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最后冲刺辅导

发表时间:2013/11/17 0:00:00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最后冲刺辅导
 本文导航
  • 第1页:时间状语的引导问题
  • 第2页:"因此"题目的逻辑
  • 第3页:端点类题目运算
  • 第4页:解题技巧词语辨析

  为全面备考公务员考试,像“近年来”这样的时间状语所引导的背景铺垫背景铺垫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随着......的变化/的提高/下降/紧缺/发展/日益突出等

  ②在这 ...... 的背景/趋势/形势/情况下......

  时间状语引导的有:

  ①近年来、改革开放以来、目前、日前、当下、当前.....

  ②在这样的背景/趋势/形势/情况下......

  针对这样的背景陈述,我们一般是略看或者是不看,因为它是不重要的。但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背景陈述不是重点,一般都是背景铺垫时间状语所引导的一般出现在首句。如果不是出现在首句,那结论又是如何呢?那我们一起看下这道题目看看是选哪个。

  在任何一个历史时代和艺术潮流中,丧失民族特性的艺术家和作品都会成为外来艺术的附庸和追随者。这不但使民族文化处于被改造的弱势地位,还会让艺术家丧失民族自信心,这样的创作无疑也是缺乏活力的。近些年,当代绘画的活跃和繁荣,不仅仅得益于艺术家日益扩大的视野和活跃的创作思想,更得益于中国艺术家对于本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挖掘。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艺术创作离不开民族特性

  B. 艺术家应该保持民族自信心

  C. 绘画的繁荣得益于本土文化元素的挖掘

  D. 民族文化对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解析:我们之前说了我们在做片段阅读的首要重点就是找中心思想,也就是找重点句吧。我们找重点句的方法一般是通过第一:微观关联词进行寻找。第二:宏观的行文脉络对吧。

  那么我们先看这道题的主题句是哪一句。这篇文段就一共三句话,主题句应该是最后一句。所以只有C项是对文段主题句,重点句的同意替换和精简压缩。

  再者我们在说下这题的行文脉络,是什么结构?应该是分总结构的。我们说过在行文脉络中重要的是总说部分,总说强调的重点是①观点②对策③解决问题文段的前两句话只是在平铺直叙阐述陈述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性。尾句出现了绘画的活跃和繁荣,不仅仅......更....引导的递进复句强调的是怎样才能使得绘画出现活跃繁荣。也就是解决问题是重点对吧。

  最后,我们再说下。很多同学会认为近年来引导的是一个例子。那么究竟例子是怎么用的呢?所举的例子往往要和观点说同一个问题。那我们看下下面这道题。

  细小的火山灰中含有二氧化硅,这种化合物的熔点是1100摄氏度,而目前大部分飞机的涡轮发动机工作温度为1400摄氏度,一旦火山灰被吸入引擎内部,二氧化硅熔化后就会吸附在涡轮叶片和涡轮导向叶片上,导致灾难性后果。1982年,两架飞机曾经从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加隆贡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中穿过,两架飞机的8个引擎全部停转,在从11000米高空滑翔至4000米高度后才重新启动,得以紧急迫降.。

  大家都做过这道题吧。这道题是分总结构的对吧。但是大家注意到没,这道题首句提出观点火山灰对飞机的影响对吧。那么尾句所引导的是个例子加以证明也都是在说火山灰和飞机的问题对吧。所以,如果说我们上道题的近年来所引导的是例子那么就要和文段所论述的观点要一致的对吧?

  所以做个总结,第一文段是分总结构,尾句是重点句是主题句。第二:断定为例子的句子是要和文段所论述的观点保持一致性。下次同学们看到近年来所引导的句子就要认真分析文段内容看看是否是重点句还是只是一个例子。

 本文导航
  • 第1页:时间状语的引导问题
  • 第2页:"因此"题目的逻辑
  • 第3页:端点类题目运算
  • 第4页:解题技巧词语辨析
  主旨概括题有一种关联词是因果关联词,关于因果关系,有那么一点复杂,说结论之后是重点,但是常常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发现其实有些题目讲的是原因和结论都是重点,这个时候有些学员就会感到比较复杂了。

  因为他们在做题的时候会想到因果关系,结论是重点,原因不是重点,这个规律被掌握了之后,他们便会用错误的逻辑下面两道题来质疑规律:

  【例1】纵观各国货币发展历史,货币国际化虽然给所在国带来一定风险,但却远远低于带来的好处。从老百姓的角度看,本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高,就意味着在出国旅游、消费、留学的过程中可以较为便利地用本币进行支付,不必经过繁琐的汇兑程序;从政府的角度看,国际货币发行国可以通过发行本国货币为国际赤字融资,相当于对别的国家征收了“铸币税”,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都“争先恐后”地走向国际化。

  这段文字意在:

  A.揭示促使货币国际化的原因

  B.说明实现货币国际化的结果

  C.提醒货币国际化潜藏的危险

  D.剖析货币国际化的实现途径

  【例2】随着“谁主张,谁举证”这一司法原则的强化,能否搜集到有力的证据,成为民事诉讼胜败的关键。目前,虽然人们的调查取证意识增强了,但搜集、保存和运用证据的能力还较弱,许多当事人往往只好委托律师或其他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因此民事类调查取证的需求越来越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民事诉讼中调查取证的主要途径

  B. 当事人取证意识与取证能力之间的差距

  C. 民事诉讼调查取证需求增大的原因

  D. 搜集证据成为诉讼胜败关键的法律依据

  比如第一题,学员会拿着“结论更重要”这条规律用来质疑此题,可能会有学员上来问:不是结论是重点吗,为什么要选择A项呢?A项不是货币国际化的原因吗?因果关系结论是重点啊。

  在第二题当中,学员也会认为不应该选择C选项作为正确答案,理由同上。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不能急于将“结论重要”这一基本的言语逻辑否定,反而应该厘清思路,帮助学员进行思考,消除疑惑。

  首先,我们在帮助学员理解“因果关系”内在逻辑时会选用例子:因为xxxx,所以xxxx,根据语言内在逻辑得出结论后是重点,而这一步,指的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因为这一规律衍生出来的技巧——做题时可以只看结论,忽略原因,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条思路并非针对题目内容,而是技巧层面的内容,不能将找主旨句的技巧与文段内容混为一谈。

  二来,回头看“因此”一词本身含有指代部分,“此”表示对前文内容的指代,我们在运用技巧时找到主旨句之后,由于“因此”中含有指代,再对选项进行比对时会发现,“……的原因”便是与“因此”中“此”这一指代关系最好的对应和还原。

 本文导航
  • 第1页:时间状语的引导问题
  • 第2页:"因此"题目的逻辑
  • 第3页:端点类题目运算
  • 第4页:解题技巧词语辨析
  端点类问题是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以及各地方考试中经常会涉及到的一个知识点,这类问题在考试中最多的题型为植树问题,题目形式变化比较固定,只要掌握好这类题目的公式,再了解这类题目的解法,那毫无难度可言。 现在给广大考生总结此类问题解题的技巧以及容易弄混淆的地方。

  首先让我们了解端点类问题的公式,如下:

  2014国家<a公务员考试行测最后冲刺辅导 src="//img.wangxiao.cn/files/RemoteFiles/20140127/440688001.gif">

  端点类问题在公务员考试中又不同的具体的形势,但是我们一定要了解不同问题的具体问法,还原到具体的模型,再套用公式便可迎刃而解。

  【例1】两棵柳树相隔165米,中间原本没有任何树,现在这两棵树中间等距种植32棵桃树,第1棵桃树到第20棵桃树问的距离是( )。

  A. 90 B. 95 C. 100 D. 前面答案都不对

  【答案】B

  【解析】165米中间种植32棵桃树,根据公式可知任意两棵桃树的间距为165÷(32+1)=5米,所以第1棵到第20棵桃树的距离为5×19=95米,答案选择B。

  【例2】—人上楼,边走边数台阶。从一楼走到四楼,共走了54级台阶。如果每层楼之间的台阶数相同,他一直要走到八楼,问他从一楼到八楼一共要走多少级台阶?( )

  A.126 B.120 C.114 D.108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植树类问题的变形。需要注意的是从一楼到四楼实际上走的是三个楼层,每个楼层有台阶数54÷3=18个,那么从一楼到八楼的台阶数就是:18×7=126个。

  【例3】在一条公路的两边植树,每隔3米种一棵树,从公路的东头种到西头还剩5棵树苗,如果改为每隔2.5米种一棵,还缺树苗115棵,则这条公路长多少米?( )

  A.700 B.800 C.900 D.600

  【答案】C

  2014国家<a公务员考试行测最后冲刺辅导 src="//img.wangxiao.cn/files/RemoteFiles/20140127/440688002.gif">

  【例4】一个四边形广场,它的四边长分别是60米、72米、84米和96米,现在要在四边上植树,四角需种树,而且每两棵树的间隔相等,那么至少要种多少棵树?

  A. 22 B. 25 C. 26 D. 30

  【答案】C

  【解析】此题的关键点是“四角需种树”,欲使四个角都要种树,即是要求出60、72、84和96的最大公约数,为12,然后就是环形植树问题了,套用上面的第四种情况,所求棵数为:(60+72+84+96)/12=26。

  【例5】为了把2008年北京奥运办成绿色奥运,全国各地都在加强环保,植树造林。某单位计划在通往两个比赛场馆的两条路的(不相交)两旁栽上树,现运回一批树苗,已知一条路的长度是另一条路长度的两倍还多6000米,若每隔4米栽一棵,则少2754棵;若每隔5米栽一棵,则多396棵,则共有树苗( )。

  A.8500棵 B.12500棵 C.12596棵 D.13000棵

  【答案】D

  【解析】设两条路共长x米,共有树苗y棵,则x÷4+4=y+2754,x÷5+4=y-396,解出y=13000(棵)。

  【易错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题目要求是在两条路上植树,每条路有两个边,故总棵数=段数+4。

  【例6】一根长200米的绳子对折三次后从中间剪断,最后绳子的段数是( )

  A.8 B.9 C.11 D.16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剪绳问题。所有的剪绳子的问题,都要回归到端点类问题的模型,要求绳子有多少段,只要求出这样剪过以后,会出现多少个点,“段数”=“点数”-1。对折N次,剪了M刀,会出现2N×M个点,再加上原来的2个端点,一共会出现2N×M+2个端点数,因此段数为2N×M+1. 因此最后的答案为23×1+1=9个端点。

  通过以上例题可以看出,端点类问题解题过程中,只要大家弄清楚题目考察的类型,是封闭型还是非封闭型,是两端点还是单端点,结合简单的示意图,按照相应的公式就可以很快速地选择出正确答案。希望广大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做完题目也要多多总结方法技巧,这样在考试的过程中,才能应对自如。

 本文导航
  • 第1页:时间状语的引导问题
  • 第2页:"因此"题目的逻辑
  • 第3页:端点类题目运算
  • 第4页:解题技巧词语辨析

  在处理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型过程中,大家仿佛形成了一种共识:言语考试耗时长,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而且题目还常常让人一筹莫展,实难应付;读题耗时稍少的逻辑填空,更让人不知所从,因为这类题目往往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积累,方能准确作答。说逻辑填空需要大量成语的累积以及语感的沉淀,这一点并不为过。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没有良好的语感或是深厚的语言功底我们就对它无可奈何呢?其实未必,下面笔者将就逻辑填空这一模块中的语境分析给大家提出一些非常实用的解题技巧:

  (一)感情色彩

  【例1】“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 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作家、学者、翻译家常常如是说,语气中带着七分________三分________。然而,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如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呢?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豪 遗憾 B.无奈 悲伤

  C.感伤 埋怨 D.骄傲 惭愧

  首先根据“七分”和“三分”我们可以判断,第一空与第二空所填词语应该是相反相对的关系,故排除BC选项;而根据“如果没有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如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呢?”可以判断出作者是想让中国的诗歌走出国门的,因此应该是一种遗憾的心理,所以答案为A。

  【例2】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_______,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按部就班 B. 墨守成规

  C. 人云亦云 D. 步人后尘

  通过阅读文段可以看出,虽然不能确定作者对于“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的学生持积极的态度,但是至少可以排除绝非不支持的消极态度,因此直接排除BCD选项,因为这三个选项都带有明显的消极感情色彩,故取A项的中性含义。

  (二)提示信息

  【例3】相对中原地区,黄河上游人们的生活与风俗我并不熟悉,无法一下子______到心灵层面的东西。但我还是带着______去拍摄,去体验普通人的生活在令人敬畏的大自然和________的历史面前是什么情形。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感受 疑问 悠久 B.碰触 好奇 变迁

  C.深入 憧憬 沉寂 D.捕捉 敬意 沧桑

  观察文段,文段中的第一空前有“一下子”这样的一个修饰语,因此可以确定此空所填词语应该是一个瞬间动词,所以排除AC选项,又根据后面的“敬畏的大自然”可知答案应该为D选项。

  【例4】信用卡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花钱方式。当我们用现金买东西时,购买行为就涉及到实际的损失——我们的钱包变空了。然而,信用卡却把交易行为______化了,这样我们实际上就不容易感觉到花钱的消极面了。脑成像实验表明,刷卡真的会降低脑岛的活动水平,而脑岛是与消极情绪有关的脑区。信用卡的实质就是______我们,让我们感觉不到付账的痛苦。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合理 麻痹 B.抽象 麻醉

  C.简单 迷惑 D.概念 蒙蔽

  此题的切入点在第二空,文段结尾出现“让我们感觉不到付账的痛苦”。那究竟如何才能感觉不到痛苦呢?很显然答案应该是麻醉,D选项。

  【例5】如果我们继续让市场决定命运,让政府在稀缺石油和食品上互相_______,资源将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瓶颈,但如果世界各国在研究、开发以及传播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上进行________,快速的经济增长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争夺 支持 B. 制约 分工

  C. 竞争 合作 D. 抵制 改革

  本题的切入点在于对文段关联词语的把握。观察文段,“但”表示转折,可知前后两空之间的关系应该为相反相对的关系,观察选项,只有C选项符合要求。

  【例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智慧、品德等,都是由后天学习、积累而来的。他专门写了《劝学》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性,肯定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倡导______、日积月累、不断求知的学习精神。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孜孜不倦 B.坚忍不拔

  C.按部就班 D.一丝不苟

  本题的切入点在于对文段中出现的标点符号进行准确的把握。文段结尾的“、”表示并列,可知所填词语应该与“日积月累”“不断求知”相并列,都表示积累并且修饰的是学习精神,因此答案只能为A。

  以上就是我们根据逻辑填空中的词义辨析这一角度所总结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为广大考生的备考助一臂之力!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