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3年教师公开招聘《中学语文》预测试卷八

发表时间:2014/5/6 20:53:13 来源:网络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2013年教师公开招聘《中学语文》预测试卷八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单选题(5分)
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
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
D.鲜明的阶级性
2.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
A.孟禄
B.利托尔诺
C.保罗?朗格郎
D.斯金纳
3.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
A.信息传递的过程
B.人格构建的过程
C.特殊的认识过程
D.美感体验的过程
4.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
A.阅读法
B.讲授法
C.议论法
D.练习法
5.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 ),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A.主观想象
B.综合评估
C.主观情感
D.客观分析

二、多选题(5分)
1.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具体表现是( )。
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B.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C.教育法制化的形成
D.“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
2.教育自身的现代化具体包括( )。
A.教育条件、设备的现代化
B.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C.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D.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3.语文教学方法设计要遵循的原则有( )。
A.多样性原则
B.综合性原则
C.灵活性原则
D.创造性原则
4.语调的类型有( )。
A.上扬调
B.平直调
C.下降调
D.曲折调
5.朗读训练常用的方式有( )。
A.学生单读
B.教师范读
C.学生齐读
D.学生分角色读

三、简答题(5分)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对确定学科性质有什么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

四、分析题(5分)
天津某校一次单元考试之后,学生陈欣然只考了58分,泪流满面地向老师请求“借”2分,因为考不及格回家要挨打,保证以后多考分还分。假如你是这个学生的老师,你将怎么办?为什么?

五、教学设计题(10分)
试举出你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比较精彩的一个教学案例,并写出教学反思。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一、积累运用(19分)
1.单项选择题(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强台风袭击这座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小时后 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60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
B.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暴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C.这份工作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而且指明了构建我县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
D.我市高新区不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的建设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①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
②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③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④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⑤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⑥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A.②⑥⑤④①③
B.③⑥②⑤①④
C.④③①⑥②⑤
D.⑤③④⑥①② .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郝明义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提出阅读者应走的四步,即:向前一步、往旁一步、随便走几步、在网络与书籍之间跨步。
B.从这些关于祖先的事迹中,孩子们在精神上与祖先建立了联系,找到了族群上的归属感,完成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原初确认。
C.“陆资入台”可以使两岸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更需要两岸携手、共渡难关。
D.德国联邦司法部长表示:“连接德国和中国的不仅是经济合作,政治、文化方面我们在不断靠近。‘德中法制对话’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明灭可见(明亮) 下见小潭(向下) 语时了不悲(结束)
B.以其境过清(因为) 心乐之(以……为乐) 潭西南而望(表转折)
C.蒙络摇缀(缠绕)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边) 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D.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以其境过清(凄清)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2.填空题(4分)
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1)新春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师办公室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5分)
(1)狄更斯、萨克雷、约翰?济慈和夏洛蒂?勃朗特都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 )
(2)《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
(3)王勃、贺知章、骆宾王和杨炯被称为“初唐四杰”。( )
(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句诗出自《暮江吟》。
(5)《日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罪恶,暴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生活的腐朽和黑
暗。( )

二、科技文阅读(12分) .
①人一上年纪,就会觉得“记性越来越差”,真是这样吗?
②人的脑神经细胞在出生时数量最多,约,有1000亿个。随着人的发育,脑细胞逐渐减少,每天要减少数万个,也就是说每秒钟都要减少一个。人们认为,随着脑神经细胞越来越少,记忆力就会降低。但是,在1000亿个神经细胞中,与记忆有关的只占百分之几。而且在人控制记忆的中枢“海马”中,神经细胞在不断增殖。海马是大脑的一部分,位于大脑侧头叶的紧内侧,直径1厘米左右,长l0厘米左右,呈弯曲的黄瓜状。
③研究人员最初是在老鼠实验中确认海马神经细胞会增殖的。他们在两个老鼠饲养箱中一个放入几个可以像水车那样滴溜溜转的玩具,另一个则什么都没放。结果表明,在有玩具,即存在很多刺激的环境中生活的老鼠,海马神经细胞增殖了l5%。
④这并不是在老鼠身上才会发生的特异现象,人脑亦然。英国认知神经学家麦奎尔证实了这一点。
⑤他瞄准了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出租车司机的职业特长是只要乘客告诉他去哪儿,他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作出_________,并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中找到驶抵目的地的jié jìng。在他们的大脑中___________了伦敦市内2.4万条道路的基本情况,需要时可以从这些丰富的记忆中准确地提取出来并在脑海中__________。麦奎尔对出租车司机的调查发现,他们的海马部分比一般人大,而且驾龄越长,海马越发达,干了30年的老司机的海马要比年轻时大出3%。也就是说,在脑的机能中,记忆力通过锻炼会提高,而且这与年龄无关。
⑥支配记忆力的是海马,但保管记忆的并不是海马,而是大脑的侧头叶。外界送来的信息通过大脑的侧头叶被送入海马,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海马发挥根据重要性来筛选信息的“调皮”作用,确认必须要记忆的就会被再次送到侧头叶作为记忆保管起来,其余的则会自动shān chú。
⑦大脑中如果没有海马,那会是什么结果呢?在利用猴子进行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在猴子记住一些事情后,将其海马摘除,猴子就记不住这些东西了。但是,侧头叶仍在正常地发挥作用,以前记住的东西还完好无缺地保存着。有趣的是,猴子并没有记住海马被切除前一个月的事情,因为这些信息在海马中正处于等待筛选的状态。我们从中得出的结论是,重要的事情在记住后的一个月内,必须要复习一遍。
⑧年纪大,记忆力就会减退,这是一种错觉。记忆力减退并不是由于脑神经细胞减少造成的,而是由于对事物的热情减弱了,失去了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有求知欲的人即使上了年纪,记忆力也不会衰退,而会更加wàng shèng。
1.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3分)

2.第一段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部分在文中说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的四个空内应选用的词语是( )。(1分)
A.选择储量放映 B.判断收集放映
C.选择存储 回放 D.判断存储 回放
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1分)
A.人的脑神经细胞有1000亿个,而与记忆有关的只占百分之几,但它会随着人的发育不断减少,从而导致记忆力减退
B.“海马”是人控制记忆的中枢,位于接收传送的信息并保管经过筛选后的记忆信息的大脑侧头叶的紧内侧
C.在一个月内侧头叶对外界送来的信息经过“调度”筛选之后,把重要的部分交回海马保管,而其余部分就被自动删除了。所以,重要的事情在记住后必须在一个月内复习一遍
D.“人老记性差”是一种错觉,根据“老鼠实验”和麦奎尔的调查,人越老“海马”越发达,所以记忆力越强
6.从全文看,海马具有哪些特征和功能?(2分)
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1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三、文言文阅读(9分)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日:“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注]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抱,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日:“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日:“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日:“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日:“君使人请之鲁。”公日:“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日:“君诏使者日:‘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日:“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日:“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日:“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日:“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日:“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日:“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日:“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日:“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日:“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xiá,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君有加惠于其臣 加:增加
B.治国不失秉 秉:同“柄”,权柄
C.君若宥而反之 宥: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比:并列’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分)
A.今乃用之,可乎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其为君亦犹是也 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
C.彼知其将反于齐 赵尝五战于秦
D.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 卒廷见相加,毕礼而归之
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1分)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君心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词赏析和古诗文默写(共10分)
1.古诗词赏析(6分)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注]声。
[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默写(4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常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说明环境会改变人,但莲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这一品质却表明人们完全可以洁身自好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3) 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五、现代文阅读(10分)
瓷器的意味
池莉
①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
②比如许多人搬了新家或是装修房子,只要稍有余地,使会置一架多宝柜,架上最少不了的就是瓷器。瓷器的确是好看,其质地、造型、图案、色彩,没有其他什么工艺品可以媲美,实在是一件无可非议的雅物。一般的东西,单从名字上看不出太大的好处,房子就是房子,住人的地方。只有瓷器的名字取得讲究,如叫什么青花釉里红玉表春瓶的,简直就像欧洲古典女人的长裙,是绝不肯平铺直叙的,到处都镶了繁复的精致的华丽的花边,修饰出无穷无尽的意味。
③现在,瓷器毫无疑问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往深处一想,就会发现瓷器原来是一个大俗之物。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胎于陶器。
在汉代之前,一般都烧制陶器,它的发明和用途直接源于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陶器发现的年代早,据说原始社会的燧人氏就会制造陶器了。人类懂得了使用火,用火烤熟的食物是烫的,这就要求使用相应的容器,于是各种各样的为生活服务的陶器便被创造了出来。釉是汉代发明的,有了釉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实际生活的。等到在现实生活中足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真正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这个年代就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
④唐代首开瓷器艺术的风气之先,想必也是因为丰衣足食之后无所事事,便有了多余的精力去热乎艺术。那时候,一件精美的瓷器创作出来,人们便口口相传。传到社会上有钱有势的人那儿,他们就不惜千金购买了过去,藏入深宅观赏把玩,一帮文人骚客也为其吟诗作画。一来二去,瓷器的佳名传到宫廷。皇家也是凡人,对瓷器的喜欢也是有的,不喜欢也是有的,但是既然达官贵人这般青睐瓷器,在社会上又有了文名,皇家也难免附庸风雅,也欣赏把玩起瓷器来。瓷器贵入宫廷,反过来又刺激了社会。商人有利可图,他们便会投资瓷器工艺,工匠自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艺术灵感喷薄而出。就这样,一波波,一浪浪,推动着瓷器精益求精地创作,直到宋代的登峰造极。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终于完全摆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
⑤尽管瓷器已经被公认为艺术品,但至今为止,用于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吃喝拉撒,并没有因为成为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它才一步步登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笑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
⑥再说了,即便是当年官窑出的夜壶,皇帝撒过尿,诗人写过诗,你就是不在乎它,不供在博古架上,不送给博物馆,不卖给文物商店和收藏家,依然拿它撒尿,它也就无所谓俗雅。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尽自己的本色就是。这就好比一个人出了家,超尘脱俗,不在红尘话语中,自然又是一重清凉境界了。这是艺术和做人最难的境界,就是做到了别人也无从知道,因为它不再在任何媒体露面和喧哗,大众很快就忘记了它。只有在意外的或者偶然的某一刻,它与它的知音相逢,那一刻当然就是夺人魂魄,惊天地而泣鬼神的了。
1.怎样理解“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在文中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第③、④自然段,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瓷器的演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结合全文,请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美国作家克里腾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指出如果母亲的日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6万美元。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细腻,做得纯粹,乐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腰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也毫无怨言。子女们在接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的一笔薪水。
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以及老师对我们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
请以“珍惜”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立意明确,内容具体,要写出“我”的真情实感。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3)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单选题
1 B 2.C 3.A 4.A 5.C
二、多选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三、简答题
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的思想性、综合性、艺术性、知识性、技能性等,使它区别于其他工具,即语文是负载文化的工具,是精神生产的工具,而不是物质生产的工具。
语文这个工具跟其他工具有相同的一面,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训练学生,使之切切实实掌握运用语文这种工具的能力,也就是掌握字、词、句和篇章的运用能力,不容许离开这种训练去空讲理论知识;它跟其他工具又有不同的一面,这又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把训练学生运用字、词、句、篇章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结合起来,不容许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四、分析题
答应学生的请求,并让学生以后还分。这是一种教育艺术。(1)首先是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学生向老师“借分’’是一种幼稚荒唐的行为,而考不及格就要挨家长打,是社会的荒唐。社会的荒唐造成了学生的荒唐。学生一次考试不及格,说明学习中存在着某种问题,要想办法提高,但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因此讽刺、挖苦、打击、甚至打骂学生。因此,用超常的方法借分给学生,使学生避免回家挨打,是在特殊情况下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2)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激励。从学生“泪流满面”的表情和决心“还分”的态度,可以看出学生是不甘落后的,而且是有“还分”的自信的。所以“借分”虽然不能作为一种常规,但在这种具体情况下是对学生的信任和激励。以后学生果真还了分,就说明了这种教育方法的成功。这种教育艺术,体现了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五、教学设计题
答案略。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一、积累运用
1.单项选择题
(1)D[解析]A项的“痉(jīng)挛”应改为“痉(jìng)挛”;B项“泥(ní)古”应改为“泥(nì)古”;C项“摈(bìng)弃”应改为“摈(bìn)弃”。
(2)D[解析]A项“狂风……下了起来”,搭配不当,改成“密集的雨点夹着呼啸的狂风哗哗地下了起来”。B项“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有歧义。C项“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缺少宾语,在“改革和发展”的后边加上“的成就”。
(3)D[解析]从表意上说,⑤③是一组表意项,阐述人与书籍之间的关系;①④⑥在表意上都是阐述读书的益处,在层次上①是最终结果,应放在最后,获得知识后才能进一步辨析美与丑,所以④属于基础层面,⑥属于高级层面,这样三者的顺序就确定了;②属于转换话题的句子,另起一个层次。从分析上看,前两个组合属于同一话题,应该相衔接,前一组合表原因,后一组合表结果,这样前后的顺序就确定了,正确的排序应为D项。
(4)D[解析]A项郝明义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逗号应放到后引号外;B项不用问号;C项两岸携手与共渡难关之间不用顿号用逗号。
(5)D[解析]A项“了”是“完全”的意思。B项“而”在此表修饰。C项“西”是“向西”的意思。
2.填空题
(1)新春对联:翠柳迎春千里绿黄牛耕地万山金
(2)教师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秀锦芝兰绕阶座凝香
3.判断题
(1)错[解析]约翰?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2)对[解析]略
(3)错[解析]贺知章不是初唐四杰之一,应该是卢照邻。
(4)对[解析]略
(5)对[解析]略
二、科技文阅读
1.捷径;删除;旺盛。
2.设问。提出质疑,统率全篇。
3.说明了海马的位置、直径(或“大小”)和长短。
4.D [解析]由第一个空可以排除AC项,因为司机应该是判断去某个地方怎么走而不是选择,由第三个空可以选出正确答案D。
5.B[解析]A项文中说记忆力会降低,而不是减退。C项文中说“外界送来的信息通过大脑的侧头叶被送入海马,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而没有说是在“一个月内”。D项文中说“记忆力减退并不是由于脑神经细胞减少造成的,而是由于对事物的热情减弱了,失去了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有求知欲的人即使上了年纪,记忆力也不会衰退”,记忆力强弱跟海马的强弱并没有关系。
6.特征:在环境刺激和主体关注下其神经细胞会不断增殖。
功能:能支配记忆力,即把外界通过侧头叶送来的信息根据其重要性进行筛选“调度”再送回侧头叶保管起来,其余的则会自动删除。
7.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三、文言文阅读
1.A[解析]A项中的加是“施加”的意思。
2.D [解析]A项中“乃”的含义分别是“竟然”和“才”的意思,同样是作副词,但是可以透过语境推测出不同的含义;B项中的“其”,第一个“其”在句首,作主语,应为代词,他,指代管仲,第二句中的“其”也是代词,表示物主,他的;C项中的“于”均作介词,前者表示动作的方向.可解释为“到”,后一个可解释为“和”;D项中的“而”均作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以解释为“然后”“接着”“再”等义。
3.A[解析]②是将任用管仲的依据,是执政的方法;④不是表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而是表现他是国家的忠臣。故排除BCD项,选A。
4.(1)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2)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3)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
参考译文:
齐桓公从莒地回到齐国,任命鲍叔牙"-3宰相。鲍叔辞谢说:“我是您的庸臣。国君要施加恩惠给我,使我不至于挨饿受冻,就算恩赐了。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可以当此重任。我在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让四方诸侯效仿,我不如他;披甲执槌击鼓,立在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想要管好儿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的父母。”桓公说:“管夷吾亲手用箭射我.射中了我的带钩,几乎使我丧命,现在竟要起用他,可以吗?”鲍叔说:“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君主才这样做的。您只要赦免他而让他回国,他对您也会是这样的。”桓公说:“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鲍叔说:“您可派人到鲁国去要回他。”桓公说:“施伯是鲁国的谋臣。他知道我将起用管仲,一定不肯放回给我。”鲍叔说:“您教使者这样说:‘我君有一个不忠之臣在贵国,需要引渡回来在群臣面前处死。’鲁国的国君必然应允。不过,施伯知道夷吾的才干,一定设法让他在鲁国执政。夷吾如果接受,鲁国就能削弱齐国。夷吾不接受,他估计管仲将要回齐,一定要杀死他。”桓公说:“那么你估计管夷吾会接受么?”鲍叔说:“不会,夷吾侍奉国君,是没有二心的。”桓公说:“他对我也能这样么?”鲍叔回答说:“不是为了您,而是为了先君和国家的缘故。您若想安定国家.就赶快去请回他,否则,就来不及了。”
桓公派遣鲍叔去鲁国议和,对鲁国说:“公子纠是我们的亲人,请您替我们杀掉他。”鲁国便替齐国杀了公子纠。又说:“管仲是我们的仇人.请交我们自己处理才甘心。”鲁君答应了。施伯对鲁侯说:“不要交回。齐国不是要杀他.而是要起用他理政。管仲是天下的贤人,是大材。楚国用他则楚国得志于天下,晋国用他则晋国得志于天下,狄国用他则狄国得志于天下。现在要是齐国请求并得到他,将来必为鲁国之患,您何不把他杀掉而把尸体还给他们呢。”鲁君说:“好。”将要杀管仲。鲍叔进言说:“在齐国杀管仲,是杀齐国的犯人;在鲁国杀管仲,是杀鲁国的犯人。我们国君要得到活的管仲,把他处死在齐国示众,是为教育群臣而行杀;若是得不到活的管仲,就等于您和我们国君的叛贼站在一起了。这不是我们国君所要求的,使臣我不敢从命。”于是鲁君不杀管仲,把管仲活着捆起来用木笼关着押送回齐。
四、古诗词赏析和古诗文默写
1.古诗词赏析
(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2.古诗文默写
(1)似曾相识燕归来
(2)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3)学而不思则罔
五、现代文阅读
1.物质生活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前提。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瓷器的价值了。
2.(1)从陶器到瓷器;(2)从实用到艺术;(3)从粗陋到精致。
3.(1)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2)追溯瓷器从俗到雅的历史过程。(3)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
4.提示:(1)俗与雅是相互依存和辩证统一的。(2)超越俗雅,尽自己本色。
六、写作
例文:
珍惜与生俱来的感动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我永远会在那里为你守候。
——题记
传说女娲造人时,最先封入人体的就是感动。请聆听大自然吧!听一棵小草吐绿于夹缝之间,感动它的坚韧;听细雨滋润万物,感动它的喜悦;听苍鹰翱翔于天宇,感动它的自由。
倾听春,当一只小虫吮吸小草猛然感到多汁,当一个孩子放风筝猛然感到飞腾,当一个患痛风的人猛然感到无比舒畅,他们一齐感动着把嘴噘成吹口哨形,发出共同的声音——春。
倾听夏,傍晚青蛙在田间呱呱地叫,雷电在头上隆隆地响,杨柳随风摇曳长袖,我们共同感动夏日的热情奔放。
倾听秋,感动是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气势。
倾听冬,感动那独钓寒江雪的安静,莹白的世界,总是给人一种莫名的感动。
我珍惜四季的感动。
在家庭中,半夜学习之余,一杯送进屋中的白开水,是一种亲情的流露;遇到挫折,在背后为自己默默祝福鼓劲的,是一股亲情的泉水;成功时,为自己拍手喝彩的,也是一种亲情的感动。这所有的感动交织到一起,构成了我充满关爱、温情、幸福的家庭生活。
在社会生活中,服务员的一声“欢迎光临”,列车员的一声“祝你平安”,老师的一声“下次努力”,字里行间蕴含着关怀、爱心与不懈的守候。我把这些感动视为一颗颗珍珠,一一拾起,珍惜到永久。
回首过去的学生生活,有欢乐,有笑语,有挫折之中的一双双援助之手,有元旦联欢会上一个个小品、相声,有一次次班会中的自省与教导,有同患难的知己,有学习上的互助。在这怀念学生生活之时只想对大家说一声:“珍惜学生生活的感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片落叶润一片情,亲身经历了春潮、暖身、秋风、清高、夏夜、绝句、寒冬、冷冽。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因有了这么多感动而不虚此行,而我们所要做的并不多,希望所有人记住:“珍惜所有的感动,我永远会在那里为你守候。”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各地资讯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