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1年审计师考试审计相关专业知识讲义(9)

发表时间:2011/7/5 11:19:22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审计师考试,全面的了解2011年审计师考试的相关重点,小编特编辑汇总了2011年审计师考试辅导资料,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第三章 货币政策分析

第二节 货币政策分析

包括三个方面: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和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一、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的目标----实现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既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二)货币政策目标的统一与冲突

货币政策各项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这两者是正相关的: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经济下滑,则失业增加。

但除此之外,各个目标相互之间都有矛盾。

1.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的矛盾

1958年,新西兰裔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研究了l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在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他将其表示为一条曲线,即“菲利普斯曲线”,可用图3—1来表示。其中横轴U代表失业率,纵轴W代表工资上涨率,向右下方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Ph—C表示:

(1)如果工资上涨率较低,则失业率较高

(2)如果工资上涨率较高,则失业率较低

(3)由于工资的上升意味着物价水平的上升,用通货膨胀率代替工资上涨率便成为宏观经济学表示菲利普斯曲线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

【例题2·单选题】

宏观经济学中,“飞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

A.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B.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C.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D.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飞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就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践而言,经济的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经济学家对这种原因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经济增长通常会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要,又可能提出对一部分本来用于出口的商品的需求,使出口的增长慢于进口的增长,可能导致贸易逆差。

就资本项目来说,要促进经济增长,就要增加投资,在国内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借助于外资。外资流入虽然可能使国际收支中的资本项目出现顺差,一定程度上可弥补贸易逆差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但并不一定能使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共存。

二、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目标----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来实现的。

典型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货币供给进行控制的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

另外,利率政策、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也是可供选择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公开市场业务

1.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目前多数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重要和常用的工具。

(1)在经济过热的时候,中央银行通过金融市场卖出有价证券,回笼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对经济产生收缩的作用;

(2)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中央银行则通过金融市场买进有价证券,把货币投入市场,从而增加货币量,对经济产生扩张的作用。

由于公开市场业务传导过程短,中央银行通过其可以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所以成为世界各国经常使用的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2.公开市场业务优点:

第一,公开市场业务是按中央银行的主观意愿进行的,中央银行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第二,中央银行能以这项政策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情况;

第三,公开市场操作的规模可大可小,交易方式和步骤也可以自主安排;

第四,公开市场操作可以逐日进行,如有需要,可以迅速进行反方向操作。但是,由于金融市场上其他民间债券增加,减轻了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力。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强制影响力和对公众预期影响力较弱。

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选择了一批能够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象,目前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业银行。

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例题3·单选题】

1.货币政策工具中的公开市场业务是指:

A.商业银行的全部信贷活动

B.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的活动

C.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的活动

D.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商业银行贷款的活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触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目前多数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贵的重要和常用的工具。

(二)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法定存款准备金----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法定准备金率。

2.按照现代货币理论,在市场货币供应量中,一部分称作基础货币。包括居民持有的现金、商业银行自己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及其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另一部分称作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所创造的货币。

商业银行在吸收居民的存款后,除一部分要作为准备金外,大部分作为贷款放出,这些贷款或者被贷款人存入银行备用,或者由贷款人用于支付购买商品的款项,转入销售者手中,由销售者存入银行,这就形成与贷款额大体相等的存款。这种存款就是居民存款的“派生存款”。同样道理,这些派生存款还可以形成二级派生存款,二级派生存款又会生出三级派生存款,如此下去,最终形成数倍于初始存款的存款总量。根据这样的关系,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就会增加或减少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有效地控制派生存款的总量,调控货币供应量。

3.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控制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节。

(1)在经济过热的时候,中央银行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交存的存款自然就会增加,而用于放贷的资金相应减少,实际上就减少了货币供应量,从而对经济产生收缩的作用;

(2)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中央银行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根据上面所说的原理,实际上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的作用。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直接影响到各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和利润,因而效果非常猛烈,一般情况下中央银行并不经常使用。

(三)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即中央银行再贷款。

1.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在信用关系发达的情况下,各专业银行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向中央银行贷款,

(1)将各种票据,如国库券、国债等向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

(2)用自己所拥有的政府债券、其他财产作担保向中央银行贷款,这两种贷款方式都叫再贴现。

2.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资金供应量和需求量,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工具。

3.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

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再贴现率的调整----主要着眼于短期,即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随时调低或调高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刺激或抑制资金需求,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

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着眼于长期,对要再贴现的票据种类和申请机构加以规定,可起抑制或扶持的作用,改变资金流向。

中央银行通过调高或调低再贴现率,同样可以控制商业银行能够用于放贷的资金量,由此使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产生增减变化,最终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4.调整再贴现率的政策效果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再贴现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有一种告示效应。如再贴现率升高,意味着国家判断市场过热,有紧缩意向;反之,则意味着有扩张意向,这对短期市场利率常起导向作用。

二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

2011年审计师考试辅导用书  2011年审计师考试模拟试题

(责任编辑:)

4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审计师

        [协议护航班-不过退费]

        7大模块 准题库资料 协议退费校方服务

        3380

        初级 中级

        761人正在学习

      • 审计师

        [冲关畅学班]

        5大模块 准题库资料 续学服务校方支持

        1980

        初级 中级

        545人正在学习

      • 审计师

        [精品乐学班]

        3大模块 题库练习 精品课程

        980

        初级 中级

        445人正在学习

      各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