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3初级商业经济专业知识考点集粹总集

发表时间:2013/9/10 11:26:51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101、宏观调控的综合协调体制要求:目标统一、政策协调、功能互补、适时适度

10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力因素

103、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

104、经济全球化可划分为: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

105、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意义:是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对外承诺的国际义务也是一致的

106、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必须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必须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必须有利于带动国内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必须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必须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必须有利于扩大就业和缓解国内结构性矛盾,维护城乡社会稳定

107、公共物品的两大特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08、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是指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

109、消费上的非排他性是指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出来,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尽管技术上的排他性是可行的,然而这样做的成本太高

110、非竞争性是主要特征,非排他性的派生特征

111、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政治机制显示对公共物品的需要

112、公共物品的融资:政府融资(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私人融资(可能导致提供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不平衡)、联合融资

113、公共物品的生产包括:政府生产和合同外包

114、决策问题是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结构的核心

115、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弥补市场失效、提供公平服务、非盈利性、法制性

116、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117、公共财政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是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发生影响,达到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标

118、财政支出根据交易的经济性质可分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119、2007年1月1日起中国实施了符合国际惯例的收支分类改革,支出功能分类设类、款项三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

120、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经济发展因素、政治因素、经济体制制度因素、社会因素

121、购买性支出包括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反应政府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

122、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单方面的转移,显示了政府在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

123、购买性支出具有有偿性,转移性支出具有无偿性,购买性支出具有等价性,转移性支出具有非等价性

124、我国财政收入由一般性财政收入和特殊性财政收入构成

125、我国一般性财政收入主要有:税收(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国有资产收益、政府收费、专项收入(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排污费)、其他收入(罚没收入、利息收入、捐赠收入、外事服务收入)

126、我国特殊性财政收入包括:专用基金收入、政府债务收入

127、财政收入相对量指标,是用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或者用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来表示

128、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经济结构、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价格

129、我国常用“两个比重”来间接地反映效率与公平的兼顾程度,“两个比重”全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

130、政府债务收入的特征: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

131、发行公债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

132、衡量政府债务的三个指标:国债依存度、国债负担率、国债偿债率

133、国债依存度=发行规模 / 财政支出

134、国债负担率=累计债务 / 国内生产总值,是防止出现债务危机的重要指标

135、国债偿债率=还本付息总额 / 财政收入

136、税收的内涵: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征收客体是单位或个人;税收的征税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或者说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税收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政治权利,而不是财产权利;征税的过程是物质财富从私人部门单向地、无偿地转移给国家的过程;从税收征收的直接结果来看,国家通过税收方式取得财政收入

137、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强制性三个基本特征

138、在税负转嫁的情况下,纳税人与负税人是分离的

139、课税对象是区别税种的主要标志,体现着不同税种课税的基本界线

140、税率的确定或调整,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

141、按照税率与课税对象的变动关系,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累退税率

142、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不同,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143、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纳税人的税负较重。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纳税人的税负较轻,更能体现税收的公平原则

144、累进税率方法下,世界各国多采用超额累进税率

145、纳税期限是税收强制性、固定性在时间上的体现

146、加一成等于加征正税税额的10 %,加二成等于加征正税税额的20 %,依此类推

147、起征点和免征额在实质上都属于免税的特殊形式

148、税收的分类— 按课税对象分: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按计税依据分:从价税和从量税;按税收管理权限分: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按税负是否可以转嫁分:直接税、间接税

149、流转税的特点:课征普遍、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或交易额为计税依据、除少数税种或税目实行定额税率外,流转税普遍使用比例税率

150、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151、增值税的类型:“消费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我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152、基本税率17%:低值税率13%,使用范围主要是粮食、食用植物油、饲料、肥料、农机、图书、报纸、杂志等;小规模纳税人使用统一的3%的征收率

153、一般纳税人缴纳增值税采取扣税法,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销项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

154、小规模纳税人不适用扣税法,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155、消费税采取按产品列举税目的办法

156、我国征收消费税的消费品有14种:烟、酒及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成品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

157、对卷烟和白酒实行复合计税办法

158、所得税的特征:税负相对比较公平、所得税以纳税人的应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属于单环节征收,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税源可靠,收入具有弹性

159、企业所得税税率25%

160、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

161、个人所得税根据所得类型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162、财产税类的税种主要有: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163、“十二五”时期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的主要内容:按照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分配关系、完善税权配置的原则,健全税制体系,加强税收法制建设

164、支付预算的职能:反映政府部门活动或工作状况的职能;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的职能;控制政府部门支出的职能

165、政府预算的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年度性原则、公开性原则

166、我国预算年度为公历制

167、政府预算的分类— 按预算编制的形式分:单式预算、复式预算,复式预算一般由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组成;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分:增量预算、零基预算;按预算作用时间长短分:年度预算、多年预算;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分:平衡预算、差额预算;按预算管理层级分:中央预算、地方预算

168、中央预算由全国人大审议批准

169、我国实行委托制,有中国人民银行代理国库

170、政府决算,是指经法定程序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年度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报告,是年度政府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最终反映

171、编制政府决算的意义: 政府决算是国家政治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体现了预算年度政治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政府决算反映政府预算执行的结果,体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政府决算是制定国家经济财政政策的基本依据;政府决算是系统整理和积累财政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并为制定安排下一预算年度预算收支指标提供数字基础

172、部门预算由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组成

173、中央预算编制坚持“两上两下”的程序

174、马克思从货币的起源出发揭示货币的本质,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175、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产生的、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176、货币的两个基本特征: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177、货币的演变:实务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

178、典型的代用货币是银行券

179、现代信用货币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两种主要存在形式

180、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材料、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发行保证制度,规定货币材料是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

181、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

182、金银复本位制可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

183、平行本位制 市场上各种商品存在着双重价格,即金价格和银价格

184、双本位制 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金、银两种铸币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固定比价流通,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

185、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186、金本位制的类型: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币

187、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制度属于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

188、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的特点:黄金非货币化、货币供给的信息化、货币的多样化

189、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银行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190、货币供给机制: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191、信用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私有制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大量剩余产品的出现

192、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193、私有制是货币与信用存在的共同前提

194、信用的本质: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关系,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信用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单方面的价值运动;信用是一种债务关系;信用是与商品、货币紧密相连的经济范畴

195、信用的作用:信用促进社会总需求的扩张与收缩;信用的存在降低了交易成本,方便了交易行为;信用是宏观经济调控得以有效贯彻实施的桥梁;良好的社会信用关系可以保证信用主体的行为具有长期性和可预测性

196、信用的形式- 按债权人与债务人结合的特点分:直接信用(发行股票和债券)、间接信用(通过金融中介实现融资);按不同主体分:商业信用(企业之间)、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债务人即消费者个人,举债的目的是用于消费)

197、征信是债权人对债务人还款能力的调查

198、金融中介机构主要包括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199、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200、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宏观金融;实施金融监管,维护银行业的稳健运行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6页,当前第2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经济师

        [协议护航班-不过退费]

        7大模块 准题库资料 协议退费校方服务

        1400起

        初级 中级

        761人正在学习

      • 经济师

        [冲关畅学班]

        5大模块 准题库资料 协议续学校方支持

        980起

        初级 中级

        545人正在学习

      • 经济师

        [精品乐学班]

        3大模块 题库练习 精品课程

        680起

        初级 中级

        445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