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07北京社招公务员考试专项突破:政治常识

发表时间:2014/1/27 9:08:27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2007北京社招公务员考试专项突破:政治常识
  政治常识在近年北京社招的考试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它作为考核考生政治素养的核心内容在考试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政治常识主要来源于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及当前多个领域内的政策、热点等内容。具体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我国的各项制度、政策、以及最新时事等。这几个部分的内容广大考生在大学阶段已有学习,但行职测验在这方面的考查要求与大学阶段的考试侧重点有所不同,大学阶段的测试属于基本理论、观点、概念方面记忆性的考查;而行职则属运用这些概念、观点等分析实际问题的运用性的测试。

  考生朋友们要想在这部分拿到理想的分数,就不能单纯地依赖考前的死记硬背,突击复习,而要在平时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多多关注、积累这方面的内容,并且要善于思考各种社会问题。

  下面我们就一些考生应知应会的要点作一个简要论述,以期能帮助考生朋友们明确复习重点。

  一、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的客观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的客观性为前提,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人们可以并且能够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去探索、认识并掌握客观规律。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5.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性。

  6.运动和发展: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7.规律: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8.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其不同的特点。对事物的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10.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内因和外因同时起作用的观点。

  11.量变和质变

  量变、质变的关系,先有量变,当量变达到一定阶段,突破了一定的限线就会发生质变。

  12.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的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3.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14.透过现象看本质

  认识的根本认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世界背景: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国内背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

  动发展;物质基础或阶级基础: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思想理论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开始萌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走向成熟(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3.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其形成和发展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6.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党的一切组织和一切工作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根本路线。

  7.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8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是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9.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毛泽东思想:第一次飞跃;

  邓小平理论:第二此飞跃;毛泽东思想来源于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来源于马列主义,孕育于毛泽东思想中;三者具有继承.发展的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三者共有的精髓,三者之间有真实的关系.

  10.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思想基础;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给予帮助。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无产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三、邓小平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质决定的。“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2.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循序渐进的根本保证和动力。中国共产党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保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之一,也是邓小平理论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是中国深刻而广泛的革命性变革,其实质和目的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发挥出来,而不是否定或取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5.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既有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面,又有不适应的一面。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基本矛盾。过去形成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或者带有旧社会的某些痕迹,或者脱离实际,单一僵化。前者如终身制、家长制,后者如过高过纯的生产关系及权力过于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等等,已经严重地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束缚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调整和完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方面,解决基本矛盾,使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在要求,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

  6.改革的目标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它包括建立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建立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宏观经济调控,健全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内容。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包括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等主要内容。同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7.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形式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同时正确对待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从本国实际出发,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和成功经验,为我所用,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业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方式。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不仅限于经济领域的开放,还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党派团体等领域的全方位开放。

  8.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9、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是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保证,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动力,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行改革开放,是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和条件;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政治保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严密的整体,相互贯通,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途径。

  10.“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

  “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这一构想和国策包含的基本内容是: 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国家主权;两制并存:祖国统一后,大陆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港、澳、台地区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并存,和平共处,共同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努力。高度自治:祖国统一后,依法在港、澳、台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和平统一:用和平方式解决祖国统一的有关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1.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全国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

  以上仅是考生应掌握的最基础的政治常识,但还远远不够,还应时刻关注国内外的较大的政治事件,热点时事以及最新政府工作报告等,业余时常阅读《参政消息》《半月谈》,观看新闻联播等等,都会对考生有非常大的帮助。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