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5年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强化习题:幼儿的认知发展

发表时间:2015/10/16 9:59:53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

A.想象

B.记忆

C.思维

D.感知觉

2.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下列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感知觉”活动的是(  )。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3.婴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A.痛觉

B.听觉

C.味觉

D.视觉

4.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敏感地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是知觉的(  )。

A.理解性

B.整体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5.漫画家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别人就能看出画的是谁,这里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6.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  )。

A.恒常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7.(2012年真题)某5岁儿童画的西瓜比人大,画的两颗尖牙也占了人脸的大部分,这段时期儿童画的特点是(  )。

A.未掌握画面布局比例

B.绘画技能稚嫩

C.感觉的强调和夸张

D.表象符号的形成

8.下列关于幼儿的听觉偏好趋向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就人声和物声而言,新生儿趋向物声

B.就母亲声音和陌生人声音而言,新生儿趋向新鲜的陌生人声音

C.就声音音调来讲,新生儿趋向低音调

D.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

9.婴儿在地上捡起一些物体就会往嘴里送,这是孩子的(  )。

A.痛觉的探索方式

B.不良的生活习惯

C.触觉的探索方式

D.动觉的探索方式

10.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的(  )结合起来。

A.名称

B.明度

C.色调

D.饱和度

11.幼儿在认识“b”和“d”、“土”和“士”、“方”和“万”等形近符号时容易混淆这说明(  )。

A.幼儿的方位知觉不够精确

B.幼儿的观察概括性不足

C.幼儿的观察细致性不强

D.幼儿感觉的适应力不强

12.冬天从室内乍一走到室外,感觉很冷,一会就不觉得冷了,这种现象是(  )。

A.感觉的对比

B.感觉的适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感觉的后效

13.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  )。

A.感觉对比

B.感觉融合

C.感觉适应

D.联觉

14.3岁幼儿自己活动时顾及不到别人,只能自己单独玩,这是因为(  )。

A.游戏水平差

B.注意分配能力差

C.喜欢自己一个人玩

D.与教师的教育有关

15.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是(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二、简答题

1.简述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2.简述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3.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4.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5.(2012年真题)分析下表所反映的幼儿记忆的特点。

表: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效果的比较(对10个物或词回忆出的数量)

2015年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强化习题:幼儿的认知发展

6.如何培养幼儿记忆?

7.简述幼儿想象的发展特点及培养方式。

8.简述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

9.(2014年真题)茵茵已经上了中班,她知道把两个苹果和3个苹果加起来,就有5个苹果。但是问她2加3等于几,她直摇头。根据上述案例简述中班幼儿数学学习的思维特点以及教育的启示。

10.简述幼儿言语的发展特点及培养方式。

三、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幼儿园一位新教师在教幼儿10以内减法时,为了帮助幼儿理解,用非常形象的语言讲述“3—1—2”:“森林里有三只漂亮的小白兔,一天来了一只大灰狼,把其中一只小白兔给叼走了,最后只剩下了两只。”老师刚说完,有个孩子突然大哭起来,整个课堂一下子了套。问题:结合材料,分析幼儿理解发展的特点。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龙龙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他得意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知道2加3等于5。”爸爸很高兴,问:“你怎么知道的?’’龙龙说:“老师告诉我们的。”爸爸再问:“3加2等于多少?”

龙龙摇摇头说:“老师没有说。”

问题:

(1)请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来分析龙龙的表现。

(2)应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兰兰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先画了猫头、猫耳朵,再画猫眼。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在上面画了绿草小花,接着又画了只兔子。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像小火车。”这时她又突然想起来:“小猫还没嘴呢!也没画胡子。”于是又画了起来。

问题:

(1)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一个什么特点?

(2)说明如何培养幼儿的有意想象。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幼儿园来了一位实习教师,她的任务是小班的音乐课和中班的绘画课。她初步计划第一堂音乐课以自己的示范表演为主,每隔15分钟休息一次;绘画课主要让孩子们画太阳,每隔20分钟休息一次。虽然她做了精心准备,但效果不理想。孩子们有的讲话,有的跑出去,不理会她的要求,这位实习教师非常沮丧。

问题:

(1)分析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

(2)你觉得这位老师怎样做效果会好些?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教师花费很大的力气去教幼儿背诵一首歌谣,有时孩子仍不能完全记住。但他们在电视里看到关于儿童食品的广告,只需一两次就对广告词熟记于心。

问题:根据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有关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6.(2013年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离园时,三岁的小凯对妈妈兴奋地说:“妈妈,今天我得了一个‘小笑脸’,老师还贴在我的脑门儿上了。”妈妈听了很高兴。连续两天,小凯都这样告诉妈妈。后来妈妈和老师沟通后才得知,小凯并没有得到“小笑脸”。妈妈生气地责怪小凯:“你这么小,怎么就说谎呢? ”问题:小凯妈妈的说法是否正确?试结合幼儿想象的特点分析上述现象。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心急如焚地来找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招呼她坐下,她急不可待地对医生说:“医生,我的孩子4岁半了,近来表现一反常态。前几天,有位同学来到我家,问他:‘爸爸喜欢你还是妈妈喜欢你?’他说:‘爸爸喜欢你。’弄得这位尚未结婚的朋友(女)满脸尴尬。”“昨天在公园玩滑梯,我让他回家,他却说‘让我替小狗玩一次’……唉!这孩子这么小就……真急死人啦!”心理医生说:“不用急,不是小孩有问题,而是大人有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位年轻妈妈听后,顿时开朗了许多。

问题:

(1)年轻妈妈从紧张到开朗说明了什么?

(2)材料反映的情况说明了孩子的什么表现?

(3)你认为医生会对这位妈妈说些什么?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的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时,要用手作出“卷”的动作,说到“大象把狼扔到河里去”,又要用手作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会学着老师的样子作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

问题:

(1)材料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

(2)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幼儿思维进行培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2.D【解析】“这儿有个苹果”体现个体的感知觉。“真香!”体现的是想象。“我要吃!”体现的是需要。“这是什么?”体现的是思维。

3.C【解析】婴儿刚出生时各项感觉能力都很弱,只有味觉是最为发达的感觉。

4.C【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5.D【解析】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知觉看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漫画虽然只有寥寥数笔,但人可以从整体上去认识这幅漫画,把握一个人的特征,属于整体性的体现。

6.A【解析】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形状恒常、亮度恒常、颜色恒常。虽然时间条件发生了变化,但知觉对象——国旗的颜色并没有发生变化。这属于知觉恒常性的体现。

7.C【解析】感觉的强调和夸张是5~8岁儿童意象表现期儿童绘画的特点之一,儿童绘画是自己所感、所知,因此常把外界给自己的强烈感受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来。

8.D【解析】新生儿喜欢听人说话,尤其喜欢听自己母亲的声音,他们还喜欢听高音调的声音。新生儿不喜欢听嘈杂的声音。

9.C【解析】婴幼儿的触觉主要有两种形式:口腔探索和手的探索。婴儿在地上捡东西往嘴里送是其通过口腔探索认识世界的行为。

10.A【解析】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的名称结合起来。

11.C【解析】幼儿的观察比较模糊,细致性不强。通常他们只看到事物的大概轮廓就提出结论,不再深入。

12.B【解析】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不一会就不觉得冷了,这说明在温度刺激持续作用下,人对温度的感受性发生了变化,属于适应现象。

13.A【解析】本题考查感觉对比的概念,容易与感觉适应概念混淆。

14.B【解析】幼儿的注意分配能力差,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掌握的熟练动作少,3岁幼儿自己活动时,来不及关心别人,所以只能单独玩。

15.B【解析】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幼儿期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时期,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组织性、细致性以及概括性的不断完善。

(1)目的性增强;(2)持续性延长;(3)精确性增加(细致性增加);(4)逻辑性增强(概括性提高);(5)观察方法的形成。

2.【参考答案】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据优势地位。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许多事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其中,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主要有如下两类:刺激强烈,对比鲜明,新异和变化多动的事物;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的事物。

(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引起和保持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式主要有: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培养间接兴趣;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抗干扰能力;合理地组织活动。

3.【参考答案】

(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有利于调动一个人的识记积极性和针对性。

(2)识记的内容与性质。人对事物的识记是在活动中进行的,因此,无论是无意识记还是有意识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活动任务的性质。当识记的材料成为人的活动的直接对象时,识记的效果就好。

(3)识记方法。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去识记材料,其效果是不同的。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对识记的效果是有影响的。一般来说,要达到同样的识记水平,材料越多,识记所用的平均时间和次数就越多,呈现出材料数量与识记效率成负相关的趋势。识记不仅受材料数量的影响,而且也受材料性质的制约。

(5)识记时的情绪状态。识记时的情绪状态对人的识记效果会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人的识记效果好;在消极情绪状态下,则识记效率低。

4.【参考答案】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开始发展;

(2)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展;

(3)形象记忆为主,语词记忆开始发展;

(4)记忆策略的发展。

5.【参考答案】

(1)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水平越来越高,无论是形象的还是抽象的内容,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内容,能记住的东西越来越多。

(2)形象记忆相比于抽象记忆占优势。形象记忆或表象记忆是借助具体的形象或表象来记忆某材料,主要是由于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中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所致。

(3)对于熟悉的东西比陌生的东西记忆效果好,熟悉的东西可以引起幼儿更大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儿童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经常出现在儿童周围环境中的内容就容易记住。

6.【参考答案】

(1)为幼儿提供形象、鲜明、生动、富有浓厚情绪色彩的识记材料。

(2)经常向幼儿提出具体、明确的记忆任务,对记忆结果给予正确评价,激发幼儿有意识记的积极性。

(3)帮助幼儿理解识记的材料,提高幼儿意义识记的水平和认识能力。

(4)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记忆。

(5)帮助孩子进行合理的复习,与遗忘作斗争。

7.【参考答案】

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

(1)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初步发展;

(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初步发展;

(3)从极大夸张的想象发展到合乎现实的想象。

幼儿想象的培养方式: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2)开展多种艺术活动,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4)创造自由宽松的环境来保证幼儿自由创造。

8.【参考答案】

(1)直观行动思维——借助动作进行思维。幼儿初期,即3岁左右,思维仍保留很大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并依赖于其自身的行动。

(2)具体形象思维——借助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进入幼儿中期,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幼儿的思维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逐渐发展到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具体性;形象性;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固定性。

(3) 抽象逻辑思维——借助语词、概念进行思维。到了幼儿晚期,不少幼儿开始能够对事物的一些本质特征进行初步的认识。主要表现为:幼儿开始获得可逆性思维;幼儿的思维开始能够去自我中心化;幼儿开始能够同时将注意集中于某一物体的几个属性,并开始认识到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幼儿开始使用逻辑原则。

9.【参考答案】

(1)中班幼儿数学学习的思维特点

①思维具体形象

中班幼儿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实物的形象作支柱。譬如,他知道了3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5个苹果,但还不理解“3加2等于几”的抽象含义。

②爱玩、会玩

中班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中班儿童已能计划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则,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基本都能商量解决,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

(2)对教育的启示

①教师应从中班活动目标出发,设计各种游戏材料,为数学游戏化提供物质保证。

②教师要注意为幼儿创设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的数学环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10.【参考答案】

幼儿言语的发展特点:

(1)幼儿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掌握全部本民族语音;词汇量增加,内容变化大;初步掌握语法;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

(2)书面言语掌握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掌握口语词汇;掌握语音;掌握基本语法和口语表达力;幼儿图形知觉的发展。

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方式:

(1)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言语能力的重要途径;

(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

(3)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4)教师要做良好的言语榜样;

(5)注重个别教育。

三、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幼儿的理解主要是直接理解,幼儿期逐渐出现间接理解。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有以下发展趋势:

①从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②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

③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

④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⑤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2)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

①幼儿在听完老师所说的问题后,立即哭了起来。他对于小白兔被大灰狼叼走感到非常难过,这体现了幼儿的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也就是说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而不是从客观的问题出发。

②另外,从案例可以看到,幼儿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表面,而并没有把这个问题转化成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运算过程。

2.【参考答案】

(1)龙龙的表现说明其明显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上面的例子体现了其思维活动具有固定性和不可逆性。

(2)在教育方式上可做以下尝试:

①有意识地引导儿童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儿童无拘束地讨论问题。

②让儿童在生活实践中取得丰富的知识经验。

③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实践,对外界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提高判断、推理和理解的水平。

④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给儿童准备各种材料,引导他们进行思维。

3.【参考答案】

(1)兰兰画画能够先想后画,虽然有时偏离主题,但能够很快自动回到主题上来。这说明中班幼儿想象虽然仍以无意性为主,但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2)培养幼儿有意想象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成人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有主题的想象活动并启发幼儿明确活动主题;

②准备有关活动材料,如玩具、绘画材料等;

③成人及时给予言语提示,使幼儿想象围绕~定的主题进行。

4.【参考答案】

(1)这位老师在上课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到幼儿注意稳定性的特点。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①单调的活动不利于维持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在小班的课上,尽管老师为自己的示范表演做了精心准备,但是儿童却只是观看,脱离了自身的实际活动,所以很难维持其注意的稳定性。

②活动的难度与注意的稳定性也有密切关系。让中班儿童画太阳,这种活动的难度远远低于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所以也很难维持他们的注意。

③虽然老师总体的时间安排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但根据实验研究,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只能集中注意3~5分钟,4岁幼儿只能集中注意10分钟,所以材料中的

老师很难使这些小班、中班幼儿长时间保持注意。

(2)针对上述情况,这位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①老师应适当减少单纯的演示活动的时间,并且要在此同时安排一些儿童自身参与的活动。比如,在演示过程中请儿童进行模仿,提问并请儿童回答等。

②避免让幼儿从事难度过低的活动,活动难度应稍高于儿童原有的水平。比如,在要求孩子们画太阳之前,通过谈话,想象一些在灿烂阳光下的生活场景等,然后再通过画画加以表现。

5.【参考答案】

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幼儿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发展的特点。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幼儿对广告词是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体形象生动,广告主体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幼儿的记忆效果好。相反,教师要求背诵的是有意记忆,其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理解程度和是否有较强的积极性,因此效果往往不太好。

6.【参考答案】

小凯妈妈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幼儿想象的特点:

(1)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

幼儿时期,常将想象的东西和现实混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的;

(2)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

(3)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材料是混淆想象和现实的情况,常被成人误认为孩子在说谎。事实上是幼儿期的想象特点所致。

7.【参考答案】

(1)听了心理医生的话,“年轻妈妈”从紧张到开朗说明:①幼儿期心理变化迅速;

②心理学常识急需普及。

(2)让客人尴尬说明孩子在言语发展过程中尚不能把人称代词区分开;“替小狗玩一次”说明孩子在模仿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具有创造性。

(3)这是小孩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必着急,应注意教育引导,特别是对小孩的创造性,要注意保护、培养;多学习幼儿心理方面和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

8.【参考答案】

(1) 材料体现了幼儿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具体性是指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很具体的。幼儿思考问题总是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对具体的语言容易理解,对抽象的语言则不易理解。形象性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来进行思维。事物可以在眼前也可以不在眼前,但头脑中必须有事物的表象。

(2)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进行教育,需要教师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尽量避免抽象、空洞的说教。比如,先引导幼儿观察蒲公英和它的绒毛在空中飞舞的情景,然后可以教幼儿理解掌握名词“蒲公英”“绒毛”,形容词“雪白”“洁白”,动词“飞舞”“飘落”等。“风”“雨”“声”“磁”等是比较抽象的自然现象与科学现象,仅用口头讲解,幼儿难以理解,教师可采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并且让幼儿动手实践,用眼观察,这样会使幼儿很轻松地掌握这些词的含义。如“风”,可以拿气球,对着纸片挤压其中的空气,让幼儿看到气球中射出的气流吹动纸片的情景;如“声”,可以把小纸人放在鼓面上,叫幼儿敲打鼓面,幼儿既可听到鼓声,又能看到小纸人在鼓面上跳舞的情景。这样做,幼儿会十分顺利地掌握这些科学知识。由于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不善于分析事物的内在含义,不能理解语言的寓意、转义,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教师一定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切忌讲反话,或嘲笑、讽刺幼儿。

编辑推荐:

如何通过微信,最快了解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

2015年教师全国统考、地方省考通关取证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汇总专题

(责任编辑:昆凌)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编辑推荐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教师资格

        [笔面护航班]

        笔试+面试 协议保障 2期重学高端服务

        3580

        了解课程

        456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冲关畅学班]

        入门+进阶 精选教材 协议保障 1期重学

        980起

        了解课程

        795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精品乐学班]

        课程模块 准题库自主练习重点强化学科全面

        680

        了解课程

        1042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面试特训班]

        全新升级模块 协议重学 研发资料班主任督学

        1680

        了解课程

        992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面试精品班]

        课程模块 学科试讲 高性价比

        980

        了解课程

        992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