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学综合素质章节知识点模块一第2节 第二章 学生观

发表时间:2017/1/8 10:54:25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了解]:(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

人的全面发展:一般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又指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

我国现时代教育观的思想渊源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核心来考察的,社会的进步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体现了社会进步。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注意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6、资本注意制度阻碍和限制了人的全面发展

7、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条件下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二、“以人为本”的涵义(了解)[掌握]:1、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在人和社会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既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积极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3、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就是强调公正,不断实现人们之间的和谐发展,既要尊重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也要尊重精英群体的能力和贡献,为他们进一步创业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

4、在人和组织的关系上,就是各级组织既要注重解放人和开发人,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与舞台、政策与规则、管理与服务,又要努力做到使人们各得其所。

——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常考点)[了解]:第一,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需要被尊重,教育者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成长。

第二,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四、全面发展的中学生观(常考点)[了解]:(一)学生观

学生观是人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是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结果的重要因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教育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补充)应树立什么学生观?

“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1、学生作为主体的人

(1)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的人

学生同教育者一样也具有主体性,学生有自己的主观意志,会做出自己的判断。

(2)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需求的人

学生有学习的需求,因而能够把学习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认识课题,从而自己成为认识的主体。

(3)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动发展可能性的人

学生的主体需求,根本需求是发展需求。学生的真正发展,一定是主动发展,没有主动发展,也没有学生的真正发展。

2、学生作为完整的人

(1)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的统一体

(2)人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各方面也有具体的完整构成

3、学生作为有发展潜力的人

教育者不能只注意学生的现实发展情况,而且要注意学生发展的各种可能性,不能把学生的现实发展情况当作他的全部人生。

4、学生作为一个整体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仅要求教育者要全面地认识学生作为个体的存在,而且要认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

无论学生处在怎样的情况下,不管他们的性别、民族、所处的生活地域、家庭经济情况、个人发展水平和个人的身体条件如何,他们的发展权利、发展要求都必须同样得到尊重。

5、学生作为有差异、有个性的人(常考点)

(1)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不同方面的平均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每一个人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但人的不同方面的发展并不能以同样的水平来要求。

(2)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所有的人按平均水平发展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承认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和个性。

知识拓展: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等规律。

(1)顺序性: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表现: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2)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发展不是匀速前进的,各个部位各种功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方面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

(4)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他指人的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

(5)个别差异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例如早慧、大器晚成

其次表现在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例如有的人擅长语言,有的人擅长绘画

再次表现在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上以及男女性别上的差异。例如有的人对数理化感兴趣、有的人对文史哲感兴趣;有的人喜动,有的人喜静

(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1、以人为本,尊重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依据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潜能,采用适宜的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是一种教育方法,包含着“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因此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因材施教,就必须认真地分析每一个教育对象的发展情况及发展可能性。

2、关注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3、创新评价,重视教育过程

评价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结果、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做出的价值判断,并不单单是对学生进行测验、考试。

评价具有诊断、导向和激励等作用。

4、家长和教师合力,促进学生成长

(三)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首先,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不能灌输,只能渗透到教学工作中。

其次,价值观教育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最后,价值观教育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五、公平公正的学生教育观(常考点)[了解]: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来开展教育活动,要遵循“教育公正”的原则,处理好学生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问题。

(一)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

教育公正: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或者说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学生来说是均等的。

教育机会均等:要求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发展状况而受到不同的对待。

教育机会均等:

1、入学机会均等

2、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更重要)

(二)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

1、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

2、民族差异与共同发展

3、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

4、家庭背景差异与共同发展

5、身心发展水平差异与共同发展(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扫一扫,轻松下载准题库,做题听课两不误

2010年-2016年教师资格证历年真题汇总

教师资格手机版可访问>>

最新版教师资格考试用书>>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题库|最新报考指南详解

点击→注册会员免费获取:教师资格备考点/教师资格在线题库/教师资格在线答疑/短信提醒

相关推荐: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汇总

(责任编辑:昆凌)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教师资格

        [笔面护航班]

        笔试+面试 协议保障 2期重学高端服务

        3580

        了解课程

        456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冲关畅学班]

        入门+进阶 精选教材 协议保障 1期重学

        980起

        了解课程

        795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精品乐学班]

        课程模块 准题库自主练习重点强化学科全面

        680

        了解课程

        1042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面试特训班]

        全新升级模块 协议重学 研发资料班主任督学

        1680

        了解课程

        992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面试精品班]

        课程模块 学科试讲 高性价比

        980

        了解课程

        992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