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格类 >> 教师资格 >> 辅导资料 >> 中学教育 >> 正文

2012教师资格考试辅导:对话教学的问题及方法研究

分享到:
发表时间:2012年6月1日11:54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教师资格考试,全面的了解教师资格考试的相关重点,小编特编辑汇总了2012年教师资格师证考试科目—教育学有关学习资料,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在现代语文教学理论中,对话既是教学的一种形式,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写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教师要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由此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对话的双方可以在意义的交互融会中达到深层次的沟通。对话不是简单的意义传述,而是意义的通融;不是简单的交流,而是平等的沟通。要在语文教学中做到真正的对话。其前提是平等、自由和民主。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大量的虚假对话和无效对话。所谓虚假对话是指名义上或形式上的对话。其实并不:是对话。无效对话是指对话的双疗(或几方)没有达到对话交往的目的,没有对话的本质和实质,因而不具有对话性,虚假对话和无效对话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互为表里和因果。"课堂上的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其实是一种假象;那种表演性质的课堂教学,在忽视甚至压抑生命冲动的同时,也使师生形成了一种热衷表面、不讲实效的心态,学生心灵深处也可能暗暗滋生着‘占有性人格'。"①许多课堂教学对话表现为如下的问题:

一是游离主题的对话。

某教师教李密的《陈情表》,课文学完后,一位同学问:"李密为什么不把他九十六岁的老祖母一同带去上任或自己要求在家乡做官呢?"这位老师马上眼前一亮,说:"好!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于是。一堂课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最终也没有什么结果。这一类对话往往脱离文本、远离情境、忽视时代,出现泛语文化、去语文化和伪语文化的倾向,完全背离了语文教学的主题,造成课堂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是无实质对话。

这种对话常常在一些知识、常识、简单的是非问题上进行问答式对话,缺少问题性,对话的思维含量不高,为对话而对话,或对文本、学生的理解、把握不够深入、细致、全面,对话仅仅从知识层面去认读、寻找和筛选。如一位老师教鲁迅的小说《药》,他问:"茶馆里谈药的有几个人呀?"学生回答有说4个人的,有说6个人的,有说7个人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造成这种回答的不同仅仅是对"谈药"这一问题的广义还是狭义的不同理解。并没有涉及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他们的精神实质,这是由于设问的概念模糊造成的。

三是专制型对话。

这种对话表面上看来双方你问我答,或我问他答,双方你来我往,课堂讨论、争论、辩驳得异常激烈,但是各方都自以为是,强调自己的观点或立场,一味地让对方服从自己,缺少倾听、思考、交融、批判和反思,这样的对话往往在水火不相容的对话冲突中缺少思想和观念的碰撞,根本没有理解的可能。如在一次地市级公开课上,一位老师教莫泊桑的《项链》,要求同学们谈谈自己对马蒂尔德这一形象的理解。课堂分为截然不同的两派,一派认为马蒂尔德是一个爱慕虚荣、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罪有应得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典型,一派认为马蒂尔德是一个正直、善良、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敢于面对挫折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双方唇枪舌剑,各执一词,争得不可开交,缺少倾听和沟通,因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把握仍是片面的。专制型对话的另一种表现是对话或讨论的问题和话题绝大部分来自于教师,学生缺少问题意识,提不出有质量的问题。因而被教师提出的问题牵着走,失去了对话的平等地位和独立性。第三种表现是缺少生成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预设了完满的答案,却硬要以对话的方式问答出来,无论学生怎样讨论或回答的结果如何,都要硬拽到标准答案上去,有的连回答的语词都要求相同。在引进多媒体教学后,这类情况比比皆是。长此以往,学生会在对话教学中掩盖自己的真实思考。揣摩老师或其他同学的意图或所好,甚至一味地从众从师,失去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使对话流于形式,因而也是无效的。有一位家长记录了这样一件事:在语文课上,老师在讲说明文《向沙漠进军》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竺可桢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一位学生回答说:"是为了改造农田。"教师说"不全面"。另一位学生想了想,说:"为了加强环保。"教师认为"太时髦"。这时,儿子插话道:"为了多拿钱。"老师听后很恼火,大声命令道:"卞某某,你给我站起来!"这一站,就是半小时......最后,老师给定的标准答案是--"为人民服务!"②

以上问题说明,语文教学中虚假和无效对话的结果源于教师中心,这不仅影响了对话交往的有效性,而且影响了学生思维和精神的发育,导致学生人格畸形生长,也使教学流于形式和虚假,严重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和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构建对话的策略,传授对话的方法,使师生在互动对话中形成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关系,共同培育有效对话的场景,使教学充满活力。

首先,要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话是以民主、平等、理解、宽容为前提的。教师要有意识地蹲下身子,平视学生,做学生的对话伙伴,成为对话过程中"平等中的首席"。确定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主导方面应该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一些先学后教的安排,多搜集一些来自学生的问题,多鼓励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思辨、质疑。让学生对话时抬起头,站直身,大声说甚至眉飞色舞、手舞足蹈,都是师生、生生民主平等对话的有效表现之一。总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民主平等是对话的基本要求,是对话双方坚守的道德底线,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并坚持。

其次,教给学生正确对话的方式方法。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习惯了教师的滔滔不绝,而对同学的发言经常忽视。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总是表现得非常积极,却未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又屡屡重复其他同学的发言,使对话无法顺利推进。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听话方法,要让学生首先听明白他人所表达的观点或看法,以及在这些观点或看法背后所渗透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动机需求等等。同时也要让学生养成"喜欢提问"的习惯。在对话中向文本提问,向同学提问,更要向教师提问,提出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系列问题。如一位同学在学习了高中语文第四册中庄子的《逍遥游》一文后,对课文一、二两小节中两处描绘鹏鸟南飞的情景觉得大同小异,有些重复赘余,不知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绘。这一问题就很有思考的价值,与庄子的思想和一、二两节不同的主旨有关。这一问题的提出体现了对话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对话教学中,对话的双方或几方应该有着积极的、有效的回应。回应的方式可以是直接表达观点,也可以用其他的身体语言如点头、微笑、凝视甚至沉默等方法。在倾听、提问、回应等不同的对话方式方法中,还应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反思是学生参与对话的一种内在的、隐性的方式。在对话中,学生的反思主要体现在对自身参与对话的内容和方式的反省意识上。如:是否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自己的问题是否来源于文本之中?有没有偏离主题?是否有效地倾听、理解、尊重了他人的见解?等等。

再次,要确立基本的语文知识在对话中的作用和地位。基本的语文知识有助于对话的顺利展开。对话双方或几方在平等对话中有赖于基本的语文知识作基础。如基本的字词知识、语法修辞知识、文学鉴赏评论知识、文章写作评改知识等。对不同文体的文本进行阅读对话,写作不同体裁的文章的语言要求等即是阅读和写作不同文章的知识要求。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学中忽视知识的现象有所抬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关文章:

2012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重要考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法律法规》重点知识笔记

《高等教育心理学》章节复习汇总

更多关注:报考指南   网络课堂  考试用书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常见问答题及指导汇总

 

教师资格证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编辑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更多

教师资格证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证报考指南更多

最近更新

教师资格证考试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