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知识点第四章第三节(2)

发表时间:2012/7/31 11:04:19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二、生产控制的基本程序

生产控制包括三个阶段,即测量比较、控制决策、实施执行。控制目标一般由计划职能完成。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企业的控制意识很薄,认识也是模糊不清的,生产计划中控制目标的指标数和标准值都不齐全,因此也可以把制定标准作为基本程序之一。

(一)确定控制的标准

制订标准就是对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产品质量特性、生产数量、生产进度规定一个数量界限。它可以用实物数量表示,也可以用货币数量表示,包括各项生产计划指标、各种消耗定额、产品质量指标、库存标准、费用支出限额等。控制标准要求制订得合理可行。

制订标准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1.类比法

参照本企业的历史水平制订标准,也可参照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制订标准。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标准也比较客观可行。

2.分解法

即把企业层的指标按部门按产品层层分解为一个个小指标,作为每个生产单元的控制目标。这种方法在成本控制中起重要作用。

3.定额法

即为生产过程中某些消耗规定标准,主要包括劳动消耗定额和材料消耗定额。

4.标准化法

即根据权威机构制定的标准作为自己的控制标准。如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颁布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等。这种方法在质量控制中用得较多。当然,也可用于制定工作程序或作业标准。

(二)根据标准检验实际执行情况

这是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活动的实际成果进行检查、测定,将测定结果与标准比较,找出差距,弄清差异的性质和程度,然后分别处理。测量比较就是以生产统计手段获取系统的输出值,负偏差表示实际值大于目标值,正负偏差的控制论意义,视具体的控制对象而定。如于产量、利润、劳动生产率,正偏差表示没有达标,需要考虑控制。而对于成本、工时消耗标,

正偏差表示优于控制标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概念是很清楚的,不会混淆。

(三)控制决策

控制决策就是根据产生偏差的原因,提出用于纠正偏差的控制措施。一般的工作步骤是:

1..分析原因

有效地控制必定是从失控的最基本原因着手的。有事从表象出发采取的控制措施也能有成效,但往往是以牺牲另一目标为代价的。造成某个控制目标是空的原因有事会有很多的,所以要做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

2.拟定措施

从造成失控的主要原因着手,研究控制措施。传统观点认为控制措施主要是调节输资源,而实践证明对于生产系统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检查计划的合理性,组织措施可否改进。总之,要全部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找到有效地措施。

3.效果预期分析

生产系统是个大系统,不能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控制措施。但为了保证控制的有效性必须对控制措施做效果分析,有条件的企业可使用计算机模拟方法。一般可采用推理方法,在观念上分析实时控制措施后可能会产生的种种情况,尽可能使控制措施制定得更周密。

(四)实施执行

这是控制程序中最后一项工作,有一系列的具体错做组成。控制措施贯彻执行得如何,直接影响控制效果。如果执行不力,则整个控制活动功亏一篑,所以在执行中要有专人负责,及时监督检查。

相关文章:

中大网校经济师考试辅导专题7.23—7.27

201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专业教材知识汇总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经济师

        [协议护航班-不过退费]

        7大模块 准题库资料 协议退费校方服务

        1400起

        初级 中级

        761人正在学习

      • 经济师

        [冲关畅学班]

        5大模块 准题库资料 协议续学校方支持

        980起

        初级 中级

        545人正在学习

      • 经济师

        [精品乐学班]

        3大模块 题库练习 精品课程

        680起

        初级 中级

        445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