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模拟题3

发表时间:2015/11/7 9:45:01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叫锻炼法。(  )

2.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

3.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

4.循序渐进原则就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去进行。(  )

5.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但学习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暂时的。(  )

6.学习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过程包括教师和学生两大要素。(  )

7.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  )

8.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

9.从根本上来说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标准,就是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  )

10.我国的教育法规必须经全国人大通过才有效。(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分)

1.学校课程

2.社会活动

3.学生申诉制度

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2.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3.请你谈谈非指导教学法的运用特点。

4.良好测验的标准有哪些?

六、案例分析(15分)

某校学生甲和乙因贪玩上网,上学迟到了半个多小时。班主任王老师非常生气,对他们进行了严厉批评并责令他们写检查,不准进教室上课。两个学生趁王老师不注意跑到学校附近的小河洗澡,结果学生甲溺水而死。

请问:王老师应负什么法律责任?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年)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了出来。其中保罗?朗格朗首先提出终身教育思想。

2.A

【解析】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学堂,招收7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5年,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3.B

【解析】略。

4.C

【解析】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

5.B

【解析】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间接性的特点。

6.D

【解析】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

7.A

【解析】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教育最基本的途径。

8.A

【解析】预防问题行为的关键是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

9.B

【解析】学生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人性完善。

10.D

【解析】教学方法现代化最为明显的标志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解析】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故BCD项为小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

2.CDE

【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人格平等、师生关系相互促进、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

3.ABC

【解析】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4.ABE

【解析】凡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活动,都属于课外活动。但选修课属于课堂教学。

5.ABCE

【解析】班级常规管理建立的检查监督系统所采取的检查监督方式包括: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主任抽检。

三、判断题

1.×

【解析】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叫陶冶法。

2.√

【解析】略。

3.×

【解析】测验的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4.×

【解析】循序渐进原则不仅要遵循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还要注重学生身心发展和知识内在结构的顺序。

5.×

【解析】学习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有暂时的,也有永久性的。

6.×

【解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和教育影响。

7.√

【解析】略。

8.×

【解析】在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中,投身教育实践是完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唯一标准。

9.×

【解析】从根本上来说,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标准并不是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

10.×

【解析】我国的教育法规并不是必须经全国人大通过才有效。

四、名词解释

1.学校课程:学校课程是指学校自身研究开发的课程,又称校本课程。

2.社会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实际状况的教育活动。

3.学生申诉制度: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重新处理的制度。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

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基本性质,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和可接受性。

(1)普及性。小学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基础教育,应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因此,小学课程应保障学生法定的受教育年限,教育质量要符合国家基本标准。

(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

(3)发展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

(4)可接受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

2.【答案要点】

(1)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自觉自愿的健康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

(2)能够促成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适应学生多种需要和个性差异,培养、发现和选拔各种专门人才。

(3)能够使学生多渠道地获得即时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4)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

3.【答案要点】

非指导教学法的运用特点:非指导性教学代表一种教育宗旨和一种教育方向,它首先注意的是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它要求教师在有关人性、动机、行为和自我实现的一整套假设的基础上去处理他自身以及他与学生的关系。非指导性教学在运用上具有以下特点:

(1)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观点主要来自于丰富的实践经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人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生动、有训练的观察,他们的主张和要求能经受强有力的考验。

(2)非指导性教学在促进师生良好关系方面提供了一些重要建议。和谐交往是有效的教与学的关键,而且,良好的交往又依赖师生之间有融洽的关系,这些建议都有效地促进了教学。

(3)由于非指导教学重视教学中人的因素,提出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它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学生思考,促进了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4.【答案要点】

良好测验的标准有:

(1)选择、编制测验以及测验结果的分析都必须考虑测验本身的质量如何。

(2)如果测验不能测到要测的知识和能力,或评分花时费力,同时又不客观,那么这种测验就存在问题。

(3)不管测验的目的是什么,好的测验都应当符合一定的要求,通常用实用性、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等指标衡量测验的质量。

六、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王老师应负行政和民事法律责任。

(2)王老师擅自决定学生停课,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属违法行为。

(3)王老师的行为是导致学生甲死亡的一个条件,应负一定的法律责任。

(4)王老师的行为并未构成犯罪,其行为不是导致学生甲死亡的必然原因,因此不负刑事责任。

编辑推荐: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成绩查询时间汇总

更多关注:教师资格考试介绍 教师资格考试培训 教师资格考试教材 掌上平台

(责任编辑:gx)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教师资格

        [笔面护航班]

        笔试+面试 协议保障 2期重学高端服务

        3580

        了解课程

        456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冲关畅学班]

        入门+进阶 精选教材 协议保障 1期重学

        980起

        了解课程

        795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精品乐学班]

        课程模块 准题库自主练习重点强化学科全面

        680

        了解课程

        1042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面试特训班]

        全新升级模块 协议重学 研发资料班主任督学

        1680

        了解课程

        992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面试精品班]

        课程模块 学科试讲 高性价比

        980

        了解课程

        992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