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类 >> 护理专业资格考试 >> 辅导资料>> 正文

2014年护士资格证考试用书消化系统必考考点(6)

分享到:
发表时间:2014年4月9日13:35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本文是由中大护士资格考试网编辑整理的2014年护士资格证考试消化系统辅导资料,希望对参加2014年护士资格证考试的学员有所帮助,更多护士资格考试辅导资料尽在中大网校

小儿腹泻的护理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可伴有脱水、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1.易感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酸及消化酶分泌少,消化酶活性低,对食物量和质的变化耐受性差。

(2)生长发育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重。

(3)机体防御功能较差:胃酸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差。

(4)肠道菌群失调:正常的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具有拮抗作用,新生儿出生后尚未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或因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5)人工喂养:不能从母乳中获得SIgA等成分,且食物和食具易被污染。

2.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主要由病毒、细菌引起,秋冬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所致,以轮状病毒感染最为常见;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以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主。

(2)肠道外感染:如肺炎等疾病可因发热、病原体毒素作用使消化功能紊乱或肠道外感染的病原同时感染肠道而引起腹泻。

3.非感染性因素

(1)饮食因素:主要是喂养不当。

(2)过敏因素:如对牛奶及某些食物成分过敏或不耐受而引起腹泻。

(3)气候因素: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或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等可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而引起腹泻。

(二)发病机制

1.感染性腹泻:病原微生物多通过污染的水、食物、日用品、手、玩具等进入消化道,或通过带菌者传播。病原微生物能否引起肠道感染,取决于宿主的防御能力、病原微生物数量的多少及毒力。病原体侵入消化道,可致肠黏膜发生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溃疡和渗出等病变,使食物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未消化的食物被细菌分解(****、发酵),其产物造成肠蠕动亢进及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引起腹泻。另外,病原体产生毒素,使小肠液分泌增加,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导致腹泻。腹泻后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2.非感染性腹泻:主要由饮食不当引起。当摄入食物量过多或食物的质发生改变,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积于小肠上部,使局部酸度减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和繁殖,使未消化的食物发生****和发酵造成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亢进,引起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

二、临床表现

腹泻根据病因分: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根据病程分:急性腹泻(病程<2周)

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

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

根据病情分:轻型腹泻及重型腹泻。

(一)轻型腹泻

多为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表现为食欲缺乏、偶有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但一般每日在10次以内,每次大便量不多,一般为黄色或黄绿色稀水样,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患儿体温大多正常,无明显脱水征及全身中毒症状,经治疗多在数日内痊愈。

(二)重型腹泻

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以外,还有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全身中毒症状。

1.胃肠道症状 食欲缺乏,常有呕吐,腹泻频繁,大便每日10余次至数10次,多为黄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量多,有少量黏液。

2.全身中毒症状 发热、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3.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表现主要表现为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及低镁血症等。

三、辅助检查

1.粪便检查 轻型腹泻患儿粪便镜检可见大量脂肪球;中重度腹泻患儿粪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有些可有不同数量红细胞。粪便细菌培养可做病原学检查。

2.血液生化检查 血钠测定可提示脱水性质,血钾测定可反映体内缺钾的程度,血气分析可了解酸碱平衡性质和失衡程度。

四、治疗原则

(一)调整饮食

腹泻时进食和吸收减少,而营养需要量增加,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以缩短腹泻后的康复时间。

(二)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口服补液 适用于轻、中度脱水无明显呕吐者。

口服补液盐(ORS)溶液,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用于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有多种配方。

传统口服补液盐配方(2/3张),总渗透压为310mmoI/L。

WH02002年推荐的低渗透压口服补液盐配方(1/2张),总渗透压为245mmoI/L。氯化钠2.6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用前以温开水1000ml溶解。

新生儿和有明显呕吐、腹胀、心肾功能不全等患儿不宜采用。在用于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时需适当稀释。

2.静脉补液 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呕吐或腹胀明显的患儿。

(1)常用液体种类、成分及配制

液体疗法时常用补液溶液包括非电解质溶液和电解质溶液。

1)非电解质溶液:常用5%或10%葡萄糖溶液,主要供给水分和供应部分能量,5%葡萄糖溶液为等渗液,10%葡萄糖溶液为高渗液,因葡萄糖输入体内将被氧化分解成水,没有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作用,故属无张力液。

2)电解质溶液:主要用于补充损失的体液、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失衡。

①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为等渗液,常与其他液体混合后使用,含Na+和Cl一的量各为154mmol/L,Na+接近于血浆浓度(142mmol/L),Cl一高于血浆浓度(103mmol/L),输入过多可使血氯过高,尤其在酸中毒或肾功能不佳时有加重酸中毒的危险,故临床常以2份生理盐水和1份1.4%碳酸氢钠混合,使其Na+与Cl一之比为3:2,与血浆中钠氯之比相近。

②氯化钾溶液:用于补充缺钾、生理需要和继续丢失的钾。常用的有10%和15%氯化钾溶液,均不能直接应用,须稀释成0.15%~0.3%浓度的溶液静脉滴注,含钾溶液不能静脉推注,注入速度过快可发生心肌抑制而死亡。

③碳酸氢钠溶液:可直接增加缓冲碱,纠正酸中毒作用迅速,是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1.4%溶液为等渗液,市售5%碳酸氢钠为高渗液,临床一般用10%葡萄糖按3.5倍稀释为等渗液使用。

五、护理问题

1.腹泻 与喂养不当、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2.体液不足 与腹泻、呕吐导致体液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大便次数增多刺激臀部皮肤有关

4.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呕吐、腹泻丢失营养过多及摄入减少有关

5.体温过高 与肠道感染有关

6.潜在并发症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7.知识缺乏(家长) 家长缺乏喂养知识及相关护理知识

(责任编辑:xll)

3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编辑推荐

护理专业资格考试考试培训课程更多

护理专业资格考试网络课堂

护理专业资格考试报考指南更多

最近更新

护理专业资格考试考试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