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1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精萃9

发表时间:2011/9/14 9:02:07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心理咨询师考试,全面的了解心理咨询师考试的相关重点,小编特编辑汇总了2011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各章复习的重点资料,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歇斯底里hysteria

有人说,知道精神分裂症和歇斯底里的历史和现化也就知道了全部精神病学。这话不无道理。确实,歇斯底里是最古老的医学名词之一,它在近一两个世纪的精神病学发展史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迄今仍是最分歧的概念之一。歇斯底里的描述性定义至少有以下8种:①转换症状;②游离症状;③躯体功能障碍的性质和分布与生理解剖学相矛盾,却与病人的观念相一致;④暗示性增高;⑤反应的原始性;⑥反应的目的性;⑦精神状态的情绪性;⑧吸引注意和自我戏剧化。

转换症状是公认的歇斯底里躯体症状,但必须采用严格的描述性定义。游离症状是公认的歇斯底里精神症状,但对游离本身还没有令人满意的描述。本书视游离症状为意识改变状态下的症状,也可以是与意识改变状态直接相联系的症状,如发作后的限局性遗忘症(见P168)。

谈到症状与生理解剖学相矛盾,我们必须谨慎从事,否则,便会把歇斯底里扩大化。

DSM-Ill-R和ICD-10draft(1990年)都有“躯体化障碍”这样一个诊断类别,其原本是Briquet综合征。对于它的性质,有人认为是歇斯底里(如S.B.Guze等),有人认为不是(如P.Chodoff,1974年,W.C.Lewis1974年)。不论性质如何,若使用躯体化障碍这个诊断类别,就应该严格遵循相应的诊断标准,美国的或国际的都可以。

认为暗示性增高是歇斯底里发病的心理机制,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把暗示性增高的事实作为诊断歇斯底里的唯一依据,则是危险的。几十年来,国内发生过多起采用这种诊断方法造成的严重医疗事故,教训是沉痛的。

视反应的原始性为歇斯底里精神障碍的特征而用于诊断,势必将歇斯底里扩大化。

反应的目的性是公认的歇斯底里精神障碍的特征,但目的性的临床确定总是带有医生的推断在内,见仁见智,医生们的理解差异很大,这就势必造成诊断意见分歧。目的性观念总是会影响医生的治疗策略和方法,有时会造成医生病人的关系困难。

情绪性是歇斯底里精神障碍和人格障碍一个很重要的特征。除了极典型的病例,对情绪性的评定医生间的一致性不高。

吸引注意和戏剧性是公认的歇斯底里人格特性,实际应用时宜有详细的描述性诊断标准,以免分歧和诊断扩大化。

有些医生把歇斯底里一语用得太滥。如果只此一次发作,又没有意识改变状态的典型特征,最好不用歇斯底里性或歇斯底里样这类术语,而干脆称之为心因性反应或原始反应,或者用其他更确切的描述。实际上,多种不同精神障碍都可以带有所谓歇斯底里色彩。

把歇斯底里看做一种神经症是不恰当的,因为它没有其他各种神经症所共有的心理冲突,也可以表现为精神病的形式(如不承认有病,难于接触交谈,歪曲现实)。

歇斯底里与伪装的鉴别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技术,也需要时间和一定的环境条件。普通精神病院的环境往往使情况复杂化。

总之,歇斯底里是精神科的一个陷阱。

紧张状态tensionstate

状态指持续的情绪或心情紧张。如果持续的时间不超过几个月,通常是处境性的,属于适应性障碍。如果持续的时间超过半年甚至一年以上,则是神经症性的。如果只是精神病(例如偏执状态)的一部分,当然是次要和从属的部分,一股就不叫做紧张状态。因此,紧张状态一般地是心因性的和非精神病性的。躯体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生理状态(如经前综合征、绝经期综合征)和药物(如某些激素制剂)也可以引起紧张状态。

健康人在必要时可以使自己紧张起来以应付意外紧急情况或困难复杂的任务,而一旦紧急情况过去,或任务解决了,或事情暂告一段落,又能够很快使自己放松,以便休息,这叫做张弛自调节能力。紧张状态意味着张弛自调节的障碍,病人无法使自己松弛。所谓过度紧张,与其说是紧张程度的过分(这是难于评定的),毋宁说是丧失了自我松弛的能力。许多神经衰弱病人说他们得病的原因是工作学习过度紧张,是不正确的。过度紧张即紧张状态,也就是张弛自调节障碍,是一种症状或病理状态,是病因造成的结果,而不是患病的原因。

紧张状态可以伴有生理障碍,如肌肉紧张、头痛、失眠等,但也可以没有这些症状。

紧张状态的主要表现有:

(1)紧迫感。感到任务迫在眉睫或事情太多而时间不够用。这种人整天忙碌,好像一年四季天天都在赶任务,总有做不完的事,从来没有事情告一段落可以暂时松一口气的体验。我们说,这种人缺乏完成感(feeling of consummation),它可以是陷于紧张状态后才有的,也可以是病前人格的一个特性。

(2)负担感。感到肩负的责任重大,力不从心,也担心失职。或者,感到名位太高,能力和品德都不能胜任。或者,感到任务太困难,尤其是人际关系太复杂,“内耗”太大,怎么努力也很难干好。总之,原有的工作乐趣和成就的满足感或喜悦都消失了,工作成了纯粹的精神负担。

(3)效率下降感。感到工作学习进展缓慢,质量不佳,失误太多,尤其是和过去比感到尽管更加努力成绩却下降了。实际上,成绩并未下降,至少别人还看不出来。

(4)精神功能下降感。感到脑子不像过去好使了,注意集中难于持久,容易分心,杂念多,记忆力变坏了。

(5)感到过敏。感到自己变得不冷静了,容易着急、急躁和生气、容易因刺激(如突然的关门声,闪过一个人影子等)而引起惊跳反应,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而情绪久久不能平息,或由于情绪反应过于强烈而后悔会伤了和气。

(6)自控失灵感。感到必须加强自我控制,如果放松控制,似乎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就会出大问题,耽心自己会情绪爆发或有过激的言语行动。

(7)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老是。老是不踏实,放心不下,似乎有重大的疏忽或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一样,完全体会不到轻松愉快的心情是个什么滋味,过去喜欢的消闲活动和赏心乐事现在完全不能享受了。

当然,并非每一位病人上述七条都很明显或同样严重。只要至少有三条很明显,就可以说病人是处于紧张状态。

紧张状态是一种非特殊性的神经症症状,它可以见之于各种不同的神经症类型,而在神经衰弱却可以是一个主要症状。这就难怪许多神经衰弱病人把他们的病因归之于工作学习过度紧张。

短暂的紧张状态可以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某种精神病的前驱症状。某些病人和他们的家属在回顾病史时能够作出相当好的描述。

有些精神科医生把紧张状态视为较轻形式的焦虑状态,这当然有道理,但似乎也不尽然。很多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病人始终不发展成为典型的焦虑状态,焦虑状态在起病前也往往并没有明显的紧张状态。紧张状态区别于焦虑状态之点有:没有明显的植物功能紊乱,没有明显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病人对造成紧张状态的心理因素有较好的理解,如过于争强好胜,患得患失之心太重,不善于休息和享乐,生活太单调和缺乏广泛的兴趣爱好,存在作为诱因的挫折和失败,病前就容易紧张等。

H.S.Sullivan(转引自P.MullahyandM.Melinekl983年)认为,紧张是躯体和文化的需要的产物,是行动前的一种潜在趋势,是能量体现到生活活动中去的转变过程。而对于焦虑,Sullivan的基本假说是,母亲的焦虑引起婴儿的焦虑。换言之,焦虑完全是人际关系的。对于紧张,Sullivan似乎更强调它的生理学性质。也许,生理学研究会告诉我们紧张状态的生物学基础究竟是什么。

本周热门:

2011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试卷题集

2011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试卷汇总

2011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真题试卷汇总

 相关推荐:

2011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网络课堂 在线模考

2011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用书 免费短信提醒

2011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报名时间汇总


(责任编辑:xy)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