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历类 >> 中考 >> 政策改革 >> 正文

广州改择校为指标到校是利还是弊?

发表时间:2015/2/3 11:12:00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广州改择校为指标到校是利还是弊?

1、取消公办高中择校生是利大于弊,还是利大于弊?

A取消公办高中择校生之利弊

正方: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

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是制造教育不公平和教育乱收费的温床,取消是大势所趋。

首先,公办高中是政府保障的公共教育资源,作为公共教育资源,应平等地提供给受教育者,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说到底是“花钱买分数”,制造了教育不公。而在一校之内,学生的身份有公费、择校生之别,也制造学生的不平等。这种双轨制,有如当年大学的公费生、自费生,只有并轨,才能让受教育者的权利平等。

再次,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经费收支并不透明,虽然学校说要把这笔钱用于办学之中,但在不少学校,这成为了教师的福利,甚至变为学校的小金库。正是鉴于以上两方面问题,取消公办高中择校生,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此前,已有不少地区宣布取消公办高中择校生。而择校生、择校费能否彻底取消,取决于政府部门是否保障高中学校的投入,如果高中学校的投入不到位,在“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逻辑支配下,择校会从公开走向地下,择校费会变更为捐献资助学费等名目重出江湖。

反方:全国人大代表、中山纪念中学党委书记 贺优琳

取消普通高中择校生一定要看经费能否保障。教育部要先算算择校生费用大概占到多少,当取消择校生时,政府能否承担起这笔费用。不要取消了择校费,使得学校更苦、办学更难。

高中不是九年义务范畴,需要多元化发展。学校通过择校费集中社会资金办学,政府可以减少对这所学校的投入,把这些钱投入到薄弱学校去。这也是一种社会集资办学多元化,全部取消也就是政府全部包揽,要看政府有没有能力都统起来。

此外,取消择校生的结果会导致高中优质生源更集中,拿出百分之几十招择校生,少招了百分之几十的优秀生,其他学校也有蛮不错的学生。再有,以前很多学生通过择校可以享受比较好的教育,现在没有了,那可能会逼着更多的孩子出国。

2、实施“指标到校”政策是进步,还是退步?

B实施“指标到校”政策之好坏

正方:卓越教育副总裁 周贵

推行指标到校政策,获益最大的是中等偏下学校的尖子生。他们可能考的分数还比不上名牌初中的中等生,却可能凭指标将后者挤掉,进入优质高中。这项政策将会让“小升初”没能进名校的优等生有更大的“翻身”机会;“差”学校将再次回到家长的视野,名牌初中的学生考入优质高中的概率可能会受到抑制,将有利于扭转“强校愈强,弱校愈弱”的局面。

反方:家长林先生

我觉得在教育资源不均衡条件下,实施指标到校还是欠妥,容易造成高分低录,对学生不公平。

现在广州市的初中学校水平参差不齐,家长并不放心把孩子交给很普通的学校培养,相反会为了争得跟自身实力匹配的教育资源而努力。但到了中考时,由于实行指标到校,孩子看到普通学校的学生分数比自己低几十分却能上一所重点高中,会觉得这很不公平。

小链接

广东高中择校政策时间表

●2003年以前

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人数占当年计划招生人数的比例为10%。

●2003年10月14日

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人数,省一级学校每所不得超过本校当年计划招生总人数的25%,市一级学校每所不得超过本校当年计划招生总人数的20%,县(区)一级学校每所不得超过本校当年计划招生总人数的15%。

●2012年

2012年起,省一级公办高中学校以学校为单位将招收“择校生”占当年招收高中学生计划数(不包括择校生数)的比例从25%降到20%。

●2013年

省一级公办普通高中以学校为单位将招收“择校生”占当年招收普通高中学生计划数(不包括择校生数)的比例降到15%。

●2014年

省一级公办普通高中以学校为单位将招收“择校生”占当年招收普通高中学生计划数(不包括择校生数)的比例降到10%。

●2015年

全省统一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

相关链接>> >指标到校的公平性在哪里?优质高中入学门槛会向谁倾斜

                     取消普高择校执行易,上调指标到校有压力

                     透析《指标到校》对2016年中考考生的影响

                     广州改择校为指标到校是利还是弊?

(责任编辑:liushengbao)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