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7护士资格辅导教材第五章第6节病毒性肝炎病人护理

发表时间:2017/3/22 11:07:41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是由多种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近年还发现新的肝炎病毒,如庚型肝炎病毒。各型病原不同,但临床表现基本相似。甲型及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而部分乙型、丙型及丁型可转化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且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一、病因与流行病学

由于各种嗜肝病毒感染所致。

主要经粪一口途径传播的有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污染的水源或食物可引起暴发流行,有季节性,甲型肝炎以儿童发病率高,而戊型肝炎则主要发生于青壮年,孕妇罹患戊型肝炎后则较易发展为重型肝炎。

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丁型肝炎。通常在半年内曾接受输血、血液制品及消毒不严格的药物注射、免疫接种、针刺治疗或与病人有密切接触史等。

母婴传播也是乙型肝炎重要传播途径,而丙型肝炎病人血液中的丙型肝炎病毒含量却很低,故母婴传播在丙型肝炎传播中意义较少。丁型肝炎病毒为缺陷病毒,它的复制需HBsAg的存在,故它与乙型肝炎的发病不论是同时或先后发生,病情均较重。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甲型肝炎5~45天,平均30天;乙型肝炎30~180天,平均70天;丙型肝炎15~150天,平均50天;丁型肝炎28~140天;戊型肝炎lO~70天,平均40天。

(一)急性肝炎急性肝炎分为两型:急性黄疽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1.急性黄疸型肝炎典型的临床表现分三期:

(1)黄疽前期:平均5~7天。表现为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同时还可有畏寒、发热、疲乏及全身不适等。甲型及戊型肝炎起病较急,常有38℃以上的发热。乙型肝炎起病较缓慢,多元发热或发热不明显。部分乙型肝炎病例可出现荨麻疹、斑丘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关节痛等。

(2)黄疽期:可持续2~6周。尿色加深如浓茶样,巩膜和皮肤黄染,而黄疽前期的症状好转。黄疸可逐渐加深,约2周达到高峰。部分病人可有短暂粪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心动过缓等肝内阻塞性黄疸的表现。-

体征:常见肝大,质地软,有轻度压痛及叩击痛;部分病人有轻度脾大。.

(3)恢复期:本期平均持续4周。上述症状消失,黄疸逐渐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较黄疸型肝炎多,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此类型常不易被发现,成为容易被忽略的重要传染源。

(二)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者。常见乙、丙、丁型肝炎。通常无发热,症状类似急性肝炎。

体征:面色灰暗、蜘蛛痣、肝掌、肝脾大。-

{三)重型肝炎是一种最为严重的临床类型,各型肝炎均可引起,病死率可高达50%~80%。

1.重型肝炎分型可分三种类型,以慢性重型肝炎最为常见。①急性重型肝炎:起病较急,早期即出现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尤其是病后10天内出现肝性脑病、肝脏咀显缩小、肝臭等。②亚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黄疽型肝炎起病10天以上,出现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肝性脑病多出现在疾病的后期,腹水往往较明显。此型病程可长达数月,易发展成为坏死性肝硬化。

③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重型肝炎。

2.重型肝炎的诱因①病后劳累;②感染,常见胆系感染、原发性腹膜炎等;③长期大量酗酒或病后酗酒;④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⑤合并妊娠。

3.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肝衰竭:①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高于171p,mol,/L;②肝脏进行性缩小,出现肝臭;③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盯A)低于40%;④迅速出现腹水、中毒性鼓肠;⑤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早期可出现计算能力下降,定向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烦躁不安,嗜睡,扑翼样震颤等,晚期可发生昏迷,深反射消失;⑥肝肾综合征,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血尿素氮升高等。:

(四)淤胆型肝炎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又称毛细胆管炎型肝炎。自觉症状较轻,而黄疸较深,伴全身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或灰白色。

(五)肝炎后肝硬化在肝炎基础上发展为肝硬化,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及门静脉高压征。

三、辅助检查

(二)血清检查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肝功能检测中最为常用,是判定肝细胞损害的重要指标。急性黄疸型肝炎常明显升高;慢性肝炎可持续或反复升高;重型肝炎时因大量肝细胞坏死,AⅡ随黄疸迅速加深而下降,称为胆·酶分离。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

3清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和A/G.比值下降。见于慢性肝病。

4黄疸型肝炎时,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淤胆型肝炎则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290∥第五章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5凝血酶原活动度(盯A)检查门A与肝损程度成反比,可用于重型肝炎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重型肝炎PTA常<40%,PTA愈低,预后愈差。

6血氨浓度检测若并发肝性脑病,町有血氨升高。

(二)尿胆红素检测黄疽型肝炎尿胆原和尿胆红素明显增加,淤胆型肝炎时尿胆红素增加,而尿胆原减少或阴性。

(三)肝炎病毒病原学(标记物)检测

1.甲型肝炎

(1)血清抗一HAV—IgM:是甲肝病毒(HAV)近期感染的指标,是确诊甲型肝炎最主要的标记物。

(2)血清抗一HAV一[gG:见于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或既往感染HAV的病人,为保护性抗体。

2.乙型肝炎

(1)表面抗原(13BsAg)与表面抗体(抗一HBs):HBsAg阳性见于乙肝病毒(HBV)感染者。

HBV感染后3周血中首先出现ftBsAg。抗一HBs阳性主要见于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或过去感染}IBV并产生免疫力的恢复者。

(2)e抗原(HBeAg):HBeAg一般只出现在13BsAg阳性的血清中。ftBeAg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3)核心抗原(HBcAg):HBcAg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如检测到HBc:Ag,表明HBV有复制,因检测难度较大,故较少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4)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和DNAt均位于HBV的核心部分,是反映HBV感染最直接、最特异和最灵敏的指标。两者阳性提示HBV的存在、复制、传染性强。

HBVDNA定量检测有助于抗病毒治疗病例选择及判断疗效。

3.丙型肝炎

(1)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在病程早期即可出现,而于治愈后很快消失,因此作为抗病毒治疗病例选择及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

(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一HcV):是丙肝病毒(HcV)感染的标记。抗-HcV-IgM见于丙肝炎急性期,病愈后可消失。

4.丁型肝炎血清或肝组织中的HDAg和(或)HDVRNA阳性有确诊意义。

5.戊型肝炎常检测抗-HEV-IgM及抗-HEV-lgG。近期感染指标,需结合临床进行判断。

四、治疗原则

病毒性肝炎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治疗原则为综合性治疗,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治疗;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一)隔离甲、戊型肝炎按肠道传染病隔离3~4周;乙、丙、丁型肝炎按血源性传染病及接触传染病隔离,乙、丁型肝炎急性期应隔离到HBsAg转阴;恢复期仍不转阴者,按HBsAg

携带者处理;丙型肝炎急性期隔离至病情稳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需要随诊,可以工作(但不应从事饮食、幼儿、自来水、血制品等工作;且不能献血并应严格遵守个人卫生)。为阻断母婴传播,对新生儿最适宜的预防方法是应用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

(二)休息急性肝炎的早期,应住院或卧床休息。慢性肝炎适当休息,病情好转后应注意动静结合,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但要避免过劳,以利康复。

(三)饮食急性肝炎应进易消化、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清淡食物。若呕吐者,可静脉滴注

∥第五章传染病病人的护理∥291

葡萄糖及维生素c。慢性肝炎病人宜高蛋白饮食(肝性脑病时,应限制蛋白入量),但应注意不要摄食过多,以防发生脂肪肝等。

(四)药物治疗

1.急性肝炎主要是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可选用西药或中草药进行治疗。乙型应区别是真正的急性乙肝还是慢性乙肝急性发作,前者处理同甲型,后者按慢性乙肝治疗。

2慢性肝炎(包括乙型、丙型、丁型)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抗病毒、调整免疫、保护肝细胞;防止纤维化、改善肝功能、改善微循环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旅。

3.重型肝炎应加强护理,进行监护,密切观察病情。采取阻断肝细胞继续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脏微循环,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等综合措施并加强支持疗法。

五、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

2.腹泻与消化功能不良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慢性病消耗有关。

5.舒适的改变:瘙痒与黄疸有关。

6体液过多与肝硬化、低蛋白有关。

7.有感染的危险与慢性疾病,营养不良有关。

8.意识障碍与肝性脑病有关。

9潜在的并发症:消化道出血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有关。

10.潜在的并发症:肝性脑病与血氨增高有关。

11.社交孤立与疾病被部分社会群体排斥有关。

六、护理措施

(一)隔离甲肝、戊肝的病人要进行消化道隔离,嘱病人注意个人卫生,餐前、便后要洗手;乙肝、丙肝和丁肝病人要进行血液体液隔离。注意以下几点:

1.病人单位要有隔离标记,设立泡手桶、泡器械桶等消毒设施。

2.病人餐具要固定,与其他病人分开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餐具。

3排泄物要使用5%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再倾倒。

4.单独使用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止血带等,隔离解除后要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进行终末消毒。

5.被污染的物品可在0.5%的含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或沸水煮30分钟消毒。

6.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妥善处理好污染的锐利的医疗器械,避免伤人。

7.医护人员进行有创检查或操作应注意做好自我防护,一旦出现针刺伤,要挤出伤口的血,并用流动水冲,边挤边冲,检查病毒的抗原与抗体,根据自身抗体情况必要时注射高效的免疫球蛋白,以后三个月、半年需要重复检查病毒的抗原与抗体。

(二)休息与活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重型肝炎的病人应卧床休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增加肝脏的血流量,有利于肝细胞修复。需协助做好病情严重病人进餐、沐浴、如厕等生活护理。待症状好转、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度。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但仍应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

(三)饮食护理

1.肝炎急性期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饮食。如进食量太少,不能满足生理需要,可遵医嘱静脉补充葡萄糖、脂肪乳和维生素。

2·黄疸消退期可逐渐增加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注意调节饮食的色、香、味,保证营养摄人。补充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牛奶、瘦猪肉、鱼等;碳水化合物,以保证足够热量;脂肪以耐受为限,多选用植物油;多食水果、蔬菜等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3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血氨偏高时的饮食要求参照“肝性脑病”的饮食要求。

4.要避免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尤其有糖尿病倾向和肥胖者,以防诱发糖尿病和脂肪肝。腹胀者可减少产气食品如牛奶、豆制品等的摄人。禁饮酒。

(四)病情观察

1.观察有无精神或神志的改变,警惕肝性脑病的发生。

2.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皮肤有无出血点,有无黑便呕血等。

3.观察黄疽有无消退或加重;观察水肿有无消退或加重。

4监测肝功能,重症病人应注意有无胆.酶分离。

5.对于肝性脑病者应监测生命体征。

(五)皮肤护理

1-保持周围环境清洁为缓解或控制病人的皮肤痒感,可温水或病人适宜的温度水擦拭,着棉质、宽松、透气衣物。

2·保护皮肤的完整性避免抓伤皮肤,保持指甲平整,必要时入睡戴手套,防干裂,用润肤油或乳液外涂皮肤,选用中性肥皂或浴液清洁皮肤,暂时不用化妆品。

3-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个人卫生,勿搔抓皮肤,避免皮肤受伤。

(六)水肿的护理腹水病人给予半卧位,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体重或腹围,防止皮肤压疮,遵医嘱静脉补充白蛋白,补充优质高蛋白饮食。

(七)心理护理经常与病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宣泄悲伤和孤独等情绪,并为病人保密。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治疗、自我保健及预后,使病人正确了解自身的传染

性,树立病人积极的人生观,使其保持乐观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七、健康教育

1一向病人及家属宣传病毒性肝炎的家庭护理和自我保健知识。慢性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应做到:①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情绪。②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恢复期病人可参加散步、体操等轻微体育活动,待体力完全恢复后参加正常工作。③加强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摄人,但要避免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戒烟酒。④不滥用药物,以免加重肝损害。⑤实施适当的家庭隔离,如病人的食具、用具和洗漱用品应专用,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可用5%含氯消毒剂混合消毒30分钟后弃去。病人应自觉注意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止唾液、血液及其他排泄物污染环境。家中密切接触者,可行预防接种。⑥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毒的血清学指标,以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2-进行预防疾病指导甲型和戊型肝炎应预防消化道传播,重点在于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严格饮用水的消毒,加强食品卫生和食具消毒。乙、丙、丁型肝炎预防重点则在于防止

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筛查,做好血源监测。凡接受输血、大手术及应用血制品的病人,定期检测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标记物,以便早期发现由血液和血制品所致的各型肝

炎。生活用具应专用。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3.预防接种甲型肝炎易感者可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对接触者可接种人血清免疫球蛋白,以防止发病。

相关推荐:

→→免费注册会员获取更多资讯

2017年护士资格证考试准题库下载

护士资格证考试手机版访问

2016年护士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

(责任编辑:昆凌)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护士资格

        [旗舰班]

        学霸定制 一站式通关 重学保障

        3680

        了解课程

        496人正在学习

      • 护士资格

        [精讲班]

        大数据高频题库 畅快刷题 高性价比

        1580

        了解课程

        615人正在学习

      • 护士资格

        [启航班]

        集训通关 核心考点提炼 真题演练

        9.9

        了解课程

        655人正在学习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