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农问题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4/7/7 17:20:10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试述我国三农问题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⑴三农问题的内涵

所谓三农问题,是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的总称。其中农民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在社会保障、医疗保健、住房、福利等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公平待遇以及农民经济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农村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与城市差距日益拉大。农业问题则主要表现在缺乏专业化分工导致生产低效率,传统农业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造,缺乏竞争力等。

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和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五句话二十个字来概括,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生。其中生产发展是中心,是实现其他要求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基本尺度;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体现了精神文明和人居环境的双重要求;管理民主则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

现阶段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业普遍存在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科技贡献率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竞争力的提高,制约了现代农业建设的进程。加快建设新农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②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只有农田基本建设搞好了,土地产出率才能提高。只有农业装备水平上去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提高,农村劳动力才能实现多形式、多层次的转移。只有农村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产品和生产要素才能流动起来,农村市场才能繁荣。只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了,环境美化了,农民的整体素质才能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才能不断改善。

③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近几年,虽然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城乡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福利等方面存在的二元反差。

④建设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如果农村的经济没有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大的提高,农村的面貌没有大的改变,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就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

⑶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的政策思路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④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⑤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责任编辑:liushengbao)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编辑推荐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审计师

        [协议护航班-不过退费]

        7大模块 准题库资料 协议退费校方服务

        3380

        初级 中级

        761人正在学习

      • 审计师

        [冲关畅学班]

        5大模块 准题库资料 续学服务校方支持

        1980

        初级 中级

        545人正在学习

      • 审计师

        [精品乐学班]

        3大模块 题库练习 精品课程

        980

        初级 中级

        445人正在学习

      各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