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第四部分

发表时间:2010/2/27 10:46:07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第四部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一、思想工作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处理的问题:
违法、违纪、作风和伦理道德问题等
¨辅导者与咨询对象的关系:
指导性的和教育性的关系,按法律、规章制度处理
¨人际关系、情绪障碍、生活不适应、身心失调等心理问题
¨无条件的倾听、和平等的咨商关系,按心理科学的原则处理 
二、思想工作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处理问题的性质:
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问题
¨工作目标: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
¨人格、情绪、行为问题、和为人处世的方式等问题
¨培养健康人格
¨完善自我,实现自我
思想工作与心理咨询的联系
¨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
¨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可以直接导致幻觉等精神病态
¨“四有”人才与适用社会的心理健康是完全一致的。
¨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寓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
¨人格异常,心理变态常常是导致人际关系问题、道德问题的渊薮
¨做人与有道德、心理健康常常是一致的。
仁者不忧,德润身
¨道德修养能促进神思安稳,而神思安稳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
¨儒家经典《大学》开篇就表明了道德修养的目的及其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君子坦坦荡荡
¨人格是重要的心理素质,而道德修养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塑造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格。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君子刚强、果断、质朴、谦虚。“仁者必有勇”
¨仁者无私故勇,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于探索。这些都是健康的人格特征。
君子忧道不忧贫
¨社会上的种种矛盾和一切破坏道德秩序的现象都是围绕着“利”产生的,临床观察也表明,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亦与人的利欲、物欲及其态度有关。
¨儒家要求”重义轻利,见利思义,义然后取。故道德修养有助于心态平衡。
仁者无敌
¨仁,字从二从人,最朴实的解释就是关于两人的关系。仁的基本内容就是“爱人”。道德的核心问题就是把自己放到他人的位置上,考察自己对别人所做的事情的合理性。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己。”(《论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能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而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涵。
乐天知命,故不忧
¨道德修养能促进个体的内心世界与外部适应行为的一致性,而无内心矛盾正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之一。
¨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惟有德者能之。”儒家也认为,“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君子反求诸其身
¨道德修养能促进人的反思能力,而自知之明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涵。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吾日三省吾身”
¨相反,“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是心理不健康的人。
仁者寿
¨“心庄则体舒”,“心好之,身必安之。”“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孟子》告子下),施行仁德的人不仅快快乐乐,而且长寿。
¨儒家认为,安身立命的正道对于个人并不只是意味着自我的压抑,而是合情合理的心理满足与抒发。即“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