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第三章节知识点5

发表时间:2016/6/20 12:02:28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生态现状调查

生态调查至少要进行两个阶段: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前要进行初次调查与 现场踏勘;环境影响评价中要进行详细勘测和调查。

1.生态现状调查要求

生态现状调查是生态现状评价、影响预测的基础和依据,调查的内容和指标应 能反映评价工作范围内的生态背景特征和现存的主要生态问题。在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包括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或其他特别保护要求对象时,应做

专题调查。

生态现状调查应在收集资料基础上开展现场工作,生态现状调查的范围应不小 于评价工作的范围。

一级评价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数 据,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等调查资料;

二级评价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或实测一定数量 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方予以验证;

三级评价可充分借鉴已有资料进行说明。

生态现状调查常用方法包括,资料收集、现场勘查、专家和公众咨询、生态监测、遥感调查、海洋生态调查和水库渔业资源调查等,具体可参见《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HJ 19-2011)附录A;图件收集和编制要求可见《环境影 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HJ 19—2011)附录B。

2. 调查内容

(1) 生态背景调查。

根据生态影响的空间和时间尺度特点,调查影响区域内涉及的生态系统类型、 结构、功能和过程,以及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重点调查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建群种和特有种,天然的重要经济物种等。如涉及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和地 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等;如涉及 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逐个说明其类型、等级、分布、保护对象、功能区划、保护要求等。

(2) 主要生态问题调查。

调查影响区域内己经存在的制约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如水土流 失、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自然灾害、生物入侵和污染危害等,指出其类型、成因、空间分布、发生特点等。

3. 调查方法

(1) 资料收集法。即收集现有的能反映生态现状或生态背景的资料,从表现形 式上分为文字资料和图形资料,从时间上可分为历史资料和现状资料,从收集行业类别上可分为农、林、牧、渔和环境保护部门,从资料性质上可分为环境影响报告 书、有关污染源调查、生态保护规划、规定、生态功能区划、生态敏感目标的基本 情况以及其他生态调查材料等。使用资料收集法时,应保证资料的现时性,引用资 料必须建立在现场校验的基础上。

(2) 现场勘查法。现场勘查应遵循整体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考虑主导 生态因子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的同时,突出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段的调查,并通过对影响区域的实际踏勘,核实收集资料的准确性,以获取实际资料和数据。

(3) 专家和公众咨询法。专家和公众咨询法是对现场勘查的有益补充。通过咨询有关专家,收集评价工作范围内的公众、社会团体和相关管理部门对项目影响的 意见,发现现场踏勘中遗漏的生态问题。专家和公众咨询应与资料收集和现场勘查 同步开展。

(4) 生态监测法。当资料收集、现场勘查、专家和公众咨询提供的数据无法满足评价的定量需要,或项目可能产生潜在的或长期累积效应时,可考虑选用生态监测法。生态监测应根据监测因子的生态学特点和干扰活动的特点确定监测位置和频 次,有代表性地布点。生态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生态监测规 范和监测标准分析方法;对于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调查,必要时需现场釆样、实验室 测定。

(5) 遥感调查法。当涉及区域范围较大或主导生态因子的空间等级尺度较大,通过人力踏勘较为困难或难以完成评价时,可采用遥感调查法。遥感调查过程中必须辅助必要的现场勘查工作。

4. 植物的样方调查和物种重要值

自然植被经常需进行现场的样方调查,样方调查中首先须确定样地大小,一般 草本的样地在lm2以上,灌木林样地在1.0 m2以上,乔木林样地在100 m2以上,样 地大小依据植株大小和密度确定。其次须确定样地数目,样地的面积须包括群落的大部分物种,一般可用物种与面积和关系曲线确定样地数目。样地的排列有系统排 列和随机排列两种方式。样方调查中“压线”植物的计量须合理。

在样方调查(主要是进行物种调查、覆盖度调查)的基础上,可依下列方法计 算植被中物种的重要值:

(1) 密度=个体数目/样地面积。

相对密度二 雾德x 100%

所有种的密度

(2) 优势度=底面积(或覆盖面积总值)/样地面积。

相对优势度=z1!!§52xiqo%

所有种优势度

(3) 频度=包含该种样地数/样地总数。

一个种的频度inno/

相对频度=亡广士仏从虹-也X100%

所有种的频度

(4) 重要值二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

2. 水生生态调查

水生生态系统有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两大类别。淡水生态系统又有河 流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之别。

建设项目的水生生态调查,一般应包括水质、水温、水文和水生生物群落的调 查,并且应包括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重要水生生物及渔业资源等特别问题的调查。水生生态调查一般按规范的方法进行,如海洋水质和底泥监 测须按《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3—1998和GB 17378.4—1998)执行,海洋生物调查按《海洋调查规范》(GB 12763—91)执行,该规范对样品釆集、保存和分 析方法等都进行了规定。

水生生态调查一般包括初级生产力、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和鱼类资 源等,有时还有水生植物调查等。

(1)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①氧气测定法,即黑白瓶法。用三个玻璃瓶,一个用黑胶布包上,再包以铅 箔。从待测的水体深度取水,保留一瓶(初始瓶IB)以测定水中原来溶氧量。将另一对黑白瓶沉入取水样深度,经过24 h或其他适宜时间,取出进行溶氧测定。 根据初始瓶(IB)、黑瓶(DB)、白瓶(LB)溶氧量,即可求得:

LB — IB 二净初级生产量 IB—DB =呼吸量 LB — DB =总初级生产量

昼夜氧曲线法是黑白瓶方法的变型。每隔2?3 h测定一次水体的溶氧量和水 温,做成昼夜氧曲线。白天由于水中自养生物的光合作用,溶氧量逐渐上升;夜间 由于全部好氧生物的呼吸,溶氧量逐渐减少。这样,就能根据溶氧的昼夜变化,来分析水体群落的代谢情况。因为水中溶氧量还随温度而改变,因此必须对实际观察 的昼夜氧曲线进行校正。

②002测定法。用塑料帐将群落的一部分罩住,测定进入和抽出的空气中C02 含量。如黑白瓶方法比较水中溶氧量那样,本方法也要用暗罩和透明罩,也可用夜间无光条件下的032增加量来估计呼吸量。测定空气中C02含量的仪器是红外气 体分析仪,或用古老的KOH吸收法。

③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将放射性14C,以碳酸盐(I4C03_)的形式,放入含有自然水体浮游植物的样瓶中,沉入水中经过短时间培养,滤出浮游植物,干燥后 在计数器中测定放射活性,然后通过计算,确定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量。因为浮游植 物在暗中也能吸收14C,因此还要用“暗呼吸”作校正。

④叶绿素测定法。通过薄膜将自然水进行过滤,然后用丙酮提取,将丙酮提 出物在分光光度计中测量光吸收,再通过计算,化为每平方米含叶绿素多少克。叶绿素测定法最初应用于海洋和其他水体,较用14C和氧测定方法简便,花费时间也 较少。

有很多新技术正在发展,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海岸区彩色扫描仪、先进的分辨率 很高的辐射计、美国专题制图仪或欧洲斯波特卫星(SPOT)等遥感器。

(2) 浮游生物调查。

140 —_影响苎价技查方法 一

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也包括鱼卵和仔鱼。许多水生生物在幼虫期,都是以浮游状态存在,营浮游生活。浮游生物调查指标包括:

种类组成及分布。包括种及其类属和门类,不同水域的种类数(种/网)。

细胞总量。平均总量(个/m3)及其区域分布、季节分析;

生物量。单位体积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总重量(mg/m3);

主要类群。按各种类的浮游生物的生态属性和区域分布特点进行划分。

主要优势种及分布。细胞密度(个/m3)最大的种类及其分布;

鱼卵和仔鱼的数量(粒/网或尾/网)及种类、分布。

(3) 底栖生物调查。

底栖生物活动范围小,常可作为水环境状态的指示性生物;底栖生物也是很多鱼类的饵料生物,它的丰富与否与水生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密切相关。在水生生态 调查与评价中,底栖生物的调查与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底栖生物的调查指标包括:

?总生物量(g/m2)和密度(个/m3);

?种类及其生物量、密度:各种类的底栖生物及其相应的生物量、密度;

?种类一组成一分布;

?群落与优势种:群落组成、分布及其优势种;

?底质:类型。

(4) 潮间带生物调查。

海洋生态中,潮间带是一个特殊生境,也因而养育了特殊的潮间带生物。很多 海岸建设工程会强烈地影响到潮间带生态,因而潮间带生物调查是很重要的。潮间 带生物调查的采样和标本处理按《海洋调查规范》进行,一般按不同的潮区进行调查,其主要调查指标是:

?种类组成与分布:鉴定潮间带生物种和类属;

?生物量(g/m2)和密度(个/m2)及其分布:包括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 ?群落:群落类型和结构,按潮区分别调查;

?底质:相应群落的底质类型(砂、岩、泥)。

(5) 鱼类。

鱼类是水生生态调查的重点,一般调查方法为网捕,也附加市场调查法等。鱼 类调查既包括鱼类种群的生态学调查,也包括鱼类作为资源的调查。一般调查指标有:

?种类组成与分布:区分目、科、属、种,相应的分布位置;

?渔获密度、组成与分布:渔获密度(尾/网),相应的种类、地点;

?渔获生物量、组成与分布:渔获生物量(g/网)及相应的种类、地点;

?鱼类区系特征:不同温度区及其适宜鱼类种类,不同水层(上、中、底层)

中分布,不同水域(静水、流水、急流)鱼类分布;

?经济鱼类和常见鱼类:种类、生产力;

?特有鱼类:地方特有鱼类种类、生活史(食性、繁殖与产卵、洄游等)、特 殊生境要求与利用,种群动态;

?保护鱼类:列入国家和省级一、二类保护名录中的鱼类、分布、生活史、种群动态及生境条件。


扫描环评师二维码,微信搜索"中大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关注微信账号获取更多环评师考试信息!

2016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成绩查询时间

环境影响评价师手机版可访问>>

最新版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用书>>

环境影响评价师通关取证方案

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章节知识点汇总

(责任编辑:lqh)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环评工程师

        [智学班]

        7大模块 准题库高端资料 校方服务

        1080起

        了解课程

        286人正在学习

      • 环评工程师

        [轻学班]

        3大模块 准题库高端资料 校方服务

        780起

        了解课程

        105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