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 >> 公选 >> 辅导资料 >> 正文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优秀议论文勤俭是金

发表时间:2010/2/27 10:46:07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有位搞书画的朋友针对我的名字,巧送一条隶书字幅:沉默是金。这显然是对我的勉励。在特定情况下,沉默是一种修养,一种素质,一种持重,这已无可非议。面对字幅上的四个字,我一遍遍地思索。我还打算在客厅里再挂上这样一条字幅:勤俭是金。

总体上说,"勤俭是金"似乎比"沉默是金"应用更广泛,后者似乎是仅仅就人的本身而言,而前者涉及的范围当指全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我们已走进了一个喧嚣的时代,虽然人生有时需要沉默,但我们的时代似乎并不欢迎沉默。同时,当社会经济在一片喧嚣声中高速发展的时候,"勤俭"一词也容易悄悄被世人遗忘。恰恰相反的是,而社会经济愈发展,勤俭的社会功能便愈来愈大。

我在学生时代曾接触过这样一副对联,至今熟记于心,对联内容是:"重庆有官皆污吏,延安无土不黄金。"很明显,这副对联是对国耻家仇偕忘于脑后的国民党官员们的鞭挞,是对解放区挺身拯救祖国于危难的抗日军民的讴歌。从古至今,清廉者莫不为人敬重,腐败者莫不为人切齿。值得注意的是,清廉与勤俭血缘关系最近,勤可养德,俭可养廉,此为古训。

勤俭是个合成词,是勤劳节俭的合称。也就是说,这个词包括勤劳与节俭两重含义。列宁说过:世界上一切坏事都是从不劳动开始。董必武有诗云:"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两句话应当成为治身、治政、治国者刻骨铭心的警世录。

勤俭范例,古今有之。北宋有个政治家叫寇准,曾两度拜相。相传寇准年轻时轻财贱物,挥霍无度。其妾知书名理,对于他的不良行为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有歌女登门卖唱,寇准不加思索地叫家人赐其红绫一束。其妾借此事劝诫丈夫,当即作诗一首:"一曲新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岂知织女临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诗从织绫女的辛苦,说明一切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其良苦用心深深打动了丈夫,寇准每读此诗必沉呤良久。后来他立志自律,处处以勤俭自勉。一首诗竟改变了寇准的一生,并使他成为封建社会出类拔萃的好官。倘在今天,寇准若看到某歌星走红,一夜间凭几曲歌捞钱百万,一定会被吓得目瞪口呆,或撼首感叹:后生可畏!

你如果走进旧中国的乡村,就会发现,即使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家,也会在过年时买张红纸,请乡里屈指可数的识字人写一副春联贴于门上,不少人家写的是:"勤俭持家远,忠厚处事长。"这副对联已经被时间压缩成了真理。

勤俭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而且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最令人痛心疾首的是,这个传家宝已被今天的腐败分子们践踏得面目全非了。历史证明:能丢掉传家宝的人必是败家子。按理说,败家子是不能持家的,败家子与腐败分子仅仅是文字上的区别。不论何地何部门,倘若大都由败家子持"家",那必将是国人的大不幸,也是时代的大不幸。

40年代初,华侨领袖陈嘉庚到延安,当他看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袖人物身着补丁衣时,当他看到陕北抗日军民那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时,他当即断言:共产党必定胜利!贤者的目光就是与众不同。后来,历史果然把陈嘉庚的话克隆成了真实。食小米饭穿补丁衣的共产党军队,居然打败了强大于己数倍的吃喝玩乐衣冠楚楚的国民党军队,这是历史创下的一大奇迹!这奇迹既属偶然性,又属必然性。革命战争艰苦卓绝,正是那艰苦卓绝的创业生活,冶炼出了成千上万钢铸铁打的英雄与胸怀天下的人才,冶炼出无往不胜的军队与无坚不摧的意志。当国民党处于腐败高峰期时,内中一些开明人士就如此直言:打败国民党的不仅是共产党,而且是国民党自己。
不知勤俭的官决不是好官,不知勤俭的民决不是好民。

据说,前不久中央一位领导人在某市吃饭时主动将掉在桌子上的菜肴又夹进口中吃掉。这个细节使所有目击者动容,为所有耳闻者称道。奇怪的是,这种情况如出现在一个普通工作人员身上就大不一样了,一是他不可能会将掉在桌子上的菜挟起来再吃,二是即使他这样做了,给人们留下的不是动容与称道,而是鄙视和非议,有些人还会背后诋诂他:小气。人的观念改变了,这是时代的必然;而真理的轨迹改变了,那便成了社会的悲剧。

江苏省宿迁市委宣传部编了一本"三个专题"小册子,其中记录了几个数据:"美国现在每年申请发明专利20多万件,日本40多万件,我国只有1.3万件。"看了这几项数据对比,心头隐隐作痛,直想哭,哭什么?我也一时说不清楚。我总是问为什么。泱泱大国12亿之众,干什么吃的呀?于是,我想到了贪官污吏公子哥们聚饮的餐厅,听到了舞台上红歌星们潇洒的歌唱,看到了实验实里科学家们默默的耕耘……

奢侈是腐败的罪魁,勤俭乃腐败的克星。祖国向何处去?祖国该引导人们向何处去?回首历史:一个个王朝大都被政治腐败所埋葬,一个个人生在追求享乐的迷海中沉溺。今天,是国人的意志被安乐绣蚀?还是纸醉金迷的"公仆们"被自己的"政绩"所陶醉?只可惜,这世界上还有许多人生活在迷梦中。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