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经济发展中的劳动力转移以及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4/7/7 17:17:18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大规模劳动力迁移,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进入到了非农业部门就业。一些学者称之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请借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我国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情况。

⑴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在发展中国家存在两种经济或两个部门:一个是存在于广大农村地区的传统农业部门,其最大的特点是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另一个是存在于城市的现代化工业部门,其最大的特点是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高,因此工资水平也比较高。由于工农也部门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只要农业剩余劳动力继续存在而又无人为障碍,农业剩余劳动力将由农村源源不断地流入到现代工业部门。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结果是扩大了生产,取得了更多的生产剩余,积累了更多的利润,再扩大生产,吸收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在上述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城市工业部门不断扩大生产,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工业部门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工业部门转移,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传统农业部门中,伴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不断流出,劳动边际生产率将逐渐提高,从而传统农业部门得到了改造,二元经济结构慢慢消失。

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改革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状况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机制和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劳动力市场从无到有,再到逐步成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1979年到1984年是改革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观念转变阶段。劳动者从主人转变为劳动力商品,工资从消费品分配转变为劳动力价格。从1985年到1991年是改革的第二阶段,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市场机制逐渐发挥作用。从1992年到现在属于改革的第三阶段,为劳动力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阶段。经过上述三个阶段的市场化改革,我国劳动力市场程度大大推进,市场机制已经在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市场化程度大约为60%以上。劳动力市场的逐步成熟,促进了城乡劳动力流动。改革开放以后,伴随这劳动力市场的成熟,城乡二元分割的管理体制松动以及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到非农业部门就业。截至到2005年,我国农业非农业劳动力总量达到了2041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比重超过了40%。

⑶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政策思路

①打破城乡分割的壁垒。让各种生产要素和劳动力在城乡之间享有充分流动的自由和同等的就业机会,加强城市化进程,逐步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现状。

②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城镇迁移。在适当的条件下,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城镇迁移,充分发挥城镇在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方面的聚集效应,创造更多的非农产业和完善市场,从而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

③继续发展以乡镇企业为核心的农村非农经济。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乡镇企业的第二次创业,尤其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企业,可以在信贷、税收、人才流动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等。

④大力发展农村地区教育事业。提高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特别要增加丢基础教育的投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民素质,为其进入非农业部门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⑤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地区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淡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从而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创造条件。

⑥建立农村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可以考虑在农村地区也建立劳动力就业信息服务机构。县乡两级政府可以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形成一个以县级政府为主导,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为主体的农村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

(责任编辑:liushengbao)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编辑推荐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审计师

        [协议护航班-不过退费]

        7大模块 准题库资料 协议退费校方服务

        3380

        初级 中级

        761人正在学习

      • 审计师

        [冲关畅学班]

        5大模块 准题库资料 续学服务校方支持

        1980

        初级 中级

        545人正在学习

      • 审计师

        [精品乐学班]

        3大模块 题库练习 精品课程

        980

        初级 中级

        445人正在学习

      各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