认定推论得出。

9.分类,即所列金额分类恰当,其目标在于确定每个项目和每个账户记录是否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示。由“表达与披露”的认定推论得出。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目标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基本因素:

1.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

2.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性质;[Page]

3.被审计单位所属行业的特殊会计实务。

审计过程一般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即计划阶段、实施审计阶段和审计完成阶段。

一、审计计划阶段

审计计划阶段的中心工作包括:

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2、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3、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4、确定重要性;

5、分析审计风险;

6、编制审计计划。

二、实施审计阶段

实施审计阶段,是根据计划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藉以形成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的中间过程。它是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其主要工作包括:

1、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遵守情况进行符合性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修订审计计划;

2、对会计报表项目的数据进行实质性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Page]

三、审计完成阶段

审计完成阶段是实质性的项目审计工作的结束,其中心工作包括:

1、整理、评价执行审计业务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

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3、审计期后事项;

4、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

5、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

6、提出管理建议书。

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

(1)明确审计业务的性质和范围;

(2)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3)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胜任能力;评价的内容包括:执行审计的能力、评价独立性和评价保持应有谨慎的能力。

(4)商定审计收费;

(5)明确审计单位应协助的工作。

审计范围: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是审计的大致范围,对与会计报表审计而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确定基础性会计记录和其他会计资料中所包含的信息是否可靠,是否能够成为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

(2)确定有关信息资料是否在会计报表中得到恰当的反映;

(3)考虑以下影响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的因素:绝对肯定的审计意见是难以形成的;当发现错误和舞弊的迹象,并可能回因此而导致反映严重失实时,注册会计师必须扩大审计程序,如果审计范围受到局部重要的限制,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被限制审计的范围对会计报表整体反映的影响程度,出具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范围时应当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1.审计类型。不同的审计类型决定了不同的审计范围。

2.审计项目。不同的审计项目也决定了不同的审计范围。

3.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中各控制环节的健全与有效影响审计范围的大小。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