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格类 >> 教师资格 >> 辅导资料 >> 中学教育 >> 正文

2012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指导4

分享到:
发表时间:2012年6月7日11:58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教师资格考试,全面的了解教师资格考试的相关重点,小编特编辑汇总了2012年教师资格师证考试科目—教育学有关学习资料,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人生阶段的划分及其教育学意义

简答:怎样理解和认识人生阶段的划分

首先,划分人生阶段的标准是多样的,但他们之间存在着一这下的联系。其次,应该把人生阶段的划分问题扩展到生命的全过程,而不局限于从出生到青春期。最后,参阅已有的关于人生阶段 各种观点,认为人生的分期为:乳儿期(出生-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初期(14、15-17、18岁);青春后期(17、18-25、30岁);成年期(25、30-55、60岁);老年期(55、60-死亡);

简答: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答:(1)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3)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案例分析题:教师用某种方式教育学生用以下3条分析。

(1)由于学生的遗传素质、家庭和所处环境的差异,以及所受教育和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他们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2)个别差异,是指相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在他们身心发展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3)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青少年儿童的这些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迅速切实的提高。

中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处在少年期和青年初期的发展阶段。

简答:少年期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少年期自11、12岁起至14、15岁,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错综矛盾的时期。因此,常把少年期称为过渡期,有的心理学家把它称为“第二断乳期”。在发育方面,男、女在起始时间和持续期限上有区别,女性早于男性1—2年而持续时间则短于男性2—3年。少年期性成熟是至关重要的变化。

在感知方面,少年期学生各种感觉的发展已完善,感受性水平已达到成人水平。

少年期是开始掌握观念、原则和思维概括性加速发展的时期。

青年初期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答:发展相对平稳的青年期,青年初期(15,16,17,18岁)的学生。这一时期是个体在生理、心理上接近成熟的时期,也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身体发育达到基本成熟时期。在感知觉方面,有目的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稳定性。在思维方面,思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在情感方面,情感丰富、强烈,富有激情,但是有两极性。

如何看待青年初期由于生理比较成熟就不需要进行人生观教育?

答:由于这一时间的青年世界观是处于形成时期,所以还不成熟,不稳定,对人生和世界的评价还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帮助学生提高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水平。并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以此来指导和帮助青年初期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的关系

当人口作为一个范畴,影响范围比较广泛的两类两素是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质量。国际上通常采用一些比较客观的指标,如人口文盲、义务教育普及率、知识分子比重等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人口质量。

简答:人口对教育的影响?答:1、人口影响教育发展目标及战略。2、人口影响教育结构,主要包括教育纵向结构、教育横向结构、地区教育布局结构。3、人口影响教育系统最直接的制约,就体现在教育要受学龄人口数量的影响。

简答:教育对人口的影响?答:(1)教育影响人口的自然变动。人口自然变动是指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2)教育影响人口的社会变动。人口的社会变动是指人口的社会构成的变动,如社会人口的文化教育构成、职业构成的变化等。

简答: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影响(1)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影响。1、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提供基本条件。首先,社会物质生产为教育提供了需要的人力条件和时间条件。其次,社会物质生产为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2、社会物质生产制约着教育的发展。首先,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其次,制约教育的体系和结构;第三,制约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的质量。

简答: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影响?答:首先,教育提高国民的人民资本,促进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1)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奠定基础。(2)教育生产能力劳动能力。(3)教育加快了科学技术的生产、转化、传播和更新。科学技术是人类积累、创造的生产劳动成果,人们称它是第一生产力。通常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是一种潜在的、可能的生产力。

简答:政治对教育的影响?答:(1)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支配权。(2)政治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3)政治决定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简答:教育对政治的影响?答:(1)教育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实现青年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为社会政治服务。(3)教育广泛传播政治观点和思想,推进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简答:教育对政治的影响?答:(1)教育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实现青年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为社会政治服务。(3)教育广泛传播政治观点和思想,推进社会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简答:文化对教育的影响?答:(1)社会的文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2)社会的文化水一制约着教育水平。(3)社会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制约。

简答:教育对文化的影响?答:(1)教育具有文化传递功能(2)教育具有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具有文化创新功能。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简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那些方面?答:(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与社会诸因素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社会因素之间是不平衡的a、一种是教育落后于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b、一种是教育走在了社会诸要素发展的前沿。

简答:为什么说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答:(1)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它的功能就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和生活经验,通过教育教学的形式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达到传承人类文明、促进人类发展的目的。因此,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这是教育所独有的特点。(2)在社会转化过程中学校体现重要作用。(3)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总是遵循教育活动的自身规律。

知识点:古代教育的首要事件就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的产生。

试述:中等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1)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中等教育是联结教育链条中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个中间环节,在教育结构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中等教育通过初中高中两次分流成为最灵活的一环,促进了教育结构向多样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3)在现代化生产建议中,中等教育是中等熟练水平劳动力的主要提供者和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

简答:我国的中等教育改革?答:首先,建议合理教育财政机制促进中等教育的发展。其次,中等教育的侧重点应转向农村地区。最后,优化中等教育结构,保证可持续性发展。

简答:中等教育为什么要转向农村?答:(1)中等教育的侧重点应转向农村地区(2)中等教育关注农村地区也是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3)农村贫困的建设事业依靠的都是中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因此,中等教育要积极面向农村的广大学龄群体,因地制宜地改革课程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广泛普及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适宜农村生产、文化发展的技术骨干力量。农村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根基。

相关文章:

2012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重要考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法律法规》重点知识笔记

《高等教育心理学》章节复习汇总

更多关注:报考指南   网络课堂  考试用书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常见问答题及指导汇总

 

教师资格证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编辑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更多

教师资格证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证报考指南更多

最近更新

教师资格证考试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