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格类 >> 教师资格 >> 专项辅导 >> 中学教育 >> 中学教育学

2014年教师从业资格考试要点:德育模式

发表时间:2014年1月2日10:46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为了帮助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顺利通过考试,中大网校小编特为考生搜集整理了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章节复习资料,希望对您全面熟悉教师资格考试课程有所帮助!

德育模式

一、认知模式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前者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理论建设上,后者的贡献体现在从实践上提出了一种可以操作的德育模式。该模式假设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它要求概括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德育内容,运用冲突的交往或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等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识平衡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这一学说的特征有:①人的本质是理性的,因此必须利用智慧达到对理解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合乎理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②必须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因此人的道德理性并非天赋或外界规则的直接灌输,而是主客体在实践的过程中互动的结果;③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强调按道德认知能力发展的要求进行学校道德教育,选择内容和方法。

二、体谅模式

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

(一)理论假设

①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

②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③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

④教育即学会关心。

(二)围绕人际一社会情境问题的道德教育

1.设身处地

这部分的目的在于发展个体体谅他人的动机,所用的教材和教学策略的特点或要求有:教材具有情境性;这些情境能根据各自的亲身经历,补充情境的细节,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所提问题一般涉及做而不涉及理论思考;围绕学生所提出的行动方针的角色扮演和戏剧表演,一般比班组更有可能促进情感和理性的投人,因而促进对人类行为更加现实的鉴赏和理解;鼓励青少年进行社会试验的自然倾向;教材使用中提供的体谅人的基本动机,是回报性反馈引起的体谅的倾向;可以列出事件一览表,但它只表示师生所能做的事情,并非固定不变;尽可能让学生自行选择情境;设身处地中的情境不得用作惩罚性的作业。

2.证明规则

其一般目的在于给学生以机会,“以设法解决当他们试图取得成年人的地位并在与其他成年人平等的基础上生活和工作时发生的各种常见的问题”。

3.付诸行动

其宗旨在于:“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的问题。

(三)简要的评论

1.体谅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

其一,麦克费尔对于青少年学生的需要和特点的描述带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可他关于道德感染、道德表率、观察学习和社会模仿的观点又有明显的行为主义倾向。

2.体谅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体谅模式的特色在于: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社会问题的各种可能反应;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社会问题遭遇到的种种困难,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关心;它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反应,教师能够根据它们指导学生围绕大家提出的行动方针进行讲座或角色扮演的主题。

相关推荐:

2013年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常见考点汇总

2014年教师资格两学版课程招生方案

2014年教师资格通用版课程招生方案

更多关注:2014教师资格考试培训 教师资格考试用书 最新动态 掌上学习平台

教师资格证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编辑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更多

教师资格证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证报考指南更多

最近更新

教师资格证考试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