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垄断企业降薪的动力何在

发表时间:2010/2/27 10:46:07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近来关于央企国企勤俭节约的报道日渐增多。事实证明,垄断企业财之大气之粗的确非民营企业所能比,他们手指缝里漏出来的往往都是一个个天文数字。 
来自国资委的消息表明,今年以来,面对企业经营中的各种情况,央企的降本增效工作力度日益加大。据报道,今年中石油集团将有效压减招待费、差旅费和办公费等费用10%以上,不准新购、租赁或变相购买豪华小汽车,不准新建楼堂馆所。国家电网上半年材料、修理、管理费用同比降低14.5%,节约42.5亿元。针对经营亏损的现状,国电集团领导带头降薪30%.
这份央企节约的成绩单固然非常可观,却并不可喜。人家固然是在勒紧裤腰带,但是,这都不过是一种姿态,是以暂时的利益牺牲来换取长久的暴利合法性。当然,这更不会伤及其本,须知到现在,公众连人家的腰围究竟是多少都还没有摸清。所以说,如果垄断企业的成本不能公开,则节约也没有多大意义。
虽然这段时间以来,舆论对垄断行业高薪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炮轰,但是,这次垄断企业的降薪则并非舆论的胜利。从根本上来说,这与成都拍卖豪华新行政办公中心一样,皆是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厉行节俭动员的结果。这次从中央、国家机关开始的节俭动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相当强的约束力。于是,这股力量从国资委传递到了各个央企。节俭降薪也就成为了相当普遍的“企业”行为。如果单纯地从企业盈亏的视角来理解这一现象,未免不得要领。毕竟有些垄断企业并非今日才亏损,那么为什么现在才会降薪?笔者从来不相信市场规律和民间舆论会对垄断企业具有如此强大的杀伤力,毕竟节俭、降薪无异于割肉。如果不是来自上层的强大压力,那些官员岂会舍得新筑的豪华“鸟巢”,这些央企恐怕也不会有向自己动刀子的决心。
所以,中国垄断企业的盈亏以及薪酬的涨跌,皆不宜以单纯的市场规律来考量。中国的垄断不是来自市场的竞争,而是来自政府的授权,因此,行政权力才能产生对垄断企业最有效的制约。垄断企业节俭、降薪的动力乃是直接来自行政命令。这也就决定了当前这场垄断企业的节约,从根本上仍然是一场政绩秀,并非为了公众利益或承担社会责任。尽管现在有关这方面的报道连篇累牍,却也无助于改善垄断企业的公众形象。
至于说,希望借此而建立垄断企业薪酬升降的制度,则未免过于单纯和乐观了。垄断集团的利益关系之错综复杂如若写将出来,作长篇评书是一点问题没有。节俭、降薪只是在当前中国最困难的一年中,作为特例而出现。垄断企业如果不能“挥刀自宫”,指望他们养成自我割肉的好习惯,只能说明我们具有异想天开的心理偏好。当然,如果大家非要解决这类问题,那么找伙计还不如直接找东家。路径虽然曲折一点,却很有效。就现在而言,大家也只能这么将就着吧。中大网校收集整理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