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适应构建和谐社区要求 积极推进社区救助体系建设

发表时间:2010/2/27 10:46:07 来源:本站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八角街道地处石景山区中心地带。辖区面积6.9平方公里,常驻人口8万人、外来人口2万人,其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836户、1853人,残疾人1022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12710人,空巢老人2935人。近年来,街道把救助体系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坚持“广大居民期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社区工作理念,不断加强社区资源整合,完善救助制度,倡导救助风尚,构筑起了覆盖地区所有困难群体的社区救助保障网络,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有保障、子女有学上、患病有救治、就业有岗位、孤寡有赡养,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健全救助网络为手段,搭建为民解困平台

为保证社区救助工作的顺利健康运行,街道注重发挥统领作用,整合社区资源,培育和发展救助队伍,完善救助网络。

一是培育救助骨干,建立职业化救助组织。街道有1名副主任分管社区救助工作,设立了民政、残联、社保、社区服务中心等部门,负责社区救助工作的具体组织落实,还聘用了5名专职协管员协助工作;在各社区设立了救助站,有1至2名社区工作者专职负责救助工作,定期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各社区服务分中心,引进家政服务、保健按摩等服务项目,开通96156热线、148法律咨询热线,建立了社区法律事务中心等,开展职业化救助服务。

二是发展志愿者,建立个性化救助队伍。我们建立敬老助残志愿者、少儿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队伍19支,在册4500余人,这些人员中有公务员、学生、离退休人员,有教师、医务工作者、法律工作者,也有社区居民,按照可从事社区救助的需求和个人的技能特长进行梳理整合,纳入社区救助网络,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形象、统一标准、常年服务与定期服务相结合”的运作方式,根据受助者的需要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文化娱乐、精神慰籍、陪送看病、康复锻炼、读书读报等全方位的亲情服务,现在的八角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已经成为社区救助的重要力量。

三是整合地区社会组织,建立社会化救助队伍。街道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残联等群众团体的优势,积极组织慈善协会、红十字会等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各社区根据情况自发成立了老年人服务队、书法班、零距离服务队、谈心驿站等各类救助载体。

 二、以完善救助设施为基础,强化为民解困功能

近年来, 我们把社区救助服务的基本建设纳入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多方筹资建成了八角北路等17个面积在150--3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分中心、活动大厅,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达到了2100平方米,活动中心面积2300平方米,社区文化活动场所面积26000平方米;为每个社区建立了文化室,面积2683平方米;建立小型体育活动场所30余个,安装了适合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不同人群的健身器材236件;完成了17个社区10万平方米的道路硬化和绿地改造任务,设置了残疾人盲道,安装了老年人座椅。同时,我们对社区用房的功能设置进行了统一规划,街道居民事务服务大厅设置了救助与福利、家政与公益、就业与保障等服务窗口;社区事务工作站设置了低保、就业等服务项目。通过资源整合,我们建立了北京市首家街道级慈善服务中心,接受辖区社会单位和个人的捐赠,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各社区根据困难居民的不同情况,分别建立了“爱心互助社”、就业指导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老干部之家、老干部社区党校、社区防灾减灾避难所等多处专门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机构和场所。

三、以规范救助制度为保障,建立为民解困长效机制

本着“困难群众最需要什么,我们就做好什么”的原则,街道积极探讨社区解难帮困的途径,逐步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以实物、就业、住房、医疗、助学等配套措施为补充的社区救助制度,开展面向困难群体的多渠道服务。

做实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街道以低保工作为重点,不断完善审核与管理制度,建立了公益劳动制度和动态管理制度,在各个社区全面推行了低保听证会制度,使广大社区居民亲自参与到“低保”的评审中来,增强低保救助的公信度和透明度。

完善体制,实现实物救助。针对困难群众就业难,建立了就业援助制度,实现了失业--登记--援助流程服务。针对困难群众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建立了廉租房救助、医疗救助、学习资助、生育救助、交通救助等制度,二年来,通过调查、审核,为地区52个低保、低收入家庭办理了廉租房,为177名救助对象报销医药费35万元,解决了56名残疾学生及其残疾人子女的就学问题,为23名大中小学生落实济困助学金2.2万元,为8位贫困孕产妇办理基本医疗救助2.3万元,为41户低保家庭发放了公交地铁月票IC卡补助,缓解了困难居民的生活困难。

互帮互助,实现临时救助。依托“爱心家园”这一平台,建立了捐赠制度和志愿者服务制度,引导辖区内的社会单位和个人进行捐款捐物或开展志愿服务,既解决了社区群众各种困难,同时在社区内弘扬了互助、慈善的精神,形成了社区服务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新型社区救助局面。

四、以开展特色救助为补充,拓宽为民解困领域

一是面向社区老年人开展了“温情式”服务。随着社区老年人口日益增多,街道通过入户走访、摸底建档,开展了模拟家庭、结对帮扶、零距离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对孤老独居、长期有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员提供上门服务,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二是面向社区残疾人开展“贴心式”服务。建成残疾人“温馨家园”,建立社区盲人按摩所、残疾人活动室、康复站、助残志愿者联络分站和稳定的助残志愿者队伍。开展残疾人文体活动,为社区配发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和供应生活用品,开展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活动,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和经常性的法律服务。

三是面向外来流动人口提供“亲情式”服务。街道建有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社区建有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站,并设立了服务热线,为流动人口办理各类证件提供“一条龙”优质服务;定期为外来流动人口提供免费体检、政策咨询、发放药具等服务,建立外来妇女维权站、谈心室,成立外来人口子女幼儿园等,让外来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

五、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提升为民解困水平

创立“民情工作法”,畅通救助渠道。一是开通民情热线。向居民公布热线电话,随时接受居民的求助信息;二是设立民情信箱。及时收集居民的求助意向,专题处理解决;三是聘请民情联络员。搜集民情、热点话题,反映思想动态和居民需求;四是召开民情恳谈会。每月就居民关注的环境、治安、就业等问题进行交流;五是记好民情手记。街道机关干部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就走访入户情况记好民情手记,记载内容件件要有回音。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社会工作师

        [协议护航-退费班]

        13大模块 准题库高端资料 协议退费

        1900起

        初级 中级

        750人正在学习

      • 社会工作师

        [协议护航-畅学班]

        13大模块 准题库高端资料 协议续学

        1580起

        初级 中级

        753人正在学习

      • 社会工作师

        [丰羽计划-畅学班]

        4大模块 准题库高端资料 协议须学

        880起

        初级 中级

        655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