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7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儿童身心发展

发表时间:2017/9/14 17:51:05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第一节小学儿童生理的发展

童年期是指儿童6、7岁到11、12岁这一时期

其身心发展表现出如下特点:第一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的重心已经由家庭、幼儿园转移到学校。第二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不断得发生变化,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第三儿童有意识得参加集体活动第四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一身体结构的变化

二其他系统和组织的发育

(一)大脑结构的发展

(二)大脑机能的发展

儿童脑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逐渐趋向平衡,觉醒时间延长,睡眠时间缩短。条件反射形成的时间缩短,形成后不易泛化,易巩固。2、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起来,语言刺激和抽象信号等能形成条件反射。

第二节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觉的发展

感觉主要包括视觉、听觉 味觉 嗅觉 肤觉 运动觉 平衡觉和机体觉等,知觉主要有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

(一)小学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一般规律

感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

知觉的分析、综合能力的发展。空间、时间知觉的发展

(三)小学儿童感觉的发展

1、视觉(1)视敏度的发展(2)颜色视觉的发展

2、听觉1、纯音听觉上,小学儿童听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2、语音听觉发展非常迅速。

(三)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

1、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

2、时间知觉。

二、注意的特点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第一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主要地位。

第二注意集中的时间比较短

第三注意的广度小,分配能力比较差。

第四具体、直观、新鲜的事物引起儿童的注意,

三记忆的发展

小学生的主要特点是由无意识记、机械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向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抽象识记发展,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记忆容量的增加

成人的短时记忆力容量为7+2个单元,7至9岁时儿童短时记忆容量迅速发展的时期。

短时记忆容量的大型还受材料性质的影响,识记的材料不同,记忆容量也有所不同。7-14岁儿童的短时记忆进展较慢,约在9岁以后短时记忆就不在发展,而长时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二)记忆策略的形成

(三)小学儿童使用的记忆策略主要有如下三种:167页

1、复述策略

复述是主体在记忆过程中,对目标信息不断进行重复以便能更准确、更牢固地记住这些信息。小学生的复述策略发展的特点主要有:第一,小学儿童开始逐渐有效地采用复述策略第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复述的质量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复述方式由被动复述向自发的有意复述转变。第三儿童使用复述的灵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研究表明,用自发复述策略的儿童其记忆效果优于不进行复述的儿童。

2、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指识记者在识记过程中,根据记忆材料的不同意义,将其组成各种类别,编入各种主题或改组称其他形式,并根据记忆材料间的联系进行记忆的过程。

3、精细加工策略

这种策略是指儿童在两个或多个待记忆的事物间,确立或建构某种意义或其他联系。

(三)元记忆的发展

1、元记忆知识

所谓的元认知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元记忆就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识活动,一般来讲元记忆大致区分为元记忆知识、元记忆自我监控和元记忆调节。

元记忆知识主要包括主体对记忆活动的过程、特点以及与之联系的自身能力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

2、元记忆的自我监控和调节

四思维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①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具体特点如下:

第一小学儿童的思维有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第二小学儿童的思维的过渡存在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

第三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第四小学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二)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1、概括能力的发展第一直观形象水平第二形象抽象水平第三本质抽象水平

2、比较能力的发展

3、分类能力的发展

(三)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

三四年级是小学儿童思维深刻性发展的重要年龄。

小学儿童思维独创性的发展表现在解决问题的独立性、发散性和新颖性

第三节小学儿童言语的发展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者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中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而言语则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它是语言的表现形式。小学儿童的言语高度主要分为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三大类。

一、小学儿童的口头言语

口头言语是以听和说为主的言语,主要有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两种形式。

二、小学儿童的书面言语

1、识字

2、阅读 阅读主要表现在理解课文和阅读速度上。(1)阅读理解 它是小学儿童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2)阅读速度(3)阅读的基本方式

3、写作

(1)准备阶段(2)过渡阶段(3)独立写作阶段

三、小学儿童的内部言语

书面言语对内部言语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定作用。

第四节小学儿童情感的发展

情感、情绪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心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一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

情绪、情感的动力特征明显

友谊感逐渐发展

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情绪、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强

(五)情绪、情感的稳定性日益增强

二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情绪调节是个体灵活地对一系列情绪(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发展要求做出能力的反应,以及在需要的时候延缓反应的能力。

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趋势

第一儿童情绪调节的方式随自身运动能力的发展而发展。

第二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随其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而发展。

第三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更多地利用认知策略,以建设性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情绪调节的有效性

首先总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交往情境中。其次情绪调节是否有效,取决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即是否能有效应付情境的主观感受。最后情绪调节本身也有个适度的问题。

三道德情感的发展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的得到满足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渗透在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之中,是一种高级情感。

(一)道德意识的产生

第一对道德概念的掌握从表面、具体到初步的本质和概括。

第二道德判断从效果判断向动机判断过渡

第三小学儿童道德观念初步形成,但不稳定。

(二)道德情感的形成

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2、想象的道德情感体验3、伦理的道德情感体验

(三)道德情感的发展趋势

第一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

第二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转折期。

第三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第四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第五自然的、直接的由客观事实引起的情感体验,以及具有高度概括性并带有激励作用的崇高道德观,对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节小学儿童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儿童的自我意识正处在所谓的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儿童的社会自我观念的形成。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又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一)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儿童对自己的特征、能力、态度、信念、价值观的总的认识。

(二)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生于学前期约4周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发展。自我体验的一个表现形式即儿童的自尊心。

二社会性认知的发展

(一)小学儿童社会性认知的发展趋势

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识,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在内容上涉及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是关于个人的认知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双边关系的认知,三是关于社团内部及社团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认知。

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表现出如下趋势:1、从表面到内部2、从简单到复杂3、从呆板到灵活地思维4、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6、从弥漫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

(二)角色采择技能

塞尔曼1980年通过两难故事法测查了儿童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认为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3-6

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

阶段2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

阶段3相互性角色采择10-12岁

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12-15岁以上

(三)对社会关系的认知

1、对权威的认知

达蒙将儿童的权威概念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水平0(4—7)不能区分自己的愿望与权威的要求

水平1(7—9)开始重视服从权威的道德定向

水平2(9-岁以上)认识到对权威的服从即可以是自觉自愿的,也可以是被迫的,并认为拥有权威的人是具有特殊经验及领导才能的人。

2、对友谊的认知

三社会性交往的发展

(一)与父母的关系

第一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时间及内容发生了变化;第二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了变化,第三儿童与父母间的冲突减少第四父母的控制模式发生了变化。

麦克斯白提出颗儿童行为控制模式的三阶段论:

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大部分决定由父母作出。

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岁至12岁)父母与儿童一起协商解决一些问题。

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儿童自己作出更多的重要决定。

(二)与同伴的关系

塞尔曼提出了儿童友谊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3—7岁)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

关注:

教师资格考试直播课

全国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通知

下载教师资格证准题库,做题更方便

点击→注册会员免费获取:教师资格备考点/教师资格在线题库/教师资格在线答疑/短信提醒

相关推荐:

教师准题库,直播刷题学习平台!

(一站式解决做题、听课两大需求。)

马上下载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教师资格

        [笔面护航班]

        笔试+面试 协议保障 2期重学高端服务

        3580

        了解课程

        456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冲关畅学班]

        入门+进阶 精选教材 协议保障 1期重学

        980起

        了解课程

        795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精品乐学班]

        课程模块 准题库自主练习重点强化学科全面

        680

        了解课程

        1042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面试特训班]

        全新升级模块 协议重学 研发资料班主任督学

        1680

        了解课程

        992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面试精品班]

        课程模块 学科试讲 高性价比

        980

        了解课程

        992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